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12小时的手作生活

一周12小时的手作生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夏米 著
图书标签:
  • 手作
  • 生活美学
  • 慢生活
  • DIY
  • 创意
  • 家居
  • 手工
  • 兴趣爱好
  • 时间管理
  • 生活方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鸿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9050852
商品编码:3014508437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一周12小时的手作生活

定价:28.00元

作者:夏米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2090508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包含了50款省钱省力的手作小物。生活中随手可得的材料:保特瓶、牛奶盒、竹筷、饼干盒……
只需运用一点巧思,即可做出充满生活感的居家杂货!

目录


作者序
TIME A 花草时间
A1 编织玻璃瓶
More·小瓶提篮
A2 1、2、3数字盆栽
More·XYZ字母盆栽
A3 路标小花插
More·叉子花插
A4 花园随手提篮’
More 1·标志木牌
More 2·网架提篮
TIME B 起居时间
B1 一点点罐布置
B2 日常生活留言板
More·创意图钉
B3 记事黑板VS万用提收盒
B4 我的专属挂牌
B5 温暖小抱枕
B6 格子乡村围裙
TIME C 收纳时间
C1 嚯收纳排排站
布标签/信件整理夹/外包装
新鲜屋标记/小盒分隔/标签贴纸
C2 牛仔裤收纳袋
C3 跟班购物袋
More·小花胸针
C4 木片线卷
C5 线轴收线台
TIME D 用餐时间
D1 透明点心盒
More·餐具收纳格
D2 自然刷色罐
D3 厨房迷你小壁挂
D4 食料保存罐
TIME E 玩趣时间
E1 手绘瓦楞画框
E2 营造光影的房子
More·烛座变桌灯
E3 点点光铁罐烛座
E4 游戏木盒
More·木片隔垫
E5 针线包裁缝练习
TIME F 玩趣时间
F1 碎布做包扣
More·包扣磁铁
F2 色彩新闻纸登场
F3 试做加分标签
F4 自制简单瓦楞盒
More·食料宽盒
F5 拼贴礼物盒
More 1·拼贴方案
More 2·线组五角盒
附录1 手作生活 工具材料
附录2 手作生活 版型做法
A2 字模
A4 印章字型
B1 粉彩图版
C1 信件夹版型
E1 画框图样
E2 房子版型
F1 包扣图案
F3 标签版型
F5 方盒、五角盒版型
12 手作生活 材质索引

作者介绍


夏米,从小爱好手作,喜欢把旧的事物翻新,把新的东西做旧,享受变化间的奥妙成就感,也爱玩新鲜的素材搭配,创造好用好看的个性生活。

文摘




序言



《一周12小时的手作生活》图书简介 一本关于如何将创造性融入日常,实现高效、有意义的手作实践指南。 导语: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手作”往往被视为一种奢侈的时间消耗,是周末的附属品,甚至是退休后的追求。然而,我们真的需要一整块时间才能拥抱创造的乐趣和手作带来的满足感吗?《一周12小时的手作生活》打破了这一传统观念,它不是教你如何成为全职匠人,而是提供了一套精炼、实用且可融入任何忙碌日程的哲学与方法论,让你每周仅用12小时(平均每天不到两小时),就能深度体验手作的魅力,并收获实实在在的成果。 本书旨在帮助那些渴望创造、享受亲手制作的喜悦,却总被“时间不够”困扰的都市人、职场人士、乃至新手父母。它承认生活的复杂性,提供的是“碎片化”的创造力解决方案,而非不切实际的时间承诺。 --- 第一部分:理念重塑——时间与创造力的悖论 本书的第一部分,专注于观念的转变。我们首先要理解,手作的价值不在于产量的多寡,而在于心流的体验和心智的重塑。 1. 告别“完美主义陷阱”: 许多人放弃手作是因为总想着一步到位做出“完美作品”。本书强调“小步快跑,迭代优化”的理念。我们探索如何将大型项目分解成可以在30分钟内完成的微小任务,例如:设计一个简单的Logo草图、为下一个编织项目准备好所有的线材、打磨一个木块的边缘。通过积累这些微小的“完成感”,我们能持续保持创作的动力。 2. 12小时的秘密:有效利用“边缘时间”: 本书的核心框架建立在每周12小时的分配上。这并非要求你每周安排两次“全天工作坊”,而是鼓励你识别并利用生活中的“时间缝隙”:通勤路上的安静思考、午休后的15分钟、孩子入睡后的1小时。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时间映射工具,帮助读者找到并“圈占”属于自己的12小时。 3. 创造力的“微习惯”养成: 借鉴习惯养成的科学原理,本书指导读者如何将手作动作变成一种无意识的日常行为。如何选择一个“极低启动成本”的项目(例如,每天在笔记本上涂鸦一个新图案),让创造力像呼吸一样自然发生,而不是被视为一项沉重的“任务”。 --- 第二部分:项目选择与极简工具哲学 拥有12小时,我们该做什么?本书强调“少即是多”的工具哲学,避免收藏家式的工具堆砌,将精力集中在能够带来最大满足感的少数精选项目上。 1. 聚焦核心技能,避免分散: 本书不涵盖上百种手工艺。相反,它聚焦于四到五种可以在短时间内看到显著进步的核心领域(例如:极简皮具制作、基础数字绘画、快速缝纫/拼布、精炼的烘焙艺术)。每种技能都被拆解为“1小时入门”、“3小时进阶”和“8小时成果”的阶段性目标。 2. “胶囊工具箱”原则: 我们详细介绍如何建立一个高效、便携的“胶囊工具箱”。对于任何一个项目,只购置必须的三件工具。例如,在木工方面,可能是砂纸、一把好的雕刻刀和一个夹具,而非全套的电动工具。这不仅节省了金钱和整理时间,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准备”和“收纳”所占用的有效创作时间。 3. 适应性手作:利用手边资源: 介绍如何利用日常可得的材料进行创作,如利用旧衣物进行升级改造(Upcycling),或者利用废弃纸板构建模型。这使得手作不再依赖于特定的“材料采购日”,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始。 --- 第三部分:高效执行与成果转化 如何确保这12小时的投入能够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本部分提供了实用的项目管理和成果展示策略。 1. “三明治”工作法:准备、专注、回顾: 我们提出了一种高效的12小时分配结构: 准备期(约1小时/周): 规划下周的微任务,整理工作区,预备材料。 专注期(约10小时/周): 沉浸式地进行实际操作,利用番茄工作法或其他间隔休息法来维持心流。 回顾与展示期(约1小时/周): 拍摄成果、记录心得、清洁工具。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它将“做了什么”转化为“获得了什么”的价值感。 2. 应对“创作倦怠”的快速切换机制: 当在一个项目上遇到瓶颈时,如何不让这阻碍了整个12小时的效率?本书提供了一套“项目切换清单”——一套可以在10分钟内切换到另一个不同性质的副项目(例如,从需要高度专注的细节描绘切换到放松的机械性编织),有效防止精力耗竭。 3. 将“爱好”转化为“馈赠”与“微型商业”: 手作的最终回报往往是情感上的。本书提供了如何将一周12小时的产出,通过巧妙包装,转化为精美礼物的策略。同时,对于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了如何将少量成果转化为小额收入的“微型转化路径”,例如,定制化的卡片、小批量的手工皂等,让你在不牺牲主要工作的前提下,感受到创作的商业价值。 --- 结语: 《一周12小时的手作生活》不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快”的书,而是关于“如何更聪明地投入”的书。它承诺,通过结构化的方法和正确的理念,即使是每周投入的12小时,也足以让你创造出令人骄傲的作品,丰富你的精神世界,并重新发现生活中的创造性潜能。这是一场关于时间效率与自我满足的精妙平衡。

用户评价

评分

《一周12小时的手作生活》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份来自远方的邀请函。邀请我去探索那些隐藏在日常角落里的美好,去发掘自己内心深处对“创造”的渴望。书中的文字虽然朴实,却蕴含着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轻易地触碰到我柔软的内心。我开始想象,当自己沉浸在手作的专注中时,那种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感,一定是非常美妙的。 这本书并没有将手作描绘成一种需要天赋和技巧的艺术,而是将其呈现为一种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可以带来愉悦和成就感的生活方式。我尤其喜欢书中那种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对材质的尊重,对过程的珍视。这些细节让我觉得,手作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件成品,更是一种与生活共舞的艺术。我迫不及待地想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尝试着加入这样的“慢节奏”,去感受那份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书,书名是《一周12小时的手作生活》。刚翻开这本书,就被里面精美的图片和温暖的文字吸引了。虽然我还没有开始实践书中的任何一个项目,但我已经能感受到作者想要传递的那种“慢下来,享受生活”的理念。书中描绘的手作过程,似乎有着一种奇妙的治愈力,能够让人暂时忘却外界的喧嚣和生活的压力。我特别喜欢书里那种不急不缓的节奏感,仿佛每一针一线,每一次打磨,都是在与自己内心深处对话。 书中关于材质选择的描述也相当细致,从天然的棉麻到温润的木材,作者都给予了详尽的介绍,这让我对不同材质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我对各种手作材料的兴趣。我脑海里已经开始想象,如果我用这些材料,做出一件属于自己的小物件,那该是多么有成就感的事情。而且,这本书并没有把手作描绘成一件复杂而遥不可及的事情,反而将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用“一周12小时”这样一个相对轻松的量化,让普通人也能感受到手作的魅力和可行性。

评分

《一周12小时的手作生活》这本书,就像在我的生活里注入了一股清流。它没有给我具体的“教程”,而是更侧重于一种“生活态度”的传递。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如何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宁静,如何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我喜欢书里那种对“慢”的赞美,对“手作”的温柔描绘,仿佛每一页都在诉说着一种回归本真的生活哲学。 我被书中那种“微小而确定的幸福”所打动。它并不是追求宏大的成就,而是从细微之处入手,通过亲手制作一些小物件,来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喜悦。这种理念让我觉得,手作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而是人人都可以拥有的、能够点亮生活的小确幸。这本书让我开始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能够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尝试,去感受,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手作体验。

评分

读《一周12小时的手作生活》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视角。这本书并没有直接教你如何制作具体的物品,而是通过字里行间的描绘,让我开始思考“手作”本身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动手能力,更是一种与周遭环境、与时间、与自己建立更深层次连接的方式。我常常觉得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太快,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机械地重复,而这本书却像一缕清风,提醒我放慢脚步,去感受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书中对“创造”的定义也十分宽泛,不仅仅局限于那些技艺精湛的作品,而是强调了过程中的乐趣和情感投入。这让我觉得,即便是最简单的手作,只要是带着真心去完成,就充满了独特的价值。我开始期待,有一天我能摆脱那些不必要的焦虑,找回那种纯粹的、属于自己的创造力。这本书让我对“闲暇时光”有了新的定义,不再是无所事事,而是可以用来滋养心灵、丰富生活的一种宝贵时间。

评分

读《一周12小时的手作生活》,让我对“时间”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但这本书却告诉我,即使每周只抽出12小时,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它不是让你变成一个全职的手工艺人,而是将手作巧妙地融入到繁忙的生活节奏中,成为一种调剂和放松的方式。这种“刚刚好”的设定,让我觉得非常接地气,也充满了实现的可能性。 书中对“专注”的描述也让我印象深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难长时间地专注于一件事情。而手作,恰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锻炼专注力的机会。当双手忙碌起来,思绪也随之沉静。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开始期待,在手作的过程中,自己能找到那份久违的平静和专注。这本书就像一个引路人,指引我走向一种更具内省和创造力的生活状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