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四庫全書譜録類:百菊集譜
定價:66.00元
作者: 史鑄
齣版社:中國書店
齣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4918878
字數:
頁碼:29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四庫全書譜録類:百菊集譜》六捲,捲首、補遺各一捲。捲首列舉菊的品種160多個。一、二兩捲輯錄周師厚《洛陽花木記》中所載的菊名和劉濛、史正誌、範成大、瀋競等譜,再加上書作者的新譜,分彆標名為洛陽、虢地、吳中、石湖、禁苑及渚州、趙中等品類。第三捲包括種藝、故事、雜說、方術、辨疑、詩話等六個部分。第五捲主要是鬍融譜的摘錄。第四、六兩捲則全是有關菊的辭章詩賦,與園藝學無關。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個比較感性的人,閱讀書籍時,除瞭知識內容,也注重作者的“氣場”。《百菊集譜》給我的感覺是:作者對菊花的愛,已經超越瞭愛好本身,融入瞭生命之中。書中不乏一些充滿哲理性的隨筆和感悟,這些穿插在技術介紹之間的文字,恰到好處地提升瞭全書的格調。比如,書中有一段描述菊花在寒鼕中孕育來年花期的段落,讀來令人心生感慨,對生命周期的理解也更加深刻。這本書的內容結構安排也非常巧妙,從基礎的種植環境談起,逐步深入到品種辨識、造型藝術,最後以菊文化和詩詞鑒賞作結,形成瞭一個完整的閉環。這種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編排方式,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觸菊花文化的新讀者,也能感到毫不吃力,循序漸進地領略到其中無窮的魅力。它沒有用華麗辭藻堆砌,但字裏行間都流淌著對生命、對自然的敬畏與贊美。讀罷全書,我心中的那團對美的追求之火,似乎又被重新點燃瞭,這纔是真正的好書所能帶來的價值。
評分我最近在整理我傢的書架,看到這本書時,內心升起一股久違的平靜感。現在的齣版物大多追求快速消費和即時滿足,但《百菊集譜》顯然是本著“傳世”的目的精心製作的。它的紙張質感非常厚實,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墨跡清晰,即便是年代久遠的照片和手繪圖,也經過瞭細緻的校對和修復,最大程度地保留瞭原貌的韻味。我尤其欣賞它對“菊心”——也就是花蕊部分的特寫,那種精細到每一層花瓣的排列和顔色漸變的處理,讓人嘆為觀止。這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展現,更是一種藝術錶達。我曾試圖在網上搜索一些同類的資料,但無論是圖片還是文字描述,都無法與這本書相提並論。很多網絡信息零散且不準確,而這本書將一個龐大的體係梳理得井井有條,邏輯嚴密。對於那些希望係統性地建立起自己菊花知識體係的進階愛好者來說,它提供瞭一個堅實的基石。它像是一座知識的燈塔,指引著我們在浩瀚的菊花世界中,不再迷失方嚮,而是能沉下心來,去欣賞每一個微小的細節和背後的故事。
評分與其他園藝書籍相比,《百菊菊譜》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兼顧瞭學術的嚴謹性與審美的愉悅性。我注意到書中收錄瞭許多極為罕見或已經瀕臨失傳的傳統名菊品種,光是這些記錄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作者似乎投入瞭巨大的心血去走訪、記錄那些隱居山林的民間老藝人,將他們的口述經驗和實踐成果係統地整理成冊,這是一種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和傳承。例如,書中對“盆景菊”的造型技巧和不同花期的管理辦法,描述得極為細緻入微,甚至連不同盆器的搭配原則都有所涉及,這在其他普及性的讀物中是極少見到的。閱讀時,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如此麵麵俱到的。這不光是靠書本知識,更需要長年纍月的實踐積纍和對菊文化的深刻理解。這本書對於那些緻力於復興傳統園藝技藝的專業人士來說,無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工具書和靈感源泉。它所展現齣的那種對“匠人精神”的執著,令人肅然起敬。
評分這部《百菊集譜》真是讓我眼前一亮,對於一個從小就對園藝,特彆是菊花情有獨鍾的愛好者來說,簡直就是一本期待已久的寶典。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我們對菊花的喜愛如此深沉,或許是因為它那份傲霜獨立的氣質,又或許是因為它韆姿百態的形態和馥鬱芬芳的香氣。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都透著一股古樸典雅的氣息,讓人在翻閱時仿佛能感受到百年前園藝大傢的氣韻。裏麵的圖譜精細入微,色彩還原度極高,即便是對園藝新手來說,也能清晰地辨認齣各種名菊的特徵。我尤其欣賞它對不同品種的詳細描述,不僅有形態上的區彆,更有關於其生長習性、適宜土壤和光照條件的詳盡介紹,這對於我這個經常苦惱於如何養護珍稀品種的人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它不僅僅是一本圖鑒,更像是一部傳承瞭數代人經驗的栽培指南,讓人對手中的每一株花都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敬畏。讀完第一部分,我已經迫不及待想去我的小花園裏實踐一下書中學到的修剪技巧瞭,那種充滿期待和動手的衝動,是閱讀其他任何書籍都難以給予的。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體現在紙張和油墨上,它承載的是一種對自然、對美的專注和堅持。
評分說實話,我對這種“譜錄”類的書籍通常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態度,總覺得它們要麼過於學術化,晦澀難懂,要麼就是圖大於文,缺乏實質性的指導。然而,《百菊集譜》成功地打破瞭我的這種刻闆印象。它的行文風格非常流暢自然,沒有那種生硬的學術腔調,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前輩在和藹地傳授心得。書中對於一些古老品種的考證和溯源,做得尤為齣色,讓我對菊花的曆史文化脈絡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很多我們現在看到的品種,追溯起來都有著一段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作者對此的挖掘和闡述,極大地豐富瞭賞花的樂趣。而且,它不僅僅關注“是什麼花”,更關注“如何養好它”。比如關於病蟲害防治的部分,它提供的方案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很多都是基於自然療法和預防為主的理念,而非單純依賴化學藥劑,這非常符閤現代人對綠色、健康生活的追求。翻閱此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園藝技術,更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感受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的精髓是如何通過一朵小小的菊花得以展現的。對於那些追求高品質生活、熱衷於慢節奏和深度體驗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寶貴的精神食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