基本信息
書名:自然北京無痕遊
定價:48.00元
作者:自然之友
齣版社:北京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20010019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讓自然感官保持敏銳,讓那顆熱愛自然、敬重自然之心保持鮮活。拿齣一定時間,自己與傢人,帶上孩子去附近的田野、林地、河灘、保護區等,或到城市周邊的公園轉轉。*好和孩子一起在自然中探索與學習,可以讓孩子更加期待下次“探險”,也能讓孩子感受到傢的魅力。如果你不知道怎樣的安排為妥,這本書可以給你具體指導。書中有100多幅原創珍貴圖片,
內容提要
假日齣遊,總想去個遙遠的地方。你可知道在北京什麼時候探訪亞高山草甸的花海,什麼時候觀賞候鳥壯觀的遷飛?哪裏能邂逅美麗的絲帶綠鳳蝶,哪裏去享受比香山更精彩的紅葉爛漫?哪一片天空屬於勇者猛禽,哪一片水域是鴛鴦的*?北京竟然可以這樣玩!這座超大城市,大量的自然區域,如農田、綠地,甚至濕地、林地,都被開發,城市的喧囂淹沒瞭大自然的聲音,人工打造的自然環境掩蓋瞭大自然的真麵貌,自然本身的感染力被大大削弱瞭。這本書會讓你重新認識一個自然的北京。
目錄
序言 '無痕山林'引領自然之路
引章 認識'北京灣'
大山懷抱的原
章 城市綠洲
城市無痕提示
01南國植物北方的傢:紫竹院公園
擴展閱讀'筆記大自然'
02天人和諧的世界遺産:天壇
03滄桑遺址煥生機:圓明園
擴展閱讀做個細心有愛的觀鳥人
04美麗的都市郊野:奧林匹剋森林公園
擴展閱讀城市裏的'非主流'草木
05 '四不像'的傢:麋鹿苑
第二章 近郊風光
近郊無痕提示
十字形的'小西山'
06京西尋勝:香山、北京植物園、桃溝
07勇者的天空:百望山觀猛
08陰坡陽坡大不同:碧雲寺東山村
09京西小穿越:從大覺寺到白虎澗
擴展閱讀認識野生植物
第三章 遠郊野趣
遠郊無痕提示
10鬧中取靜的八達嶺森林公園
11邂逅遷徙的鳥:野鴨湖
……
作者介紹
中國傢環保組織,有近20年的曆史。有眾多會員及各種戶外小組。
文摘
序言
這本小冊子簡直是為我這種“說走就走”的都市流浪者量身定製的。我一直覺得,北京這座城市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角落,那些藏在鬍同深處、或者被鋼筋水泥遮蔽的自然野趣,纔是它最真實的脈搏。我拿起這本書時,心裏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帶我逃離那些遊客紮堆的故宮、天安門,去尋找真正的寜靜。翻開第一頁,我立刻被那些充滿生命力的文字所吸引。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又充滿力量,他似乎對北京的每一寸土地都懷有深厚的感情。書裏描述的那些徒步路綫,不僅僅是地理坐標的羅列,更像是一場場與自然的對話。比如,他詳細描繪瞭在某片尚未被完全開發的濕地邊緣,清晨第一縷陽光穿透蘆葦的景象,那種光影的層次感,隔著文字都能讓人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空氣的濕潤和泥土的芬芳。這種深入骨髓的觀察,讓我意識到,原來我們天天腳下的土地,蘊藏著如此豐富的生態故事。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路綫時,那種不強求徵服,而更注重“融入”的哲學。他引導讀者去觀察細微之處:一片葉子的脈絡,一隻不知名昆蟲的振翅,甚至是一塊被水流衝刷得光滑的石頭。這種“無痕”的理念,不僅是對環境的尊重,也是對心靈的一種淨化。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旅遊指南,不如說是一本喚醒我們對身邊環境感知力的工具書。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對“自然”的定義,原來,自然並非遙不可及的深山老林,它就在我們呼吸的城市邊緣,等待著我們用一雙發現的眼睛去捕捉。
評分我通常對那些打著“深度探索”旗號的書籍抱持著十二分的警惕,因為很多所謂的“小眾路綫”最終都會淪為大眾打卡點。然而,這本遊記(姑且這麼稱呼它吧)徹底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它的價值,絕非提供幾個未經開發的景點那麼簡單粗暴。作者展現齣一種近乎偏執的細節控精神,尤其是在交通和時節的把握上,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精準。比如,他沒有簡單地說“春天去某某山”,而是精確到瞭“四月中旬,當第一批山花剛剛萌動,而遊客尚未湧入之前的那個周末”。這種時間窗口的精準拿捏,足以看齣作者在不同季節,對同一地點的反復探訪與記錄。更令人稱奇的是,他對不同天氣對體驗的影響進行瞭詳盡的分析。陰天時,霧氣如何將遠山暈染成一幅水墨畫;大雨初歇後,泥土和植被散發齣的那種特有的、令人心神寜靜的氣味。他甚至細緻到提示在不同光綫下,拍攝蝴蝶翅膀上鱗片的最佳角度。這種對過程的極緻關注,讓我明白,“無痕”並非意味著“不留痕跡”,而是意味著“尊重痕跡”——尊重自然留下的每一處印記,並確保我們自己的存在,不對這些印記造成任何乾擾。讀完全書,我感覺自己完成瞭一次高強度的、關於如何“安靜地存在”的訓練。它教會我的,是如何在享受自然饋贈的同時,保持一種謙卑的旁觀者姿態,這比任何高難度的攀登都更需要技巧。
評分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閱讀這本書的感受,那會是“澄澈”。作者的文字有一種罕見的乾淨利落,沒有多餘的渲染和華麗的辭藻,卻在平靜的敘述中蘊含著強大的信息密度和情感張力。在描述徒步的艱辛時,他不會渲染汗流浹背的痛苦,而是會聚焦於那種汗水滴落到乾燥泥土中,瞬間消失的那個瞬間所帶來的短暫涼爽感,以及隨之而來的,對身體和環境界限的重新確認。這種精確捕捉瞬間感受的能力,令人嘆服。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本“慢生活”的宣言。它反復強調的“無痕”,在我看來,是對當代社會“快速消耗”文化的一種溫和而堅決的反抗。它鼓勵我們放慢腳步,去觀察那些不被記錄在主流旅遊手冊上的“非典型”美景。通過他的指引,我開始注意到那些位於城市邊緣,卻默默支撐著城市生態平衡的“緩衝區”。這些地方往往是灰色的、不引人注目的,但作者卻能從中發現近乎神聖的美感。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新的視角:真正的探索,不在於徵服未知的遠方,而在於發現已被我們熟悉的一切中,那些被遺忘的、卻依然閃耀著生命力的細節。它成功地將一次簡單的戶外活動,提升到瞭一種接近冥想的體驗層麵。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布局堪稱藝術品,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揭開一張精心繪製的地圖,但這張地圖的繪製者顯然是一位詩人,而非純粹的製圖師。我特彆欣賞作者在介紹特定地點時,所采用的“多維切入法”。他不會隻給齣路綫圖,而是會穿插進當地的曆史典故、甚至是某個小生物的生命周期記錄。例如,在介紹一處城郊的古塔遺址時,他會花很大篇幅去描述塔基周圍苔蘚的種類和生長規律,以及它們如何記錄瞭這裏的濕度變化。這種將人文曆史與自然生態編織在一起的手法,使得每個地點都擁有瞭豐富的文化肌理,不再是孤立的景觀。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思維模式也在潛移默化地發生改變。我開始習慣於在心中為每一個看到的場景,建立一個更復雜的關聯網絡。例如,看到一隻正在築巢的鳥,我不再隻是感嘆“真美”,而是會聯想到它選擇這個地點的原因,它周圍的植被是否能提供足夠的掩護,以及人類活動對它構成的潛在威脅。這種深度聯想的能力,是這本書潛移默化賦予讀者的寶貴財富。它不是教你怎麼去玩,而是教你怎麼去“理解”你所看到的一切,這遠比簡單的攻略手冊要深刻得多。
評分說實話,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城市生物,對戶外活動嚮來敬而遠之,總覺得那是一件裝備齊全、體能過剩的人纔能做的事情。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像一束光打在瞭我迷茫的角落。它的敘事方式極其平易近人,沒有使用任何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或者誇張的冒險描述。作者的文字像一位和藹可親的鄰傢老友,帶著你慢悠悠地、一步一步地走過那些被我們忽略的城市邊緣地帶。他談論的“遊”,更多的是一種“漫步”和“觀察”。我尤其喜歡他描述的那些城市與自然交界處的哲學思考。比如,在一條被廢棄的鐵路綫上行走時,他探討瞭工業文明的衰退與新生的野草如何共存,這種宏大的時間跨度,用如此微小的場景來展現,讓人讀後深思許久。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降低瞭探索的門檻。它告訴我們,你不需要高山嚮導,也不需要昂貴的越野車,你需要的隻是一雙願意觀察的眼睛和一顆願意慢下來的心。它推薦的許多地點,都是通過公共交通可以相對容易抵達的,這極大地激發瞭我這個“懶人”的齣行欲望。它讓我明白,所謂的“逃離”,並非要逃離城市本身,而是逃離城市帶給我們的那種匆忙和麻木感。這種對日常生活的溫柔反思,是這本書最寶貴的地方,它成功地將我對戶外活動的恐懼轉化成瞭對日常散步的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