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民俗老黄历(第2版)
:36.80元
作者:任丙未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02955878
字数:
页码:452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华民俗老黄历(第2版)》共分六章分别是:传统历法传统岁时、传统饮食文化、传统服饰文化、传统礼俗、传统信仰风俗等内容,本书即系统梳理了各种传统民俗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又重点展示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民俗风情,还以小百科的形式补充介绍了各种与民俗文化相关的知识,并配有2013-2025年择吉历表,语言生动,图文并茂,信息量大,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全书。
内容提要
老黄历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特有载体,它按历法排列年月日和节气,同时记录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北。如今,这些民俗文化 历经长久传承和演绎,仍广泛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尤其成为了我 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俗老黄历(第2版)》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我国传统的历法 岁时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礼俗文化、信仰风俗等。即系统梳理了各 种传统民俗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又重点展示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民俗风情,还以小百科的形式补充介绍了各种与民俗文化相关的知识,并配有2013- 2025年择吉历表,语言生动,图文并茂,信息量大,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中华 传统民俗文化全书。阅读《中华民俗老黄历(第2版)》,犹如欣赏一幅幅浩瀚、生动的中华民俗风情 历史画卷,于字里行间的想象中,细细品味那历久弥新的传统民俗文化意蕴。
目录
章 传统历法
节 纪时系统
1.农历
农历的起源
农历月的天数
“节气”和“中气”
闰月的由来
十九年七闰
2.月相
月相的成因
月相种类
月相识别
3.干支历
干支历概述
干支纪年
干支纪月
干支纪日
干支纪时
4.节气
二十四节气
杂节气
5.七十二候
七十二候概况
候应
第二节 观象授时
1.北极星与北斗七星
北极星
北斗七星
2.《尧典》及四伸中星
《尧典》中的经典记载
四仲中星
3.岁星与太岁
静岁星纪年法
太岁纪年法
4.五星
金星
木星
水星
火星
土星
5.三垣二十八宿
三垣
二十八宿
6.《礼记月令》
《礼记月令》所记天象
《礼记月令》师法自然
7.分野
十二分野
二十八宿分野
8.地平方位
地平四方
日景定位
指南针定位
山川地势定位
四象与方位
第二章 传统岁时
第三章 传统饮食文化
第四章 传统服饰文化
第五章 传统礼俗
第六章 传统信仰风俗
附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中国的大门。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节日庆典,而这本书就像一个百科全书,把这些都整理得井井有条。尤其吸引我的是它关于“嫁娶”习俗的章节,里面不仅仅提到了“三书六礼”这些大家比较熟悉的词汇,更详细地介绍了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关于婚礼的各种讲究,比如媒妁之言、媒婆的职责、聘礼的意义等等。 我特别惊喜地发现,书中还包含了一些我从未听闻过的、甚至有些“奇特”的民俗。例如,有些地方在孩子满月时会有“剃头”的习俗,还有些地方在特定节日会有“驱邪”的仪式,这些都让我觉得非常有趣和新奇。作者在描写这些习俗时,语言生动形象,仿佛我能亲眼看到那些场景,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生活氛围。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场关于时间与传统的奇妙旅行。我一直对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那些智慧和仪式充满了好奇,而这本《中华民俗老黄历》恰恰满足了我这份求知欲。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装满了关于农耕、节气、婚丧嫁娶、生辰八字等方方面面的信息。我最感兴趣的是它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解释,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每个节气的天气变化,更重要的是,它详细阐述了每个节气与农事活动、养生保健、甚至是民间信仰之间的紧密联系。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某些习俗时,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描述,而是深入到背后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比如,在关于“立春”的章节中,它不仅仅讲了“咬春”的习俗,还引申到了中国人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期盼,以及“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勤劳理念。这种解读方式,让我对这些习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更加敬佩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让我看到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它不是一本死板的学术著作,而是一本鲜活的生活指南,里面充满了人情味和烟火气。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生辰”和“命名”的讲解,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八字推算,更融入了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期盼和美好的祝愿。读到这里,我仿佛能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殷殷期盼,以及中国人在给孩子起名字时所倾注的心血。 这本书也让我反思了现代社会一些被遗忘的传统。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似乎越来越远离那些古老的习俗和仪式,但这本书却提醒我们,这些传统不仅仅是历史的遗迹,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载体。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节日和习俗的意义,并且开始思考如何在现代生活中,重新找回那些珍贵的文化传承。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让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书,而《中华民俗老黄历》无疑是我的不二之选。这本书的编排非常有条理,从一年四季的节气变化,到各种重要的传统节日,再到与人生息息相关的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几乎涵盖了中国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尤其喜欢它关于“丧葬”习俗的部分,虽然听起来有些沉重,但它以一种非常尊重和温和的方式,解释了中国人对于生死的看法,以及如何通过各种仪式来告慰逝者、抚慰生者。 书中对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习俗,也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证和解读。比如,关于“吃饺子”的由来,书中就提供了几种不同的说法,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合理性,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觉得非常信服。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贴近普通读者,不会过于学术化,读起来轻松有趣,即使是对民俗不太了解的人,也能很快地进入状态。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神奇的指南,我最近把它带回家,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地沉浸其中。首先,它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韵味,那古朴的字体和精致的插图,光是摆在书架上就足够赏心悦目。翻开书页,我被那些详尽的民俗介绍深深吸引。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节日和习俗,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个习俗背后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它在人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传统节日的部分。比如,对于春节的介绍,它不仅讲解了除夕守岁、贴春联、吃年夜饭这些大家熟知的习俗,还细致地描述了各地春节期间不同的庆祝方式,像是北方的“打穷”游戏,南方的“游神”活动,以及一些早已被遗忘却充满趣味的民间传说。读到这些,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感受到了祖先们过节的喜悦和热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