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曾国藩全书 | 作者 | 郭超,马道宗 等 |
| 定价 | 29.80元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 ISBN | 9787511330406 | 出版日期 | 2013-04-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大16开 | 商品重量 | 0.640Kg |
| 内容简介 | |
曾国藩,“晚清名臣”,被誉为“官场楷模”、“千古完人”。他倡导西学,开启“同光中兴”,扶晚清王朝六十余年而不倒,被视为朝廷“中流砥柱”。伟人*云:“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其影响之大。曾国藩以一介儒生、无权的在籍侍郎,昂然崛起于湘楚之间,在近代中国发展史上写下不容抹杀的一笔。他持之规,为人、为官、为民、为国,处处体现出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成为时人推崇的末世圣人,当代渴望成功者的楷模。研究曾国藩的成功谋略,学习其修身智慧、齐家准则、用人方略、处世技巧、为官之道、治军韬略,在今天仍不乏现实意义。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曾国藩传一 负厚载重 蟒蛇投胎 肩负重任二 仕途顺畅 平步七迁 贵人相助三 骂名留世 奉旨团练 “曾剃头”的由来四 坎坷湘军 岳州城首战败北 靖港战败,投水自尽 转败为胜 九江战败,再次自杀五 官场失意 明争暗斗 丧失至亲六 祁门遇险 担任两江总督 祁门之灾七 天国瓦解 安庆之克 驻扎江浙 南京之克 李秀成之死八 捌捻无功 推辞剿捻 攻捻之败 失败之由九 推行洋务 发展造船工业 引进西方文明 创建近代化水师十 天津教案 奉旨赴津 违心断案 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十 风烛残年 再次回任两江 鞠躬尽瘁,孜孜不倦 曾国藩家训一 养心 日课四条 守静 进德修业 修身五箴 修身课程二 学问 为学之道 读书之法 作文 求学三耻三 屠家之道 孝 和 皿 五种遗规四 居家美德 俭朴 勤敬 敬恕 恒 虚心 守礼仪五 居家五戒 戒骄 戒傲 戒气 戒凉德 戒忮求六 交接之道 慎择友 真意待人七 养生之道 保身 尽其在我,听其在天 养生六事 五种遗规 八字诀 挺经 坚挺 立志 慎独 明强 坚忍 勇毅 虚心 勤廉 学问 推诚 雅量 知耻 知悔 知足 仁爱 拂逆 冰 鉴一 人才 识才 习之才 衡才 用才二 将才 选将 将德 能战 忠义 军心三 相人之法 神骨 刚柔 容貌 五官 |
| 编辑推荐 | |
| 曾国藩,中国19世纪下半叶叱咤风云的政坛人物。他从湖南乡村的普通秀才成长为力挽狂澜的“中兴名臣”、晚清“三大重臣之首”。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时至今日。民间还有“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的说法。更有评论者认为,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作用和影响。每天读一点曾国藩谋略,汲取他做人、为官、处世、识人、治军等方面的智慧,能为我们的人生和事业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郭超、马道宗主编的《曾国藩全书》就是为满足大家的此目的而编写的。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套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上乘,但更重要的是,它在“可读性”与“史料价值”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点。我曾读过一些过于学术化的整理本,虽然史料极其丰富,但语言过于古奥,很多句子需要反复揣摩才能领会其意,读起来非常耗费心神。而这套《曾国藩全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似乎深知,一部“全书”的意义不仅在于保存史料,更在于让当代的读者能够真正“进入”那个时代。在处理一些极度简略的文言时,编者似乎采取了“少干预,重解释”的策略,尽可能保留了原文的风貌,但在那些关键的、承上启下的段落,其精准的白话翻译或导读,又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这使得我即便在面对他大量军务报告或冗长的政论时,也能保持思维的流畅性,而不是频繁地停下来查阅工具书,这对于长时间的深度阅读至关重要。
评分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比较不同版本的《曾国藩全书》,最终决定入手这版,主要还是冲着它在“注释与考证”方面所下的苦功去的。市面上很多整理本,往往只是简单地将旧籍文字堆砌起来,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典故、官职变迁或是人名地名,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干脆缺失,读起来总感觉隔着一层雾。然而,这套书在很多关键的历史节点和人物关系上,都有非常详尽的脚注和旁注。例如,对于曾国藩在晚年与一些重要幕僚的通信往来,它不仅提供了原文,还清晰地标注了这些通信发生的具体历史背景,甚至对其中涉及的军政术语进行了现代化的解释,这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理解其复杂政治策略的门槛。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湘军建制和漕运改革那几卷,那些原本可能需要结合多本清史资料才能拼凑出的脉络,在这里被梳理得井井有条,让我对曾氏在治军和理财上的独特思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种扎实的学术支撑,使得阅读不再是简单的“读故事”,而是一场有向导带领的深度考察。
评分我关注曾国藩的研究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手中的资料也零零散散不少,但很多时候,信息的碎片化让人难以构建完整的认知体系。这套《曾国藩全书》最让我感到欣慰的一点,是它提供了一种近乎“一站式”的史料集成体验。它的目录设计非常清晰,对于检索特定事件或特定主题的内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不需要再翻阅好几本不同的书去对比他关于“安庆保卫战”或者“处理教案”的系列言论,所有相关的原始文本几乎都能在这个集合中找到并集中阅读。这种系统性的整理,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学术贡献。它将一个复杂历史人物的全部思想和实践活动,以一种高度整合、结构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对于进行课题研究或者只是想系统性地梳理个人对晚清历史认知的读者而言,无疑是提供了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石,省去了大量的搜集、比对和整合的时间成本。
评分这本《曾国藩全书》的装帧设计,说实话,初见时我有些意外,它并非那种常见的、厚重得让人望而生畏的“大部头”古籍样式,反而更偏向于现代出版物的精致与实用。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手感,不是那种廉价的、一翻就起静电的纸张,这对于阅读者来说是个极大的加分项。更值得称赞的是,排版布局的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字体的大小、行与行之间的间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使是像我这样,长时间面对屏幕容易眼疲劳的人,捧起这本书也能沉浸进去很久而不觉得吃力。尤其是在引用一些古代文献或批注时,所采用的小字和注释的规范性,看得出编纂者在细节上的匠心。书脊的设计也很有学问,即使是多卷本的合订本,整体视觉上也不会显得臃肿,反而有种沉稳的大家风范。这种对实体书制作工艺的重视,体现了出版方对经典本身的尊重,让人在阅读文字内容之前,就已经对这本书的内容质量有了一个初步的积极预期。毕竟,对于一位历史人物的深入研究,一个舒适、美观的阅读载体,是开启探索之旅的重要“钥匙”。
评分从内容选取和编排的逻辑上看,这套《全书》的处理方式非常注重“立体呈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罗列奏折和信函,而是巧妙地加入了不同类型的文献进行交叉印证。比如,在呈现曾国藩对某项政策的看法时,不仅提供了他上呈朝廷的官方奏折,还会紧接着附上他写给家人的家书或与友人间的私信,通过这种对比,读者能清晰地看到其“公”与“私”、“场面话”与“肺腑之言”之间的微妙差异和思想的内在一致性。这种编排手法,极大地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和复杂性,避免了将历史人物“扁平化”的俗套。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后,会插入一些当时其他重要人物(比如他的部下或政敌)对他的评价摘录,这种多维度的视角补充,使得我们对曾国藩这位充满争议性的人物,能够形成一个更为全面、更少偏见的认识框架,避免了“一家之言”的局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