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亲密:进入亲密关系的20种方法
定价:30.00元
作者:(英)杰克斯 ,蔡松益
出版社:21世纪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01
ISBN:978753913889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相爱有妙招,亲密无间道! ◎爱情36计,计计深藏人际关系的智慧。本书为你找出亲密相处的奥妙,向你细数许多为人忽略却可以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圆融甜蜜的相处之道,让你甜美地进入亲密关系,突围快乐的生活,拥有美满的人生。 ◎本书的核心是一段为两人关系特别设计的课程,其中包含的十个精明策略,让你轻松掌控爱情的遥控器,相爱得甜甜蜜蜜。它适合于情感中任何阶段的人阅读,不管是否初恋,都可以让你把爱情带到一个更亲密的全新境界。
内容提要
一本有关觉知、爱与情感创造的完美指南。人们可以透过亲密学习、相互探索,碰触到灵魂深切的渴求。本书向你细数许多为人忽略却可以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圆融甜蜜的相处之道,让你甜美地进入亲密关系,突围快乐的生活,拥有美满的人生。
目录
前言
爱的进行式
章 爱情的食谱
相爱
激情
亲密
练习1 你们有多亲密?
承诺
信赖
同理心
练习2 穿越水晶窗
真诚
练习3 摘下面具
和善
练习4 神秘礼物
尊重
安详
练习5 安详时刻
第二章 爱情有什么道理
关于性爱
享受现在
练习6专注于眼前这一刻
价值观的矫正镜
跳出性别的陷阱
练习
向传统性别模式挑战
扩大自己的兴趣领域
性格 —— 你的识别证
共同努力的责任
如天气般善变的情绪
解读肢体语言
控制自己的愤怒
嫉妒是一种能量
克服恐惧
美满的家
重新思考自我需求
练习8 决定目标
第三章 维持亲密的秘密
进入亲密关系
秘密一 身体的接触
练习9
为爱“吸”入生命力
秘密二 欣赏对方
练习10 节制抱怨
秘密三 怜悯之心
练习11 唤醒温柔的心
秘密四 诚实为上
练习12 吐真言
秘密五 对话与倾听
练习13为对方设身处地
练习14混乱中的心灵地图
秘密六 寻找共同的愿景
练习15 梦想之书的魔力
秘密七 时间管理
练习16 真心时刻
秘密八 自由
练习17 弹性挑战
秘密九 玩乐
练习18 玩乐日
秘密十 惊喜
练习19 皇室之夜
第四章 生活在爱中
家庭
练习20 关系树
小孩
朋友
同事
后 记
新的方向何去何从?
作者介绍
玛丽?杰克斯? Mary Jaksch是一位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十多年来致力于协助更多人拥有圆满幸福的人际关系。她是“春福人际关系训练课程”(Wellspring)的创办人,也有教授禅坐及静修的丰富经验。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具有学术的严谨性与叙事的亲和力的完美结合。它不像市面上许多鸡汤读物那样空泛地鼓舞人心,而是扎实地引用了社会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来佐证观点。比如,它用清晰的图表和解释说明了“催产素”在建立信任回路中的作用,以及不同类型的依恋风格如何影响我们在压力下的反应模式。然而,作者又非常巧妙地将这些冰冷的科学数据包裹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之中,这些故事来源于作者的临床经验,真实得令人心疼。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冲突时的中立立场——他既不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将冲突视为关系中一个必然的“信息交换点”。阅读过程就像上了一堂高阶的心理学选修课,既能满足我对深度知识的渴求,又能在情感上与书中人物产生共鸣,完全没有阅读专业文献时的枯燥感。
评分关于“脆弱性”的讨论,是我认为全书中最具革命性的部分。我们被教导要坚强,要隐藏弱点,但在本书中,作者旗帜鲜明地指出,脆弱并非软弱的代名词,而是通往深度人际体验的唯一途径。作者详细拆解了“假性坚强”的运作模式,指出许多人为了避免被评判,宁愿选择表面的和谐,也不愿冒着暴露真实自我的风险去追求真正的理解。书中描述了一种“风险评估机制”,即我们在向他人展示脆弱时内心经历的挣扎与权衡。我从中领悟到,每一次真诚的袒露,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一次对自己人性的肯定。这种观点彻底颠覆了我以往对“展示形象”的执念。它鼓励我,在一个安全的关系框架内,去拥抱那些不完美、那些感到羞耻的角落,因为恰恰是这些地方,才真正定义了我们是谁,也为他人提供了靠近我们的机会。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在构建个人边界和自我接纳方面的论述,着实戳中了我的痛点。我一直以来都倾向于过度迎合他人,害怕冲突,常常在关系中迷失了自我。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教导“如何说不”,而是深入探讨了边界感的形成机制,追溯到童年经历和早期依恋模式对成年后人际互动的塑造。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讨论了“界限的弹性”——即健康的关系允许边界在特定情境下适度拉伸,但核心自我必须保持稳定。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关于“情感溢出”的比喻,作者将其描述为一种将自己的未处理情绪投射到伴侣身上的现象,从而阻碍了真正的连接。通过阅读这些分析,我开始明白,真正的亲密不是相互吞噬,而是两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连接。这让我下定决心,要从关注“我们”变成了更严肃地审视“我”的需求和底线,这是一种更具建设性的自我赋权。
评分这本关于人际连接的书籍,读完之后我的感触颇深,但主要集中在作者对于非语言沟通的深刻剖析上。书中用了大篇幅来探讨眼神交流、肢体语言在我们日常互动中扮演的隐秘角色,以及它们如何构建或破坏我们感知到的“亲近感”。我特别喜欢作者提到的一种观点,即“沉默并非空虚,而是信息流动的另一条高速公路”。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展示了那些我们通常忽略的微小动作——比如一个人在倾听时微微前倾的身体姿态,或者在感到不安时无意识地摩挲衣角——是如何向我们传递出比口头语言更诚实的信息。作者的分析细致入微,仿佛为我们提供了一副红外线眼镜,让我们能看穿日常对话的表层,直达潜在的情感共鸣点。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观察我的伴侣、朋友,甚至是同事在交谈时的微表情和动作,这让我对他们产生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反思自己在无意中给他人传达了什么样的信号。这本书对于提升情商和人际敏感度,无疑是一份极好的指南,它教会我如何“倾听那些没有说出口的话语”。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在处理长期关系中的“平淡期”和“倦怠感”方面提供了非常实用的见解,这些见解超越了简单的“多制造惊喜”的建议。作者提出,当激情的火焰减弱时,关系并没有死亡,而是进入了一个需要“重新协商意义”的阶段。书中引入了一个概念,即“共享叙事线的持续更新”。它强调,夫妻或长期伙伴需要定期、有意识地坐下来,回顾过去的共同成就,并共同绘制下一阶段的人生蓝图,否则,两人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沿着各自的轨道渐行渐远。这种“维护性工作”被描绘成一种主动的、创造性的行为,而非例行公事。我尤其喜欢作者建议的“好奇心重启练习”——即假装自己是第一次认识对方,去探索那些因太过熟悉而被忽略的细微变化。这种将日常生活中的互动视为一场需要持续投入的“艺术创作”的理念,为我应对日常琐碎带来的消磨感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持久的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