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 太平广记
定价:32.80元
作者:《国学典藏书系》丛书编委会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54634178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书中收录多的是小说,可以说是一部宋代之前的小说总集。
目录
道术
周生
王常
董仲君
知人
张九龄
唐太宗
顾况
郑细
女仙
太玄女
太真夫人
萼绿华
西王母
上元夫人
玄天二女
江妃
钩翼夫人
南阳公主
麻姑
天台二女
程伟妻
缑仙姑
卢眉娘
神仙
墨子
周穆王
郭子仪
孙思邈
黄安
广成子
彭祖
孟岐
魏伯阳
琴高
鬼谷先生
萧史
刘政
凤纲
李八百
徐福
孙博
张子房
东方朔
吕文敬
河上公
沈羲
李阿
张道陵
吴真君
李筌
刘安
孙登
王遥
孔安国
左慈
董奉
郭璞
许真君
桓阎
司马承祯
玄真子
徐佐卿
朱孺子
蓝采和
贺知章
黄师
裴航
轩辕先生
李贺
名贤
于休烈
郑玄
虞世南
异僧
骆宾王
玄奘
李德裕
法度
素和尚
感应
孟熙
扬雄
刘向
定数
贾岛
尉迟敬德
谶应
唐高祖
神尧
天后
征应
汉高祖
周武王
仲尼
后周太祖
裴度
气义
狄仁杰
杨素
俊辩
曹植
诸葛恪
匡衡
柳公权
贡举
进士归礼部
王维
章孝标
题名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出乎意料了,拿到手的时候,那个厚度跟我想象中的“国学经典”系列完全不一样,感觉分量很足。内页的纸张选用的是那种略带米黄色的那种,对眼睛非常友好,长时间阅读下来也不会觉得干涩疲劳。尤其值得称赞的是,排版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用心。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和字距的把握恰到好处,使得原本可能有些晦涩的篇章在视觉上一下子变得清晰明朗起来。我特别留意了一下注释部分,排在页脚的位置,字号比正文略小但依旧清晰可辨,而且校对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几乎没发现什么印刷错误或者错别字,这对于阅读古籍来说是极大的尊重。不过,如果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我个人更偏爱那种带有精美插画的版本,虽然这类书籍以文字为主,但适当的配图,尤其是一些古代的版画风格的图样,想必能更好地烘托出那种古朴神秘的氛围,让阅读体验更上一层楼。总而言之,从硬件设施来看,这是一部让人爱不释手的实体书,收藏价值也很高。
评分初次翻开这部作品,我立刻被它那庞杂而又井然有序的叙事体系所吸引。它不像我们常见的那种按时间线或地域划分的史书,而是像一个巨大的、充满奇思妙想的民间故事汇集地,每一篇都像一扇随机开启的门,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扇门后面会跳出是妖魔鬼怪、神仙侠客,还是市井间的奇闻轶事。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专门研究了其中关于“狐魅”的那几个章节,发现作者(或者说编纂者)对人性的描摹极其深刻。那些精怪的形象,他们所遵循的逻辑、他们的喜怒哀乐,往往比某些真实的人类行为更加真实可信。这种将超自然现象与世俗情感紧密结合的手法,使得故事的张力十足。最有趣的是,有些篇章的结尾戛然而止,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究后续,这大概就是古典志怪小说的魅力所在吧——它不提供标准答案,只抛出谜题。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参与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考古之旅。这本书汇集的故事,虽然年代久远,但其中蕴含的伦理观念、社会结构,乃至当时的服饰、器皿、风俗习惯,都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侧面史料。举个例子,有一则讲述官场倾轧的故事,描述得细致入微,从官员的宴饮礼仪到下属间的暗中较量,读来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背景下。它提供的不是宏大叙事,而是无数生动的生活切片。我特别喜欢对比不同篇章中对“孝道”和“忠义”的不同诠释,在不同背景下,这些传统美德是如何被曲解、被坚守,这为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复杂性提供了绝佳的样本。它教会我,看历史不能只看正史的记载,这些民间流传的“野谈”里,往往藏着更生动、更鲜活的社会肌理。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需要时间和心境的沉淀的,它不适合那种追求速成或快餐式阅读的读者。我通常选择在晚上,泡上一壶清茶,放一盏昏黄的台灯,才能真正沉浸进去。它更像是一个引子,激发了我对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和早期叙事文学的更深层次的探索欲。读完某个关于因果报应的故事后,我常常会花很长时间思考故事背后的哲学意味——古人是如何处理“善恶”与“命运”之间的关系的?这种思辨的过程,远比故事本身更具价值。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知识点,而是一套观察世界、理解人性的古老视角。对于任何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真诚好奇心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块基石,它代表了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值得反复咀嚼品味。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呈现出一种非常独特的“古白话”美感,这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初期阅读会有一点点门槛,但一旦适应了那种节奏和用词习惯,就会发现它的韵味无穷。它不像纯粹的文言文那样佶屈聱牙,但又比现代白话文多了一份庄重和典雅。我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模仿书中的某些句式来组织自己的思绪,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语言沉浸体验”。有些描述场景的句子,寥寥数字,却能勾勒出气势磅礴的画面感,比如描写山川河流的段落,那种意境之美,是当代小说很难企及的。为了更好地理解某些生僻的词汇,我不得不频繁地查阅工具书,这反而变成了一种主动学习的乐趣,每一次查阅,都像是揭开了一层薄雾,让整个故事的细节更加立体丰满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