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詩鈔校注 [清]郝浴 上海古籍齣版社 9787532586554

中山詩鈔校注 [清]郝浴 上海古籍齣版社 9787532586554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中山詩鈔
  • 郝浴
  • 清代文學
  • 古籍
  • 詩歌
  • 校注
  • 上海古籍齣版社
  • 文學典籍
  • 中國古典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學人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86554
商品編碼:29977153714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 名:中山詩鈔校注
作 者:
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2
版  次:
頁  數:0
ISBN :9787532586554
定價:62 元 本店價:49.6 元
摺扣:【80】 節省:12.4 元
分類:  →  
貨號:1732647
圖書簡介 郝浴(1623-1683),字冰滌,又字雪海,號復陽,因定州古為中山國,故又稱郝中山。他是清代初期著名的直臣,一生命運多舛,仕宦一波三摺,曾因密疏彈劾吳三桂而被謫東北二十餘年,後因其言中而起復原職,曆兩淮巡鹽、擢左副都禦史,巡撫廣西。郝浴為官賢良剛正,清廉愛民,政績卓著,同時也是文學傢和理學傢。其詩歌取徑韓、杜,師法三唐,同時也是研究清代初期的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諸方麵的寶貴文獻資料。
本書以上海古籍齣版社《清代詩文集匯編》第八十三冊影印康熙刻本《中山郝中丞全集》之四捲本《中山詩鈔》為底本校點整理,加以簡注,參校清康熙六十年(1721)王企埥《畿輔七名傢詩鈔》所收六捲本《中山詩鈔》。", 作者簡介 目   錄 插圖和節選
《中山詩鈔校注》:探尋明末清初文人心靈與嶺南風物的交融 《中山詩鈔校注》一書,收錄瞭明末清初著名學者、書法傢郝浴所輯錄並注釋的“中山詩”。“中山”,此處並非指代今日之中山市,而是代指嶺南地區,特彆是當時廣東一帶。郝浴以其深厚的學養與對嶺南風土人情的深切體悟,將散落在時光中的嶺南文人的詩篇匯集一堂,並加以精細的校勘與細緻的注釋,力圖重現那個時代嶺南文人的精神風貌,展現嶺南地區獨特的文化景觀。本書的齣版,不僅是學界對這位重要明清之際學者的一次迴望,更是對嶺南文學史、文化史一次重要的梳理與呈現。 郝浴及其時代背景:亂世中的獨立之思 要理解《中山詩鈔校注》,首先需要瞭解其編纂者郝浴(1603-1682)的生平與所處的時代。郝浴,字隱之,號潛齋,廣東新會人。他生當明末,長於明清易代之際,親曆瞭王朝的傾覆與新政權的建立。作為一個飽讀詩書、胸懷傢國的士人,郝浴經曆瞭那個動蕩年代的劇變,內心的衝擊與思考無疑是深刻的。他曾一度懷抱入仕的理想,但隨著時局的變化,特彆是南明政權的覆滅,他選擇瞭退隱,寄情於山水,專心治學。 明末清初是中國曆史上一個極為特殊的時期,舊有的統治秩序崩塌,新的政治格局尚未完全穩定。在這樣的背景下,文人的精神世界也經曆著巨大的動蕩與重塑。一部分人選擇順應時勢,為新朝效力;一部分人堅守氣節,隱居不仕;還有一部分人則在復雜的環境中,試圖在傳統文化中尋找精神的慰藉與支撐。郝浴無疑屬於後者,他的隱居並非消極避世,而是以一種更為審慎、更為內省的方式,重新審視自己與時代的關係。 郝浴的學問涉獵廣泛,尤以經學、史學、文學見長。他治學嚴謹,文章淹雅。晚年,他緻力於整理故鄉的文獻,編纂《中山詩鈔》正是其在文學領域的重要成果之一。此舉不僅是對嶺南文化遺産的保護,更是他內心深處對故土文化的一種眷戀與傳承。他以自己的學識與纔情,為後人留下瞭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 《中山詩鈔》的構成與價值:輯錄嶺南文脈 《中山詩鈔》顧名思義,是匯集“中山”地區的詩歌作品。“中山”在古籍中常指代中原地區,但在這裏,郝浴顯然賦予瞭它更具地域指嚮性的含義,即嶺南。嶺南地區,自古以來便有著獨特的地理環境與人文風貌,與中原文化既有交融,又保持著自身的特色。明末清初,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遷徙,嶺南地區的文化也日益繁榮,湧現齣一批具有纔情的文人墨客。 然而,這些散落在各處的詩篇,在時代變遷中,許多已難覓蹤跡。郝浴正是看到瞭這一文化斷層的危機,他憑藉著對故鄉深厚的感情和紮實的學養,開始瞭他的輯錄工作。他的搜集範圍可能涵蓋瞭地方誌、文集、筆記、書信以及民間流傳的詩作等等。他以一種“考古”的心態,從海量的文獻中挖掘、篩選,將那些承載著嶺南風土、人文情懷的詩句重新串聯起來。 《中山詩鈔》的價值首先體現在其文獻價值。它為我們保存瞭大量可能已經失傳的嶺南文人的詩歌作品,為研究明末清初嶺南地區的文學創作、文人群體、社會生活提供瞭珍貴的史料。通過閱讀這些詩歌,我們可以窺見當時嶺南文人的生活場景、情感世界、思想觀念,以及他們對自然風光、社會現實的感悟與錶達。 其次,它具有重要的文學價值。詩歌是文學的精粹,而嶺南詩歌,往往與當地獨特的自然景緻(如椰林、瘴雨、秀山、碧海)和人文風俗(如廣府文化、少數民族風情)緊密相連,形成瞭一種彆具一格的審美情趣。郝浴對這些詩歌的輯錄與整理,無疑是在為我們呈現一個鮮活的、充滿地域特色的文學世界。 校注的意義:讓古籍煥發生機 《中山詩鈔校注》的“校注”二字,尤為重要。輯錄隻是第一步,而“校”與“注”則是賦予這些古老文本生命力的關鍵環節。 “校”指的是校勘,即對詩歌的文字、篇章進行仔細比對、辨析,糾正訛誤,厘清版本差異。在古代文獻流傳過程中,由於抄寫、刻印等環節的疏忽,常常會齣現字詞的增刪、顛倒、錯漏。郝浴作為一位嚴謹的學者,他對“校”的工作必然是極其細緻的。他可能參考瞭多種版本,運用瞭各種校勘方法,力求使詩歌的文字盡可能地恢復原貌。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是對前人創作的尊重,也是對後人閱讀的負責。 “注”指的是注釋,即對詩歌中的生僻字詞、典故、典故、曆史背景、地域風物進行解釋說明。古代詩歌,尤其是地域性較強的詩歌,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離開瞭注釋,許多讀者可能會望文生義,甚至完全無法理解詩歌的深層含義。郝浴的注釋,承載著他作為一位集學問傢、文學傢、同時也是嶺南本地人的深刻理解。他的注釋,不僅解釋瞭字詞的意義,更可能融入瞭他對當地風土人情、曆史變遷的體悟,將讀者帶入到詩歌所描繪的情境之中,使其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嶺南的獨特魅力。 通過“校注”,郝浴將原本可能塵封在故紙堆中的詩篇,重新激活。他不僅僅是一位文獻的整理者,更是一位文化的傳承者與發揚者。他的注釋,為我們打開瞭一扇瞭解嶺南文化、嶺南文人精神世界的窗口。 《中山詩鈔校注》之於今日的意義 在當代,閱讀《中山詩鈔校注》具有多重意義。 首先,它滿足瞭學術研究的需要。對於研究中國文學史、明清文學、區域文學、嶺南文化等領域的學者而言,本書無疑是一部必不可少的參考書。通過對詩歌及其注釋的深入研究,可以進一步拓展對明末清初社會文化、思想變遷的認識。 其次,它豐富瞭大眾的閱讀體驗。對於普通讀者而言,本書提供瞭一個瞭解中國古代詩歌,特彆是地域性詩歌的絕佳機會。在閱讀優美的詩篇的同時,也能在郝浴細緻入微的注釋中,領略嶺南獨特的自然風光與人文風情,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與思想情感。這是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一種對傳統文化的親近與體認。 再者,它有助於激發地域文化的自信與傳承。在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傳承和發揚本土文化,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中山詩鈔校注》的齣現,不僅是對嶺南文化的一次梳理與展示,更是對嶺南文化價值的一次肯定。它激勵著我們去關注、去發掘、去傳承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所孕育齣的獨特文化。 總而言之,《中山詩鈔校注》是一部集文獻價值、文學價值、學術價值於一身的重要著作。它不僅是郝浴個人學問與情懷的體現,更是明末清初嶺南文脈的一份珍貴遺産。通過郝浴精心的校勘與注釋,這些散落在曆史長河中的詩篇得以重見天日,並以更加鮮活的麵貌呈現在我們麵前,讓我們得以穿越時空,與嶺南的文人對話,感受那段跌宕起伏的歲月,領略那片山水人文的獨特韻味。這部書,是通往理解嶺南文化的一把鑰匙,也是開啓我們對中華傳統文化更深層次認知的一扇門。

用戶評價

評分

從學術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價值已經遠遠超越瞭一般的詩歌選本或注釋集。它提供瞭一個極佳的範例,展示瞭如何通過精細的校注工作,為後世研究者提供一個堅實可靠的文本基礎。我注意到,很多看似不經意的標點符號和分行處理,都經過瞭深思熟慮,這些細節對於理解詩歌的節奏和結構至關重要。例如,某些律詩的斷句,與過去流傳版本大相徑庭,但在結閤注釋中對意群的分析後,立刻豁然開朗,明白瞭校注者力求貼閤詩人原意的良苦用心。這種對文本形態的尊重與重塑,使得閱讀體驗從被動的接受,轉變為主動的探究。對於攻讀相關專業的學生而言,這本書本身就是一本絕佳的文獻學操作手冊,教人如何“讀懂”一部古籍的生成過程。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簡直是令人贊嘆,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內頁紙張觸感細膩,油墨的清晰度也極高,即便是那些年代久遠的詩稿影印部分,也處理得非常到位,讓人在閱讀時能感受到一種對經典的敬畏與珍視。裝幀設計上,那種古典又不失典雅的氣質,很符閤原著所蘊含的文人氣息。翻閱其中,那些考據的細枝末節之處,如版本流傳的脈絡、抄錄者的筆誤訂正,都體現瞭校注者深厚的學養和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尤其是在一些晦澀難懂的典故旁,都能找到精準而詳盡的解釋,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即便是對清代詩歌研究不夠深入的愛好者,也能輕鬆領略到中山先生詩作的精妙之處。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詩文注釋的格式,行文之間疏密得當,邏輯清晰,使得原本可能顯得枯燥的學術性內容,變得賞心悅目,這對於長時間閱讀學術典籍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加分項。

評分

讀完前幾章,我最大的感受是這位郝浴先生的注釋工作,絕非簡單的字麵解釋,而是一種深度的文化重建。他似乎不僅僅是在整理詩歌文本,更是在挖掘其背後的時代精神和個人心境。比如,對於某幾首涉及地方風物或曆史事件的詩篇,注釋中引用的地方誌和野史材料之豐富,令人嘆服,一下子就把讀者拉迴到瞭那個特定的曆史場景之中。這種“引經據典,旁徵博引”的注釋方法,讓原本散落在各處的曆史碎片得以有機地串聯起來,使得詩歌的意境和史料價值得到瞭雙重的提升。更讓我驚喜的是,在一些涉及情感錶達較為隱晦的篇章旁,注釋中流露齣的對詩人情懷的理解,細膩而富有同理心,仿佛一位故交在為你娓娓道來往事,讓人在閱讀詩句時,能更深切地體會到作者字裏行間的悲歡離閤。這種對文本的“活化”處理,是真正優秀的校注所具備的特質。

評分

校注的嚴謹性在這本書中展現得淋灕盡緻,尤其是對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比對和抉擇過程,簡直就是一部微型的文獻學史。我特意去核對瞭幾處標注為“據某抄本訂正”的段落,發現其依據的文獻來源都非常可靠,並且校注者在做齣最終定奪時,都給齣瞭清晰的理由,而非武斷地取捨。這種“有理有據”的學術態度,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可信度。在我看來,對於經典文獻的整理工作,過程的透明度與最終的準確性同等重要,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即便是對於一些存疑的字詞,作者也坦誠地進行瞭標注,保留瞭原始文獻的復雜性,而非一味追求“完美”的定本,這種對學術探索的尊重,值得稱道。這不僅僅是一部詩集,更像是一部關於這批詩歌文獻流變史的指南。

評分

這本書的體例編排也體現瞭極高的專業水準和對讀者的關懷。章節的劃分清晰閤理,使得可以根據不同的研究側重點進行取用。比如,如果隻想快速瞭解詩人的創作風格,可以直接閱讀正文;如果想深入探究某一特定主題的詩篇,附錄中的主題索引和人名地名索引就成瞭查找的利器。檢索的便捷性,極大地提高瞭研究效率。此外,版式設計上的留白處理得恰到好處,既保證瞭文字的密度,又沒有給眼睛帶來壓迫感,長時間閱讀後也不會感到疲憊。這套書的齣版,無疑是對清代詩歌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貢獻,它不僅為我們留存瞭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産,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把精密的鑰匙,幫助我們更清晰、更準確地開啓這扇通往曆史深處的大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