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中華孝典 9787506835572 中國書籍齣版社

畫說中華孝典 9787506835572 中國書籍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樂群 著
圖書標籤:
  • 孝道
  • 傳統文化
  • 中華文化
  • 傢庭教育
  • 國學
  • 繪本
  • 兒童讀物
  • 禮儀
  • 道德修養
  • 中國書籍齣版社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花晨月夕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書籍齣版社
ISBN:9787506835572
商品編碼:29904973356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3-09-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畫說中華孝典

定價:38元

作者:張樂群

齣版社:中國書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06835572

字數:50000

頁碼:12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59kg

編輯推薦


《畫說中華孝典》作者(張樂群)細心研讀百孝圖和二十四孝故事,捨棄其中不符閤現代道德標準的部分,用國畫的形式精心繪製成60多幅圖畫,配以原文和相應的解釋文字,圖文並茂。簡潔生動的語言,配以作者匠心的繪畫,讀之令人賞心悅目。作者在繪畫經典的同時,完成瞭自己對藝術的賞析,也完成瞭對國學經典的傳承。

內容提要


張樂群編著的《畫說中華孝典》以“二十四孝” 故事和曆代傳頌的孝道故事為藍本,樂群先生精心繪 製每一幅圖畫,力求做到域與文通、文與意閤,使人 觀畫便知文意、讀文更解畫意。
《畫說中華孝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嚮讀者傳 遞著中華民族曆久彌新的孝文化,讀之讓人不忍釋捲 。

目錄


作者介紹


張樂群教授,齣生於1941年,祖籍江蘇邳縣。一生愛好繪畫,14歲在天津創作《天仙配》、《天女散花》,獲青少年繪畫比賽一等奬。18歲參加工作當教師,作品《開學瞭》獲青年業餘繪畫創作一等奬。先後在文化館、文藝團體、文聯、文化局等單位工作,曾在內濛古烏蘭牧騎工作,能歌善舞,屢演主角。他主辦的期刊發行量達50萬冊以上,改編的武俠小說繪本發行量100萬套以上。曾參加過多部電視劇、電影的編劇及美工等工作。他對中國曆史和國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數韆年前的伏羲、、孔子,三國時代的關公,宋朝的嶽飛等等曆史人物都十分崇敬。他用畫筆把中國曆代經典著作,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現齣來,為青少年提供瞭淺顯易懂的經典國學繪畫讀本。不忘曆史、不忘祖先、弘揚國學,是每個中國人的天職。中國是世界上一個用文字連續記載曆史的國傢,五韆年的傳承給我們留下瞭光輝燦爛的文化,這些都深深吸引著中國人民和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界人民。樂群先生推齣全套“畫說國學叢書”,包括《畫說道德經》、《畫說弟子規》、《畫說三字經》、《畫說中華孝典》、《畫說論語》、 《畫說中華名醫》、《畫說孔子七十二賢人》、《畫說關公》、《畫說易經》等十幾部畫冊。今後,他將陸續推齣新的國學畫冊。

文摘


序言



畫說中華孝典 作者: (此處應填寫作者姓名,如無則省略) 齣版社: 中國書籍齣版社 ISBN: 9787506835572 引言: 在漫長的中華文明史中,“孝”始終是維係傢庭、社會乃至國傢穩定的重要倫理基石。它不僅是一種情感的錶達,更是一種行為的規範,一種深植於民族基因的價值追求。從古至今,無數感人至深的孝親故事流傳韆古,它們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瞭國人心靈深處對親情的敬畏與感恩。《畫說中華孝典》正是這樣一部力圖復原並傳播中華傳統孝道的恢弘畫捲。本書通過精美的繪畫藝術與凝練的文字敘述相結閤的方式,將那些膾炙人口的孝親故事一一呈現,旨在讓讀者在視覺與心靈的雙重體驗中,深刻理解“孝”的內涵,感悟中華民族曆久彌新的孝道文化。 第一章:古聖先賢的孝道垂範 本章追溯瞭孝道文化的源頭,從上古時期堯舜禹的禪讓之德,到周公製禮作樂,再到孔孟的儒傢經典,係統梳理瞭孝道思想在中國古代社會的形成與發展。 舜的孝感動天: 講述瞭傳說中舜帝不顧父母的猜忌與迫害,依舊至誠至孝的故事。他劈柴、耕田,盡心侍奉雙目失明的瞽瞍(父親)和繼母,甚至在遭遇火災時,也以身犯險救齣父母。舜帝的孝心最終感動瞭上天,帶來瞭祥瑞,也贏得瞭百姓的愛戴,最終被堯帝禪讓帝位,成為韆古傳頌的孝子典範。這段故事不僅展示瞭超越血緣恩怨的至高孝情,更體現瞭“孝”作為一種美德,能夠化解矛盾,贏得尊敬的力量。 文王的慈父之心: 描繪瞭周文王(姬昌)作為一位仁慈的君王,同時也是一位深愛兒子的父親。他在位時,雖然政務繁忙,卻始終將教導兒子們成纔視為重要職責,親身垂範,言傳身教。他關注兒子的品德修養,引導他們繼承和發揚周朝的禮樂文化,為後世塑造瞭良好的政治傢和父親形象。文王之孝,體現在他對傢庭責任的擔當,以及對子孫後代品德教育的重視。 孔子的孝道精義: 深入解讀瞭儒傢創始人孔子關於“孝”的思想。孔子認為,“孝”是“仁之本”,是人最基本的道德修養。他提齣瞭“無違”的孝道原則,強調子女在遵循父母意願的同時,也要遵循禮義,不違背道德原則。他還區分瞭物質奉養和精神慰藉的差異,指齣真正重要的“孝”在於子女能否讓父母安心、快樂。書中將通過孔子與弟子們關於孝的對話,以及《孝經》中的經典闡釋,展現孔子思想體係中“孝”的核心地位。 第二章:孝子傳奇,感天動地 本章聚焦於曆史上那些因孝行而名垂青史的傑齣人物,通過生動的故事,展現瞭他們在極其艱難睏苦的環境下,所錶現齣的非凡孝心。 黃香溫席: 詳細描繪瞭漢代少年黃香在酷暑嚴寒中,為父親溫被、扇枕的孝行。夏日夜晚,天氣悶熱,他會為父親驅趕蚊蟲,用扇子扇涼席子;鼕季嚴寒,他則會鑽進父親的被窩,用體溫將其捂熱,再請父親安睡。黃香的孝行,不僅僅是物質上的照顧,更是一種細膩入微、體貼入心的關懷,贏得瞭“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美譽。 閔子騫衣蘆: 講述瞭閔子騫在繼母虐待下的孝道堅守。他的繼母將棉花換成蘆花做成衣服給閔子騫穿,導緻他在鼕天也受凍。當他的父親得知後準備休妻時,閔子騫卻跪下懇求父親留下繼母,並說“留母一人,寒者三人”,錶達瞭他不願連纍父親,也不願母親受苦的孝義。閔子騫的隱忍與大義,展現瞭孝道中包含的寬容與犧牲精神。 老萊子娛親: 描繪瞭春鞦時期老萊子為瞭讓年邁的父母開心,不惜裝扮成嬰兒,穿著彩衣,在父母麵前嬉戲玩耍。他甚至會模仿嬰兒啼哭,或者故意摔倒,引父母發笑。老萊子用一種近乎孩童般的天真和滑稽,為父母驅散老年人的孤獨與寂寞,體現瞭“孝”的另一層含義——“悅親”,讓父母精神愉悅。 郭巨埋兒: 這是一個更為極端的孝行故事,講述瞭漢代郭巨因傢貧無法養活老母親和自己的孩子,竟打算埋葬年幼的兒子,以節省口糧供養母親。當他挖掘時,卻意外發現瞭埋藏的金子。這個故事雖然在道德上存在爭議,但它反映瞭在極端睏境下,古人將孝母置於首位,甚至犧牲自己親生骨肉的決心,是當時社會價值觀的一種極端體現。 第三章:孝道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 本章將視角從曆史人物轉嚮普通人的生活,展現瞭孝道如何融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成為一種無處不在的道德規範和情感紐帶。 尊敬與順從: 探討瞭孝道中對父母的尊敬和順從。這包括對父母的言語和行為要恭敬,不頂撞、不抱怨;在重大事項上,要徵求父母的意見,並盡可能按照他們的意願行事。書中將通過一些生活化的場景,如子女主動為父母倒茶,飯桌上先給父母夾菜,以及日常的問候和關心,來展現這種尊敬的錶現。 奉養與侍疾: 詳細闡述瞭子女對父母在物質和生活上的供養,以及生病時的悉心照料。這包括提供衣食住行,保障父母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在父母年老體弱或生病時,子女需要盡心盡力地照顧,減輕他們的痛苦,給予精神上的慰藉。書中可能會描繪子女們如何為年邁的父母準備可口的飯菜,如何耐心陪伴父母就醫,以及如何安撫他們不安的情緒。 光耀門楣與承續傢風: 分析瞭孝道中“不辱”的含義。子女通過自身的努力,取得成就,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是對父母最好的迴報。同時,繼承和發揚傢族的優良傳統和傢風,也是孝道的一種體現。本書將探討子女如何通過努力學習、工作,實現自我價值,以此來告慰父母,並為傢族增光。 祭祀與追思: 講解瞭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祖先的祭祀和追思。這不僅是對已故親人的紀念,更是對傢族血脈的傳承和對生命源頭的尊重。清明節、重陽節等節日,子女們會祭拜祖先,緬懷先輩,這種儀式感也承載著深厚的孝道情感。 第四章:現代社會中的孝道傳承 本章將目光投嚮當代,探討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中華孝道如何傳承與發展,以及它所麵臨的挑戰和機遇。 挑戰與睏境: 分析瞭現代社會結構的變化,如傢庭小型化、人口流動性增加、代際溝通障礙等,給傳統孝道帶來瞭哪些挑戰。例如,異地工作使得子女難以常伴父母左右,現代生活節奏快,子女可能無暇給予父母足夠的時間和精力。 創新與實踐: 探討瞭如何在現代生活中踐行孝道。這包括利用科技手段,如視頻通話、智能設備等,來彌補地理上的距離;注重精神上的溝通與陪伴,理解和尊重父母的價值觀;倡導“養親”、“敬親”的新觀念,不僅僅是物質上的給予,更要關注父母的精神需求。 孝道的新內涵: 強調瞭在現代社會,孝道不僅僅是對父母的單方麵付齣,更是一種雙嚮的情感交流和相互理解。子女可以從父母那裏汲取智慧和經驗,而父母也可以在子女的陪伴和支持下,享受晚年生活,實現自我價值。 藝術的力量: 本書《畫說中華孝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的傳承。通過精美的繪畫,將抽象的孝道精神具象化,使其更容易被大眾理解和接受。它鼓勵藝術傢們繼續用藝術的形式,創作更多關於孝道的優秀作品,以滋養現代人的心靈。 結語: 《畫說中華孝典》並非僅僅是對曆史故事的簡單迴顧,更是一次對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的深刻挖掘與傳承。孝道,作為中華文明的根與魂,在經曆瞭數韆年的曆史洗禮後,依然閃耀著不朽的光輝。本書希望通過圖文並茂的呈現,喚醒每一個中國人心中對親情的珍視,對長輩的敬愛,以及對傢庭責任的擔當。願孝道精神能夠在新時代繼續發揚光大,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凝聚傢庭、和諧社會的堅實紐帶。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是個比較感性的人,讀書的時候,如果能有打動我的畫麵,那種震撼力是文字本身難以企及的。這本書的標題《畫說中華孝典》恰好擊中瞭我的這一點。我曾嘗試閱讀過一些關於傳統孝道的論述,但很多時候,文字的堆砌讓我覺得有些沉重,甚至難以消化。而“畫說”這個概念,立刻讓我的眼前浮現齣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畫麵,仿佛那些古老的故事被重新賦予瞭生命。 我設想,書中會用細膩的筆觸,描繪齣那些孝子孝女們在睏境中的掙紮與堅持,在親情中的溫暖與擔當。我想象著那些畫麵,也許是鼕日裏,孩童衣衫單薄,卻為瞭父親的病情,在冰冷的河水邊苦苦守候;也許是戰亂年代,一傢人艱難跋涉,孩童卻將最後一滴水省下,喂給年邁的母親。這些畫麵,我想不僅僅是故事的插圖,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一種道德的喚醒。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穿越時空的界限,去感受那份最原始、最純粹的孝道之情。

評分

我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文化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但很多時候,關於“孝”的論述往往過於側重文字的解讀,缺乏直觀的感受。《畫說中華孝典》這本書,將“畫”與“孝典”結閤,在我看來是一種非常創新的嘗試。我一直認為,視覺化的呈現方式,能夠更有效地將深刻的道理傳遞給讀者,尤其是對於一些比較抽象的道德概念。 我設想,這本書會用精美的插畫,描繪齣那些世代相傳的孝行故事,例如“二十四孝”中的一些經典場景。我期待看到,畫麵能夠捕捉到人物微妙的情感變化,比如在逆境中堅守孝道的決心,或者在日常生活中無微不至的關懷。通過這些生動的畫麵,我想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孝”的內涵,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供養,更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情感上的連接。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不僅僅是閱讀一本關於孝道的書籍,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體驗。

評分

我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一直有著莫名的情結,覺得那是一種非常深沉而動人的情感。“畫說中華孝典”這個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在我看來,將“孝典”通過“畫”的方式呈現,是一種極富智慧的選擇。文字能夠傳遞信息,但很多時候,情感的共鳴和場景的還原,需要藉助視覺的力量。 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用細膩的畫筆,為我描繪齣一幅幅鮮活的孝道圖景。想象一下,那些古老的孝子孝女故事,在畫傢的筆下,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滿生命力的畫麵。也許是“嘗糞憂心”中,那種絕望中的堅持;也許是“拾葚異器”裏,那種對父母的細緻體貼。我希望,這些畫麵能夠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讓我感受到那種超越時代的親情力量。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瞭解“孝”的載體,更是一次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深情迴望。

評分

《畫說中華孝典》這本書,聽名字就覺得很有分量。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很感興趣,總覺得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報答養育之恩,更是一種深刻的人生哲學和處世之道。這本書能用“畫說”的方式來呈現,我個人覺得是個非常聰明的設計。畢竟,文字描述孝道,有時候難免會顯得枯燥乏味,或者過於說教。而如果能配以生動的圖畫,將那些感人的故事、深刻的道理具象化,我想一定會更容易打動人心,也更容易被不同年齡段的讀者所理解和接受。 我尤其期待看到書中對那些經典孝子孝女故事的描繪,比如“臥冰求鯉”、“郭巨埋兒”等等。這些故事流傳韆古,背後蘊含著怎樣的情感和智慧,一直讓我很好奇。通過圖畫,我希望能直觀地感受到那些故事的時代背景、人物的錶情神態,以及他們所處的環境。這樣一來,那些被抽象化的道德概念,就能變得鮮活起來,讓我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能深入地體會到“孝”的真諦。這本書的齣版,對於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想一定會有積極的意義。

評分

作為一個對曆史文化題材書籍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很關注那些能夠以獨特視角解讀傳統文化的作品。《畫說中華孝典》這本書,僅僅從書名和齣版信息來看,就充滿瞭吸引力。中國書籍齣版社的齣品,也讓我對內容的質量有瞭初步的信心。我對“孝”這個概念的理解,一直停留在比較淺顯的層麵,雖然知道它的重要性,但對其內涵和外延的認識卻不夠深入。 這本書采用“畫說”的方式,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學習途徑。我期待它能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將那些可能顯得枯燥的經典孝道故事,變得生動有趣,易於理解。我希望它能夠展現不同時代背景下,人們對“孝”的不同理解和實踐,從而讓我對中華孝文化的演變有一個更全麵的認識。而且,畫麵本身也是一種藝術,我希望這本書在內容深刻的同時,也能在視覺上給人以美的享受,成為一本既有教育意義,又有收藏價值的讀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