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爱情密码
定价:35.00元
作者:吉鸿盛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807457480
字数:350000
页码:31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141kg
编辑推荐
本书概括出现活中主要存在的十种爱情模式,深入分析了每种爱情模式的原因、构成、优劣、困境和出路,揭示了其中大量现代爱情潜规律并发现了其中一系列现代爱情新规律,由此重点提出,现活中人们的爱情已经陷入重重困境,已经到了爱情革命的时候了。
内容提要
西部贫困地区漂亮姑娘马兰花,独自一人远行几千里,来到上海闯荡,寻求嫁给理想的上海男子。她怀揣几百元钱,只能在很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把自己嫁掉。在短短的31天里,她异常艰苦地努力拼搏,一连谈了近10个不同类型的上海男朋友,经历了现活中的各种爱情,尝到了不同爱情的甜蜜和痛苦。来自贫困落后地区使她自身条件大打折扣,终于无法与各类上海男子谈成朋友,只能下嫁给大她近20岁的上海男子王老虎。她虽然如愿以偿嫁给了上海男子,但却失去了许多。本书是外部现代爱情心理理性分析小说。在叙述人物遭遇的爱情经历中融入了对现代爱情各种状态的大量的系统的理性分析,揭示了现代爱情生活的各种潜规律,发现了体现现代爱情新规律的爱情密码理论。重点概括了现活中主要存在十种爱情模式:密码吻合式爱情、分数吻合式爱情、主观做梦式爱情、单向思恋式爱情、英雄美女式爱情、理智失盲式爱情、婚外情人式爱情、冲突不断式爱情、持久相爱式爱情、升级变换式爱情。深入分析了每种爱情模式的原因、构成、优劣、困境和出路。其中指出,现代人的爱情已经陷入重重困境,提出如今已经到了爱情革命的时候了,要采取变革性的有效方法,才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爱情。作品提出了一系列现代爱情的全新观念。(本书对现代爱情心理的理性分析部分成为书中书,可单独阅读,目录以“本书雷人语录”和“现代爱情潜规则辞典”兼。)本书也是外部互动写作体小说。书中融入的理性分析部分以互动写作的形式展现,作者和读者互动,就小说爱情故事各部分内容延伸叙事和说理,持续不断地深化对现代爱情各种潜规律的表述(网上“吉鸿盛的”发表无限制地延续与读者互动写作内容,作品再版时还可增加新的互动内容)。
目录
作者介绍
吉鸿盛男,1955年生,上海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先后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美术系、曲信先戏剧编剧创作进修班进修。上海美术家协会版画工作委员会会员,上海职工文艺创作中心会员。现从事文学和美术创作。主要作品有版画《找》、《谁是雷锋》、《夕阳红》、《春晓》(与唐维社合作)分别入选了上海市及江苏省美术作品展,其中,《春晓》获得了上海市美术作品展二等奖;装饰画《多彩》(与吴晓明合作)1991年入选了上海市画展;短篇小说《误入沼泽》获1995年《萌芽》杂志奖;20lD0年出版综合性纪实文学《中国股市高手》(与钱钧华合作)等。其他各类媒体共发表文学作品百余万字。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坦白说,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的。封面设计得倒是挺有意思,那种略带复古的字体和柔和的色调,让人联想到了一些经典的爱情故事,但我总觉得现在市面上的“爱情”题材作品,要么过于矫揉造作,要么就是脱离现实的狗血剧。然而,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奇特的魔力,它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用力过猛地去渲染情绪,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坐在你对面,不紧不慢地开始讲述。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刻画人物内心挣扎时的那种细腻。比如说,主角在面临一个关键抉择时,那种在理智与情感之间拉扯的复杂心绪,被描绘得入木三分。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看穿了角色的动机,但作者总能在不经意间抛出一个新的细节,让你猛然惊觉,原来事情还有另一面。这种层次感,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就好像在破解一个关于人性的迷题,而不是单纯地追逐一个既定的爱情结局。它让我开始思考,所谓的“爱情密码”,究竟是某种公式,还是一种需要用心去体会的默契。
评分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浪漫邂逅的小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成长的编年史。书中的时间跨度相当可观,我们见证了角色们从青涩懵懂到成熟稳重的每一步蜕变。这种跨度处理得非常自然,没有那种为了凑字数而硬生生拉长的感觉。比如,对于一段感情的初期,作者的笔触是轻盈而充满希望的,带着夏日午后阳光的温度;而到了后半部分,当生活中的琐碎和现实的压力开始侵蚀最初的美好时,文字的基调立刻转为沉稳甚至略带一丝忧郁,但这种忧郁不是绝望,而是一种对生活有了更深理解后的释然。我特别喜欢作者处理冲突的方式,它很少是那种戏剧化的争吵,更多的是源于误解、沟通的障碍和各自的人生轨迹不同所产生的“静默的裂痕”。这种对生活真实性的捕捉,让这本书的共鸣感大大增强。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密码,可能隐藏在那些最平凡、最容易被忽略的日常对话和相处细节之中。
评分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我会选择“韵味悠长”。它的情节推进并非那种让你肾上腺素飙升的快节奏,而是像一壶慢火熬制的上好清茶,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每一口回甘。作者对于环境和氛围的渲染,简直是一绝。无论是描绘城市夜景时那种疏离又迷离的光影,还是刻画乡间小路旁初春的泥土气息,都仿佛能通过文字扑面而来。这种沉浸式的写作手法,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质感。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适合在嘈杂的环境中匆匆翻阅,它更适合在一个慵懒的周末下午,配上一杯热饮,让思绪完全沉浸在故事的世界里。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似乎对“完美”这个概念持有一种审慎的态度。书中的角色都有着各自的缺点和不完美,他们会犯错,会犹豫,会做出错误的决定,正是这些“瑕疵”,让他们的形象变得立体而真实,让人愿意去相信他们的故事,也更容易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评分初读时,我可能更关注的是男女主角之间的情感纠葛,但再读一遍后,我发现这本书的格局远不止于此。它巧妙地将个体的情感经历置于更宏大的社会背景之下进行审视。比如,书中对主角职业选择的描写,以及他们如何在中年危机或社会期望的压力下调整爱情观,都展现了作者对当代生活状态的深刻洞察。这让这本书不再是局限于小情小爱的范畴,而是触及到了更普遍的人生议题:如何平衡个人理想与现实责任?如何定义成功的人生,以及爱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文字的语言风格也随着主题的深化而变得愈发凝练和富有哲思,少了些许初期的浪漫轻盈,多了几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它没有提供一个简单的答案或万能的“密码”,反倒是邀请我们每个人,带着自己的经历和困惑,去书写属于自己的那串解读,这才是它最打动我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布局,我个人认为处理得非常巧妙,它玩弄了一种时间线上的跳跃,但这种跳跃非但没有打乱叙事,反而像音乐中的回旋曲,不断地将读者带回到某个关键的“锚点”事件上,让你从不同的时间视角去重新审视过去发生的一切。这种非线性叙事,让“爱情密码”的主题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探讨——密码可能不是一次性解开的,而是需要不断回顾、修正和理解的动态过程。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对话中埋藏的“潜台词”。很多时候,角色们说的和他们真正想表达的完全是两回事,而作者通过精准的内心独白和微妙的肢体语言描写,将这些未说出口的情感张力拿捏得恰到好处。读到那些对话片段时,我常常会停下来,回味一下,‘哦,原来他/她真正想说的是这个。’这种需要读者主动参与解读的设计,无疑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耐读性,绝对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文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