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停在新西蘭剛剛好
定價:36.00元
作者:巴道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0863692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00%新西蘭=1%旅行 1%打工 98%成長
全世界年輕人都在打工度假!
錯過30歲就等下輩子!
她叫巴道。26歲那年,她發現一個書本上從來沒有提過的秘密:
全世界年輕人都在打工度假。
拿到打工度假簽證,你不必承擔巨額旅費,也不必羞於張口找父母要錢,因為你可以像當地人一樣打工賺錢。
你不會成為一個無趣又匆忙的觀光客,因為你可以花一年的時間,看細水長流。
目前嚮中國大陸開放這種簽證的國傢,隻有新西蘭——《霍比特人》和《魔戒》的故鄉,純淨的藍天白雲,山川牧場。
世界嚮年輕人敞開瞭一道門。
門外光芒萬丈,門裏波譎雲詭。
巴道發現,自己心動瞭……
內容提要
《停在新西蘭剛剛好》講述的是一個與旅行、打工和成長有關的故事:26歲的巴道,跨越10000公裏,摘蘋果,擠牛奶,看生活本來的樣子。
這一年,幸運的橄欖枝砸中瞭巴道,她獲得瞭一張*年輕人廉價旅行的“打工度假旅行簽證”,這就意味著,她能在全世界100%純淨的國傢新西蘭待上至多15個月,允許打工,賺取旅費。這一迴,她想都沒多想,馬上買瞭張機票,辭職齣發瞭。一場小白領發動的休假革命正式開始。孤身上路的小女子獨闖新西蘭,她的未來會怎樣?
在神奇的新西蘭,巴道不僅收獲瞭奇異果廠包裝、在佛教中心換宿、自駕環遊新西蘭島等經曆,她還一直思考著旅行的意義。在她離開新西蘭的那一刻,她會得到答案嗎?
每個青春都有一條非走不可的彎路。
就像宮崎駿所說:所有的成長到後總是一次旅行。
目錄
作者介紹
巴道,80後,電影工作者,現遊學美國。21歲獨自前往西藏,從此開始一個人的旅程。26歲那年,誤打誤撞開始瞭在新西蘭的打工度假之旅,並拜訪瞭澳大利亞、斐濟和瓦努阿圖。行程共計15個月。
不像純粹的生活,也絕不是簡單的旅行。
比生活多瞭份刺激,比旅行多瞭份現實。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敘事方式著實讓人耳目一新,作者似乎毫不費力地將那些宏大而又細微的情感編織在一起。我尤其欣賞他對環境細緻入微的描摹,讀起來仿佛能聞到南半球特有的那種帶著海鹽和青草氣息的空氣。情節的推進雖然不算跌宕起伏,但那種娓娓道來的節奏感,恰到好處地勾勒齣瞭主角在異鄉尋求歸屬的內心掙紮。 故事中對於人與人之間復雜關係的探討,也處理得十分剋製而深刻,沒有過度煽情,卻在不經意間觸動人心最柔軟的地方。比如,主角與一位當地老人的幾次交談,寥寥數語,卻道盡瞭不同文化背景下對“傢”的不同理解。書中穿插的一些關於新西蘭曆史和原住民文化的片段,雖然不是重點,卻為整個故事增添瞭一層厚實的文化底蘊。總的來說,這是一部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的文字作品,它不追求情節的爆點,而是著力於營造一種沉浸式的體驗,讓你真切地感受到那種“恰到好處”的安寜與疏離。 書的排版和裝幀也看得齣是用心瞭的,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每一次翻頁都是一種享受。
評分坦白講,我一開始是被封麵那種極簡主義的設計吸引的,但這書的內涵遠比它的外錶要豐富得多。它更像是一本旅行手劄與哲學思考的混閤體。這本書的結構非常鬆散,由許多看似不相關的小插麯串聯起來,比如一次失敗的徒步、一頓不閤口味的晚餐、一次與海關人員的尷尬對話。然而,正是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共同構建起瞭一個人在異國他鄉生存的真實圖景。作者似乎並不太關心傳統的敘事弧綫,他更著迷於捕捉瞬間的“在場感”。特彆是書中對時間流逝的捕捉,非常精妙,他能讓你感受到,在新西蘭那種慢節奏的環境下,一天的時間似乎被拉長瞭,每一個小時都承載瞭更多的思考。這本書的好處在於,它不強迫你接受任何一種生活方式的優劣,而是提供瞭一個觀察和反思的窗口,讓你去思考,在自己原本的生活軌道之外,是否存在另一種“剛剛好”的平衡點。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敘事視角切換得非常大膽,這讓閱讀體驗變得像是在看一部多層次的電影。作者似乎熱衷於在現實與迴憶的夾縫中遊走,這種跳躍性一開始讓我有些措手不及,但很快我就被那種破碎感所吸引。它不是那種綫性的、一闆一眼的故事,而更像是一塊被時間打磨過的寶石,不同的光綫照射下會摺射齣不同的切麵。書中對於“停駐”這個狀態的解讀非常到位,它探討瞭“暫時的安頓”與“真正的安定”之間的微妙界限。那些關於自我身份認同的內心獨白,犀利得讓人脊背發涼,尤其是在麵對一個完全陌生的文化體係時,那種由內而外的審視和重塑,寫得淋灕盡緻。不過,有個小小的建議,某些段落的象徵意義或許可以再明確一些,有幾處我感覺自己需要反復咀嚼纔能領悟到作者的深意。但瑕不掩瑜,這本書在文學性上的探索是值得稱贊的,它迫使讀者主動參與到意義的構建中來,而不是被動接受。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非常‘輕盈’,用詞考究,但絕不晦澀。它的語言風格像是新西蘭夏日午後灑下的陽光,乾淨、透亮,帶著一種恰到好處的溫度。我特彆喜歡作者用來描述自然景觀的那些動詞和形容詞,它們極具畫麵感,讓人仿佛能透過文字看到那些廣闊的牧場和變幻莫測的天空。故事情節的核心矛盾,其實是關於“選擇”與“放下”,主角似乎總是在人生的岔路口徘徊,而新西蘭這個看似遙遠、純淨的地方,成為瞭他進行內心“清理”的最佳容器。書中對主角內心掙紮的描繪,非常細膩,特彆是關於處理過去遺憾的那一部分,寫得真實而又帶著一種詩意的距離感。它沒有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將問題拋給瞭每一個曾經在生活中感到迷茫的讀者。這本書讀完後,我沒有那種“故事結束瞭”的失落感,反而有一種心緒被梳理順暢的清爽感,仿佛自己也跟著主角一起做瞭一次深呼吸。
評分這部作品的魅力在於它的“留白”。很多關鍵的情感轉摺點和人物動機,作者都隻是輕輕點到為止,留給讀者自己去填補空白。這種處理方式對於習慣瞭快速、高密度信息輸入的現代讀者來說,可能需要一點適應期。我個人非常享受這種需要主動“解碼”的閱讀過程。書中對於孤獨感的描繪,達到瞭一個很高的水平,它不是那種讓人絕望的、封閉的孤獨,而是一種帶著距離感的、可以被欣賞的“自我獨處”。主角在新西蘭的經曆,與其說是他在“生活”,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宏大的“實驗”,實驗在抽離瞭原有社會標簽後,真正的自我會展現齣何種麵貌。整本書的基調是平和中帶著一絲清醒的憂鬱,它告訴你,即便是找到瞭一個物理上的“完美地點”,內心的風暴可能依然存在,但這本身就是人生的常態。閱讀體驗非常沉靜,適閤在周末的早晨,配上一杯熱茶來細細品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