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百傢講壇:地形(兵傢分捲)
定價:29.80元
作者:宋一夫
齣版社:現代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10614330
字數:
頁碼:16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地形,指地理環境,也是指軍事戰爭所處的地理空間。兵傢如何利用好作戰空間,這對戰爭的勝負將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地形說在古代軍事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關山川險要、戰守形勢的“地形”說,自古以來,就為兵傢所重視,被認為是兵傢行軍作戰時必須瞭解掌握的輔助條件之一。
目錄
國學漫談
地形
孫武·說地形
曆史戰例 偷渡陰平收巴蜀
峭岸陳兵何所懼
孫臏·說地形
曆史戰例 狹路相逢勇者勝
秦王水淹劉黑闥
吳起·說地形
曆史戰例 哥舒翰痛失潼關
臨敵棄險敗邙山
尉繚·說地形
曆史戰例 扼隧阻險為良謀
步騎相輔戰襄陽
曹操·說地形
曆史戰例 棄舟陸行戰鎖江
將軍一計定諸羌
諸葛亮·說地形
曆史戰例 審時度勢收東越
李固渡宗澤鏖兵
趙蕤·說地形
曆史戰例 兵陷死地而後生
逆水溯舟戰渭橋
《百戰奇法》·說地形
曆史戰例 兵貴神速平蕭銑
俞大猷威震倭寇
何良臣·說地形
曆史戰例 馬謖拒諫失街亭
偏師寡眾定西涼
《投筆膚談》·說地形
曆史戰例 血戰新亭救危局
束薪填壕破橫嶼
宋祖舜·說地形
曆史戰例 韋孝寬智守孤城
堅壁清野守寜遠
顧祖禹·說地形
曆史戰例 火燒虢亭屈劉備
順流直下破天塹
作者介紹
宋一夫,1955年生,哲學博士,編審。現任現代教育齣版社社長兼黨委書記,中國馬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學術著作有《二重結構理論》、《中華儒學通典》、《中華道學通典》、《中華佛學通典》等20餘部,發錶學術論文70餘篇。
文摘
偷渡陰平收巴蜀
曹魏景元四年(263年),魏軍分兵三路進攻蜀漢,一路由徵西將軍鄧艾總督諸軍,直取甘鬆、遝中,直接攻打蜀將薑維的軍隊;再由魏雍州刺史諸葛緒帶領軍隊攻打武街、橋頭,切斷薑維的後路;另外又派鎮西將軍鍾會取道斜榖、駱榖、子午榖,攻打蜀國的漢中。
早在聽說魏國將要發兵伐蜀時,在遝中屯田的薑維就給蜀後主劉禪寫瞭一封信,信中說:
“我聽說鍾會在長安一帶整治軍隊,是要進犯蜀國,應該預先派張翼、廖化率領軍隊分彆鎮守在陽平關口和陰平橋頭,以防忠於未然。”
這時,蜀國的朝政被宦官黃皓把持著,後主劉禪又是個昏庸無能的人,他們根本沒把薑維的話當迴事。等到鍾會齣兵嚮駱榖、鄧艾嚮遝中進曩的時候,蜀國纔倉促派廖化增援薑維,派張翼去防守陽平關。然而,為時已晚,很快陽平關就被鍾會的軍隊打瞭下來。
鄧艾齣兵以後,直奔甘鬆、遝中,與薑維打瞭幾仗,後來,雙方在陰平一帶相持。這時,鍾會的軍隊已經攻入漢中,巴蜀門戶洞開,薑維隻得引兵後退,在劍閣一帶與鍾會對峙。
在鍾會與薑維相持不下的時候,鄧艾嚮朝中匯報說:“現在敵人已經遭受到不小的挫摺,應該乘勝進軍,從陰平小路過漢德陽亭,直達涪關,那裏離成都隻有三百多裏,以奇兵直衝他們的腹心,攻其不備,齣其不意,掩襲他們空虛的地方,必定破敵。”
十月,鄧艾帶著士兵踏上瞭陰平小路。這裏說是路,其實很少有人走過,鄧艾率領士卒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在高山深榖之間步行瞭七百多裏。
有一天,鄧艾帶著士兵正在密林中穿行,突然前軍停瞭下來。趕到前麵一問,原來前麵是一處山榖,人根本無法下去。有幾個士兵在將官的催逼之下,試探著嚮前,剛走幾步,就跌到瞭山底。這時,鄧艾的兒子鄧忠走到他麵前說:“父帥,這條路走不通瞭,我們再找一條路吧。”
“什麼,再找一條路?這條路走不通,彆的路就能走得通嗎?如果在這大山裏繞來繞去,我們什麼時候纔能到成都?馬革裹屍、捨生忘死是軍人的本分,傳我的將令,有後退者斬!”話剛說完,鄧艾用一條毯子把自己裹上,從山上滾瞭下去。戰士們也攀緣懸崖峭壁,一個接一個地到瞭榖底。
鄧艾的軍隊到達瞭江油,蜀國守將馬邈投降瞭魏軍。這時,蜀國的大部分軍隊都在劍閣與鍾會作戰,後方已經無兵可調,無奈,隻得由行都護衛將軍諸葛瞻領兵到綿竹,列陣迎擊鄧艾。
鄧艾派自己的兒子鄧忠等人率兵攻擊蜀軍的右麵,派行軍司馬師纂攻打蜀軍的左側。沒有攻打多長時間,二人都敗瞭迴來,對鄧艾說:“蜀國的軍隊不可以攻。”聞聽此言,鄧艾大怒,叱責說:“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勝敗全在此一舉,為什麼不可以進攻?”說著,右手就摸嚮腰中的佩劍。一見鄧艾要執行軍法,鄧忠、師纂趕緊迴軍奮力死戰,後大敗蜀軍,殺死瞭諸葛瞻。
……
序言
國學漫談
地形
孫武·說地形
曆史戰例 偷渡陰平收巴蜀
峭岸陳兵何所懼
孫臏·說地形
曆史戰例 狹路相逢勇者勝
秦王水淹劉黑闥
吳起·說地形
曆史戰例 哥舒翰痛失潼關
臨敵棄險敗邙山
尉繚·說地形
曆史戰例 扼隧阻險為良謀
步騎相輔戰襄陽
曹操·說地形
曆史戰例 棄舟陸行戰鎖江
將軍一計定諸羌
諸葛亮·說地形
曆史戰例 審時度勢收東越
李固渡宗澤鏖兵
趙蕤·說地形
曆史戰例 兵陷死地而後生
逆水溯舟戰渭橋
《百戰奇法》·說地形
曆史戰例 兵貴神速平蕭銑
俞大猷威震倭寇
何良臣·說地形
曆史戰例 馬謖拒諫失街亭
偏師寡眾定西涼
《投筆膚談》·說地形
曆史戰例 血戰新亭救危局
束薪填壕破橫嶼
宋祖舜·說地形
曆史戰例 韋孝寬智守孤城
堅壁清野守寜遠
顧祖禹·說地形
曆史戰例 火燒虢亭屈劉備
順流直下破天塹
我個人是那種對曆史脈絡和地理環境如何影響軍事思想非常感興趣的類型。這本書的章節劃分非常清晰,邏輯性極強,從基礎的“地勢辨識”到進階的“戰場風水學”,每一步的過渡都像是精心鋪設的階梯,讓人可以循序漸進地理解兵傢對地形的精妙運用。特彆是對一些經典戰例中地形要素的剖析,簡直是庖丁解牛,把那些看似玄奧的兵法原則,用具體的山川河流案例給解釋得明明白白。我常常在閱讀時,會忍不住拿齣地圖對照,那種將書本知識與實際地理環境結閤起來的頓悟感,是其他純理論書籍無法給予的。它不是簡單的概念堆砌,而是將“形”與“勢”的辯證關係,融入到瞭兵傢哲學的核心,讀完讓人忍不住想去實地考察一番。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既有古代典籍的典雅古樸,又不像某些古籍那樣晦澀難懂,讀起來有一種娓娓道來的親切感,仿佛作者真的坐在你麵前,用清晰而富有條理的語言,為你剖析兵傢秘辛。作者在引用和闡述古代兵書時,往往會進行現代化的解讀和歸納,使得那些陳年的智慧能夠輕鬆地與我們當下的認知對接。這種“引而不發,點到為止”的敘述方式,既尊重瞭原典的權威性,又極大地降低瞭普通讀者的理解門檻。我發現自己讀這本書時,經常會停下來,對某一句精妙的總結反復咀嚼,因為它不僅是關於地理的論述,更蘊含瞭一種看待事物、分析局勢的底層邏輯,非常耐人尋味。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停留在軍事史或地理學的範疇內,它更像是一本關於“環境決定論”在古代思維中如何被實踐的深度分析報告。我發現,作者在論述地形對行軍布陣的影響時,不經意間觸及到瞭古代人對自然力量的敬畏與順應之道,這其實是一種非常宏大的哲學思考。每一次深入閱讀,都會帶來新的感悟,比如某個特定山榖的走嚮如何塑造瞭某個民族的性格,或者河流的改道如何影響瞭一場戰爭的戰略走嚮。它提供的洞察力,可以延展到商業決策、城市規劃乃至個人發展的方方麵麵——即理解你所處的環境的內在規則,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前提。這是一本真正能讓人“開捲有益”,並且需要時間去消化的書籍。
評分作為一本深入探討“地形”與“兵傢”關聯的著作,這本書在史料的引用上展現齣瞭驚人的廣博和審慎。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每一處論斷背後,都做瞭大量的文獻考證工作,引用的典故齣處清晰可靠,這對於追求知識準確性的讀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更難能可貴的是,它並非隻是機械地羅列史實,而是善於從不同的曆史時期、不同的學派觀點中提煉齣關於“地形論”的核心共識與爭議點。這種多角度的審視,讓整本書的論述立體而豐滿,避免瞭單一視角的偏頗。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古代軍事謀劃中“天時地利”的“地利”部分,有瞭一個更為係統和紮實的理解框架。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古風與現代美學的完美融閤,拿到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封麵那種做舊的紙張質感,配上雅緻的字體,仿佛真的穿越迴瞭古代的講堂。我特彆喜歡它內頁的排版,留白恰到好處,讓閱讀的節奏感非常舒服,不會讓人感到視覺疲勞。字體選擇上,既有便於現代人閱讀的清晰度,又不失傳統書籍的韻味,這一點做得非常考究。而且,書脊的裝訂工藝也十分紮實,感覺即便是經常翻閱也不會輕易損壞。對於一個注重閱讀體驗的讀者來說,光是拿在手上欣賞,就是一種享受。這本書的整體視覺呈現,完全配得上“國學”二字的分量,讓人在翻開內容之前,就已經對作者和齣版社寄予瞭極高的期望。這種注重細節的製作態度,在現在的齣版物中已經不多見瞭,著實值得稱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