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父母不方便说的话
定价:28.0元
作者:吴银平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17109594
字数:1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target='_blank' href='#'>并不是所有的话,都适合当面讲,也不是所有的话,父母都讲得出口。不能不说,又不能不做。既然这么纠结,何不通过一本书,把你心中想说的话,告诉令你不安的孩子们?
内容提要
中国的父母是保守的,他们有很多话都不好意思和孩子讲,比如身体的发育、感情的问题、啃老的问题,等等。本书就是要教会那些内心纠结的父母们,应如何更好地传达自己的心声。
本书以贴心的语言、深情的文字,带给孩子温暖的心里话。这不是对孩子的说教,而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父母敞开自己的心扉,向孩子娓娓道来。
本书抛开平常的尴尬,说出那些平常说不出口的心里话。这是父母和孩子之间,自由、有效的沟通方式。
目录
作者介绍
吴银平,安徽安庆人,社会化营销及心理学研究者,作品有《微信营销》、《视觉营销学》、《O2O营销学》、《幼儿心理学》等。
文摘
章 学会认识自己的身体
你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
小时候的你总是问我们“爸爸妈妈,我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呢?”。那个时候的我们总是不知道如何回答才能满足你的好奇心,于是你就会听到这样的回答:“你呀,当然是爸爸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现在回想真的是觉得很抱歉,因为自己不知道该怎样组织答案才能回答你的问题,原因是因为你问的问题答案本身已经超出你的理解能力,此外,我自己本人也是对这个问题有所回避和排斥。显然,以后的你会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见解,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个问题本身。那么,你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呢?
首先,你应该知道,你的到来是爸爸妈妈爱情的结晶,也是我们这个家庭甜蜜的负担。因为你的出生,爸妈开始学会了为人父母,是你的到来开始让我们懂得肩上家庭责任的重大。
你呢,当然是妈妈怀胎十月才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肯定不是我们从垃圾堆里捡出来这么简单。你的出生是爸爸妈妈共同努力的结果,爸爸为你的到来提供了,妈妈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和在妈中相遇,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胚胎。是小的细胞,而则是大的细胞,当两者相遇之时,只有强大的才能突破的城防。所以说,你是爸爸妈结合。
一开始,前两三个月妈妈几乎感觉不到你的存在,因为这个时候的你乖巧又听话,正在妈中努力吸收营养,从胚胎慢慢的长大成为胎儿。然后,当你在妈妈肚子里的时间超过三个月时,这个时候的你已经不再是一枚小小的胚胎而是一个所有器官近乎完整的胎儿。这个时候的你虽然还是很小,但是手指和脚趾等都开始明显分化,眼睛也是清晰可见。这个时候,你常常折磨的妈妈经常吃不下饭,恶心难受等现象更是会频频出现,那个时候的你在我们眼中实在算不上是个乖孩子,总是给我们带来麻烦。
终于等到了你五个月大,这个时候你已经学会了怎样在妈妈肚子里活动,你也已经对自己生活的异常熟悉,虽然可能地方是有些窄小却依然阻挡不了这个时候的你“动手动脚”,你总是通过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踢腿等动作来提醒妈妈你的存在,医学上把你这个时候踢动称为胎动。这个时候的你,也基本上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所以爸爸妈妈经常会跟你讲话,只不过现在的你已经记不起来了。
等你八九个月大的时候,已经可以在妈内活动自如,身体内部器官和神经系统等也是发育进一步完善。但是,这个时候还不是你来到这个世界的佳时机,你还需要再静静的等待上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一个月之后,也就是第十个月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你已经完全发育好,具备离开妈妈的条件。当你自己在中呆够了,想要迫不及待的离开妈肚子看看外边的世界时,你就长大了要出来了。这个时候,妈妈会每天都小心谨慎,你稍有动静就要紧张好久。当你给妈妈发出你想要出生的信号时,我们也会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你的到来。当然,这个时候只有妈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医生的帮助。于是在妈妈,医生,还有你自己的共同努力下,你就顺利降生在这个陌生又熟悉的世界上。
出生后的你是很脆弱的婴儿,需要我们全家人的精心呵护。当然,也不要期望自己刚出生时的样子有多漂亮,通常这个时候出生的婴儿总是与父母想象的模样有所差距。随着你的长大,你的模样也是开始逐渐慢慢有所变化,这个时候的你的模样开始显现出与爸爸或者妈妈相似的地方。这就是遗传基因的力量,在你孕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和都在为你的成长贡献相应的DNA特征。你可能会好奇什么是DNA,其实它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正是因为DNA的不同,你的出生才会跟父母联系在一起。基因和血缘关系一样的神奇,如果仅仅尝试用通俗的语言去解释,是很难解释清楚的。
刚出生后不足一个月的你,每天基本上都是在吃奶和睡觉中度过,很少会与外界有所交流。满月之后的你,精神明显会改善,每天都会抽出的时间用来玩耍,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的宝宝嘴中开始会发出各种声音,不过我们都不能听懂,但是爸爸妈妈还是会拿出充分的耐心来与你交流。
三四个月大的时候,你已经开始学会翻身,除此之外因为自己的双手和双脚非常有力量,伸展和蹬踢也就比较协调。你也逐渐开始不再满足于别人的喂食,逐渐尝试自己用嘴吃东西。这个时候孩子的模仿能力也是很强,他们开始学着牙牙学语。一周岁左右时,你已经开始学着走路,虽然这个时候的你总是跌倒,但是你的勇气是可嘉的。然后,你开始慢慢的长大。爸爸妈妈陪你一起走过美好的童年,你也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时光,就这样我们一家人慢慢成长。
孩子,这就是你怎样来到的这个世界的,如果现在的你还无法完全理解我讲的这些,没有关系,相信以后随着知识的积累你就会慢慢懂得我讲的。要知道,的亚里士多德甚至都不能正确的理解生命是怎样降临这个世界。亚里士多德曾经单纯的认为:我们常见的那些蚜虫其实是从露水中长出来的,而凶猛的鳄鱼则是完全来自于朽木……是不是非常的匪夷所思,甚至想法可以说是天马行空。
任何生命的孕育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包括我们人类,人类是万物的灵长,每个生命阶段更是复杂。但是,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人类已经基本上能够完全搞懂生命的每个发展过程与阶段。总之,孩子,我们都张开双臂欢迎你来到这个世界,相信你也会逐渐喜欢上身边这个神奇的世界,更能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身为父母我们更希望你能够懂得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是一个奇迹的产生,珍惜生命!活着本身其实就是大的幸福。
序言
这本书拿到手里,包装很精美,封面设计也十分吸引人,那种柔和的色彩和素雅的插画,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气息。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就被里面细腻的文字和贴切的比喻打动了。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孩子的心,也深谙为人父母的纠结和不易。书里没有那种说教式的、生硬的道理,更多的是通过一个个生活化的场景,引导读者去思考。比如,关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挫折,书里不是直接告诉你“你要这样安慰孩子”,而是通过一个孩子经历小失败后的反应,以及父母在一旁观察和默默支持的细节,来传递那种无声的关怀和引导。读到这些地方,我常常会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些经历,也反思自己现在对待孩子的一些方式。这本书就像一个温柔的朋友,在你需要的时候,轻轻地在你耳边诉说,让你不那么孤单,也让你在育儿的道路上,找到更多前行的力量和方向。它没有承诺给你一个完美的育儿秘籍,但它给了你一种更平和、更理解的视角,去面对那些曾经让你手足无措的瞬间。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不像是传统的育儿指南,而是更像一本写给父母的“内心独白”。作者没有居高临下地教导,而是用一种平等、真诚的姿态,与读者一同探讨那些关于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常常感到词不达意、难以启齿的话题。我尤其欣赏书里对“边界感”的探讨,无论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还是孩子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它没有简单地用“要严厉”或者“要放纵”来概括,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如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为孩子构建一个既安全又自由的成长空间。读到这些内容时,我常常会陷入沉思,回想自己与孩子相处的点滴,思考在哪些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这本书不是一本让你“学到”多少具体方法论的书,而是一本让你“感受到”什么的书,它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与自己的内心对话,重新审视自己的育儿观。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真正触及到了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容易”。很多时候,我们作为父母,嘴上说着“没关系”,心里却泛着涟漪,担心孩子会因为一次的失败而变得胆怯,担心他们因为一时的迷茫而偏离轨道。而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焦虑,却又以一种极其温和的方式,帮助我们化解这份焦虑。它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因为育儿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它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框架,一种理解的维度。比如,书中对孩子“情绪爆发”的处理,没有简单地归结为“孩子不懂事”,而是深入剖析了情绪背后的原因,以及父母如何通过自身的情绪管理,去影响和引导孩子。这种细腻的洞察力,让人读起来很有共鸣,仿佛作者就是那个一直默默观察着我们,然后用文字回应我们内心困惑的人。它让我在育儿过程中,少了一些强迫,多了一些接纳;少了一些评判,多了一些同理。
评分整本书读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很多时候,我们在育儿的道路上,总是被各种信息轰炸,被各种“标准”所束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洗涤了我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它没有给你设定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告诉你,在平凡的日常中,如何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如何去呵护他们的敏感,如何去引导他们成为一个有担当、有温度的人。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接纳不完美”的章节,它让我意识到,孩子不是需要被“雕琢”的艺术品,而是需要被“呵护”的生命。当我们能够接纳孩子的不足,理解他们的困惑,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和爱,他们自然会在自己的节奏中,绽放出最美的光彩。这本书,就像一本温柔的药方,治愈了我们作为父母的“心病”,让我们能够更加从容、更加自信地陪伴孩子成长。
评分这本书的文笔非常细腻,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深沉而又温柔的情感。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孩子成长中的一些细节时,那种不动声色的观察和理解。比如,当孩子第一次因为一些小事而对父母产生质疑,或者表现出独立思考的苗头时,我们常常会感到措手不及。这本书并没有直接告诉你“要鼓励孩子独立”,而是通过讲述一个家长如何在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时刻,选择放下自己的“权威”,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去尊重他们的选择,来传递一种更为深刻的教育理念。这种“言传身教”的力量,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来得强大。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非常有智慧的长辈聊天,他们不会给你施加压力,也不会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做”,但他们总能在不经意间,点醒你内心深处的迷思,让你在平静中获得力量。它让我意识到,育儿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连接,是灵魂的共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