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年全集》之一
任伯年综论
图版
玉楼人醉杏花天立轴1865年
人物图镜心1866年
小浃江话别图立轴1866年
米颠拜石图纨扇约19世纪60年代中期
天竹栖禽纨扇约19世纪60年代中期
茶花小雀立轴1866年
人物故实图立轴1866年
丙寅花卉册8开册页之一1866年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之六
之七
之八
梅花仕女图立轴1866年
赏鸡图立轴约19世纪60年代中期
花阴母鸡图立轴约19世纪60年代中期
翎毛花卉图立轴约19世纪60年代末期
二十四孝图24开册页之一1866年'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之六
之七
之八
之九
之十
之十一
之十二
之十三
之十四
之十五
之十六
之十七
之十八-
之十九
之二十
之二十一
之二十二
之二十三
之二十四
王震跋1937年
松鹤芝石图立轴1867年
紫阳纪游图横卷1867年
风尘三侠图立轴1867年
霜林鹌鹑图立轴1867年
孔雀牡丹图立轴1867年
松下问道图立轴1867年
摹陈老莲人物立轴1867年
花鸟四条屏之一辛夷山雉立轴1867年
……
《任伯年全集》之二
《任伯年全集》之三
《任伯年全集》之四
《任伯年全集》之五
《任伯年全集》之六
任伯年(1840~1896),名颐,字伯年,清末人物、花鸟画家,海上画派的巨擘,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有影响的画家之一。徐悲鸿称其为:“仇十洲后中国画家人”。
本书系统地反映我国清末画家任伯年一生艺术成就。全套共6卷,共收入作品1200余幅,并展示作品精彩局部。1~5卷为图版部分。图版按编年顺序编排;第6卷为文献,收入历年来重要研究著述和任伯年年谱、常用印章、艺术活动简表、图版索引。
该书编辑严谨,装帧考究,印制精良,完整展示了任伯年一生不同时期的主要作品。为确保其性,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对收入的每幅作品均经过专家逐一鉴定。
作为一名对花鸟画有研究的爱好者,我对这套书里花鸟部分的编排给予高度赞扬。任伯年笔下的花卉和禽鸟,绝非简单的写实描摹,而是充满了灵动与生气。尤其是一些小写意的作品,那种“传神”的境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他画的麻雀,那种活泼好动的姿态,仿佛下一秒就要蹦跶起来一样。这本书的考证工作想必也是相当严谨的,对于一些存疑的作品或者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似乎都有所标注,这对于学术研究层面来说,价值不可估量。这种细致入微的态度,体现了对艺术家本人的尊重,也保证了我们作为读者获取到的信息是相对准确和权威的。能将一位近现代大师的作品汇集成如此规模,实属不易。
评分从实用性角度来看,这套书的收藏价值和阅读价值是并重的。装帧的坚固程度让我相信,即便是经常翻阅,它也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我个人认为,艺术类书籍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可读性”和“可看性”的平衡。这套书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它既有足够的分量让专业人士进行研究,又有足够的美感让普通艺术爱好者沉醉其中。特别是那些高清晰度的局部放大图,简直是匠心独运,让我们得以近距离观察到那些精妙的笔墨技巧,理解他是如何通过皴擦点染来营造氛围和层次感的。可以说,它提供了一个多维度、全方位的进入任伯年艺术世界的窗口。
评分光是翻阅这六册书,就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次穿越时空的艺术之旅。我注意到,在介绍山水画的部分,编辑似乎非常用心去梳理了任伯年与当时其他画派的关系,这帮助我跳出了仅仅从“个人风格”去欣赏的角度,而是将其置于整个清末画坛的背景下去审视。很多画作的题跋也被清晰地收录并进行了注释,这些文字往往是解读画作内涵的钥匙。比如他的一些题款,寥寥数字,却包含了对友人、对世事的感慨,这些细节使得作品不再是冰冷的图像,而是有了温度和故事。对于想要系统学习海派艺术的年轻人来说,这套书无疑是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无需东奔西走就能获取的宝贵资源库。
评分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任伯年人物画的部分,他的线条功力简直是鬼斧神工。不是那种僵硬的勾勒,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游走,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人物的神态和气韵。这本书收录了不少他早期的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如何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同时又大胆地融入了自己的创新和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我记得有一幅描绘市井人物的画作,眼神里那种复杂的情绪,让人不禁驻足良久。而且,这套书的排版非常注重留白,不像有些画册恨不得把每一页都塞满内容,这里的留白恰到好处地衬托了画作本身的意境,让人在欣赏的时候能够真正沉浸进去,不被打扰。这简直就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让人对中国文人画的精髓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艺术气息。纸张的质感非常棒,印刷的色彩也相当考究,细节之处处理得恰到好处,完全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韵味。尤其是那些大幅画作的复刻,那种笔触的细腻和墨色的浓淡变化,即使是触摸不到原作,也能在纸面上清晰地感受到画家当时的心境和功力。看得出来,出版社在选材和制作上是下了大功夫的,完全不是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的画册能比的。对于喜爱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对清代晚期海派绘画有深入研究兴趣的朋友来说,这绝对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藏。每一册的编排似乎也经过了深思熟虑,不是简单地罗列作品,而是尝试建立一种内在的逻辑和脉络,这对于我们理解任伯年的艺术发展轨迹非常有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