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本草养生菜300例
定价:24.00元
作者:王其胜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9-01
ISBN:978720006549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线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众多专家联手推荐的养生美食图书,集防病与美食于一书,让您拥有健康身体,尽情享受美味诱惑。
内容提要
本书曾荣获首届中国药膳文化节著作特别奖。由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李宝华,中国药膳技术制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文彦,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研室主任高忠英教授,营养学家、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主任李淑媛,营养药膳大师焦明耀联合推荐。众多专家联手推荐的养生美食图书,集防病与美食于一体,让您拥有健康身体,尽情享受美味诱惑。
目录
作者介绍
王其胜,饭店管理,大专,现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金玖大厦行政总厨、技术总监,高级烹饪技师,北京烹饪大师,中国药膳大师,国际烹饪大师,餐饮业*评委,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国际烹饪联合会国际评委,国际烹饪联合会副秘书长,劳动部营养讲师。中国药膳研究会、药膳技
文摘
序言
这本食谱的定价和“满28包邮”的宣传语,让我对它的期望值设置得比较低,总觉得可能内容比较陈旧或者印刷质量堪忧。然而,收到实物后,这种顾虑基本打消了。装帧虽然不是那种高档的精装,但纸张的质感还算可以,长时间翻阅应该不会轻易损坏。最让我惊喜的是,书里收录的一些食谱非常接地气,用料都是我在普通菜市场就能买到的东西,比如冬瓜、萝卜、大白菜这些,而不是动辄需要去特定药店才能找到的珍稀食材。这一点非常符合我日常家庭烹饪的需求。例如,其中有一道“山药薏米粥”的变体,加入了少许陈皮来理气,这个小小的改动,立刻让原本平淡的粥品增添了风味和功效层次,非常巧妙。这种在传统基础上做出的微创新,正是家庭自制养生餐所需要的灵感。它成功地把“养生”从复杂的药材堆砌中解脱出来,回归到了日常厨房。
评分我尝试做了书里介绍的几道菜,其中有道是关于“猪肝”的食谱,名字叫“枸杞桑叶明目汤”。说实话,处理猪肝一直是我的一个技术难点,容易腥腻。这本书里关于猪肝的预处理步骤写得非常细致,强调了用淀粉和少许醋浸泡清洗的重要性,最后煮出来的汤确实没有那种令人不悦的内脏味,口感也比较嫩滑。这一点细节处理,让我对作者的专业度有了更高的信任。但是,也存在一些小瑕疵,比如有些食谱在“火候控制”上描述得不够精确。比如,写着“煮沸后转小火慢炖一小时”,但对于“小火”的界定,是文火还是微火,新手读者可能难以把握。如果能配上几张关键烹饪步骤的特写图,尤其是汤水浓稠度的对比图,那指导性会大大增强。总体而言,它在食材的取舍和基础处理上做得优秀,但在烹饪技巧的视觉传达上,还有提升空间。
评分这本《满28包邮 本草养生菜300例》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看得出是走实用路线的,没什么花里胡哨的装饰,这倒挺符合我对养生食谱的期待。我特地翻阅了目录,发现它涵盖了从时令蔬菜到常见药食同源食材的广泛应用,光是“春季排毒篇”和“秋季润燥食谱”这两个板块就让我眼前一亮。我最关注的是它对于食材处理和药材配比的讲解是否详尽。毕竟,养生菜的关键就在于“养生”,如果只是普通的家常菜配方,那和市面上其他烹饪书就没有区别了。我特别留意了关于“芡实”和“山药”的几道菜谱,期待它能提供一些不落俗套的创新做法,而不是简单地炖煮。从整体的排版来看,字体清晰,图片虽然不多,但胜在标注清楚,适合经常下厨,需要快速查阅的读者。总的来说,初步印象是这是一本注重实操性、内容覆盖面较广的本土化养生食谱,希望内页的300个案例都能真正做到食疗兼备,而不是徒有虚名。
评分从整体的编排逻辑来看,《满28包邮 本草养生菜300例》的结构非常清晰,它按照人体需求和季节变化进行了划分,比如“脾胃调理”、“气血双补”、“夏季清热”等大类。这种结构的好处是,当你身体出现某个特定状况时,可以迅速定位到相关的食谱群组,无需从头翻到尾。我发现它收录的“素食养生”部分内容相当丰富,这对于素食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很多其他食谱书在这方面往往做得比较敷衍。书里介绍的素食菜肴,比如用菌菇代替肉类的“菌菇仿鹿筋”的做法,不仅口感模拟得到位,药用价值也考虑进去了。唯一的建议是,如果能在书的最后增加一个“常见食材功效速查表”,按照食材首字母或主要功效来排序索引,那么查找效率会更高。目前需要依赖目录或书中的大标题来寻找,对于一本包含300例菜谱的书来说,一个详尽的索引系统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要素。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是冲着那个“本草”二字去的,毕竟现在市面上的养生书太多了,大多都是泛泛而谈,缺乏一些真正的中医理论支撑。然而,翻开内页后,我感觉这本《满28包邮 本草养生菜300例》的侧重点似乎更偏向于“食谱”而非“本草研究”。它更多地呈现了食材的组合和烹饪步骤,对于每种食材的药性讲解,往往是一笔带过,比如只简单提一句“此菜有清热解毒之效”,但却没有深入阐述是哪种药材起了主要作用,以及它作用于人体的具体经络或脏腑。对我这种想深入了解“药食同源”原理的人来说,深度略显不足。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每道菜谱旁边能有一个小小的“本草小贴士”,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个搭配具有特定的养生功效。如果能增加一些关于食材采摘、炮制的小知识,那就更完美了。现在看来,它更像是一本非常实用的、面向大众的日常健康烹饪手册,而非专业的中医药膳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