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

老子-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中江 著
图书标签:
  • 老子
  • 道家
  • 哲学
  • 经典
  • 中华文化
  • 传统文化
  • 道德经
  • 思想
  • 文化
  • 国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敏图书专卖店
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ISBN:9787501362288
商品编码:29926711873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9-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xbsp; &xbsp; &xbsp;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老子*存世的著作,其以du特的“道*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广受推崇,《老子》1书的解读人是waxg中江。

目录
导读 1、传奇的生平……(2 ) 二、争讼的著述……(6 ) 三、万物的根源和统1:“道生之”“德畜之”……(11 ) 四、“转化”的奥妙:“有无相生”……(17 ) 五、“简省”和“清静”的统治:“自然”与“无为”……(22 ) 六、“修身养性”:“善摄生”和“不失其所”……(28 ) 七、影响和活用……(37 ) 八、底本、校本及注释体例……(39 ) 老子 *1章……(43 ) *二章……(48 )

导读

1、传奇的生平……(2 )

二、争讼的著述……(6 )

三、万物的根源和统1:“道生之”“德畜之”……(11 )

四、“转化”的奥妙:“有无相生”……(17 )

五、“简省”和“清静”的统治:“自然”与“无为”……(22 )

六、“修身养性”:“善摄生”和“不失其所”……(28 )

七、影响和活用……(37 )

八、底本、校本及注释体例……(39 )

&xbsp;

老子

&xbsp;

*1章……(43 )

*二章……(48 )

第三章……(52 )

第四章…… (54 )

第五章……(56 )

第六章……(59 )

第七章……(61 )

第八章……(63 )

第九章……(67 )

第十章……(69 )

第十1章……(73 )

第十二章……(76 )

第十三章……(79 )

第十四章……(83 )

第十五章……(87 )

第十六章……(91 )

第十七章……(94 )

第十八章……(97 )

第shijiu章……(99 )

*二十章……(101)

*二十1章……(105)

*二十二章……(108)

*二十三章……(111)

*二十四章……(114)

*二十五章……(116)

*二十六章……(120)

*二十七章……(122)

*二十八章……(125)

*二shijiu章……(128)

第三十章……(131)

第三十1章……(134)

第三十二章……(138)

第三十三章……(142)

第三十四章……(146)

第三十五章……(149)

第三十六章……(152)

第三十七章……(156)

第三十八章……(159)

第三shijiu章……(166)

第四十章……(171)

第四十1章……(173)

第四十二章……(177)

第四十三章……(180)

第四十四章……(182)

第四十五章……(184)

第四十六章……(186)

第四十七章……(188)

第四十八章……(191)

第四shijiu章……(194)

第五十章……(197)

第五十1章……(201)

第五十二章……(204)

第五十三章……(206)

第五十四章……(209)

第五十五章……(212)

第五十六章……(216)

第五十七章……(219)

第五十八章……(222)

第五shijiu章……(225)

第六十章……(227)

第六十1章……(229)

第六十二章……(232)

第六十三章……(236)

第六十四章……(239)

第六十五章……(243)

第六十六章……(246)

第六十七章……(248)

第六十八章……(252)

第六shijiu章……(254)

第七十章……(257)

第七十1章……(259)

第七十二章……(261)

第七十三章……(264)

第七十四章……(266)

第七十五章……(269)

第七十六章……(272)

第七十七章……(274)

第七十八章……(276)

第七shijiu章……(279)

第八十章……(281)

第八十1章……(284)

&xbsp;

附录

1、《史记·老子列传》……(287)

二、《老子铭》……(288)

主要参考文献……(291)

显示全部信息

《老子: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是一部深刻探索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文化精髓的著作。本书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走进中国古代圣贤的智慧殿堂,感受那源远流长的思想魅力。 本书并非仅仅是对《道德经》原文的简单解读,而是将其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宏大背景下进行多维度审视。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老子“道”的思想,阐释了“道”在中国哲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如何影响了后世的政治、伦理、艺术乃至生活方式。我们将在书中看到,“道”是如何被理解为宇宙万物的本源、运行规律,以及个体安身立命的依据。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是对一种生活态度的引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哲学。 《老子》的思想并非孤立存在,它与儒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思想既有交集,亦有鲜明的独特性。本书将细致地梳理老子思想与儒家“仁爱”、“礼义”的区别与联系,探讨其在治国理念上的差异与互补。同时,也会触及老子思想对中国历史进程中重要变革的潜在影响,例如道家思想如何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提供了另一种审视角度,又如何成为士人面对乱世时的精神寄托。 在具体章节中,本书将围绕《道德经》的经典篇章,如“道可道,非常道”、“上善若水”、“无为而治”、“知足不常乐”等,进行深入的解读。这些解读并非生硬的训诂,而是结合了历史文献、考古发现以及后世学者的丰富注解,力求展现老子思想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的生命力。例如,在解读“上善若水”时,我们不仅会探讨水的柔韧、包容、滋养万物的特性,还会联系到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园林艺术的布局,以及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推崇的谦逊、圆融之道,从而立体地呈现“水”的哲学意蕴。 “无为而治”并非消极避世,而是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和治理之道。本书将阐释“无为”的真正含义,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自然规律,减少人为干预,以达到社会和谐与长治久安。我们将探讨这种思想在历代王朝实践中的得失,以及在现代社会治理中依然具有的借鉴意义。这部分内容将引人深思,挑战我们对“积极作为”的固有认知。 本书的另一重要特色在于,它不仅仅关注哲学思辨,更注重将老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古代的养生之道、中医理论,到书法、绘画、诗歌的创作,再到民间的习俗、处世哲学,老子思想的印记无处不在。例如,在探讨“朴素”与“少欲”的理念时,我们会联系到中国传统艺术追求的“意境”与“留白”,以及古代文人墨客的淡泊心境。在解读“柔弱胜刚强”时,我们会看到它在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体现,如太极拳的刚柔并济。 此外,本书还将深入探讨老子思想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它如何塑造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提供了面对人生起伏的精神支撑?在面对压力与挑战时,中国人如何从老子那里汲取力量,保持内心的宁静与韧性?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历史故事,展现老子思想如何成为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为了使内容更加充实,本书还将适当地引入一些与老子思想相关的古代文献,如《庄子》、《淮南子》等,阐释它们与《道德经》的思想关联与发展。同时,也会简要介绍历代重要老子学家的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平实、流畅,避免使用艰涩的学术术语,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都能轻松阅读。我们相信,通过对《老子》这部经典作品的深入解读,读者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从中获得启迪,提升自身的人生境界。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全面、深入了解老子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的窗口。它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能够指导人生、启迪智慧的指南。我们希望,当您合上这本书时,能够对“道”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真挚的感悟,并能将这份智慧融入自己的生活,活出更加从容、自在的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子-中华传统百部经典》是一本能够触及灵魂的书。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论证,只有朴实无华的文字,却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书中“上善若水”的比喻,更是我每次阅读都会反复体味的金句。水,至柔至善,滋养万物而不求回报。它能容纳百川,也能滴水穿石。这种看似平凡的物质,在老子眼中,却是最高尚品德的象征。它教会我们,要像水一样,保持谦卑,心胸开阔,以柔克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固执己见而碰壁,因为好胜心强而受伤。而水德,恰恰是对这种状态的解药。它让我们懂得,有时候,放下所谓的“面子”,采取更灵活、更包容的态度,反而能 achieve 更好的结果。书中对于“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论述,更是将这种智慧运用到了极致。它告诉我们,管理一个庞大的国家,就像烹调一道精致的菜肴,需要精细的火候,恰当的调味,以及对食材本身的尊重。过度的干预只会破坏原有的味道,而恰当的“烹饪”,则能激发食材的本真美味。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无为而治”的真谛,也让我对如何处理复杂事务,有了更深的启示。

评分

翻阅《老子-中华传统百部经典》,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老子仿佛是一位洞悉世事的智者,用简洁的语言,点破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真相”。书中“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阐述,让我对“圣人”的理解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遥不可及,而是贴近民众、体恤民情的实践者。他并非固守一套僵化的理念,而是以百姓的感受和需求为出发点,因势利导。这是一种多么高明的治理之道!它不是强权,也不是压迫,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怀和尊重。这种“以百姓心为心”,让我联想到许多优秀的领导者,他们并非高高在上,而是真正地深入群众,了解民情,解决实际问题。书中“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观点,更是我一直以来都深感困惑的解答。我们常常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疲惫不堪,而老子却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在于不争。当你不再执着于与人争斗,反而能获得内心的平静,也能在更广阔的视野下,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这种“不争”并非懦弱,而是一种更高层级的智慧,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强大,往往不是来自于外在的声势,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宁静和智慧。

评分

每一次翻开《老子-中华传统百部经典》,都仿佛走进了一片宁静的智慧之海。书中对“道”的描绘,不是生硬的教条,而是充满诗意的写照,它像一位慈祥的长者,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着最深刻的道理。我特别欣赏书中“大巧若拙”的观点。在现代社会,我们崇尚精巧、完美,似乎一点瑕疵都不能容忍。但老子却认为,最精妙的技艺,往往表现得朴实无华,甚至有些笨拙。这让我联想到一些大师级的匠人,他们的作品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厚的功力。这种“拙”并非真正的缺陷,而是经过极致打磨后,回归本真的状态。它传递的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力量,一种不张扬、不炫耀的内敛。书中关于“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的论述,更是让我醍醐灌顶。它揭示了一种领导者或成就者的最高境界,不是靠强制和命令,而是通过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让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这种“自然”并非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引导,一种尊重事物自身发展的智慧。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变得更加开阔,也更加懂得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一份平和与从容。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着迷的普通读者,我最近有幸拜读了《老子-中华传统百部经典》这部著作。说实话,初次接触《老子》时,我内心是带着一丝敬畏的,毕竟这是影响深远的一部哲学巨著。然而,当我沉浸其中,随着文字的引导,我逐渐发现,老子并非高高在上、难以企及的圣贤,他的思想,更像是一股清泉,洗涤着尘世的浮躁,抚慰着内心的焦虑。书中对“道”的阐释,初看似乎玄妙,细品之下,却蕴含着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它并非空洞的理论,而是渗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例如,“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那种事事争先、处处都要“作为”的心态。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努力”,恰恰是增加了不必要的阻碍,而真正的智慧,或许就在于顺应自然,不强求,不执着。这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更高级的智慧,它教会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书中的一些比喻,如“水”,更是让我拍案叫绝。水看似柔弱,却能穿石;水看似无形,却能容纳万物。这不正是一种至柔至刚的辩证法吗?老子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提炼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将抽象概念与具体意象相结合的叙事方式,使得《老子》的思想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它不仅仅是一本哲学书,更是一本教我们如何生活的智慧之书。

评分

《老子-中华传统百部经典》给我带来的震撼,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改变。在此之前,我总以为追求成功,就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断进取,甚至不惜代价。然而,《老子》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书中“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告诫,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而非被外界的物质和名利所裹挟。我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被社会价值观所同化,陷入“得寸进尺”的怪圈,最终迷失自我。老子的“知止”之说,是对这种盲目追求的有力警醒。它提醒我们,在达到一定的目标后,适时收手,懂得满足,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宁与长久。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少私寡欲”的论述。在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我们似乎被灌输了“拥有越多越幸福”的观念。但老子却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恰恰在于减少不必要的欲望。当我们的欲望得到控制,内心就会变得澄澈,看问题的角度也会更加清晰。这种“少”的状态,并非贫瘠,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一种摆脱物质束缚的自由。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停下来,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感受生命中最本真的美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