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冷眼观爱2 一切情感问题的答案
定价:39.80元
作者:冷爱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11543328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百万粉丝信任的两性情感专家,微信、微博、知乎、豆瓣、今日头条等多家平台人气情感大V冷爱献给好姑娘们的全新力作。恋爱从来不是一件单向追求就能成功的事情,而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超人气大V冷爱用满满干货,解决你所有的情感问题!姑娘们,你们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情感问题?你想要的又是什么样的情感生活?#冷眼观爱#无数,才能告诉你,用*正确的方法,来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
内容提要
交际圈太窄,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哪里遇到对的人;遇到心仪的对象,却不知道聊什么;
目录
目录
Chapter 01
如何转角遇到爱
谈恋爱也是一种社交003
从来没有缘分未到这件事 004
论社交对脱单的意义 005
如何在正确的鱼塘里捕鱼? 006
冷爱微问答 031
“撩”过就不再是陌生人040
你会不会聊天啊? 040
我们为什么要讲故事? 041
如何与喜欢的人聊天? 045
嘴甜要像吃巧克力 054
冷爱微问答 061
工具:个人故事脉络图 071
为什么完美的恋爱对象只存在想象中?073
一切关系从自我认知开始 073
再论自我认知对于脱单的意义 074
感情生活里你有怎样的期望? 089
来,实战 095
冷爱微问答 104
工具:自我评价表 118
Chapter 02
如何拥有更多爱
约会大作战,俘获TA的心121
关于约会的几个热词 121
约会时的实战技术 128
我们要约几次会? 136
冷爱微问答 143
发现爱,找到爱149
我们都是美丽新世界的孤儿 149
帮你们深度连接的共振和补充 151
3类建立连接的指标 155
麦琪的礼物 159
冷爱微问答 163
爱我你怕了么?170
“虚无”的霸道总裁 170
放长线能否钓到大鱼? 171
破茧成蝶 172
那些年,不适合倒追的人 174
情意浓,睡一起 177
性爱进阶 180
冷爱微问答 182
完美关系的秘密186
社交关联度 186
黄金和谐线 188
下偏与地面转移 190
上偏与用户体验 193
温和检测与精细检测 195
冷爱微问答 198
Chapter 03
如何修炼你的爱
恋爱有时差,给你的期望请个管家209
满意度=结果-预期 209
管理自己的预期 211
管理对方的预期 212
依赖=结果-比较 213
异地恋的正确打开方式 215
冷爱微问答 219
相爱没那么容易,时刻管好你的脾气224
沟通决定关系 224
开启和谐的性爱之旅 229
加持爱情光谱 231
婚姻三部曲 235
冷爱微问答 264
工具:期望评估表和冲突评估表 273
Chapter 04
如何挽回你的爱
TA是不是真要离开你?279
冷爱微问答288
真没那么糟,一切还有回旋的余地300
应对假性分手的正确做法 300
冷爱微问答 302
分手,笑忘书312
应对真性分手的正确做法 312
下一个转角还能遇到真爱 315
冷爱微问答 322
工具:真假性分手测试题 334
Chapter 05
如何自我提升成长爱
从我的戒烟故事说起 339
自我提升之路理解篇 348
关于经历 348
关于方法 350
关于偏见 351
大胆行动 352
如何启动自我提升之路? 355
自我提升五步法 356
冷爱微问答 360
冷爱健身日记 367
工具:自我提升日记 370
作者介绍
冷爱,原名潘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花镇公司联合创始人。花镇公司现有全职员工数百人,是中国婚恋咨询与培训行业。冷爱从2008 年起专注于婚恋咨询与培训工作,著有《冷眼观爱》等作品。
冷爱在微信、微博、秒拍、知乎、豆瓣、今日头条等多渠道发布原创情感内容,累积了大量粉丝,是全平台型的情感类人气大V。这些年来,他创立了脱单、挽回、自我提升以及长期关系维系等原创情感理论,强调可操作性,以结果为导向,受到广大学员及业内同行的高度好评,也因此被上百家主流媒体采访及报道。
文摘
序言
与其他市面上那些主打“治愈”或“速效”的情感书籍相比,这本书的风格显得异常克制和成熟。它很少使用那些能让人瞬间情绪高涨的激昂语言,反而更像是一杯需要细细品味的陈年威士忌,初入口可能有些辛辣,但回味无穷。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矛盾”和“不完美”时的态度。他没有把“爱”塑造成一个需要终生追求的、遥不可及的完美状态,而是将其还原为一种日常的、需要不断维护和调整的系统工程。这极大地减轻了我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我以前总觉得,只要找到了“对的人”,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本书彻底打破了这种童话般的幻想,让我明白了,关系的美妙之处,恰恰在于双方愿意在不完美中共同努力、相互校准的过程。书中的那种淡然的叙事腔调,反而让我感到了久违的踏实,好像终于有人告诉我:是的,生活就是这样,复杂且真实,而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它。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它不是简单地按主题罗列,而是像展开一幅复杂的情感地图,层层递进。从最基础的自我认知,逐步过渡到亲密关系中的互动模式,最后探讨到更宏观的社会情感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我尤其喜欢它在讨论“界限感”的那一章,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阐述了“过度卷入”和“过度疏离”这两种常见误区之间的微妙平衡点。我感觉作者在撰写这一部分时,一定是深入研究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际互动差异,因为他的论述既有普适性,又不会让人觉得脱离了我们当下的生活语境。阅读过程中,我几乎是带着笔在做笔记,不是划重点,而是记录下那些让我“醍醐灌顶”的瞬间,比如关于“情绪价值的供需关系”的分析,它一下子解释了我过去在某些友谊中感到疲惫的原因——原来我一直在单方面输出,而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双向流动的系统。这种基于观察和分析的知识输出,远比空泛的鼓励更有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封面那种略带深沉的冷色调,配上那种有点疏离感的字体排版,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拿到手就忍不住翻看了几页,那种触感是那种磨砂质感的,拿在手里很有分量,看得出出版社在细节上还是挺用心的。初读几页,给我的感觉是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似乎有一种近乎冷静的洞察力,能把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情感波动,剖析得像精密的仪器测量出来的数据一样清晰。不是那种煽情的文字,反而是在一种抽离的视角下,让你不得不去正视自己内心深处那些不愿承认的执念和误区。我特别喜欢那种行文中的节奏感,它不像有些心灵鸡汤那样急于给出解决方案,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先帮你把迷雾拨开,让你看清问题的全貌,然后再让你自己去寻找那条光明的路径。这种尊重读者的态度,让我感到非常舒服,也更愿意跟随他的思路深入下去,去探索那些盘根错节的情感线索。这本书的纸张质量也很好,阅读起来一点也不费眼,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这对于一本需要深度思考的书来说,绝对是加分项。
评分这本书的开篇逻辑构建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彩。作者似乎从一开始就为我们设定了一个观察情感世界的“高空平台”,在那里,所有的爱恨纠葛都变得相对扁平化,可以被清晰地分类和审视。我记得有一段论述关于“期待管理”的部分,写得极其精辟。它没有停留在“要降低期待”这种口号式的建议上,而是深入探讨了期待是如何在关系中被无形地构建、传递、最终又如何成为冲突的导火索。行文间穿插的一些案例虽然是虚构的,但那种共鸣感却异常强烈,仿佛作者偷窥到了我过去所有失败的亲密关系场景。我读完那几页后,忍不住停下来,靠在椅背上思考了好久,意识到自己过去常常把“希望对方理解我”等同于“对方理应理解我”,这种细微的认知偏差,才是导致关系紧张的元凶。这种抽丝剥茧的分析能力,让我对作者的专业背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觉这不仅仅是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分享,更像是一套经过系统性训练的思维模型在运作,非常具有启发性。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节奏感,真的是我近几年读到的书中最独特的一个特点。它有一种强烈的内在韵律,即使在论述最枯燥的心理学原理时,作者也能用一种近乎诗意的简洁将其表达出来。很多长句被拆解得恰到好处,读起来气韵流畅,仿佛在听一场经过精心编排的独白。这让阅读体验从一个被动的知识接收过程,变成了一种积极的思维共振。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因为某个词语的精准使用而停下来,细细回味那种准确性。比如描述“依恋模式”时,那种精确到位的形容词,比冗长的解释更有效率。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作者已经把复杂的理论消化到了骨髓里,输出的不再是理论的堆砌,而是经过千锤百炼后的智慧结晶。它不是一本让你读完后感觉“学到了很多”的书,而是一本让你读完后感觉“我似乎更懂自己了”的书,这种深层次的自我认同感的提升,才是它最大的价值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