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愛的心語
定價:26.00元
作者:張芬之
齣版社:青島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4-01
ISBN:9787543682511
字數:
頁碼:20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愛的心語》主要內容包括:天意、問我愛誰、天意、自從認識你、送、緣、雪與情、昔日的愛戀、願、奔騰不息、瑰麗的夢、永遠、羞答答、心安、愛妻、讀信、祝福、因為有瞭你、笑一笑十年少、愛你的理由、花更艷、婚慶等。
目錄
作者介紹
張芬之,安徽省靈璧縣人,1945年農曆七月二十七日生。原任《中國新聞齣版報》總編輯、高級編輯、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副會長、中國記者協會新聞學術委員會委員,現為中國作傢協會會員、北京時代華語圖書股份有限公司總編輯,是終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傢。
1968年投筆從戎,曾任北京軍區空軍宣傳部新聞宣傳科科長、北空導彈某師政治部副主任。1984年毛遂自薦轉業進京,先後擔任《中國報刊報》常務副總編,《中國新聞齣版報》副總編、總編輯。1991年被評為全國新聞工作者。1993年進入中央黨校地廳級乾部進修部學習,同年被批準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5年獲韜奮新聞奬提名奬。1997年加入中國作傢協會並被評為高級編輯。曾連續15年擔任中國新聞奬評委,連續8年擔任國傢新聞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1989年以來,先後齣版過《筆耕路》、《信息錄》、《人生是杯苦酒》、《報苑隨筆》、《拾萃集》、《閱稿隨筆》、《伏案拾萃》等7部新聞、文學專著,主編過《中國主流傳媒》、《十步芳草》等多部新聞齣版文集,曾先後6次獲得中國新聞奬,還獲得過中宣部舉辦的繁榮齣版好作品報告文學二等奬,在全國報刊上發錶消息、通訊、評論、雜文、散文、報告文學、詩歌1000餘篇,總計400餘萬字,是一位忠誠勤勉、自學成纔、與人為善、纔思敏捷、開拓奮進的新聞齣版專業工作者。
文摘
序言
輯 天意
問我愛誰
天意
自從認識你
送
緣
雪與情
昔日的愛戀
願
奔騰不息
瑰麗的夢
永遠
羞答答
心安
愛妻
讀信
祝福
因為有瞭你
笑一笑十年少
愛你的理由
花更艷
婚慶
一二三四
花果山莊抒懷
因為所以
歡樂一生
虎與貓
美不勝收
第二輯 相思
倩影
忘不瞭
思念
你是太陽
想
月
情思
盼
愁腸百轉
正月十五
鞦雨
相思
獨步
像條蛇
春景
問蒼天
……
第三輯 絕情
第四輯 愛戀
第五輯 散文
後記
我通常偏愛科幻或者曆史題材的讀物,對於純粹的情感敘事類作品,興趣相對較低。然而,這次我完全被朋友的強烈推薦“綁架”瞭這本書,並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打開瞭它。結果呢?徹底淪陷瞭。這本書的精彩之處,在於它構建瞭一個極其有說服力的世界觀,雖然故事背景設定在當代,但作者對人性中那些亙古不變的欲望、恐懼與渴望的刻畫,達到瞭近乎哲學思辨的深度。它不僅僅是在講一個愛情故事,更是在探討個體在社會結構中的位置、以及如何定義真正的“自我價值”。書中有一個橋段,關於主人公為瞭保護自己所珍視之物而做齣的犧牲,那個場景的描寫,力度之大,讓我手中的書差點滑落。作者的文風是極其剋製的,他/她很少使用華麗的辭藻來堆砌情感,而是通過精準的動作描寫和環境烘托來營造氛圍,這種“少即是多”的寫作手法,反而産生瞭更強大的感染力。這本書的價值,絕對超越瞭一般的通俗小說範疇,值得反復玩味。
評分這本書,拿到手裏沉甸甸的,那種紙張的質感,油墨的清香,一下子就將我帶入瞭一個完全不同的時空。我尤其喜歡它封麵設計的那種低調的奢華感,沒有張揚的色彩,卻在細節處透露齣一種曆經歲月沉澱後的韻味。初讀之下,我便被作者那細膩入微的觀察力所摺服。書中描繪的場景,無論是江南水鄉的煙雨迷濛,還是北方鼕夜爐火旁的溫馨絮語,都仿佛是昨日纔發生在我眼前的事情,每一個細節,從人物的衣著紋理到空氣中彌漫的氣味,都被刻畫得栩栩如生。特彆是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那種隱忍的愛戀、錯過的遺憾、以及最終修成正果的欣喜,如同剝開層層洋蔥,讓人在共鳴中體會到生命本身的復雜與美好。它不是那種直白的敘事,更像是一幅層層暈染的水墨畫,需要你慢下來,靜下心去品味那些留白之處蘊含的深意。我感覺作者的筆觸是帶著溫度的,他/她似乎非常理解人性的幽微,總能在最不經意的地方,拋齣一個直擊靈魂的觀點。讀完第一部分,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們接下來將如何麵對命運的捉弄與考驗,那種懸念感,簡直讓人欲罷不能。
評分老實說,我並不是一個容易對文學作品産生如此強烈情感波動的人,但這本書,絕對是個異類。它的敘事節奏處理得極其巧妙,時而急促如山洪爆發,將人物推嚮絕境,時而又放緩得如同夏日午後的一杯清茶,讓人有足夠的時間去消化那些沉重的情感負擔。我發現自己常常讀著讀著就停瞭下來,不是因為無聊,而是因為需要時間去整理思緒,去體會那種撲麵而來的情緒衝擊。書中對“時間”這個概念的探討,更是讓我耳目一新。作者沒有采用傳統的綫性敘事,而是頻繁地穿插迴憶與現實,這種結構上的創新,恰到好處地烘托齣主角們內心深處無法磨滅的過去。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對話設計上的功力,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對話背後,往往隱藏著巨大的張力,每一個詞語的選擇都精確無誤,充滿瞭潛颱詞。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真實”,不是那種不加修飾的粗糲的真實,而是經過藝術提煉後,更接近生命本質的真實感。讀完後,我花瞭很長時間盯著天花闆發呆,那種書中的情景久久不能散去,仿佛自己也成為瞭故事的一部分。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其實已經足夠吸引我瞭,但真正讓我愛不釋手的是它所展現齣的那種跨越文化隔閡的普適性情感力量。我是一個對語言細節非常敏感的讀者,這本書的譯文(或者如果是原版,則是作者的語言)達到瞭齣神入化的地步。句子結構的長短錯落有緻,節奏感極強,讀起來有一種音樂般的韻律感。最讓我震撼的是作者對“沉默”的運用。很多關鍵的轉摺點,都不是通過激烈的爭吵或錶白來完成的,而是通過人物長時間的沉默、一個眼神的交匯,甚至是一次不經意的觸碰來完成的。這種對非語言交流的捕捉能力,簡直是神乎其技。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日常生活中那些被我們忽略的微小瞬間,意識到很多重要的信息,恰恰隱藏在那些“沒有說齣口的話”之中。整本書讀下來,我的內心被洗滌瞭一遍,感覺自己對人與人之間的復雜互動又多瞭一層體悟,這纔是閱讀帶來的真正饋贈。
評分我很少給一本書打齣滿分,因為總覺得世間萬物都不可能完美無瑕。但是,這本書在某些層麵上,已經觸及到瞭我個人閱讀體驗的“天花闆”。它不是那種讓你讀完後立刻感到輕鬆愉悅的作品,恰恰相反,它會帶來一種深刻的、久遠的“心痛感”,但這種痛楚是帶著治愈效果的,它讓你直麵自己內心深處那些不願觸碰的陰影,並溫柔地引導你走齣來。我注意到作者在處理多條故事綫索時,展現齣瞭驚人的掌控力,每一條綫索都有其獨立的生命力和邏輯,但最終卻能完美地匯聚成一個宏大且和諧的整體,沒有絲毫的拖遝或割裂感。這本書的結構如同一個精密的鍾錶,每一個齒輪都在精準地咬閤,推動著故事嚮那個命中注定的結局前進。讀完最後一頁時,我甚至有一種失落感,仿佛失去瞭一群相處已久的朋友。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值得被珍藏,並嚮所有人大力推薦的傑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