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读书人典藏书系:孟子全编
定价:39.80元
作者:道纪居士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1570818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孟子》是儒家精典著作,被列为“四书”之一,它既吸收了论语中的精华,也接受了《大学》、中庸的一些特点。其文章议论风发,文辞华丽,大气磅礴,奔放不羁。《孟子全编》在对原典注释、翻译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去接近孟子,读者可深切感受到孟子的仁爱思想和思辨智慧,从而将先贤思想好地运用在现实生活中。
目录
卷一 梁惠王(上) n
不要总把利挂在嘴边 n
独自享乐不会有好下场 n
五十步莫要笑百步 n
不做损人利己的事 n
天下无敌的奥秘所在 n
统治者要注意自身形象 n
上位者要有仁爱之心 n
好的行为要尽力推广 n
施行仁政能让四方归服 n
n
卷二 梁惠王(下) n
与民同乐才是长久之道 n
匹夫之勇难成大事 n
乐忧全为天下事 n
小瑕疵并不影响王道 n
不要听信片面之词 n
不做刚愎自用的人 n
发动战争要顺应民意 n
关注民生才能凝聚民心 n
施行仁政则人人向往 n
不要受小人的 n
n
卷三 公孙丑(上) n
解民倒悬则会赢取民心 n
浩然正气是大丈夫的气度 n
以德服人方能教化天下 n
自作孽,不可活 n
爱护百姓才能受到拥护 n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n
遇事多从自身找原因 n
n
卷四 公孙丑(下) n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n
对饱学之人要以礼相待 n
君子不会被金钱收买 n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 n
亲人丧礼不能马虎 n
犯错了就不要找借口 n
官场与商场都存在垄断 n
礼贤下士才会招来人才 n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n
n
卷五 滕文公(上) n
大国小国都可以施行仁政 n
实施政令需要统治者以身作则 n
老百姓生活富足是重要的 n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n
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是有差别的 n
n
卷六 滕文公(下) n
立身处世不能以屈求伸 n
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n
通过正当途径获得官职 n
空口白话不如实际业绩 n
四海归心则会战无不胜 n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n
君子应培养自己的节操 n
为真理而辩,受万人称颂 n
做个真正的廉洁之人 n
n
卷七 离娄(上) n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n
严以律己才能治天下 n
自作自受,害人害己 n
人才的流失是可悲的 n
通过仁义使天下归心 n
人要学会通权达变 n
侍奉父母是做人的根本 n
上梁不正下梁歪 n
不做不尊敬师长的人 n
治理国家也离不开孝道 n
n
卷八 离娄(下) n
圣贤的准则是一样的 n
领导应该学会尊重下属 n
学会灵活变通至关重要 n
教化他人要以身作则 n
教人应该既传艺也传德 n
人与人之间应该互敬互爱 n
换位思考就能急人之所急 n
灵活选择佳的处世方略 n
不要做爱慕虚荣的人 n
n
卷九 万章(上) n
孝子应终生感恩父母 n
用佳方式来应对局 n
身居高位更应奉行孝道 n
百姓的拥护是关键的 n
为主也要看对象 n
n
卷十 万章(下) n
集人所长者必成大事 n
重在看其品德 n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 n
对待贤才要谦恭 n
要有自己的做事原则 n
n
卷十一 告子(上) n
有悖人性的事勿做 n
人的天性到底是什么 n
恻隐之心众人皆有 n
善良之心需要时常滋养 n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n
善良之心不能丢弃 n
分清主次才不会误入歧途 n
n
卷十二 告子(下) n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n
和平的前提不是利害关系 n
不要忽略礼节的重要性 n
人心归附才能拥有天下 n
以邻为壑的行为不可取 n
集思广益才能治理好天下 n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n
n
卷十三 尽心(上) n
命运全靠自身掌握 n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n
用良好的教育来感化百姓 n
立志要高远,胸襟要开阔 n
未雨绸缪是佳的解决方式 n
行仁义之举才是正确的做法 n
学会正确处理公与私的问题 n
生活环境会影响人的气度 n
因材施教是好的教育方法 n
避免让自己因小失大 n
n
卷十四 尽心(下) n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n
用仁爱之心去感召对方 n
老百姓才是重要的 n
百代之师高风亮节 n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n
为政者忌讳玩物丧志 n
正人先正己才能服人 n
以仁治天下则天下大治 n
好好先生做不得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排版设计上来说,这套书简直是传统美学的现代实践典范。我尤其欣赏它的留白处理,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地让文字有了呼吸的空间,也让读者的眼睛得到了休息。在追求信息密度的今天,这种克制和对阅读舒适度的尊重显得尤为珍贵。许多现代书籍为了塞进更多的内容,把字距行距压缩得令人窒息,而这套书显然在设计时就将“读者体验”放在了首位。拿在手里,那种对称和平衡的美感,让人心生敬意。不仅仅是内容上的厚重,其物化的形态也传递出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敬畏。每翻一页,都能感受到装帧设计者和校勘者投入的匠心。我甚至会特意去对比不同章节的字体细微变化,虽然可能只是印刷工艺的微调,但这种对细节的坚持,使得整体阅读过程充满了一种仪式感。这套书放在桌面上,就成了一种无声的文化宣言,表明了对深度阅读和高质量出版物的坚持和追求。
评分拿到这套书的时候,首先被它的装帧吸引了。那种沉甸甸的手感,翻开扉页时墨香混杂着纸张的质感,瞬间就把我带入了一个更严肃、更古典的阅读氛围中。虽然我不是专门研究古代典籍的学者,但对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脉络,心里总有一份敬畏。这套书的排版很考究,字体的选择也显得非常用心,既保证了阅读的清晰度,又不失古籍的韵味。我常常在午后阳光最好的时候,泡上一壶清茶,就着这样的书本,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它不像那种快餐式的读物,随手翻翻就过去了,它需要你静下心来,去品味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背后的深意。对于任何一个珍视传统文化,希望系统性阅读经典著作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的物理形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和收藏的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都觉得空间都提升了一个档次。我特别喜欢它在注释和校勘方面做的努力,让现代的读者在阅读古文时,能更顺畅地理解那些可能产生歧义的词句,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但又丝毫没有牺牲原著的权威性。
评分最近我迷上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就是选择那些真正能把人拉回到那个时代背景下的著作。这套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见那个时代士人辩论的声音,感受到他们对“义利之辨”的执着探讨。它不是那种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论辩和严密的逻辑,一步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我特别关注它对“仁政”思想的阐述,那种将个体道德提升到治理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在今天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读着读着,我忍不住会停下来,对照当下的社会现象进行思考,这比看任何时事评论都来得深刻。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合理,从开篇的立论到后期的驳论,层层递进,逻辑链条清晰可见,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它迫使你不仅要“读懂”字面意思,更要“进入”作者的思维世界,去理解他所处的历史语境和忧患意识。这种深度参与感,是很多现代书籍难以提供的。
评分我得承认,我对这方面的原典阅读经验不算丰富,很多时候接触到的都是二手解读或者摘要。这次下定决心要啃原著,就是想看看原汁原味的文字是什么样子。最初的几页确实有些吃力,毕竟文言文的表达习惯和现代汉语差异很大。但神奇的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自己的语感似乎在被重塑。那些原本晦涩的句子,在结合上下文反复推敲后,会突然“活”过来,爆发出强大的思想张力。这种豁然开朗的瞬间,带来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而且,这套书的译注处理得恰到好处,它不会像某些版本那样,把原文淹没在一堆琐碎的解释里,而是点到为止,给你足够的空间去尝试自己理解,实在不懂了再去看注释,这种“引导式学习”的方式非常适合我们这些想自我提升的普通读者。它像一位耐心的老师,既不直接把答案塞给你,又在你迷路时及时伸出援手。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历史爱好者,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思想家的核心价值,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他本人在不同阶段对同一问题的反复论述。这套全编的价值就在于此,它完整地呈现了思想的演变轨迹,而不是某个截取的高光时刻。我特别留意了不同篇章之间观点的细微差异和发展脉络,这让我对这位先贤的“学思历程”有了更立体、更动态的认识。它不再是一个扁平化的标签,而是一个不断在与时代对话、与自身进行思想搏斗的鲜活人物。这种系统性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古代哲学思辨的理解边界。说实话,一开始我只是想买本经典摆着,但真正开始阅读后,才发现它真正的价值在于其内在的“思辨动力”。它不是用来炫耀的藏书,而是用来磨砺心智的工具。每一次重读,都能发现新的层次和新的感悟,这才是经典永恒的魅力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