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图说中国(2007修订版)
定价:58.00元
作者:荆孝敏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978750851147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的发展令世界瞩目,中国的进步使人类历史发生改变。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正在成为更多人的愿望。 本书以一目了然的图表及富于表现力的视觉语言,对大量的统计数据进行全新的诠释与展现,使读者免去阅长文之疲累、看数字之单调,在轻松的“读图”中,从多个角度和层面了解中国成长的历程,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感受中国的发展变化。
目录
国家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
 中央机构图
 全国机构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机构图
 历届全国常委会委员长
 历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及领导人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比例示意图
 第十届全国政协界别构成
 第十届全国及其常委会立法情况
 全国政协提案办复率
 八个民主党派基本情况简表
 中国行政区划示意图
地理环境
 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示意图
 中国和世界部分国家、大洲面积比较示意图
 中国疆域示意图
 中国地形示意图
 中国土地类型示意图
 中国温度带示意图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
 1—7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示意图
自然资源
 水系示意图
 水能资源示意图
 森林资源示意图
 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森林面积
 石油资源和主要油田分布示意图
 主要煤矿分布示意图
 部分矿产基础储量
 海洋经济产业保持增长
 湿地面积亚洲
 2006年中国土地利用状况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
 古代钱币
 丝绸之路线路图
经济建设
社会发展
科技教育
交通运输
环境保护
人民生活
旅游观光
国防建设
中国与世界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对于一本“图说”的书来说,重要性甚至不亚于内容本身。我是一个对实体书细节非常较真的人。我期待的是那种纸张的触感,油墨的细腻程度,以及色彩还原的准确性。如果图片印制得色彩失真,或者关键细节处的线条模糊不清,那么再好的历史内容也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误导读者对文物原貌的认知。我希望它在纸张的选择上,能考虑到长时间保存的需求,那种略带哑光、不易反光同时又够厚实的纸张最能体现对内容的尊重。而且,考虑到内容的跨度可能涉及从古代到近代的漫长历史,版式设计也至关重要。它需要有一种流畅的节奏感,避免让读者在不同历史时期之间产生阅读上的跳跃感和疲惫感。好的版式设计应当是“隐形”的,让读者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内容本身,而不是被突兀的排版元素所干扰。总而言之,我对这本书的“制作工艺”有着极高的要求,它必须在物质层面配得上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
评分读历史,有时图的不是“知道”什么,而是“感受”到什么。我希望《图说中国》能够超越简单的知识罗列,达到一种引发思考的境界。例如,在讲述某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时,除了展示那个时期的辉煌成就,我更想看到的是作者如何巧妙地引导我们去思考其衰亡的内在逻辑——是制度的僵化?是文化的内耗?还是外部环境的剧变?这种引导不一定需要直白的议论,但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对比,比如将盛世的精致与末世的颓败进行视觉上的对照设置,从而在读者的心中激起涟漪。我追求的是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阅读体验,即读完之后,合上书本,脑海中依然能浮现出那些历史场景,并开始自行推演和想象。如果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激发对中华文明深层思考的起点,而不是终点,那么它就成功了。我需要的是那种能唤醒我对本土文化认同感和好奇心的“引子”。
评分这本《图说中国》的2007年修订版,光是翻开书页就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和时代的脉动。我通常对这种“图说”类的书籍抱持一种审慎的态度,因为很多时候它们为了追求视觉效果,反而牺牲了内容的深度和准确性。然而,拿到手里这本书,特别是注意到它是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并且是经过修订的版本,我的期望值倒是稍微提上了一些。我希望它能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导游,带着我穿梭于中华文明的各个角落,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地看那些耳熟能详的古迹,更能深入到那些被时间尘封的细节之中。比如说,我很期待看到它如何解读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演变,或者某一特定朝代的社会生活图景。如果它能用那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将复杂的历史脉络用清晰的图文结合展示出来,那绝对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我总觉得,对于现代人来说,要真正理解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需要的不是晦涩难懂的学术论文,而是这种既有知识性又充满趣味性的视觉化呈现,让历史“活”起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科书的刻板印象里。
评分这次拿到的是2007年的修订版,这一点很关键,意味着它在初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更新和完善,这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尤为重要。我个人对于“修订”二字非常敏感,它代表着编纂团队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对既有的内容进行了审视和迭代。我真正在乎的是,这次修订是否纳入了近些年来考古学界的一些新发现或新观点。例如,一些关于早期文明起源的争议性话题,或者新出土文物带来的历史观的转变。如果修订版仅仅是修正了一些印刷错误或者调整了版面设计,而没有在内容深度上有所突破,那它的价值就打了折扣。我希望看到的是,它能够以一种非常现代的、面向全球读者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中国历史的叙事逻辑,也许在某一章节中能加入一些跨文化比较的元素,这样能让我们的历史叙述更有深度和包容性。毕竟,五洲传播出版社的名字也暗示了其对外传播的定位,那么这本书在讲述中国故事时,是否做到了既能让国人认同,又能让国际友人理解和接受的平衡点?
评分说实话,我挑选这本书是抱着一种“查漏补缺”的心态去对待的。我自认对中国历史算是有个大概的了解,但总有些环节感觉像是隔着一层毛玻璃,看不真切。这本书的“图说”性质,让我看到了一个机会,那就是通过视觉辅助来巩固和修正我脑海中那些模糊的知识点。比如,关于古代建筑的结构力学,光靠文字描述总是抽象难懂,如果能配上精细的剖面图或者三维复原图,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可替代的。我更关注的是,编纂者在选择哪些“图”来表达哪些“说”的时候,有没有那种独到的眼光和取舍的智慧。毕竟,中国的历史浩如烟海,取舍之道最能体现编者的学识和立场。我希望它能平衡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的描绘,不要只顾着讲帝王将相,而忽略了构成历史的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生活侧影。如果这本书能做到图文并茂,并且图本身的质量极高,能达到文物级别的清晰度或复原度,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套小型移动的博物馆藏品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