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扬州盆景艺术
定价:75.00元
作者:韦金笙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337631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全面总结、解析、实录了扬派盆景的的艺术技法、发展过程。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视觉,论述了传统的扬派盆景、创新的水旱盆景、发展的写意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的艺术特色、创作技艺要领以及佳作赏析,以供读者参考借鉴。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扬州盆景艺术》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传统盆景艺术。书中对于扬州盆景的“神韵”二字的解读,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外形上的模仿,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传达,一种“画意”的融入。我以前总觉得盆景是静态的,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真正优秀的盆景,是能够“活”起来的,它能传递出时间的流逝、生命的顽强,甚至是一种哲学的思考。书中通过大量的经典案例分析,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构图、树种的选择、姿态的塑造,来营造出不同的意境。我尤其喜欢其中对“枯荣”二字的探讨,如何通过对枝条枯萎、叶片凋零的处理,来展现生命的韧性与轮回,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艺术表现手法。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欣赏盆景,不能只看它的“美”,更要感受它所传达的“意”。这种意,或许是山野的孤寂,或许是庭院的幽深,或许是岁月的沉淀,又或许是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工艺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对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情有独钟。《扬州盆景艺术》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扬州盆景艺术殿堂的大门。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盆景的书,更是一部关于扬州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百科全书。书中对不同类型的扬州盆景,如松、柏、梅、山水盆景等,都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介绍,让我对扬州盆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扬州山水盆景”的部分,想象着那些用石头、苔藓、水流等元素,在盆中构建出的迷你山水画卷,实在是令人神往。同时,我也从书中了解到,扬州盆景的创作,离不开对当地植物资源的深入了解和巧妙运用。它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艺术的创造,是对大自然的一种致敬和再现。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扬州盆景艺术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
评分《扬州盆景艺术》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宁静而深刻的体验。我并非盆景专家,也缺乏亲手创作的经验,但通过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书中不仅有精美的图片,更重要的是它传递出一种“道”的哲学。我从文字中感受到,制作盆景,不仅仅是修剪枝叶,更是与自然对话,与生命共舞。书中对“意境”的阐述,让我明白了盆景艺术的精髓所在。它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作者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一种对美的追求,一种对生命的感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禅意”和“道家思想”在盆景中的体现。那些古朴的造型,疏朗的枝干,仿佛都在诉说着一种淡泊宁静、顺应自然的东方哲学。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慢生活”和“慢艺术”的价值,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能够静下心来欣赏这样一门需要耐心和时间沉淀的艺术,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也对传统艺术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初见《扬州盆景艺术》,我便被其精美的封面深深吸引。那浓淡相宜的墨色晕染,勾勒出几株苍劲古朴的松柏,仿佛能闻到扑面而来的松香,感受到岁月沉淀的韵味。我一直对中国传统园林艺术颇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将自然山水浓缩于方寸之间的盆景,总能让我惊叹于匠人的巧思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恰到好处地传递了盆景艺术的那份静谧与深邃,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扬州盆景独特的风格流派,比如那些注重意境、讲究线条、体现扬州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品。我希望它能不仅仅是图片的堆砌,更能有历史的溯源,文化的解读,技艺的传承,甚至是对“意境”二字在盆景创作中如何体现的细致阐述。我想知道,是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孕育出了扬州盆景这份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与苏派盆景、海派盆景等又有哪些异同?这些问题萦绕在我心头,也正是我选择这本书的初衷。
评分翻开《扬州盆景艺术》,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江南的园林之中。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纯粹的鉴赏类书籍,但读下去才发现,它远不止于此。书中从扬州盆景的历史渊源讲起,娓娓道来,将我对这门艺术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了解到,扬州盆景并非凭空出现,而是与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历代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紧密相连。书中对不同时期扬州盆景风格的演变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我得以窥见其从粗犷走向细腻,从追求形似到更注重神似的转变过程。特别是一些早期作品的介绍,让我看到了盆景艺术最朴素、最本真的形态。我也欣喜地发现,书中并没有回避盆景创作中的一些技术性问题,比如如何通过蟠扎、修剪等手法,模拟自然界中风吹雨打、饱经沧桑的形态。虽然我并非专业人士,但那些图文并茂的讲解,让我对盆景艺术的创作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更加敬佩那些在方寸之间创造出无限意境的匠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