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鵬、鄭園編選的這本《蘇軾集》共選錄蘇軾 詩一百一十一首,詞五十首,文三十篇。選目兼顧到 題材內容和藝術風格的多樣性,使讀者可略窺全豹, 同時以能突齣蘇軾的創作個性為旨歸。所選作品依據 底本,詩文以孔凡禮點校的《蘇軾詩集》和《蘇軾文 集》為主,詞以鄒同慶、王宗堂著的《蘇軾詞編年校 注》為主,問采他本。詩、詞、文三部分,各按時序 排列,每篇均注明蘇軾創作時間、時任職務及所在地 ,俾使讀者有一清晰的背景印象。注釋力求簡潔,但 都注齣蘇軾的齣處行藏和所用典故齣處,也盡量吸取 學術界新的研究成果,凡重要見解均有注明。對於難 句略加串講,難字亦標齣注音,以方便讀者閱讀。
前言
詩選
和子由澠池懷舊
石鼓歌
王維吳道子畫
和董傳留彆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
齣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泗州僧伽塔
遊金山寺
臘日遊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
戲子由
雨中遊天竺靈感觀音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五**二)
吳中田婦嘆
新城道中(二**一)
法惠寺橫翠閣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一)
於潛女
有美堂暴雨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五**一)
和文與可洋州園池(三十**二)
除夜大雪留濰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復作
和孔密州五*(五**一)
韓斡馬十四匹
續麗人行
百步洪(二**一)
李思訓畫長江*島圖
送參寥師
月夜與客飲杏花下
舟中夜起
大風留金山兩日
予以事係禦史颱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彆子由,故作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
十二月二十八日,濛恩責授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復用前韻二首
梅花二首
初到黃州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
詞選
文選
我最近入手的那套《紅樓夢》(程乙本校注本),簡直是文學愛好者的福音,特彆是對於我這種對細節考究、希望深入探究原著精髓的人來說。這本書的校注工作做得極其紮實,不同於早期一些版本的錯訛和臆測,它對版本流變和脂硯齋批語的梳理達到瞭一個令人信服的高度。每一迴的注釋都非常詳盡,特彆是對書中涉及到的器物、服飾、典故乃至地方方言的考證,都清晰明瞭地標注在頁眉或頁腳,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流暢度和理解的深度。閱讀體驗本身也是一種享受,字體排版疏朗有緻,間距適中,即便是一次性閱讀幾個小時,眼睛也不會有強烈的壓迫感。它不再是簡單的故事敘述,而是一部包羅萬象的清代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每一次重讀,都會從那些被忽略的細節中發現新的趣味和感慨。
評分這本《唐詩三百首》的選本真是讓人愛不釋手,不同於市麵上那些厚重、學院派的注釋本,它更像是一位溫潤的友人,輕聲細語地引導你走進唐代的詩意世界。裝幀設計簡潔雅緻,拿到手中便覺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也很好,即便是長時間翻閱,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最讓我驚喜的是它的選篇,不僅囊括瞭那些耳熟能詳的韆古絕唱,更穿插瞭一些韻味悠長的冷門佳作,拓寬瞭我的閱讀視野。編者似乎深諳普通讀者的需求,注釋詳略得當,既有精準的字詞解釋,又不失對詩歌意境和曆史背景的深入剖析,但絕不會過度解讀,將解讀空間留給瞭讀者自己去想象。讀著讀著,仿佛就能感受到長安城的繁華落盡,邊塞的月光清冷,以及詩人那份獨有的憂患意識與曠達情懷。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知識量”的堆砌,而在於它提供瞭一種與偉大靈魂對話的舒適途徑。
評分說實話,我很少對那種裝幀華麗、內容空泛的“暢銷書”抱有好感,但《莎士比亞全集》(牛津版新譯本)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這本書的翻譯質量,簡直是神來之筆,它成功地在保留瞭原著韻律感和古樸風格的同時,用現代讀者能夠輕鬆接受的語匯重新構建瞭戲劇的張力。很多經典颱詞,經過新的翻譯後,那種宿命的悲劇感和人性的復雜性被挖掘得淋灕盡緻,甚至比我過去讀過的某些老版本更具衝擊力。精裝本的皮質封麵摸起來很有分量,而且全集收錄得非常完整,涵蓋瞭四大悲劇、喜劇、曆史劇,甚至還附帶瞭十四行詩。更值得稱贊的是,書中附贈的導讀和背景資料,並非那些套路化的介紹,而是非常專業的文學評論摘要,能引導讀者從更深層次去剖析人物動機和時代的局限性。
評分我最近在聽一檔關於古希臘哲學的播客節目,為瞭能跟上講者的節奏,就趕緊找瞭一本相對入門級的《柏拉圖對話錄精選》。這本書的編排方式非常巧妙,它沒有按照時間順序或者嚴格的學說體係來組織,而是根據主題將幾篇最核心的對話——比如《理想國》、《申辯篇》——進行瞭聚焦和組閤。這種編排的好處是,讀者可以迅速抓住柏拉圖思想體係中的幾個關鍵命題,比如“理念論”、“正義的本質”等,而不是被繁雜的背景知識淹沒。它的文字簡潔有力,譯者似乎刻意保持瞭對話體的生動感,讀起來像是旁聽兩位智者之間的激烈交鋒,而不是枯燥的哲學論述。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跳闆,讓你既能感受到思想的深邃,又不會在最初的閱讀階段就感到氣餒。
評分我收藏的那本《歐洲文學史》(二十世紀下半葉捲),絕對稱得上是小眾但又極具深度的學術力作。這本書的難得之處在於,它擺脫瞭傳統文學史那種綫性敘事和對“偉大作傢”的無條件歌頌,而是采取瞭一種非常後現代的、解構性的視角來審視戰後歐洲的文學思潮。作者對於魔幻現實主義、新小說派、後殖民文學等流派的分析,都展現齣瞭極強的批判性和洞察力,經常會提齣一些讓人拍案叫絕的觀點,迫使你重新審視那些你自認為已經“讀懂”的作品。雖然內容上確實偏嚮專業和晦澀,但它並沒有故作高深,行文邏輯非常清晰,如果讀者本身對歐洲現代主義有所瞭解,讀起來會感到酣暢淋灕。它不是用來消遣的,而是用來“武裝頭腦”的,每次翻閱都能帶來智識上的充實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