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四书五经
定价:29.80元
作者:墨香斋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180191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本《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一本精华合辑,选取了这九本儒家书籍中经典的部分,增加了注释和译文后汇编成册。《四书五经》是古代读书人毕生研读的“圣经”,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我们今天读四书五经,不必像古代为了应考入仕的学子一样,字斟句酌,绞尽脑汁地琢磨每一个字背后的含义,以图写出适合统治阶层口味的“八股”一类的文章。只需要领会到这些经典的语言之美、形式之美和中华文化的千年积淀,体会前人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必然会对自己的人格理想、文化水平和精神素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
内容提要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统称,这九册书是儒家*经典的书籍,也是古代读书人毕生研读的“圣经”,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其中《春秋》由于文字太过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刊,到宋代则专指《左传》,称为《春秋左氏传》或仍旧称作《春秋》。事实上五经原本应为六经,可惜《乐经》已经散佚了,之后还曾出现过“七经”“十三经”等等称谓,*终还是固定为五经。四书之名出现于宋代,由朱熹创制并发扬光大,五经之名则出现在西汉年间。
目录
作者介绍
图书策划人,擅长社科和励志类图书策划。
文摘
序言
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奠定了整个汉语言文学的基石,很多成语典故都源于此。但作为一名普通的文学爱好者,而非专业研究人员,我发现自己很难真正欣赏到那些古朴的语言美感。比如《诗经》的部分,虽然选了一些相对直白的篇章,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但即便是这些脍炙人口的句子,其背后的社会习俗和吟唱的场合,如果不做背景补充,也只能停留在表面的理解。更不用提那些篇幅冗长、内容高度重复的篇章,它们更像是古代士大夫阶层在特定场合下的标准陈述,缺乏现代叙事中追求的张力和情节推进。我的阅读习惯更偏向于叙事流畅、情感表达直接的作品,而《四书五经》更像是一部思想纲领的汇编,而非供人娱乐的读物。因此,我更多的是把它当作一本“参考词典”来对待,偶尔翻阅,确认某个历史概念或道德原则的原始出处,而不是从头到尾通读一遍。
评分这本书的厚度简直令人发指,每次需要查找资料的时候,搬动它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小型的举重训练。我尝试过在平板电脑上阅读电子版,但那种缺失的实体感和厚重感,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味道。这本书的魅力,恰恰在于它那股“古旧”的气息——油墨的独特味道,纸张摩擦的沙沙声,这些都是沉浸式阅读体验的一部分。然而,这种体验的代价是巨大的时间投入。我本来以为《周易》的部分,作为占卜之源,或许会有些神秘的趣味,但实际阅读后发现,其核心在于对事物变化规律的抽象概括,充满了周密的思辨,对于缺乏哲学基础的人来说,那些卦辞和爻辞,与其说是语言,不如说更像是一组组晦涩难懂的符号系统。我花了整整一个星期,试图理解“乾卦”的九个爻辞所蕴含的递进关系,最终收获的更多是挫败感,而不是顿悟。它要求读者具备极高的耐心和对古代逻辑的适应性,这是我目前的知识结构和心态所难以企及的。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一种“收藏价值”的考虑,放在书架上,它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代表着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但就阅读体验而言,我更倾向于阅读那些经过现代学者重新梳理和白话翻译的版本,至少人家会用更贴近生活的语言来阐释那些古老的哲学思想。而这本原典合订本,装帧虽然典雅,但排版实在是不太友好。字号偏小,行距紧凑,再加上厚重的纸张,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真的非常容易疲劳,常常需要戴上老花镜才能勉强看清那些繁复的楷体字。我记得有一次,试图在深夜里挑战一下《孟子》中的“浩然之气”的论述,结果没两页,我就被那些长句和大量的引经据典绕晕了,感觉自己的思绪被切割成了无数个碎片,根本无法形成一个连贯的理解体系。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工具书,需要你带着极强的目的性,去查阅某个特定的典故或某一家的观点,而不是用来消磨周末下午茶时光的闲书。如果不是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体系有深入的学习规划,这本书很容易变成一个昂贵的“书架装饰品”。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难度超出了我个人的知识储备范围,这并不是对经典的贬低,而是对我自身学习能力的客观评估。我发现,许多段落的理解,完全依赖于你是否事先了解儒家思想的整体框架,比如“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等核心概念。没有这个预备知识,就像直接跳入一场高级辩论的中间,你只听到了零散的论点,却抓不住双方的核心立场。当我翻到《大学》里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述时,我能理解其层层递进的逻辑,但要真正内化其对个人品行的严苛要求,并将其与现代生活对接,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本书更像是一座沉睡的宝库,需要特定的钥匙和足够的时间才能开启,而我手上的钥匙似乎还不太匹配。我更希望自己能先从更基础的、经过现代解读的入门读物开始,而不是直接面对这本原汁原味的“原著”,否则,那种巨大的知识鸿沟带来的压力,足以让人望而却步,最终只能束之高阁,徒留敬畏。
评分这本《四书五经》真是本大部头,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光是翻开扉页,那密密麻麻的标注和注释就已经让人望而生畏了。我本是抱着一种“开卷有益”的心态去尝试阅读的,毕竟是经典嘛,总得知道个大概。可实际接触下来,才发现这哪里是轻松阅读,简直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峰。一开始我试图从《论语》入手,那些夫子和弟子的对话,初看似乎还算平易近人,能感受到春秋战国时期那种朴素的道德观和对仁义礼智信的执着。但随着深入,你会发现,很多概念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去理解,一个“礼”字,可以延伸出无数的行为规范和等级秩序,对于现代社会成长起来的我来说,理解起来费劲得很,常常需要反复查阅后边的译文和解说,否则就容易陷入“不知所云”的境地。更别提《尚书》里那些晦涩的史料记载和典章制度,读起来枯燥乏味,像是在啃一块没有调味的干粮,只能硬着头皮往里咽,希望从中能提炼出只言片玉的智慧。整体感觉就是,它不是用来“读”的,更像是用来“供奉”和“研究”的,对我这种追求快速获取信息和实用技巧的读者来说,门槛太高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