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年全集》之一
任伯年綜論
圖版
玉樓人醉杏花天立軸1865年
人物圖鏡心1866年
小浹江話彆圖立軸1866年
米顛拜石圖紈扇約19世紀60年代中期
天竹棲禽紈扇約19世紀60年代中期
茶花小雀立軸1866年
人物故實圖立軸1866年
丙寅花卉冊8開冊頁之一1866年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之六
之七
之八
梅花仕女圖立軸1866年
賞雞圖立軸約19世紀60年代中期
花陰母雞圖立軸約19世紀60年代中期
翎毛花卉圖立軸約19世紀60年代末期
二十四孝圖24開冊頁之一1866年'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之六
之七
之八
之九
之十
之十一
之十二
之十三
之十四
之十五
之十六
之十七
之十八-
之十九
之二十
之二十一
之二十二
之二十三
之二十四
王震跋1937年
鬆鶴芝石圖立軸1867年
紫陽紀遊圖橫捲1867年
風塵三俠圖立軸1867年
霜林鵪鶉圖立軸1867年
孔雀牡丹圖立軸1867年
鬆下問道圖立軸1867年
摹陳老蓮人物立軸1867年
花鳥四條屏之一辛夷山雉立軸1867年
……
《任伯年全集》之二
《任伯年全集》之三
《任伯年全集》之四
《任伯年全集》之五
《任伯年全集》之六
任伯年(1840~1896),名頤,字伯年,清末人物、花鳥畫傢,海上畫派的巨擘,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有影響的畫傢之一。徐悲鴻稱其為:“仇十洲後中國畫傢人”。
本書係統地反映我國清末畫傢任伯年一生藝術成就。全套共6捲,共收入作品1200餘幅,並展示作品精彩局部。1~5捲為圖版部分。圖版按編年順序編排;第6捲為文獻,收入曆年來重要研究著述和任伯年年譜、常用印章、藝術活動簡錶、圖版索引。
該書編輯嚴謹,裝幀考究,印製精良,完整展示瞭任伯年一生不同時期的主要作品。為確保其性,本書在編輯過程中,對收入的每幅作品均經過專傢逐一鑒定。
光是翻閱這六冊書,就感覺像是完成瞭一次穿越時空的藝術之旅。我注意到,在介紹山水畫的部分,編輯似乎非常用心去梳理瞭任伯年與當時其他畫派的關係,這幫助我跳齣瞭僅僅從“個人風格”去欣賞的角度,而是將其置於整個清末畫壇的背景下去審視。很多畫作的題跋也被清晰地收錄並進行瞭注釋,這些文字往往是解讀畫作內涵的鑰匙。比如他的一些題款,寥寥數字,卻包含瞭對友人、對世事的感慨,這些細節使得作品不再是冰冷的圖像,而是有瞭溫度和故事。對於想要係統學習海派藝術的年輕人來說,這套書無疑是提供瞭一個極佳的、無需東奔西走就能獲取的寶貴資源庫。
評分作為一名對花鳥畫有研究的愛好者,我對這套書裏花鳥部分的編排給予高度贊揚。任伯年筆下的花卉和禽鳥,絕非簡單的寫實描摹,而是充滿瞭靈動與生氣。尤其是一些小寫意的作品,那種“傳神”的境界被展現得淋灕盡緻。比如他畫的麻雀,那種活潑好動的姿態,仿佛下一秒就要蹦躂起來一樣。這本書的考證工作想必也是相當嚴謹的,對於一些存疑的作品或者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似乎都有所標注,這對於學術研究層麵來說,價值不可估量。這種細緻入微的態度,體現瞭對藝術傢本人的尊重,也保證瞭我們作為讀者獲取到的信息是相對準確和權威的。能將一位近現代大師的作品匯集成如此規模,實屬不易。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藝術氣息。紙張的質感非常棒,印刷的色彩也相當考究,細節之處處理得恰到好處,完全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特有的韻味。尤其是那些大幅畫作的復刻,那種筆觸的細膩和墨色的濃淡變化,即使是觸摸不到原作,也能在紙麵上清晰地感受到畫傢當時的心境和功力。看得齣來,齣版社在選材和製作上是下瞭大功夫的,完全不是市麵上那些粗製濫造的畫冊能比的。對於喜愛中國傳統繪畫,特彆是對清代晚期海派繪畫有深入研究興趣的朋友來說,這絕對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藏。每一冊的編排似乎也經過瞭深思熟慮,不是簡單地羅列作品,而是嘗試建立一種內在的邏輯和脈絡,這對於我們理解任伯年的藝術發展軌跡非常有幫助。
評分從實用性角度來看,這套書的收藏價值和閱讀價值是並重的。裝幀的堅固程度讓我相信,即便是經常翻閱,它也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我個人認為,藝術類書籍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可讀性”和“可看性”的平衡。這套書成功地做到瞭這一點。它既有足夠的分量讓專業人士進行研究,又有足夠的美感讓普通藝術愛好者沉醉其中。特彆是那些高清晰度的局部放大圖,簡直是匠心獨運,讓我們得以近距離觀察到那些精妙的筆墨技巧,理解他是如何通過皴擦點染來營造氛圍和層次感的。可以說,它提供瞭一個多維度、全方位的進入任伯年藝術世界的窗口。
評分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任伯年人物畫的部分,他的綫條功力簡直是鬼斧神工。不是那種僵硬的勾勒,而是充滿瞭生命力的遊走,寥寥數筆就能勾勒齣人物的神態和氣韻。這本書收錄瞭不少他早期的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如何從傳統中汲取營養,同時又大膽地融入瞭自己的創新和對現實生活的觀察。我記得有一幅描繪市井人物的畫作,眼神裏那種復雜的情緒,讓人不禁駐足良久。而且,這套書的排版非常注重留白,不像有些畫冊恨不得把每一頁都塞滿內容,這裏的留白恰到好處地襯托瞭畫作本身的意境,讓人在欣賞的時候能夠真正沉浸進去,不被打擾。這簡直就是一場視覺上的盛宴,讓人對中國文人畫的精髓有瞭更深一層的體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