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經典藏書 謙德國學文庫:幼學瓊林
:15.00元
作者: 程登吉;中華文化講堂 注
齣版社:團結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12646056
字數:160000
頁碼:16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國人必讀的國學經典
n★薈萃儒釋道三傢經典 涵蓋經史子集精華
n★專業古籍整理團隊 曆時六年的成果薈萃
n★內容更全 譯注更精 字體夠大 閱讀更宜
n內容提要
《幼學瓊林》是中國古代兒童的啓濛讀物,作者程允升。《幼學瓊林》初為明代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編著,本名《幼學須知》,又稱《成語考》《故事尋源》,清人鄒聖脈作瞭增補,改名為《幼學瓊林》,也叫《幼學故事瓊林》。本次齣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瞭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目錄
作者介紹
程登吉,字允升,明末西昌(今江西新建)人,為《幼學瓊林》的編撰者,其《幼學瓊林》是中國古代的兒童啓濛讀物。
n文摘
《謙德國學文庫:幼學瓊林》: n
黃帝畫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宇宙之江山不改,古今之稱謂各殊。北京原屬幽燕,金颱是其異號;南京原為建業,金陵又是彆名。浙江是武林之區,原為越國;江西是豫章之郡,又日吳皋。福建省屬閩中,湖廣地名三楚。東魯西魯,即山東山西之分;東粵西粵,乃廣東廣西之域。河南在華夏之中,故日中州;陝西即長安之地,原為秦境。四川為西蜀,雲南為古滇。貴州省近蠻方,自古名為黔地。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此為天下之五嶽;饒州之鄱陽,嶽州之青草,潤州之丹陽,鄂州之洞庭,蘇州之太湖,此為天下之五湖。 n
金城湯池,謂城池之鞏固;礪山帶河,乃封建之誓盟。帝都日京師,故鄉日梓裏。蓬來弱水,惟飛仙可渡;方壺員嶠,乃仙子所居。滄海桑田,謂世事之多變;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水神日馮夷,又日陽侯;火神日祝融,又日迴祿。海神日海若,海眼日尾閭。望人包容,日海涵;謝人恩澤,日河潤。無係纍者,日江湖散人;負豪氣者,日湖海之士。問捨求田,原無大誌;掀天揭地,方是奇纔。憑空起事,謂之平地風波;獨立不移,謂之中流砥柱。黑子,極言至小之邑;咽喉右臂,皆言要害之區。獨立難持,日一木焉能支大廈;英雄自恃,日丸泥亦可封函關。 n
【注釋】①礪山帶河:礪,磨刀石。山,泰山。帶,衣帶。河,黃河。黃河細得像條衣帶,泰山小得像塊磨刀石。比喻時間久遠,任何動蕩也決不變心。齣自《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錶》:“封爵之誓日:'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寜,愛及苗裔。'” n
【譯文】黃帝劃定疆野,纔分都邑;夏禹治平洪水,纔定山川。宇宙的江山,雖然不改;古今的名稱,總是不同。北京原來屬幽燕,金颱為其彆號;南京原來叫建業,金陵為其彆名。浙江彆號武林,原屬越國;江西彆號豫章,又叫吳皋;福建的彆號,就是閩中;湖廣的彆號,就是三楚。東魯西魯,就是山東、山西的界彆;東粵西粵,就是廣東、廣西的區分。河南因在中國的中央,所以叫做中州;陝西就是長安一帶,原來屬於秦境。四川就是西蜀,雲南就是古滇。貴州一省,逼近蠻方,自古以來,稱為黔地。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這是中國的五嶽;饒州的鄱陽,嶽州的青草,潤州的丹陽,鄂州的洞庭,蘇州的太湖,這是中國的五湖。 n
“金城…'湯池”就是城池鞏固的說法,“礪山”“帶河”,乃是封建諸侯的盟約。皇帝的都城,叫做京師;傢鄉的地方,叫做梓裏。蓬來弱水,隻有飛仙可渡;方壺員嶠,乃是仙人所居。“滄海桑田”是說世事的變遷,“河清海晏”是太平的預兆。水神叫做馮夷,又叫陽侯;火神叫做祝融,又叫迴祿。海若就是海神,尾閭就是海眼。 n
……
序言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文化經典,其魅力在於它的跨越時間的能力。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類最基本的情感、最核心的價值觀是不會改變的。這套書的魅力就在於,它用一種非常係統化的結構,將這些亙古不變的真理呈現齣來。我不是一個容易對書産生“儀式感”的人,但我不得不承認,每次拿起這本書,都會有一種神聖感油然而生。它讓我思考的不再是眼前的瑣碎煩惱,而是關於“何以為人”的終極命題。書中的文字排列,無論是分段還是對仗,都充滿瞭古典的韻律美,讀起來朗朗上口,甚至能激發我學習古詩詞的熱情。它像是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傳統文學美學的全新認知。如果你厭倦瞭那些快餐式的閱讀體驗,渴望找到能滋養靈魂、提升審美情趣的讀物,那麼這本書絕對值得你花時間去探索,它帶來的精神滿足感是其他書籍難以比擬的。
評分最近這段時間,我沉迷於鑽研一些關於古代社會治理和人際交往的書籍,總覺得現代社會節奏太快,很多為人處世的細節和分寸感正在逐漸丟失。所以,我特意尋找那些能夠幫助我沉澱心性、提升情商的讀物。這套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需求。它並不是那種高深莫測的哲學著作,而是非常接地氣地將生活中的方方麵麵——從禮儀規範到待人接物,再到基本的道德準則——都融入瞭生動的故事和精煉的語言之中。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孝悌”和“誠信”的章節,裏麵的案例分析得非常到位,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能套用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準則。每讀完一個小節,我都會停下來思考一番,如何將這些古老的智慧運用到我現在的職場和傢庭關係中去。這種反思和實踐的過程,讓我感覺自己的心性變得更加平和,處理復雜人際關係時也多瞭一份從容和把握。這本書是本“慢讀”的好書,需要細細品味,纔能體會齣其中韻味。
評分購買這本書之前,我對比瞭好幾個版本的類似主題的讀物,最終選擇它,主要是衝著“精選”和“權威性”去的。事實證明我的眼光是準確的。它的選材角度非常刁鑽,避開瞭那些已經被過度解讀、流於俗套的篇章,而是精挑細選瞭一些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內容,確保瞭閱讀體驗的新鮮感和深度。我發現很多我以前在其他地方讀到的“知識點”,在這裏都有瞭更係統、更深入的背景介紹,讓我對知識的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更重要的是,它體現瞭一種嚴謹的學術態度,編者似乎不希望讀者隻是“知道”這些知識,而是希望讀者能夠“理解”和“內化”這些知識。對於我這種追求知識體係完整性的人來說,這種編排方式簡直是量身定做。它不僅是知識的集閤,更像是一部精心策劃的文化導覽圖,引領我們走進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殿堂。
評分這本書拿到手的時候,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就讓人心生敬意,封麵的設計古樸典雅,透著一股子濃厚的書捲氣。我本來就對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鍾愛那些啓濛類的經典,想著這套書或許能帶我重溫兒時的美好記憶,或者能從中汲取一些為人處世的智慧。翻開扉頁,映入眼簾的是那流暢的楷體字,印刷質量著實沒得說,每一個筆畫都清晰有力,讓人閱讀起來心曠神怡。我尤其欣賞作者對那些傳統典故的闡釋,不像有些現代解讀那樣生硬說教,而是娓娓道來,充滿瞭生活氣息和人情味。讀著讀著,仿佛能穿越時空,與古代的先賢們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感受到他們對知識的敬畏和對德行的堅守。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慈祥的長者,在用最溫和的方式教導我們如何成為一個正直、有學識的人。對於想給傢裏晚輩做傳統文化熏陶的傢長來說,這本書絕對是首選,它的價值遠超齣瞭書本本身的價格。
評分說實話,我選書的時候對“注”和“釋”的部分非常看重,因為很多古代典籍的白話文水平有限,如果沒有好的注解,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閱讀起來會非常吃力,甚至會産生誤解。這套書在這方麵做得極其齣色,注釋詳盡卻不冗餘,解釋精準到位,恰到好處地填補瞭現代讀者與古文之間的鴻溝。作者的講解既保留瞭原著的精髓,又用現代人容易理解的語言進行瞭闡述,使得那些看似遙遠的古代知識煥發齣新的生命力。舉個例子,書中對一些古代官職和禮儀的說明,如果不是專業曆史學傢,很難在短時間內弄懂其細微差彆,但這裏的注解就處理得非常巧妙,清晰明瞭,讓人豁然開朗。這錶明編者在整理和注釋的過程中,投入瞭大量的心血,是真正站在讀者的角度去考慮,而不是僅僅做瞭一個簡單的文字搬運工。對於想要係統瞭解傳統文化脈絡的自學者來說,這簡直是份無價的指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