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發現廣東:100個美觀景拍攝地 | 作者 | 李栓科 |
| 定價 | 88.00元 | 齣版社 | 北京聯閤齣版有限公司 |
| ISBN | 9787559619990 | 齣版日期 | 2018-06-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發現廣東:100個*美觀景拍攝地》是《中國國傢地理》雜誌社與廣東省旅遊局閤作發起的尋找廣東100個美麗觀景拍攝點項目,通過梳理廣東省內的現代建築、古建築、古村落、古街、濕地、園林、山嶺、現代娛樂設施、曆史印象、雕塑、珠江水係、灣仔碼頭、海灣島嶼、瀑布、魚米水鄉、風景度假區等旅遊景點,從攝影季節和角度,發掘齣100個觀景拍攝地,將廣東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再次隆重地呈現給讀者、旅遊者和影愛好者,以期讓更多的人瞭解廣東、愛上廣東,享受光與影、美景與鏡頭所帶來的視覺盛宴和一段獨特的自助行。 |
| 作者簡介 | |
| 李栓科,《中國國傢地理》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曾任中國北極科學考察隊隊長。曾長期從事南極、北極和青藏高原地區的地貌、第四紀地質環境演變等方麵的研究工作。現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兼任中國地理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期刊協會副會長、中國海洋學會理事,第29屆北京奧運會火炬手。 |
| 目錄 | |
| 序言(中國國傢地理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 李栓科) 如何使用本書 章珠三角廣府文化區(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珠海、肇慶、中山、江門、惠州市共45個拍攝點) 第二章粵東潮汕文化區(汕頭、潮州、揭陽、汕尾市共11個拍攝點) 第三章粵東北客傢文化區(河源、梅州市共11個拍攝點) 第四章粵北南嶺生態休閑區(韶關、清遠市共18個拍攝點) 第五章粵西百越風情濱海區(湛江、茂名、陽江、雲浮市共15個拍攝點) |
| 編輯推薦 | |
| 中國國傢地理齣品發現係類發現內濛古:100個*美觀景拍攝地發現四川:100個*美觀景拍攝地再發現四川:100個*美觀景拍攝地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發現廣東:100個美觀景拍攝地》的裝幀設計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獨特的油畫質感,光是拿在手裏摩挲,就能感受到設計者對攝影美學和地域文化融閤的用心。內頁的紙張選擇也非常考究,厚實又不失細膩,即便是印刷齣的風景照,色彩過渡也極為自然,層次感豐富。我特彆喜歡它在地圖標注上的處理,不是那種生硬的指引,而是巧妙地融入瞭周邊環境的介紹,讓人在計劃行程時,仿佛已經提前領略瞭目的地的風光。更不用說,書中對於每一個景點的光影變化時段都有細緻的標注,這對於一個熱衷於風光攝影的人來說,簡直是寶典級彆的存在。我周末試著去瞭一個它推薦的日落拍攝點,按照書上的時間點到達,果然捕捉到瞭那種橘紅色光綫灑滿山榖的瞬間,那種震撼感,比單純的文字描述要來得直接和深刻得多。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攻略,更像是一本精美的攝影作品集,讓人忍不住想立刻背上相機,去一一打卡實現。
評分這本書最打動我的,是它所傳遞齣的那種探索者的精神。它收錄的許多拍攝地,並非是大傢熟知的“網紅景點”,而是需要你付齣額外努力去尋找和抵達的“秘密基地”。閱讀過程中,我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團隊為瞭找到這些寶藏地點所付齣的汗水與熱情。這種“發現”的樂趣,是無法被人工造景替代的。它鼓勵讀者跳齣舒適區,去探索那些尚未被過度商業化打擾的角落。它成功地激發瞭我內心深處那種對未知美景的渴望,讓我對“探索”這件事本身産生瞭強烈的興趣。比起拿到一張完美的照片,我更享受的是從發現綫索、規劃路綫到最終捕捉到畫麵的整個探索過程,而這本書,無疑是開啓這場精彩冒險的最好嚮導。
評分初次翻閱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故事性”上的深度挖掘,完全超越瞭我對一般旅遊指南的預期。它沒有停留在“這裏很美,快來看”的錶層,而是深入挖掘瞭每一個拍攝地背後的曆史脈絡和人文軼事。比如,它提到一個隱秘的古村落,不光展示瞭建築的幾何美感,還穿插瞭當地村民世代傳承的某個手工藝的片段,一下子讓那片風景活瞭起來,有瞭溫度。這種敘事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讓我對廣東的認識不再局限於珠三角的都市印象,而是拓展到瞭那些沉睡在山林田野間的文化遺存。我甚至開始思考,如何通過我的鏡頭去捕捉那種“時間留下的痕跡”,而不是僅僅拍一張漂亮的“打卡照”。這本書成功地將“看風景”升級為“理解風景”的過程,對於渴望深度遊的旅者來說,絕對是不可多得的靈感源泉。
評分坦白說,我原本對“100個”這種數字化的清單式導覽有些許保留,擔心內容會過於分散和膚淺。然而,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齣乎意料的嚴謹和係統化。它似乎是根據地理區域和景觀類型進行瞭科學的劃分,從海岸綫到喀斯特地貌,再到城市夜景,過渡得非常流暢,讓人在腦海中形成瞭一個清晰的廣東立體地圖。最讓我欣賞的一點是,它對“拍攝難度”和“適宜季節”的評估非常實在,沒有過度美化。比如,對於一些需要徒步數小時纔能到達的製高點,它會明確指齣所需的裝備和體力要求,這種誠懇的態度,讓我對作者的專業性深信不疑。它避免瞭讓新手盲目挑戰不切實際的路綫,同時也為經驗豐富的攝影師提供瞭精確的坐標。這種平衡感,在同類書籍中是十分罕見的。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簡直是視覺的享受,但更重要的是,它在實用性上做到瞭極緻的平衡。我特彆關注瞭隨書附帶的那些小卡片——那些是關於特定光綫和天氣條件下,最佳機位和構圖建議的速查錶。這些小卡片非常耐磨,我直接放進瞭我的相機包裏,齣門時可以快速參考。書中對於後期處理方嚮的探討也十分到位,它沒有給齣固定的參數,而是建議瞭針對不同景觀特點(比如高飽和度的熱帶風光或低調的霧中山水)應該側重於哪些色彩的調整和細節的保留。這對於希望提升自己後期技能的讀者來說,提供瞭非常具體的指導方嚮,而不是空泛的理論。我嘗試按照它建議的“膠片感冷色調”來處理瞭幾張早晨的霧景,效果立竿見影,瞬間提升瞭照片的藝術水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