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人的美德:智
定價:29.80元
作者:吳瑾菁,焦國成
齣版社:天津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201082813
字數:
頁碼:15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經曆數韆年傳承、融匯時代精神的美德,是中國人思想道德的靈魂,是構築中國人時代精神的血脈,更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根基。
內容提要
《智/中國人的美德》主要內容包括:“智”字溯源、智德的一般要求、智德的當代實現、弦高犒師退秦兵、蕭何的故事等。
目錄
輯 解析篇
“智”字溯源
智德的一般要求
智德的當代實現
第二輯 菁華篇
背誦部分
熟讀部分
第三輯 範例篇
機智的晏子
弦高犒師退秦兵
蕭何的故事
梁亭夜灌瓜
諸葛亮的“奇”與“妙”
聰明的秘訣
機智救人小英雄
劉羅鍋智告貪官
小蔡鍔智討風箏
賀龍智擒犯
汲潮智審間諜案
敢於創新的霍英東
永攀高峰的“煤黑子”馬萬水
吳大觀的人生智慧
導彈之父——錢學森
用智慧讀懂“地書”的人
發明傢包起帆
智慧報國的鄧稼先先生
能工巧匠鄧建軍
用智慧賺外國人的錢
知人善任的智慧故事
俞敏洪的智慧與努力
創新就是做彆人不敢想的
李肇星的機智
空姐智救被拐兒童
作者介紹
文摘
一個被稱為“智慧”的人不僅知識淵博、明辨是非,還必須能夠針對復雜情況自如應對,靈活機智,還能見微知著,未見於萌。在當代,我們更是需要這種“智”的能力,需要有創新的開拓意識,機智的應變能力。
機智纔能讓德性更。一個人具有德性固然是好的,但如果不會正確地運用他的德性,結果就不會很好,甚至可能是非常糟糕的:隻有智慧地運用德性,纔能使德性發揮齣其應有的作用。董仲舒說:“莫近乎仁,莫急於智。不仁而有勇力材能,則狂而操利兵也;不智而辨慧狷給,則迷而乘良馬也。”(《春鞦繁露·必仁且智》)意思是說,仁和智這兩種品德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不仁而有勇、力、纔、能,就好像情緒不穩定的人拿著鋒利的武器;不夠智慧的人,而辨、慧、狷、給,就好像看不見路卻騎著好馬一般。為什麼要將“仁”與“智”並舉,董仲舒說得很明白:“仁而不智,則愛而不彆也:智而不仁,則知而不為也。”(《春鞦繁露·必仁且智》)一個人光有仁愛之心而無分辨能力,就會以善為惡、以惡為善;一個人光有知善知惡之能力而無仁愛之品格,就可能導緻實際行動中的不作為。可見,智慧對於人的品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機智纔能讓我們遠離不必要的災禍。機智的人是能見微知著的人,是能對事情的發展趨嚮做齣正確預見的人。這樣的人,就能在事情發展的時候做齣正確判斷,免災避禍。正如古人所指齣的那樣:“智者見禍福遠,其知利害蚤,物動而知其化,事興而知其歸。見始而知其終。”(《春鞦繁露·必仁且智》)一個智慧的人總是能預見禍福,能早知利害,能見始知終。我們都知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典故。故事中講的那個塞翁就是這樣的一位智者。他能夠比彆人更早知道事情的禍福與利害,也就能更早地規避災禍的發生。當然,這樣的智慧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學習與實踐獲得的寶貴經驗,是豐富人生閱曆的纍積,是明謀善斷能力的體現。
機智纔能使我們應變。事物的錶現與事情的發展總是復雜的,在我們麵對復雜情況時,就需要有機智的品德,能夠隨時應變。在《史記·蘇秦列傳》中,蘇秦講瞭這樣一個故事:“臣聞客有遠為吏而其妻私於人者,其夫將來,其私者憂之,妻日‘勿憂,吾已作藥酒待之矣’。居三日,其夫果至,妻使妾舉藥酒進之。妾欲言酒之有藥,則恐其逐主母也;欲勿言乎,則恐其殺主父也。於是乎佯僵而棄酒,主父大怒,笞之五十。故妾一僵而覆酒,上存主父,下存主母。”故事是說,一個在外為吏的人,他的妻子與人有私情。為免私情敗露,他的妻子準備瞭藥酒要毒害他。妻子的侍女知道以後深感憂慮,如果不告訴主人酒中有毒,主人就會被殺;如果說瞭,主母又會受到傷害。於是,侍女在進酒的時候,故意把酒打翻,被罰受笞刑。在蘇秦看來,這就是機智的應變,這位侍女故意把酒打翻,雖然受瞭笞刑,但既保存瞭主人不受傷害,也避免瞭主母受到責罰。當然,這個故事在今天看來,和我們現行的法律要求有很大的齣人。但是,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當麵對復雜多變的生活狀況時,機智的品德可以化解災難,使事情得到很好的解決。我們今天也會麵對一些復雜的生活狀況,如在傢庭生活中,如何處理好自己父母與妻子的關係;在職業生活中,如何處理好上級與同事間的關係;在學校生活中,如何處理好老師與同學問的關係。這些事情都需要有機智的應變,要根據不同的對象、不同的事件,委婉妥當地錶達自己的意見,采用靈活的方法來處理事情的發展。
……
序言
輯 解析篇
“智”字溯源
智德的一般要求
智德的當代實現
第二輯 菁華篇
背誦部分
熟讀部分
第三輯 範例篇
機智的晏子
弦高犒師退秦兵
蕭何的故事
梁亭夜灌瓜
諸葛亮的“奇”與“妙”
聰明的秘訣
機智救人小英雄
劉羅鍋智告貪官
小蔡鍔智討風箏
賀龍智擒犯
汲潮智審間諜案
敢於創新的霍英東
永攀高峰的“煤黑子”馬萬水
吳大觀的人生智慧
導彈之父——錢學森
用智慧讀懂“地書”的人
發明傢包起帆
智慧報國的鄧稼先先生
能工巧匠鄧建軍
用智慧賺外國人的錢
知人善任的智慧故事
俞敏洪的智慧與努力
創新就是做彆人不敢想的
李肇星的機智
空姐智救被拐兒童
這本《中國人的美德:智》光從書名和編號來看,就給人一種非常係統和深入的探究感。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那些被反復提及的美德,尤其是與“智慧”相關的部分,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被各種信息淹沒,變得焦躁不安,而“智慧”似乎是能讓我們沉靜下來,看清事物本質的鑰匙。我特彆好奇,這本書會從哪些角度來闡釋中國人的“智”?是側重於治國之道、安邦定策的宏大智慧,還是更偏嚮於個人修養、處世立身的精微之道?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智”的多重維度,例如它如何與仁、義、禮、信等其他美德相互關聯,又如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文化背景下,被賦予不同的解讀和實踐方式。同時,我希望書中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能通過鮮活的史實、引人入勝的論述,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僅能增長知識,更能獲得一種精神上的啓發和升華,仿佛在與古人的智慧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評分當我看到《中國人的美德:智》這個書名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許多與“智慧”相關的古老典籍和人物形象。總覺得,在中國人的精神譜係中,“智”是一種超越瞭單純知識和技能的存在,它是一種境界,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品格。我非常渴望瞭解,這本書究竟是如何定義和解析這種“智”的。是關於如何洞察世事、趨利避害的處世哲學?還是關於如何明辨是非、格物緻知的求知精神?我尤其想知道,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智”與“德”之間的辯證關係,以及這種“智”是如何在曆史長河中,代代相傳,並不斷被賦予新的生命力的。我期待在書中看到一些具體的、能夠引起共鳴的例子,比如古人在麵對睏境時如何運用智慧化險為夷,或者他們在傳承文化、教化子民時如何體現其非凡的智慧。總而言之,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次探索中國人精神內核的絕佳機會,我希望它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窗戶,讓我對“智慧”這個概念有更深刻、更全麵的認識。
評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纔能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智慧”這個概念,而這本書的名字恰好擊中瞭我的興趣點。作為一個從小就接觸中國傳統文化的讀者,我總覺得“智”在中國人的思想體係中占據著一個非常核心的位置,它不僅僅是指知識的豐富或者計算的能力,更多的是一種深沉的處事哲學和人生境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解析這種“智”的內涵,比如它可能包含的審時度勢、洞察人心的能力,又或者是知止不殆、順勢而為的生存智慧。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有關於“大智若愚”或者“藏器於身”這類中國特有的智慧錶現形式的解讀,這往往是我們現代人容易忽略,卻又極其珍貴的品質。同時,我也希望作者能夠通過一些生動的故事和案例,來闡釋這些智慧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讓我們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能夠真正地將這些智慧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從而更好地應對挑戰,實現自我成長。這本書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帶著我穿越時空的隧道,去探尋中國人骨子裏流淌的智慧之泉。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簡潔,但傳遞齣的信息卻十分厚重。當我在書店看到它時,立刻被書名中的“智”字吸引住瞭。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智慧理念頗感興趣,總覺得在快速變化的現代社會,重新審視和理解這些古老的智慧,或許能找到一些生活的啓示和精神的慰藉。想象一下,翻開書頁,字裏行間流淌著曆代先賢對“智”的深刻洞察,從孔孟老莊到明清大傢,他們是如何理解、闡釋和實踐這種智慧的?是單純的聰明纔智,還是包含著更深層次的處世之道、人生哲學?我期待書中能有對這些問題的深入探討,並結閤具體的曆史人物、事件,讓這些抽象的概念變得鮮活起來。尤其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體的例子,說明在麵對人生選擇、解決復雜問題時,中國式的“智”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它與我們常說的“情商”、“邏輯思維”又有哪些異同?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一種沉靜的力量感,仿佛一本古老的手劄,等待著我去發掘其中蘊含的寶藏,並將其轉化為滋養我當下生活的養分。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有一種沉靜而內斂的力量,讓我忍不住想要去探尋它所承載的智慧。我一直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智”的闡述,是其精神內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隻是簡單的聰明纔智,更是一種深邃的人生哲學,一種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一種順應自然、隨遇而安的處世態度。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係統地梳理和闡釋“智”在中國文化中的多重含義,例如它如何在哲學、倫理、藝術等各個領域得到體現。我尤其想知道,作者將如何展現“智”與“德”的融閤,以及中國人是如何通過實踐,將這種智慧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我希望書中能有鮮活的案例,能夠展示不同曆史時期、不同社會階層的人物,是如何運用智慧來解決問題,實現自我價值,甚至影響曆史進程的。這本書仿佛是一本古老的藏寶圖,等待著我去挖掘其中蘊含的關於智慧的寶藏,並將其轉化為滋養我精神世界的養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