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全元文45
定價:46.00元
作者:李修生
齣版社:鳳凰齣版社(原江蘇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4-12-01
ISBN:9787806438305
字數:391000
頁碼:541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6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旨在搜集有元一代之漢文單篇散文、駢文和詩詞麯以外的韻文。
本書所收作傢之時限原則上承金和南宋,原金朝管轄區作傢以金哀宗大舉三年(一二三四)為上限;原南宋管轄區作傢以南宋趙昺祥興二年(一二七九)為上限;以元順帝至正二十八(一三六八)為下限。由金、宋入元,由元入明作傢,其主要活動在元者,則作為元人收錄。
本書按照“以文從人”的原則,凡已收之作傢,其文元論是否寫於元代,均一體收錄。
元人的經、史子部著作,本書原則上隻收序跋及書中所引之單篇元文。但可視為文集者,例如史部的奏議集、史論集、書判集,子部的題跋集,仍作為文集收錄。
為便於讀者引用,本書仍按舊式編纂法分捲。每捲收文一萬字左右,文多者一人多捲,文少者數人一捲。
本書所收元文,盡可能選用善本、足本為底本,正文一依底本。底本確實有誤,予以改正並齣校記。一般異文,不齣校記。校記附於篇末。筆畫小誤,顯係誤刻者,經予改正。
本書所收作傢,皆撰作傢小傳,簡要介紹其姓名、字、號、謚、生卒年、籍貫、仕履、主要活動、著述及本書輯收情況等,並注明所撰史料。
為便讀者查檢,本書分冊編目而外,書末附錄《全元文作者索引》、《全元文篇名索引》、《彆集以外引用書目》。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的時間,沉浸在這本名為《滿28包郵 全元文45》的書籍之中,體驗可謂是五味雜陳,但總體上來說,是極其令人迴味的。我本是對“元文”這個概念持保留態度的,總覺得這多少有點故作高深,然而這本書的敘事手法卻極其接地氣,甚至帶著一種近乎粗糲的真實感。它沒有刻意去拔高主題,反而是將那些被曆史洪流衝刷掉的“邊角料”重新撿拾起來,賦予它們新的生命。舉個例子,書中有一段關於古代文人在睏頓之時如何通過手工技藝來維持生計的描寫,這部分內容極其詳盡,從工具的選擇到材料的處理,再到最終成品的價值評估,無不透露齣作者深厚的田野調查功底,或者說,是對那種底層生活狀態有著非同一般的理解。這種對細節的執著,讓我在閱讀時,腦海中不斷地浮現齣各種疑問:作者是如何得知這些細節的?這些曆史記載中是如何缺失瞭這些“非主流”的信息的?這本書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敢於挑戰那些光鮮亮麗的宏大敘事,轉而關注那些默默無聞者的生存哲學。它的文字風格多變,有時尖銳如刀,直指人性的弱點;有時又溫柔似水,對那些掙紮求生的人報以深深的同情。這種復雜性,使得這本書的耐讀性大大增加,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領悟。
評分這本《滿28包郵 全元文45》的書,拿到手裏的時候,我就被它那封麵設計給吸引住瞭。那種帶著點復古又夾雜著現代氣息的排版,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原本以為這可能是一本關於某個特定時期曆史事件的梳理,或者是對某位元代文學傢作品的深度解讀。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閱讀的體驗就開始變得齣乎我的意料之外。它並沒有直接切入那些宏大敘事或學院派的理論分析,反而像是一位老友在不經意間拉著你,講述一些生活中的瑣碎卻又意味深長的片段。比如,其中有一章專門描寫瞭古代集市上那些小販的叫賣聲,作者的文字功力極強,寥寥數語就能勾勒齣栩栩如生的場景,空氣中仿佛都彌漫著煙火氣和塵土味。我甚至能“聽見”那些吆喝聲,感受到人潮的湧動。接著,筆鋒一轉,又開始描繪一戶人傢在鼕夜裏圍爐夜話的溫馨景象,那種細緻入微的心理描寫,讓人讀來感同身受,仿佛自己也成瞭那個故事裏的一員,共享著那份樸素的幸福。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好,不會讓人感到冗長或跳躍,它像一條緩緩流淌的河流,時而平靜,時而激起一些小小的浪花,每一次翻頁都充滿瞭期待。這本書的價值,或許不在於提供一個標準答案,而在於它提供瞭一種觀察世界、感受生活的新視角。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極其具有辨識度的,它摒棄瞭那種學院派常見的冗長和晦澀,轉而采用瞭一種充滿口語化和畫麵感的錶達方式。讀起來,就像是聽一位知識淵博的長者,在昏黃的燈光下,娓娓道來那些塵封已久的往事。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寫古代士人的精神睏境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剋製而又深沉的情感。它沒有大喊大叫地控訴不公,而是通過一些非常細微的場景來體現那種“懷纔不遇”的落寞。比如,描寫一位詩人,窮睏潦倒卻依然堅持用最好的紙筆來記錄自己的心境,即使知道這些文字可能永遠不會被世人看到。這種對“純粹性”的堅守,在如今這個功利的世界裏,顯得尤為珍貴和震撼。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記錄曆史,更像是在探討一種精神遺産的傳承與斷裂。它讓我反思,我們現在所追求的“成功”和“價值”,是否也正在以某種我們尚未察覺的方式,犧牲掉瞭一些同樣重要的東西。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對“意義”的重新定義,一種不以外物衡量的內心尺度。
評分《滿28包郵 全元文45》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也值得稱贊,紙張的質感很好,即便是如此厚重的內容,拿在手裏也不會覺得沉重。就內容而言,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在於其對地方性知識的挖掘和呈現。它幾乎將焦點從主流的曆史敘事中抽離齣來,轉而深入到元代某一特定地域(書中通過地理綫索暗示瞭江南某處)的民間信仰和習俗之中。作者對當地的節慶活動、祭祀儀式、乃至那些流傳在鄉野間的歌謠、諺語,都有著近乎人類學研究般的細緻記錄。我尤其對其中關於“祈雨”儀式的描寫印象深刻,那不僅僅是迷信的展現,更是一種在自然災難麵前,人與自然、人與社區之間建立連接的復雜社會行為。作者沒有用現代科學的眼光去批判,而是以一種理解和尊重的態度去呈現,這使得文本充滿瞭人性的溫度。這種專注於“小世界”的深度挖掘,反而摺射齣瞭宏大曆史背景下的生存圖景,提供瞭一個觀察社會肌理的獨特微觀視角,絕對是值得細細品味的佳作。
評分說實話,初讀《滿28包郵 全元文45》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書有點散”。它似乎沒有一個明確的主綫貫穿始終,更像是一本裝滿瞭各種筆記、手稿和隨筆的集閤體。這種結構上的鬆散,一度讓我有些焦慮,擔心自己會錯過什麼重要的邏輯鏈條。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領悟到,這種“散”恰恰是作者精心設計的“不設防”姿態。它邀請讀者進入一個更自由的思考空間。書中有大量的篇幅是關於古代的商業貿易路綫和貨物流通的探討,但這絕不是枯燥的經濟史論述。作者將這些貿易活動與當時的社會風俗、地域文化緊密地交織在一起。比如,描述一船絲綢如何從南方運至北方,沿途遇到的盤剝、風浪、以及不同地區對絲綢的審美差異,這些內容被寫得如同懸疑小說一般引人入勝。每一次的交易,都像是一場心理博弈。而且,作者還巧妙地穿插瞭一些現代的觀察視角,比如,將古代的物物交換機製與今天的電子商務模式進行類比,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讓人拍案叫絕。這本書迫使我跳齣傳統的綫性思維框架,接受事物之間復雜而又混沌的聯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