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儒墨道法與企業經營
定價:35.00元
作者:周建波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111180166
字數:
頁碼:29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周建波先生多年來一直從事中國經濟思想史的研究工作,為光華管理學院講授的《儒墨道法與企業經營》,非常受學員歡迎。
周建波先生的《儒墨道法與企業經營》一書,不是把中國古代的管理思想加以簡單的詮注,也不是簡單地把古人所說和現代的管理理論生搬硬硬套地聯係在一起,而是在融會貫通古代管理思想的基礎上,**地結閤中國企業麵對的管理方麵的實際問題,提齣新的見解和新的思想。
——武常岐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
內容提要
春鞦戰國時代,與今天的社會,同屬於巨變的時代,麵臨著相似的難題。
春鞦戰國時代的思想大傢,依據本階級的立場所提齣的解決方案,放之今日,仍有其適用的場閤與價值。
中華民族數韆年的曆史,是一場思想的盛宴。儒墨道法是這場盛宴中博大精深的部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盡管已逾兩韆年,但它們的影響依然源遠流長。及至今天,人們的目光又重歸這些古老而充滿智慧的思想文化,並力圖將之應用於企業經營與組織管理。
如何使儒墨道法適用於現代管理?因何要應用儒墨道法?如何辯證地吸取儒墨道法的精華,舉一反三地為企業經營服務?
《儒墨道法與企業經營》這一力作,便是從中華民族的曆史傳統中得到藉鑒,以為今天的企業管理和製度建設服務。周建波先生的這部著作,體現著一種執著的追求,即努力以今天的目光,以現代文明的進展要求,去發展和探究中國經濟思想史上的人們智慧的結晶,以支持和幫助我們的實踐。
研究企業經營這樣的命題,能夠有更深刻的曆史凝重、更厚實的思想積澱、更充沛的人文精神、更冷靜的科學剖析,是極有價值的、也是相當難能的,尤其是在我們這樣的時代。所以,就要給予特彆的強調。
讀之雋永,思之綿長,令人掩捲還思。
目錄
作者介紹
周建波,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先後獲山東大學史學學士學位、北京大學史學碩士學位、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在北京大學,長期為企業傢特訓班和MBA學員講授《營銷學》、《企業傢學》、《管理思想史》等,教學經驗豐富,能夠理論聯係實際,深入淺齣,受到企業界人士的歡迎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觀點實在是太顛覆瞭!我一直認為,企業經營就應該遵循西方的科學管理模式,一切以數據和效率說話。然而,這本書卻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切入,將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特彆是儒、墨、道、法這幾大傢,與現代企業管理進行瞭深刻的碰撞和融閤。起初我帶著懷疑的態度去讀,但越讀越覺得,作者的論述非常有道理,而且極具啓發性。 書裏對儒傢思想的解讀,讓我看到瞭“君臣父子”的等級觀念如何能在現代企業中轉化為一種尊重的上下級關係,以及“忠恕之道”如何能構建起團隊的信任基礎。而墨傢的“尚賢”和“節用”思想,更是讓我反思瞭企業在人纔選拔和資源配置上的策略。道傢的“自然之道”對企業戰略的啓示,讓我看到瞭“無為”並非無所作為,而是遵循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避免人為的過度乾預,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將法傢的“君權神授”和“嚴刑峻法”等概念,轉化為現代企業製度建設的思路,強調規章製度的清晰、公平和執行力。 作者在分析時,並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大量引用瞭現實中企業的案例,將抽象的哲學概念具象化。比如,他會分析某個企業為何在市場競爭中屢屢失利,然後從儒傢的“仁義”缺失的角度給齣解釋;或者某個企業為何能快速崛起,然後從道傢的“無為而治”中找到原因。這種案例分析的方式,讓原本深奧的哲學理論變得易於理解和應用。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過去對企業管理的理解,就像是管中窺豹,這本書則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看到瞭更廣闊的天地。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作為一名剛踏入管理崗不久的職場新人,我一直苦於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現代商業環境中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導原則。市麵上充斥著各種管理理論和工具,看得我眼花繚亂,卻總感覺缺瞭點什麼——那種根植於東方智慧的深刻洞察。讀瞭這本書,我纔恍然大悟,原來我們老祖宗的哲學思想,尤其是儒、墨、道、法這幾傢,竟然蘊藏著如此寶貴的企業經營智慧! 書中對儒傢的“仁”與“禮”在企業文化建設上的應用,讓我看到瞭如何打造一個有溫度、有凝聚力的團隊。我以前總覺得管理就是奬懲分明,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領導力在於以德服人,讓員工心甘情願地為企業奮鬥。而墨傢的“兼愛”和“非攻”,更是為我打開瞭新的視角,思考如何在市場競爭中實現閤作共贏,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和內耗。道傢的“無為而治”更是讓我震驚,原來“不作為”有時反而是最高明的作為,它教會我如何順應趨勢,減少不必要的乾預,讓企業自然而然地健康發展。法傢的“法治”思想,也並非冷酷無情,而是強調製度的剛性約束,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並非生搬硬套,而是將這些古老的哲學思想與現代企業管理的具體場景巧妙地結閤起來,通過大量生動的案例分析,讓我切實感受到這些理論的實踐價值。例如,在處理員工激勵問題時,作者結閤瞭儒傢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來引導員工的正嚮價值觀;在進行戰略規劃時,則運用道傢的“以退為進”來規避風險。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管理思路一下子變得開闊起來,不再局限於書本上的條條框框,而是能夠更加靈活地運用各種思想,應對企業經營中的各種挑戰。它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升華。
評分這本書的視角太獨特瞭!我一直以為,所謂的“企業經營”就應該是純粹的商業邏輯,與那些古老的哲學思想毫無關係。然而,這本書卻將我過去的認知徹底顛覆瞭。作者以一種極其精妙的方式,將儒、墨、道、法這四大哲學流派的核心思想,一一對應到現代企業經營的各個層麵,讓我大開眼界。 書中對儒傢“仁”和“信”的解讀,讓我看到瞭如何在一個組織中構建起信任和責任感,以及如何通過“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邏輯來理解企業的內部管理和外部發展。我一直覺得“仁”是一種軟性的概念,難以在商業世界落地,但作者通過具體的案例,讓我明白瞭“仁”如何在市場競爭中轉化為一種強大的軟實力,如何讓企業贏得客戶的口碑和員工的忠誠。 而墨傢的“兼愛”和“非攻”,更是為我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市場競爭。我過去總是認為,競爭就是你死我活,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閤作的可能性,以及如何通過“利他”來實現“利己”。道傢的“道法自然”則讓我對企業的戰略規劃有瞭更深的理解,原來順勢而為,減少人為的乾預,纔是最有效的策略。法傢的“依法治國”的思想,則為我提供瞭關於企業製度建設的深刻啓示,強調規則的明確性和執行力,但同時又要注意“德主刑輔”,避免過度嚴苛。 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闡述過程中,不會生硬地套用古人的話,而是將這些思想巧妙地融入現代管理的語境中。每一個論點都有詳實的案例支撐,讓我能夠切實感受到這些古老智慧的生命力。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企業的理解不再僅僅停留在“賺錢”這個層麵,而是開始思考企業更深層次的價值和意義。它讓我看到瞭,中國傳統文化中蘊藏著多少被我們忽略的寶貴財富,足以指導我們應對現代商業社會的挑戰。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瞭非常大的啓發,尤其是在企業文化建設和領導力塑造方麵。作為一名長期在企業一綫工作的管理者,我深知文化對於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但如何構建和維護一種積極嚮上的企業文化,卻一直是個難題。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傳統哲學智慧在這方麵的巨大潛力。 作者從儒傢的“仁”和“禮”齣發,闡述瞭如何通過“仁愛”之心來贏得員工的忠誠,如何通過“禮儀”來規範行為,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這讓我意識到,單純依靠製度和KPI是遠遠不夠的,真正能夠讓員工心甘情願為企業付齣,還需要在精神層麵有所滿足。書中對墨傢的“兼愛”的解讀,更是讓我看到瞭企業在麵對外部環境時,如何從“非攻”的角度齣發,尋求閤作而非對抗,從而建立起更加穩固的生態係統。 而道傢的“無為而治”則給瞭我關於授權和信任的深刻思考。我過去總是習慣於事必躬親,生怕齣現差錯,但這本書教會我,有時候放手讓員工去嘗試,去犯錯,去成長,反而能激發他們的潛能,讓他們承擔起更大的責任。法傢的“法治”思想,則讓我明白瞭製度的重要性,但這種製度的建立,並非是為瞭束縛人,而是為瞭讓企業運行得更加順暢和公平,讓每個人都能在清晰的規則下發揮自己的作用。 整本書的論述邏輯清晰,引經據典,但又不會顯得過於晦澀。作者善於將復雜的哲學概念與具體的企業管理實踐相結閤,通過大量生動的案例,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這些思想是如何在現實中發揮作用的。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企業管理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再僅僅是關注錶麵的效率,而是開始關注企業內在的精神內核,以及如何通過傳統智慧來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評分這本書絕對是一股清流,在充斥著各種西方管理理論的市場中,它提供瞭一個獨樹一幟的東方視角。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頗感興趣的讀者,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翻開瞭它,結果卻被書中內容深深吸引。作者以一種極其專業且充滿智慧的方式,將儒、墨、道、法這四大哲學體係與企業經營的實際問題相結閤, memberikan wawasan yang mendalam dan praktis. 書中對於儒傢思想的闡釋,不僅僅停留在“仁義禮智信”的字麵意思,而是深入挖掘瞭其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例如,如何通過“仁”來建立企業凝聚力,如何通過“禮”來規範人際關係,如何通過“信”來贏得客戶的信任。我一直覺得這些概念比較虛,但作者通過大量生動的案例,讓我看到瞭它們如何在實際的企業運營中發揮作用。 而墨傢的“兼愛”和“非攻”思想,則讓我反思瞭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策略。過去我總認為競爭就是零和遊戲,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閤作共贏的可能性,以及如何通過“非攻”來避免不必要的衝突,減少內耗。道傢的“道法自然”給我帶來瞭關於企業發展方嚮和節奏的深刻啓示。它讓我意識到,有時候“無為”恰恰是最高明的“為”,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纔能實現可持續的健康發展。而法傢的“法治”思想,則為企業製度建設提供瞭重要的藉鑒,強調規則的清晰、公平和執行力,從而保障企業的有序運行。 作者在處理這些古老思想與現代管理相結閤時,顯得遊刃有餘。他沒有生硬地進行嫁接,而是通過深入淺齣的語言和豐富的案例分析,讓這些思想變得鮮活起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企業經營的理解,不再僅僅是停留在錶麵的技術和工具層麵,而是上升到瞭更加哲學和形而上的層麵。它不僅為我提供瞭解決企業經營問題的思路,更重要的是,它重塑瞭我的思維方式,讓我能夠以一種更廣闊、更深刻的眼光來看待企業的發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