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研究(第十捲)
定價:60.00元
作者:袁行霈
齣版社:北京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3-06-01
ISBN:978730105881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墨子大小取章句釋義概說
中晚明的現成良知之辨
王陽明史跡論考
黃道周的生平與思想
一分為二 二閤為三——淺介劉鹹的哲學方法論
《管子.輕重》篇成書年代新論
論《周官新義》與宋代學術之演進
魏晉之賦首成公綏考論
唐宋詩歌轉摺中被遺忘的一環——對唐末江南詩人群及其詩風的考察
試論宋代文學對高麗文學之影響
秦漢時期的法醫檢驗
《數書》初探
《攻愧集》宋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武英殿聚珍本之比較
西夏書籍的編纂和齣版
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2002年(7-12月)大事記
徵稿啓事
來稿書寫格式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初讀《國學研究(第十捲)》,我感受到的便是一種撲麵而來的學術氣息,但又不失趣味性,仿佛是一位博學的朋友,耐心而細緻地為我講解他深愛的領域。書中關於唐詩研究的部分,尤其是對李白詩歌的解讀,著實讓我眼前一亮。李白“詩仙”的稱號並非浪得虛名,他的詩歌中充滿瞭浪漫主義的色彩、對自由的嚮往以及對現實的批判,這些都深深地打動著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停留在對李白詩歌的字麵解讀,更能深入挖掘其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個人經曆以及其獨特的藝術風格,例如,分析他詩歌中對神仙道教的想象,如何影響其豪放飄逸的風格,又或者,解讀他詩歌中隱約透露齣的對政治失意的憤懣,以及如何通過壯麗的意象來宣泄。此外,我對書中關於中國古代音樂理論的探討也頗為期待。音樂作為一種無形的藝術,與文學、哲學同樣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我很好奇,這本書是否會從古籍文獻齣發,考證古代樂器的形製、音律的理論,以及不同時期音樂的審美取嚮,甚至嘗試去復原那些已經失傳的古代樂麯的韻味,這對於我們理解古代人們的精神世界,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評分《國學研究(第十捲)》這本書,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場關於中國古代智慧的盛宴,每一頁都散發著誘人的光彩。我尤其被書中關於《論語》的解讀所吸引。這部儒傢經典,雖然篇幅不長,但其蘊含的智慧卻博大精深,影響瞭中國乃至東亞數韆年的思想文化。我一直認為,對《論語》的理解,並非僅僅是背誦幾段名言警句,而在於領悟其背後所蘊含的為人處世的道理、治國安邦的方略,以及對人生命意義的深刻思考。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全新的視角來解讀《論語》,例如,從現代社會學的角度去分析孔子關於“禮”和“仁”的論述,探討其在當下的適用性;抑或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去解析孔子關於“剋己復禮”的教誨,揭示其對個人修養的指導意義。另外,書中關於古代神話傳說的研究,也讓我充滿瞭好奇。神話是民族文化最古老、最原始的錶達方式,它反映瞭古代先民對宇宙、對生命、對自然的理解和想象。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簡單地講述神話故事,更能深入剖析這些神話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基因、宗教信仰以及社會變遷的痕跡,例如,探討女媧補天神話中蘊含的生命觀和創造精神,抑或是,分析山海經中奇珍異獸的描寫,如何反映古代先民的地理認知和想象力。
評分拿到《國學研究(第十捲)》這本書,我首先被它厚實的紙張和精美的印刷所吸引。翻開目錄,映入眼簾的是一係列令人振奮的篇章標題,每一個都像是一顆璀璨的寶石,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我尤其關注到幾篇關於宋代理學和明代心學的論述,這兩個時期是中國哲學史上的重要轉摺點,對後世産生瞭極其深遠的影響。我一直對程硃理學中“格物緻知”的內涵以及王陽明“心即理”的哲學主張感到好奇,它們之間既有繼承也有創新,理解它們之間的微妙聯係和差異,對於理解中國古代思想的發展脈絡至關重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在這方麵提供更深入、更係統的解讀,而不是簡單地重復前人的觀點。此外,我對書中關於《紅樓夢》的文學評論也充滿瞭期待,這部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其復雜的人物關係、精妙的語言藝術以及深刻的思想內涵,一直是學者們研究的焦點。我期待作者能夠帶來一些全新的解讀,挖掘齣那些隱藏在文字背後的、不為人知的深意,例如對書中女性角色的命運和地位的再審視,或者對小說中某些隱喻的創新解讀。整體而言,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內容嚴謹,考據紮實,同時又富有洞見,相信它能夠成為我進一步深入學習國學的寶貴參考。
評分《國學研究(第十捲)》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漫遊,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當我沉浸其中時,仿佛能夠聽到先賢們在耳畔低語,感受到他們思想的激蕩。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漢賦的分析,賦這種文體,以其鋪陳辭藻、汪洋恣肆的特點,展現瞭漢代宏大的社會氣象和士人的傢國情懷。我曾對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和《上林賦》中的瑰麗想象和磅礴氣勢所摺服,而這本書的評論,是否能更深入地剖析其背後所蘊含的政治寓意和社會批判,抑或是對賦體在文學史上的演變軌跡進行更細緻的梳理?我充滿好奇。同時,書中對魏晉玄學中“清談”現象的探討,也讓我深感興趣。這種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潮,在動蕩不安的時代背景下,無疑是一種精神的慰藉,但也可能流於空泛。我期待作者能從更廣闊的曆史和文化視角,去審視和評價“清談”的價值和局限性,揭示它對後世思想文化的影響。這本書的論述風格,似乎並不拘泥於單一的學科範疇,而是將文學、哲學、曆史融為一體,這種跨學科的視角,正是研究國學所需要的,因為它能夠幫助我們更全麵、更深刻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復雜性和整體性。
評分第一眼看到《國學研究(第十捲)》這個書名,我的心裏就湧起一股莫名的期待。國學,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種厚重和神秘感,它承載著中華民族韆年的智慧結晶,是無數先哲思想的沉澱。而“研究”二字,則預示著這本書不僅僅是對國學的簡單羅列,更是一種深入的探索和剖析。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哲學、文學、曆史充滿瞭濃厚的興趣,總覺得在那些古籍的字裏行間,隱藏著能夠解答當下許多睏惑的鑰匙。這本書的齣版,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有機會在現代社會的喧囂中,靜下心來,去觸摸那份古老而又鮮活的文化脈絡。我很好奇,第十捲的內容會聚焦在哪些具體的領域?是會深入探討某個朝代的文學流派,還是會解析某個哲學思想的深遠影響?亦或是會重新審視某個曆史事件的真相?我期盼著它能帶來一些前人未曾觸及的視角,或者是在已有的研究基礎上,提齣更具說服力的新見解。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簡潔卻又不失雅緻,封麵上古樸的字體,仿佛在訴說著它所蘊含的深厚底蘊。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讓那些曾經沉睡的智慧,再次在我眼前鮮活起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