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张居正直解《尚书》:全2册
定价:78.00元
作者:张居正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1711742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尚书》是我国现存*早的记言体史书。*早时它被称为《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 ”。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尚书》是历代帝王的教科书和士子科举进身的**之书。《张居正直解尚书》原名《书经直解》,是明朝隆庆六年,由两朝帝师张居正同翰林院讲官等人专门给万历小皇帝编写的日讲的宫内读本。直解《尚书》相当于对古文的白话翻译,是*皇帝一人的皇家读物。这本书流传到宫外,成为当时通行的一种读本。清代的康熙皇帝读此书后御批:朕阅张居正尚书、四书直解,篇末俱精实之义,无泛设之词。此书在今天仍不失为学习国学的辅助读物。
目录
上册卷一 虞书 一、尧典 二、舜典卷二 三、大禹谟 四、皋陶谟 五、益稷卷三 夏书 六、禹贡 七、甘誓 八、五子之歌 九、胤征卷四 商书 十、汤誓 十一、仲虺之诰 十二、汤诰 十三、伊训 十四、太甲上 十五、太甲中 十六、太甲下 十七、咸有一德卷五 商书 十八、盘庚上 十九、盘庚中 二十、盘庚下 二十一、说命上 二十二、说命中 二十三、说命下 二十四、高宗肜日 二十五、西伯戡黎 二十六、微子卷六 周书 二十七、泰誓上 二十八、泰誓中 二十九、泰誓下 三十、牧誓 三十一、武成 三十二、洪范下册卷七 周书 三十三、旅獒 三十四、金滕 三十五、大诰 三十六、微子之命卷八 三十七、康诰 三十八、酒诰 三十九、梓材 四十、召诰卷九 四十一、洛诰 四十二、多士 四十三、无逸卷十 四十四、君爽 四十五、蔡仲之命 四十六、多方卷十一 四十七、立政 四十八、周官卷十二 四十九、君陈 五十、顾命 五十一、康王之诰 五十二、毕命 五十三、君牙卷十三 五十四、同命 五十五、吕刑 五十六、文侯之命 五十七、费誓 五十八、秦誓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天哪,终于把这套书啃完了,简直是一场精神上的马拉松!我对这类深度解读的古籍一直抱有复杂的情感,既期待能窥见古人智慧的精髓,又害怕被晦涩难懂的文字和过于穿凿附会的解读给劝退。不过,这次的阅读体验,至少在“解构”这个层面,给了我极大的满足感。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复述《尚书》的原文,而是像一个经验老到的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剥开历史的尘土,试图还原每一个篇章背后的政治语境和社会思潮。我尤其欣赏他对于“时位”的把握,那种将古代典籍放在特定历史节点上去审视的严谨态度,让人感觉不再是面对僵硬的教条,而是与一位活生生的古代政治家在对话。对于像我这种半路出家、对先秦史料了解不深的读者来说,这种细致入微的背景铺陈,简直是救命稻草。它不仅是文字的翻译,更是一次深层次的文化移植,让那些沉睡在竹简里的箴言,重新焕发出可以被当代人理解和感悟的生命力。读完之后,我对“治道”二字的理解又深了一层,不仅仅是权力的运用,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洞察和对长远规划的坚持。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德刑相济”这一核心思想的阐发。在许多传统的解读版本中,往往会侧重于“德治”的教化作用,将刑罚视为不得已而为之的末流手段,显得有些空泛和理想化。但张居正的视角则更为冷峻和实用。他非常强调君王权力的边界感和执行力,指出空有“德”而缺乏雷霆手段去推行变革,最终只会沦为无力的空谈。我记得其中一段对“慎罚”的论述,作者将其放在明代中叶吏治松弛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一下子就将抽象的道德原则,拉扯到了具体的国家治理层面。这种将理论与实操紧密捆绑的分析框架,让我这位习惯于在象牙塔中阅读历史的读者,猛然间感受到了权力运作的真实重量。它不回避统治的残酷性,但同时也指出了这种残酷性必须建立在清晰的法度和对民意的基本尊重之上,这种张力,是这本书最宝贵的思想遗产之一。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说实话,是让我爱不释手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的古籍整理本,很多为了追求“复古”而做得过于古朴,阅读体验简直是灾难——字小、纸黄、注释挤作一团。但这一套书的处理方式显得非常现代且贴心。纸张的选择很有质感,不是那种一摸就掉渣的廉价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阅读的仪式感。更重要的是,它的版式设计极具匠心。作者的解读和原文的对照安排得错落有致,逻辑线索非常清晰。在那些长篇大论的辩辞中间,时不时穿插的小标题和逻辑框架图(虽然不是图表形式,但其梳理的结构感很强),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认知负荷。我发现自己可以很顺畅地在“原文”、“注释”、“解读”之间来回跳转,而不会迷失方向。这种对读者体验的尊重,在学术性极强的出版物中是相当难得的。它让我可以心无旁骛地沉浸在对文本的细致推敲中,而不是纠结于如何辨认那些影印过来的模糊文字。
评分老实说,一开始我对“张居正”这个名字的权威性是持保留态度的。毕竟,一个明代中后期的重臣,他的解读会不会过多地带有他那个时代的政治目的和时代局限性?毕竟,《尚书》作为治国纲领,历来都是历代权臣和士大夫解读的“工具书”。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作者的功力远超我的想象。他似乎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份的局限性,在解读中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他既没有完全抛弃张居正基于自身改革实践而产生的洞见(这些洞见往往犀利而务实),又谨慎地将其置于更宏大的历史脉络中进行检验和批判。这种“既用其锋芒,又防其偏颇”的处理手法,使得这本书读起来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辩证的美感。这不再是单向度的传达,而是多层次的对话——张居正对《尚书》的解读,与现代学者对张居正解读的再解读,形成了一个有趣的文本回响。对于想了解古代政治思想如何“活”下来的读者来说,这是极佳的范本。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这套书的感受,那一定是“精妙”。精妙在于它选择了最恰当的文本,用最扎实的方法论,呈现了一个极富洞察力的解读视角。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桥梁,连接了上古的经典智慧与明代改革的现实需求,同时也顺带服务了我们这些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现代求知者。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处理那些晦涩难懂的祭祀、誓文和人事记载时所展现出的耐心。他没有轻易地跳过那些看似与“大道理”无关的细节,反而坚信“细节中藏着真相”。通过对这些边角料的细致梳理,最终拼凑出了一个更完整、更可信的古代国家运作图景。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可以用来炫耀的“速成读物”,而更像是需要陪伴和反刍的“精神食粮”。它要求你慢下来,去体会那些古人在面对江山社稷时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是一次非常值得的时间投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