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时期美国联邦证券监管问题研究 王书丽

新政时期美国联邦证券监管问题研究 王书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书丽 著
图书标签:
  • 新政
  • 证券监管
  • 美国
  • 联邦
  • 金融史
  • 法律
  • 经济史
  • 投资
  • 监管政策
  • 王书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盛德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28689
商品编码:2996361378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新政时期美国联邦证券监管问题研究

定价:24.00元

作者:王书丽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0101286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美国新政时期联邦证券监管问题,是美国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新政”证券监管是罗斯福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成功之作,为此后半个多世纪美国证券监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该时期证券监管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深入探究整个美国新政时期的历史,也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美国金融领域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本书分五章对联邦直接介入证券业监管的渊源、新监管制度的确立、联邦证券监管的实施及其成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作者把新政时期的美国联邦证券监管问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资本市场正常运转的角度,来进行较为全面的把握,不仅明确把联邦从资金环节对证券市场进行间接管控纳入新政联邦证券监管的范围,而且指出新政时期联邦证券监管的目的重在建立秩序,以恢复证券市场融资功能,帮助实现整体经济的复苏和稳定。此书资料丰富,阐述全面,分析透彻,适合高等院校文科专业特别是经济、金融、历史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及对当前金融问题关注和感兴趣的所有读者阅读。

目录


作者介绍


王书丽:女,河北威县人。200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并获得史学博士学位。现为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世界史、美国史的教研。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新政时期美国联邦证券监管问题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等:著有《干预与1865—1935年间的美国经济转型》(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史学月刊》、《四川大学学报》、《历史教学》、《文史哲》等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文摘


序言



《资本市场的铁幕:证券监管的黎明与挑战》 一部深入剖析美国联邦证券监管制度起源、演变及其深层影响的史诗巨著。 20世纪初,美国经济飞速发展,资本市场日益繁荣,但也随之暴露出了前所未有的风险与弊端。股票市场的剧烈波动、信息不对称的普遍存在、内幕交易的猖獗以及各种欺诈行为的层出不穷,不仅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更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稳定和金融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项旨在重塑资本市场信心的伟大改革应运而生,它标志着美国联邦证券监管时代的正式开启。 本书,《资本市场的铁幕:证券监管的黎明与挑战》,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长河,深入探究这一关键时期美国联邦证券监管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所面临的复杂挑战。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法律条文或政策文件,而是通过严谨的史实考证,生动的案例分析,以及深刻的理论洞察,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金融改革画卷。 第一章:失控的狂欢与崩塌的信任——1920年代的美国资本市场 本章将聚焦于“咆哮的二十年代”美国资本市场的繁荣景象背后隐藏的危机。我们将回顾当时美国工业的蓬勃发展、新兴产业的涌现,以及大众投资热情的空前高涨。然而,这种乐观情绪也被投机狂潮和金融欺诈所掩盖。我们将详细剖析当时证券市场的运作模式,揭示股票价格操纵、虚假广告、内幕交易等普遍存在的现象,并深入探讨信息不对称如何成为投资者权益遭受侵害的温床。尤为重要的是,本章将重点描绘1929年华尔街股灾的发生及其对美国经济和社会造成的毁灭性打击,以此为基础,引出对现有监管缺失的深刻反思。 第二章:救赎的呼唤——改革的先声与总统的决心 面对经济萧条和社会动荡,要求政府干预、整顿资本市场的呼声日益高涨。本章将深入探讨这场改革的政治背景,重点关注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及其新政团队如何将重塑资本市场信心视为国家复苏的关键。我们将分析当时美国政治思想的演变,考察自由放任主义受到挑战,以及国家干预主义思潮如何逐渐占据主导。总统的领导力、关键人物的智慧以及各方力量的博弈,都将在本章中得到细致的展现,为理解证券监管的最终出台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奠基之石——《1933年证券法》与《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诞生 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本章将对奠定美国联邦证券监管基石的两部里程碑式法律——《1933年证券法》(Securities Act of 1933)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解读。 《1933年证券法》:市场的“告知义务” 我们首先将详细阐述《1933年证券法》的核心目标——确保首次公开募股(IPO)过程中的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本章将深入解析该法案的关键条款,包括: 注册要求(Registration Requirements): 解释了为何发行人必须向政府提交详细的招股说明书(Registration Statement),以及其中包含的关键信息,如公司业务、财务状况、管理层信息、募集资金用途等。 招股说明书(Prospectus): 强调了招股说明书作为投资者决策关键依据的重要性,以及对其内容真实性的法律约束。 豁免条款(Exemptions): 分析了哪些类型的证券发行可以豁免于注册要求,以及这些豁免背后的考量。 欺诈禁令(Anti-Fraud Provisions): 阐述了该法案如何禁止在证券发行过程中存在虚假陈述或遗漏重要信息。 追索权(Remedies): 详细探讨了投资者在遭遇虚假陈述或遗漏信息时所享有的法律追索途径。 《1934年证券交易法》:市场的“持续监督” 接着,本章将转向《1934年证券交易法》,该法案奠定了对已发行证券的持续监管框架。我们将重点分析: 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 SEC)的设立: 详细介绍SEC的成立、组织架构、职能和权力,将其定位为整个联邦证券监管体系的核心。 持续信息披露(Continuous Disclosure): 深入解读了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如年报10-K、季报10-Q、临时报告8-K)的重要性,以及这些报告如何为市场提供及时的公司信息。 市场操纵与内幕交易的规制(Regulation of Market Manipulation and Insider Trading): 阐述了该法案如何通过一系列条款来禁止和惩治操纵证券市场价格、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等行为。 交易所和经纪商的监管(Regulation of Exchanges and Broker-Dealers): 分析了该法案如何对证券交易所、自营交易商和经纪商施加监管,以确保其公平、有序地运作。 代理投票(Proxy Solicitations): 解释了该法案如何规范公司的代理投票程序,保护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权益。 要约收购(Tender Offers): 探讨了该法案如何对要约收购行为进行监管,以防止潜在的恶意收购和保护股东利益。 本章将不仅限于法律条文的字面解读,更会深入分析这些法律背后的立法意图、哲学考量以及它们对当时美国资本市场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四章:巨人的挑战——证券监管的执行与实践 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本章将聚焦于新成立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执行这些新法律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将回顾SEC的早期工作,包括: 建立监管机构: 探讨SEC如何在人员、资源和技术有限的情况下,逐步构建起有效的监管体系。 案例分析: 选取若干典型的早期案例,深入剖析SEC如何运用其权力调查、起诉和处罚违规行为,以及这些案例如何塑造了监管的实践。 监管的艺术: 分析SEC在法律解释、政策制定以及与其他政府部门和行业互动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智慧与策略。 利益集团的博弈: 揭示在监管过程中,各方利益集团(包括金融机构、企业、投资者团体)如何与SEC进行博弈,影响监管的方向和力度。 第五章:成长的烦恼——监管的演进与不足 虽然《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奠定了坚实的监管基础,但资本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新的风险和挑战也随之涌现。本章将探讨在联邦证券监管制度建立初期,它所面临的不断演进的挑战以及最初的不足之处。 监管的适应性: 分析在新的金融产品、交易方式和市场结构出现时,最初的法律框架是否能够有效应对。 执法力度与效率: 探讨在资源限制、政治压力等方面,SEC的执法能力是否存在不足。 漏洞与规避: 揭示一些市场参与者如何利用法律的模糊性或监管的盲点来规避监管。 早期改革的局限性: 审视在新政时期,证券监管改革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例如对某些金融机构的覆盖不足,或对某些特定风险的认识不够深入。 第六章:深远回响——联邦证券监管的遗产与启示 本书的最后一章将升华主题,探讨新政时期美国联邦证券监管制度的深远影响及其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 重塑信任: 强调联邦证券监管如何成功地恢复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为经济的稳定复苏奠定了基石。 全球影响: 分析美国联邦证券监管的模式如何被许多国家借鉴和采纳,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重要范例。 持续的演进: 追溯联邦证券监管在后新政时期的发展,例如《投资公司法》、《投资顾问法》等后续重要法律的出台,以及不断适应新金融环境的历程。 永恒的命题: 总结出在信息不对称、利益冲突、市场波动等资本市场固有问题的背景下,证券监管始终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平衡市场活力与投资者保护的永恒命题。 《资本市场的铁幕:证券监管的黎明与挑战》,不仅是对一段历史的追溯,更是对金融市场运行规律的深刻洞察,对监管哲学与实践的严肃探讨。它将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视角,去理解现代资本市场的基石是如何奠定的,以及我们今天所享有的金融秩序是如何来之不易的。这是一部适合金融从业者、经济学者、法学研究者以及所有关心经济稳定与投资者权益的读者阅读的力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到《新政时期美国联邦证券监管问题研究 王书丽》这样的书名,我总会联想到那些历史纪录片里泛黄的影像,那些充满沧桑感的画面。新政,不仅仅是政治上的革新,更是对美国经济体制的一次深刻调整。特别是证券监管,这绝对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想想看,在那个股票市场动荡不安,欺诈和操纵屡见不鲜的年代,如何去构建一个能够保护投资者、维护市场公平和透明的体系,这本身就是一场史诗般的斗争。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不会像一部精彩的侦探小说一样,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一层层剥开新政时期证券监管背后的秘密?那些关键性的法律法规是如何诞生的?是谁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如何在巨大的压力下做出决策的?我想象着,作者可能深入研究了大量的原始档案,比如国会记录、政府报告、以及当时的报刊杂志,从中挖掘出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让我体会到那个时代改革者们的智慧和勇气,也能让我看到市场机制在经历了危机后,是如何被重新塑造和完善的。这本书名给我一种厚重感,仿佛它承载着一段重要的历史记忆,一段关于秩序重建和信任恢复的辉煌篇章。

评分

《新政时期美国联邦证券监管问题研究 王书丽》这个书名,瞬间点燃了我对一段关键历史时期的探索欲望。新政,那个被誉为美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社会实验的时期,其深远影响至今仍被我们所审视。而“联邦证券监管”作为一个细分的研究方向,无疑触及到了现代资本市场最核心的议题之一。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展开对这段历史的叙述?它会不会像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带领我们一步步走进那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期待着,能够从中看到关于新政时期,美国政府是如何从零开始,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证券监管体系的。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那些关键性的法案,如《证券法》(Securities Act of 1933)和《证券交易法》(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的制定过程?这些法律的出台,背后又经历了怎样的立法辩论和社会呼声?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对法律条文的堆砌,更能深入分析新政时期,联邦政府在进行证券监管改革时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多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共同塑造了美国现代金融监管的雏形。

评分

《新政时期美国联邦证券监管问题研究 王书丽》这个书名,瞬间将我的思绪带到了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年代。新政,那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标志性的时期,它所带来的影响深远至今。而“联邦证券监管”这个关键词,则立刻引发了我对那个时期金融市场秩序重建的强烈好奇。想象一下,在大萧条的阴影笼罩下,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市场信心跌至谷底。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监管体系,防止类似的悲剧重演,无疑是摆在新政政府面前的巨大难题。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描绘这段复杂的历史进程。是会侧重于具体的法律条文的制定与演变?还是会深入剖析那些关键人物的决策过程?亦或是会展现监管机构在面对各种挑战时的应对策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在那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一群人是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步建立起现代证券市场的基础框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实的史料支撑,让我对新政时期美国金融改革的深层逻辑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评分

当我在书店的架子上看到《新政时期美国联邦证券监管问题研究 王书丽》这本书名时,脑海里立刻涌现出那个充满戏剧性的历史画卷。新政,一个承载着无数希望与挑战的名字,它重新定义了美国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而“联邦证券监管”这个具体的研究领域,更是触及了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石。我想象着,在那个股票市场如同过山车般起伏的年代,无数投资者的命运被卷入其中,随波逐流。这本书名暗示着,作者深入挖掘了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如何着手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如何从混乱走向有序。我好奇的是,这本书会不会为我们揭示那些被历史洪流淹没的细节?那些最初的监管尝试是怎样的?它们面临了哪些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又是如何一步步克服的?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对法律条文的梳理,更是对那个时代政治博弈、社会思潮以及经济困境的全面呈现。这本书名给我一种严谨而深刻的学术探究感,让我相信它能够提供对这段历史一段全新且深入的解读。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新政时期美国联邦证券监管问题研究 王书丽》——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那个跌宕起伏的时代的无限遐想。新政,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改革的意味,充满了无数的故事,尤其是关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改革,更是牵动人心。我想象着,在那个经历了“大萧条”的黑暗岁月里,美国人民是如何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下,一步步走出困境,重拾信心的。而联邦证券监管,这无疑是新政时期至关重要的一环。证券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一旦失灵,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我很好奇,在那个混乱的市场环境下,新政的改革者们是如何摸索着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监管机制的?他们遇到了哪些阻力?又是如何克服的?这本书的书名暗示着作者深入研究了这些问题,我期待着能从中看到关于立法、执行、以及市场反应的详细分析。我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场景:华尔街的灯红酒绿与普通民众的失落对比,国会在深夜里激烈的辩论,以及监管机构的官员们如何应对股灾的余波。王书丽这个名字,也让我对作者的专业性充满了期待,一个深入研究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领域,一定需要深厚的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揭示这段历史的更多细节,让我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经济变革的复杂性和历史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