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墨子 譯注
定價:38.00元
作者:(戰國)墨子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5023926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墨子》是先秦時期墨傢學派的著作總集,《漢書·藝文誌》著錄七十一篇,現僅存十五捲,五十三篇,一般認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後學在不同時期記述編纂而成。今本《墨子》為漢代劉嚮所校定,著於《彆錄》。劉歆《七略》與班固《漢書.藝文誌》均據此。《墨子》散文中有所謂“十論”,即《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天誌》《明鬼》《非樂》《非命》,它是《墨子》書中的主要部分,代錶瞭墨傢學派的主要哲學思想和社會政治主張。這些文章是經弟子們記錄下來的創始人墨翟當年在“百傢爭鳴”中的講學辭。由於墨傢在墨子死後分為三派,他們對墨子學說各有記錄,後來閤編成書,故以上十篇文字都分上、中、下,而其內容大同小異。由戰國墨子所著、梁奇譯注的《墨子譯注》一書帶領讀者品讀墨傢奇書和墨子學說經典之作,感悟的平民聖人的博大智慧,品味勞動人民的哲學傢的不朽思想。
內容提要
目錄
前言
尚賢上
尚賢中
尚賢下
尚同上
尚同中
尚同下
兼愛上
兼愛中
兼愛下
非攻上
非攻中
非攻下
節用上
節用中
節用下(闕)
節葬上(闕)
節葬中(闕)
節葬下
天誌上
天誌中
天誌下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齣版方的用心。封麵采用瞭一種略帶磨砂質感的紙張,觸感非常舒服,顔色搭配上既有古典的韻味,又不失現代的簡約。特彆是字體選擇,楷體的運用恰到好處,既保證瞭易讀性,又烘托齣經典著作的厚重感。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十分考究,不反光,紙張的厚度適中,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裝訂工藝也做得紮實,書脊看起來很結實,讓人相信即便是經常翻閱,這本書也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裝幀的細節處理,比如扉頁的設計,都透著一股精緻,讓人在尚未深入內容之前,就已經對這本書的品質有瞭極高的期待。這種對實物美感的追求,在當今這個快餐文化盛行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它提醒著我們,閱讀本身也是一種需要被尊重的儀式。
評分這本書的整體閱讀體驗,可以用“沉浸式”來形容。我發現自己很難放下手中的書捲,總想一口氣讀完一個章節。這很大程度上歸功於譯注者在處理那些復雜的論辯結構時所展現齣的清晰脈絡。他們似乎深諳如何引導讀者的注意力,將原本可能顯得零散的論點串聯成一張嚴密的思想網絡。每當遇到關鍵性的轉摺或總結時,譯注者總能用精煉的語言進行提煉,這種“點睛之筆”的標注,對於快速把握核心要義非常有幫助。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曆史背景的補充說明,那些穿插在注釋中的小故事或曆史軼事,不僅豐富瞭文本的內涵,也讓閱讀過程充滿瞭發現的樂趣,仿佛置身於那個思潮湧動的時代,親耳聆聽先賢的教誨。
評分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嚴肅的學術讀物,更像是一份精心準備的文化禮物。從印刷到排版,從注釋到譯文,每一個環節都體現齣一種對知識的敬畏和對讀者的尊重。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溝通古代智慧與現代心靈的橋梁,使得我們能夠跨越韆年的時空,與那位古代的思想巨匠進行一次真誠而深刻的對話。對於任何希望深入瞭解中國古代思想史,或者僅僅是想在繁忙的生活中尋得一處寜靜的精神棲息地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都是一個絕佳的選擇。它提供的價值,遠超其定價本身,是一種對個人精神世界的豐富與滋養,讓人讀完之後,心中湧起一股清新的力量感。
評分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有情結的讀者,我非常看重一部經典著作在傳承中的“溫度”。這本書的文字風格,讀起來有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讓人望而生畏的學術說教,而是像一位溫和而博學的長者,娓娓道來。譯注的語言流暢自然,去除瞭古文閱讀中常見的“咬文嚼字”的障礙,使得那些蘊含的深刻道理,能夠直接滲透進讀者的內心。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兼愛非攻”的論述部分,譯注者沒有停留在簡單的概念解釋上,而是通過一係列清晰的邏輯推演,展現瞭這一思想體係的內在一緻性和超前的時代意義。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讓普通讀者也能體會到其中思想的磅礴與深刻,讀完後,感覺自己的認知邊界似乎被輕輕地拓寬瞭一點點。
評分我一直對古代的哲學思想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探討社會治理和道德規範的經典。這本書的排版布局,可以說是下瞭大功夫的。頁邊距留得非常舒適,不是那種緊巴巴的恨不得把內容塞滿每一寸空間的做法,而是留齣瞭足夠的“呼吸空間”,讓讀者的視綫可以從文字中暫時抽離,整理思緒。注釋和原文的對照方式處理得非常巧妙,不是簡單的並列,而是通過清晰的區塊劃分,讓初學者也能輕鬆地跟上譯注者的思路。更值得稱贊的是,譯注者在處理一些晦澀難懂的古代詞匯時,並沒有一味地采用生硬的現代漢語直譯,而是結閤瞭當時的文化背景和語境進行闡釋,使得那些古老的智慧得以在現代語境下煥發齣新的生命力。這種兼顧準確性與可讀性的平衡,是很多學術性著作難以達到的高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