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民俗老黃曆(第2版)
:36.80元
作者:任丙未
齣版社:氣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02955878
字數:
頁碼:452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華民俗老黃曆(第2版)》共分六章分彆是:傳統曆法傳統歲時、傳統飲食文化、傳統服飾文化、傳統禮俗、傳統信仰風俗等內容,本書即係統梳理瞭各種傳統民俗文化的曆史和現狀,又重點展示瞭若乾具有代錶性的民俗風情,還以小百科的形式補充介紹瞭各種與民俗文化相關的知識,並配有2013-2025年擇吉曆錶,語言生動,圖文並茂,信息量大,是一本非常實用的中華傳統民俗文化全書。
內容提要
老黃曆是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特有載體,它按曆法排列年月日和節氣,同時記錄瞭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絢麗多姿的民俗文北。如今,這些民俗文化 曆經長久傳承和演繹,仍廣泛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産和生活,尤其成為瞭我 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俗老黃曆(第2版)》全麵而詳細地介紹瞭我國傳統的曆法 歲時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禮俗文化、信仰風俗等。即係統梳理瞭各 種傳統民俗文化的曆史和現狀,又重點展示瞭若乾具有代錶性的民俗風情,還以小百科的形式補充介紹瞭各種與民俗文化相關的知識,並配有2013- 2025年擇吉曆錶,語言生動,圖文並茂,信息量大,是一本非常實用的中華 傳統民俗文化全書。閱讀《中華民俗老黃曆(第2版)》,猶如欣賞一幅幅浩瀚、生動的中華民俗風情 曆史畫捲,於字裏行間的想象中,細細品味那曆久彌新的傳統民俗文化意蘊。
目錄
章 傳統曆法
節 紀時係統
1.農曆
農曆的起源
農曆月的天數
“節氣”和“中氣”
閏月的由來
十九年七閏
2.月相
月相的成因
月相種類
月相識彆
3.乾支曆
乾支曆概述
乾支紀年
乾支紀月
乾支紀日
乾支紀時
4.節氣
二十四節氣
雜節氣
5.七十二候
七十二候概況
候應
第二節 觀象授時
1.北極星與北鬥七星
北極星
北鬥七星
2.《堯典》及四伸中星
《堯典》中的經典記載
四仲中星
3.歲星與太歲
靜歲星紀年法
太歲紀年法
4.五星
金星
木星
水星
火星
土星
5.三垣二十八宿
三垣
二十八宿
6.《禮記月令》
《禮記月令》所記天象
《禮記月令》師法自然
7.分野
十二分野
二十八宿分野
8.地平方位
地平四方
日景定位
指南針定位
山川地勢定位
四象與方位
第二章 傳統歲時
第三章 傳統飲食文化
第四章 傳統服飾文化
第五章 傳統禮俗
第六章 傳統信仰風俗
附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簡直是一場關於時間與傳統的奇妙旅行。我一直對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那些智慧和儀式充滿瞭好奇,而這本《中華民俗老黃曆》恰恰滿足瞭我這份求知欲。它就像一個巨大的寶庫,裏麵裝滿瞭關於農耕、節氣、婚喪嫁娶、生辰八字等方方麵麵的信息。我最感興趣的是它關於二十四節氣的解釋,不僅僅是告訴我們每個節氣的天氣變化,更重要的是,它詳細闡述瞭每個節氣與農事活動、養生保健、甚至是民間信仰之間的緊密聯係。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講解某些習俗時,並沒有停留在錶麵的描述,而是深入到背後的哲學思想和價值觀念。比如,在關於“立春”的章節中,它不僅僅講瞭“咬春”的習俗,還引申到瞭中國人對春天生機勃勃的期盼,以及“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勤勞理念。這種解讀方式,讓我對這些習俗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讓我更加敬佩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評分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神奇的指南,我最近把它帶迴傢,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地沉浸其中。首先,它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濃鬱的中國傳統韻味,那古樸的字體和精緻的插圖,光是擺在書架上就足夠賞心悅目。翻開書頁,我被那些詳盡的民俗介紹深深吸引。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節日和習俗,而是深入挖掘瞭每個習俗背後的曆史淵源、文化內涵以及它在人們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傳統節日的部分。比如,對於春節的介紹,它不僅講解瞭除夕守歲、貼春聯、吃年夜飯這些大傢熟知的習俗,還細緻地描述瞭各地春節期間不同的慶祝方式,像是北方的“打窮”遊戲,南方的“遊神”活動,以及一些早已被遺忘卻充滿趣味的民間傳說。讀到這些,仿佛穿越瞭時空,親身感受到瞭祖先們過節的喜悅和熱鬧。
評分我最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讓我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書,而《中華民俗老黃曆》無疑是我的不二之選。這本書的編排非常有條理,從一年四季的節氣變化,到各種重要的傳統節日,再到與人生息息相關的婚喪嫁娶、生老病死,幾乎涵蓋瞭中國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麵麵。我尤其喜歡它關於“喪葬”習俗的部分,雖然聽起來有些沉重,但它以一種非常尊重和溫和的方式,解釋瞭中國人對於生死的看法,以及如何通過各種儀式來告慰逝者、撫慰生者。 書中對於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習俗,也進行瞭細緻入微的考證和解讀。比如,關於“吃餃子”的由來,書中就提供瞭幾種不同的說法,並分析瞭它們各自的閤理性,這種嚴謹的態度讓我覺得非常信服。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貼近普通讀者,不會過於學術化,讀起來輕鬆有趣,即使是對民俗不太瞭解的人,也能很快地進入狀態。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讓我看到瞭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它不是一本死闆的學術著作,而是一本鮮活的生活指南,裏麵充滿瞭人情味和煙火氣。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生辰”和“命名”的講解,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八字推算,更融入瞭對孩子未來發展的期盼和美好的祝願。讀到這裏,我仿佛能感受到父母對子女的殷殷期盼,以及中國人在給孩子起名字時所傾注的心血。 這本書也讓我反思瞭現代社會一些被遺忘的傳統。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似乎越來越遠離那些古老的習俗和儀式,但這本書卻提醒我們,這些傳統不僅僅是曆史的遺跡,更是我們民族精神的載體。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許多節日和習俗的意義,並且開始思考如何在現代生活中,重新找迴那些珍貴的文化傳承。
評分這本書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感覺就像打開瞭一扇通往古老中國的大門。我一直覺得,瞭解一個地方的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瞭解他們的生活習慣和節日慶典,而這本書就像一個百科全書,把這些都整理得井井有條。尤其吸引我的是它關於“嫁娶”習俗的章節,裏麵不僅僅提到瞭“三書六禮”這些大傢比較熟悉的詞匯,更詳細地介紹瞭不同地區、不同時代關於婚禮的各種講究,比如媒妁之言、媒婆的職責、聘禮的意義等等。 我特彆驚喜地發現,書中還包含瞭一些我從未聽聞過的、甚至有些“奇特”的民俗。例如,有些地方在孩子滿月時會有“剃頭”的習俗,還有些地方在特定節日會有“驅邪”的儀式,這些都讓我覺得非常有趣和新奇。作者在描寫這些習俗時,語言生動形象,仿佛我能親眼看到那些場景,感受到當時人們的生活氛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