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携手共渡生命河
定价:29.00元
作者:袁大同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01
ISBN:9787550106727
字数:170000
页码:25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无数人因着对婚姻美好的憧憬进入婚姻的殿堂,也有无数人因着不知如何营造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婚姻,在婚后出现各种问题和矛盾时选择了逃离。婚姻,是一把双刃剑。婚姻可以成为安静休憩的港湾,也可能成为痛苦的根源。而机会之门一向是为有准备的人敞开的,敢于接受在婚姻生活中的挑战的人,勇于直面自己的不足,积极寻找有效方法建造和改善自己的婚姻,使婚姻变成美好的乐园。
在本书中,袁大同老师以他多年来对婚姻的深刻认知和在婚姻辅导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向读者阐述了婚姻的真谛。从婚姻的基本建造到婚姻的维护,本书涵盖了健康的婚姻必须具备的每一个要素。袁老师本人更以在妻子生病期间无怨无悔、不离不弃的美好见证,向世人显明了何为婚姻中的坚贞与忠诚。
愿所有对婚姻有着美好憧憬、愿意接受婚姻生活挑战的伴侣,都能够通过本书得到祝福!
吕光王之白
内容提要
结婚,只是为了幸福吗?
夫妻相处,只要懂得技巧就够了吗?
剪不断、理还乱的婆媳关系,难伺候的独生子女……面对家庭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原则怎样才能不只是“大道理”?
本书作者从出发,根据多年的婚姻辅导经验,帮助我们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目录
作者介绍
袁大同,婚姻家庭辅导专家,讲员,作家,被誉为“中国家庭的守望者”。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致力于研究婚姻、家庭及亲子教育问题;曾参加美国家庭生活协会的培训,获得国际讲员资格认证;在《父母必读》杂志开设“心河交汇”子女教育专栏;在全国20多个省市举办婚姻家庭问题的巡回演讲。
2008年出版《真爱FogowMe》、《婚礼》、《造就孩子的六个要素》等DVD光盘,2009年出版婚恋问题专著《如何找对另一半》。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带给我的,与其说是故事的满足感,不如说是一种对“共鸣”的重新定义。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特别,时而像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在低语,时而又像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青年在呐喊,这种腔调的快速切换,初读时会让人感到些许混乱,但细品之下,却发现这正是作者试图描摹的现代人复杂且矛盾的内心图景。我尤其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近乎诗歌化的段落,它们如同黑暗中的微光,瞬间照亮了此前所有的晦涩难懂。例如,书中有一段关于“等待”的描写,作者没有用冗长的篇幅去铺陈等待的痛苦,而是聚焦于等待者指尖轻叩桌面的频率,以及光线如何随着时间推移在墙上投下的影子,用极简的意象,营造出时间被无限拉伸的临场感。这本书最大的魅力或许就在于,它允许你带着你自己的生命经验去填补那些留白的区域。你读到的“生命河”,或许是你的事业瓶颈,或许是你与家人的隔阂,它提供了一个容器,让你将自己的情感倾倒进去,然后奇妙地发现,容器里的内容,竟也映照出了作者构建的那个世界。
评分从装帧和排版来看,这本书也体现了一种反主流的审美倾向。字体选择偏小,行距略微收紧,似乎有意图增加阅读的密度感和压迫感,这似乎也在呼应书中探讨的主题——生命中的信息过载与精神上的拥挤。我记得书中有一部分内容,似乎是摘录了某些历史事件的官方记录,但被作者用极其冷静、近乎冰冷的笔调进行重构和解构,目的似乎是想剥去历史叙事中那些光鲜亮丽的外衣,直视其底层的逻辑和人性的幽微。这种处理方式非常大胆,也带有一种知识分子的清醒与批判性。对我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需要反复研读的工具书,用来校准我对世界运行方式的认知偏差。它没有迎合读者的轻松阅读需求,相反,它要求读者付出努力,去追逐作者时不时抛出的、关于存在主义和后现代困境的议题。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理解浮现,这说明作者构建的思想迷宫是足够深邃和多维的,绝非一蹴而就可消化的快餐文学。
评分阅读《满28包邮 携手共渡生命河》的过程,就像是攀登一座技术难度很高的山峰,沿途的风景虽然壮丽,但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精确的计算和强大的意志力。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是极其不稳定的,有时快得像流星划过,信息量爆炸,让你来不及消化;而有时又慢得如同凝固的琥珀,一个场景可以被剖析到极致的细节,直到你觉得时间都为之静止。我最欣赏它在处理“连接”与“分离”这两个对立概念时的辩证法。书中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探讨人与人之间如何试图建立连接(如标题中的“携手”),但最终往往以一种令人心酸的方式回归到个体的孤独之中。作者似乎在暗示,真正的“共渡”并非物理上的并肩前行,而是在彼此理解对方的孤独这一点上达成的短暂精神契合。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带来多少欢乐或安慰,而在于它能提供一面清晰的镜子,让你直视生命河流中那些无法避免的湍流与暗礁,并从中汲取一丝对抗虚无的勇气。
评分这本《满28包邮 携手共渡生命河》的书名,乍一看,还真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像是两个毫不相干的片段硬生生地凑在了一起。我最初是抱着一种纯粹好奇的心态翻开它的,毕竟“满28包邮”这种略带市侩气息的词汇和“携手共渡生命河”这种宏大叙事之间的张力,本身就很有戏剧性。然而,真正阅读进去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内核远比它的标题复杂得多。它似乎并非讲述一个单一的故事,而更像是一部意识流的剪影集,捕捉了生命中那些瞬间的顿悟和挣扎。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尤其是在描绘都市生活中个体与周遭环境的疏离感时,那种无力感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比如书中有一章,详细描述了一位中年白领在拥挤地铁里,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脑海中闪过关于童年玩伴的零碎记忆,那种被时间洪流裹挟着向前,却找不到固定锚点的迷茫,让我这个读者感同身受。这本书的结构像是一张巨大的、不规则的网,每读完一个章节,都感觉自己捕获了一些细小的、晶莹的碎片,但要将它们拼凑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想象力。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抛出问题,引导读者去探寻自己内心深处的“生命河”究竟流向何方,这种阅读体验是孤独的,但也因此格外深刻。
评分说实话,我很少读到像这样在叙事上如此大胆的作品。这本书完全抛弃了传统意义上的情节驱动,更像是一系列高密度的哲思片段的集合。阅读的过程更像是在进行一场缓慢的、沉浸式的冥想。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时间”这个概念的处理方式,书中似乎存在着多重时间轴的交错,过去、现在乃至一种模糊的“未来可能”都在同一页纸上被平等地对待。这使得阅读体验极具挑战性,你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才能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意义之链。记得有一次读到描述一个老旧社区拆迁的故事,作者并没有聚焦于那些宏大的社会冲突,反而用大量的笔墨去描绘一株被遗忘在角落里的盆栽如何在新旧交替中枯荣,那种对微小生命的尊重和对消逝之物的哀悼,读来令人心头一颤。这本书需要的不是快速翻页,而是带着放大镜去审视每一个词语的重量。它不是用来“打发时间”的消遣读物,而是需要你投入心神,去与其进行一场艰苦卓绝的智力与情感的搏斗。读完后,我需要停下来很久,整理那些纷乱的思绪,就像刚从一场复杂的梦境中醒来,余韵久久不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