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全编全赏

诗经全编全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言思 著
图书标签:
  • 诗经
  • 经典
  • 文学
  • 古诗
  • 中国古典文学
  • 文化
  • 诗歌
  • 赏析
  • 传统文化
  • 国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夜语笙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32660
商品编码:30183676914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3-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诗经全编全赏

定价:29.80元

作者:言思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11332660

字数:

页码:385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0开

商品重量:0.8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诗经全编全赏》共收录作品三百余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全编全赏》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包括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风俗与婚姻、压迫与反抗、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面。为了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这部传世经典巨著,《诗经全编全赏》编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每篇作品进行了全解、详注,并生动解析了作品的写作背景、艺术特色、创作技巧等,同时,配以数百幅精美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读者获得丰富的想象空间和高雅的艺术享受。

目录


风篇
周南
关雎
葛覃
卷耳
楞木
螽斯
桃□
兔置
□苜
汉广
汝坟
麟之趾
召南
鹊巢
采蘩
草虫
采蘋
甘棠
行露
羔羊
殷其雷
□有梅
小星
江有汜
野有死□
何彼裱矣
驺虞
邶风
柏舟
绿衣
燕燕
日月
终风
击鼓
凯风
雄雉
匏有苦叶
谷风
式微
旄丘
简兮
泉水
北门
北风
静女
新台
二子乘舟
鄘风
柏舟
墙有茨
君子偕老
桑中
鹑之奔奔
定之方中
□□
相鼠
干旄
载驰
卫风
淇奥
考槃
硕人

竹竿
芄兰
河广
伯兮
有狐
木瓜
王风
黍离
君子于役
君子阳阳
扬之水
中谷有蕹
兔爰
葛□
采葛
大车
丘中有麻
郑风
缁衣
将仲子
叔于田
大叔于田
清人
羔裘
遵大路
女日鸡鸣
有女同车
山有扶苏
□兮
狡童
褰裳

东门之□
风雨
子衿
扬之水
出其东门
野有蔓草
溱洧
齐风
鸡鸣


东方之日
东方未明
南山
甫田
卢令
敝笱
载驱
猗嗟
魏风
葛屦
汾沮洳
园有桃
陟岵
十亩之间
伐檀
硕鼠
唐风
蟋蟀
山有枢
扬之水
椒聊
绸缪
□杜
羔裘
鸨羽
无衣
有卡大之杜
葛生
采苓
秦风
车邻
驷城
小戎
蒹葭
终南
黄鸟
晨风
无衣
渭阳
权舆
陈风
宛丘
东门之□
衡门
东门之池
东门之杨
墓门
防有鹊巢
月出
株林
泽陂
桧风
羔裘
素冠
隰有苌楚
匪风
曹风
蜉蝣
候人
鸬鸠
下泉
豳风
七月
鸱□
东山
破斧
伐柯
九□
狼跋
雅篇
小雅
鹿鸣
四牡
皇皇者华
常棣
伐木
天保
采薇
出车
□杜
鱼丽
南有嘉鱼
南山有台
蓼萧
湛露
彤弓
菁菁者莪
六月
采芑
车攻
吉日
鸿雁
庭燎
沔水
鹤鸣
祈父
白驹
黄鸟
我行其野
斯干
无羊
节南山
正月
十月之交
雨无正
小曼
小宛
小弁
巧言
何人斯
巷伯
谷风
蓼莪
大东
四月
北山
无将大车
小明
鼓钟
楚茨
信南山
甫田
大田
瞻彼洛矣
裳裳者华
桑扈
鸳鸯
颊弁
车□
青蝇
宾之初筵
鱼藻
采菽
角弓
菀柳
都人士
采绿
黍苗
隰桑
白华
绵蛮
瓠叶
渐渐之石
苕之华
何草不黄
大雅
文王
大明

械朴
旱麓
思齐
皇矣
灵台
下武
文王有声
生民
行苇
既醉
凫□
假乐
公刘
洞酌
卷阿
民劳



桑柔
云汉
崧高
蒸民
韩奕
江汉
常武
瞻印
召曼
颂篇
周颂
清庙
维天之命
维清
烈文
天作
昊天有成命
我将
时迈
执竞
思文
臣工
噫嘻
振鹭
丰年
有瞽


载见
有客

闵予小子
访落
敬之
小毖
载芟
良耜
丝衣




鲁颂

有□
泮水
闽宫
商颂

烈祖
玄鸟
长发
殷武

作者介绍


文摘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班婕妤的弃妇诗道出了后宫佳丽一旦人老珠黄就如同残花败柳般被冷落的残酷现实。“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杜甫的弃妇诗言尽了花花公子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嘴脸。而《谷风》则是一个女人遭弃后委屈的倾诉,读起来更让人寸断肝肠。
  弃妇诗在《诗经》中已多有反映,如《氓》、《谷风》。然而这首《谷风》与《氓》的不同之处在于:《氓》中的女主角性格刚烈,决绝果断。而《谷风》中的女主角温柔敦厚。
  诗中的女主人公十分善良。从“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一句可知:她在丈夫困苦的时期,不离不弃,与他同甘共苦共患难,在艰难的环境下与丈夫共创家业。“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女子都会想方设法去解决,不但在自家如此,她对邻里也十分热心,当别人陷入困境之时,她总是尽大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谷风》一诗,如泣如诉地表达了女子心中的委屈,字里行间流露出女子渴望丈夫同情自己的心情:女子希望丈夫看到她昔日的好,能够回心转意。
  全诗共分六章,“习习谷风,以阴以雨”,开篇便以大风和阴雨起兴,以此来喻指丈夫经常无故发怒。妻子倾吐着:我与你同甘共苦数载,可谓是患难夫妻,你怎么能对我说打就打说骂就骂呢?紧接着一句“采葑采菲,无以下体”,以蔓菁萝卜的根茎被弃,来暗示丈夫喜新厌旧,控诉他将曾经相伴生死的誓言全都抛在脑后。
  有句俗语叫“对比产生美”,然而在此处却是“对比才见哀”。这边新婚燕尔,那边却把结发妻子赶出家门,就像《红楼梦》里面宝玉与宝钗洞房花烛夜,黛玉一人“焚稿断痴情”,让人不胜怜惜。
  这首诗正是由此情境切入,非常巧妙地抓住了反映这一出人生悲剧的佳契机,从而为整首诗的抒情展开奠定了基础。新婚燕尔的丈夫连与妻子后的分别都不出门相送,实在吝啬得可以。“谁谓荼苦”,常言道,苦菜苦,如今看来,这点苦跟眼前的凄惨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不远伊迩,薄送我畿”两旬,满是绝情和冷淡,与“宴尔新婚,不我屑以”形成了一种高度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被弃之人的愁苦,将哀怨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烈。
  丈夫的背信弃义让这个善良多情的女子陷入痛苦,久久地沉溺于往事旧情而无法自拔。她无法忍受凄惨的现实,更不能以平常之心来接受这一现实,这一铭心刻骨的伤痛,让她久久不能释怀。
  《谷风》揭示了古代女子在婚姻中地位,她们无非就是男子的牺牲品,耗尽了容颜心血,到头来依旧落得个被抛弃的结局。诗的开篇对风雨交加的环境描写,创造出一种悲剧性的艺术氛围,给全诗定下了悲哀的感情基调,使读者从一开始就沉浸在这种感伤的阅读情绪之中。从首章的“黾勉同心,不宜有怒”、“德音莫违,及尔同死”,到后“不念昔者,伊余来墅”。全诗一唱三叹、反复吟诵,表现弃妇的烦乱心绪和伤心绝望。
  全诗所用比兴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极质朴自然,毫不矫揉造作。“泾以渭浊,浞浞其”,是指泾水因渭水混入而变浊,但底部仍旧清澈,诗人以此来比喻女子被丈夫指责却毫不动摇的清白;“我有旨蓄”,女子把自己往日的辛劳比作御冬的“旨蓄”,控诉丈夫“以我御穷”。诗中妻子的口气近乎哀求,或许她仍在期盼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显然,这种想法是天真而愚蠢的,让人读后有“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之感。
  ……

序言



《诗经》:中华诗歌的源头活水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不仅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更是中华民族情感、审美和精神的深刻体现。这部集子汇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精湛,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犹如一条奔涌不息的源头活水,滋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诗歌传统,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气质。 风、雅、颂:三体四部分的美学格局 《诗经》的结构以“风”、“雅”、“颂”为纲,展现出其独特的美学格局。“风”是来自民间各地的歌谣,它们质朴生动,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态、情感表达和风俗习惯。这里的“风”,寓意着四方之风,即各地民情民俗的汇集。这些歌曲或诉说农耕的辛劳,或描绘爱情的甜蜜与忧伤,或反映战争的残酷与离乱,或表达对政治的担忧与不满。它们犹如一面面生动的镜子,真实地映照出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展现了人民群众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朴素的生存智慧。《周南》、《召南》是其中的代表,《邶风》、《鄘风》、《卫风》等也展现了不同地域的特色。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朝廷的乐歌,内容相对更为严肃,多为贵族歌颂君王、叙述史事、表达政治理想或抒发人生感慨。大雅的篇章篇幅较长,内容宏大,多为颂扬文王、武王等先祖的功德,以及叙述王朝的兴衰历史。“小雅”则内容更加广泛,既有叙事,也有讽刺,还有抒情,其中不悖有许多对现实政治的批评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反映了贵族阶层内部的复杂情感与政治思考。《文王》、《生民》等是“大雅”的经典,《鹿鸣》、《采薇》等则是“小雅”的代表。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用于歌颂祖先的功德和祈求神灵的保佑。这些诗歌庄重肃穆,充满了宗教色彩和敬畏之情,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祭祀文化和对神灵的信仰。《周颂》、《鲁颂》、《商颂》等,将对祖先的崇敬、对神灵的祈祷以及对国家的祝福融为一体,体现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家国情怀。 现实主义的源头:歌唱生活,映照社会 《诗经》最显著的艺术特征之一便是其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这些诗歌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深深植根于当时的社会生活之中。作者们以真挚的情感,敏锐的观察力,生动地描绘了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男女青年纯真的爱情、征夫思妇的离愁别绪、战争的残酷无情、以及政治的黑暗与压迫。 在《诗经》中,我们能看到农夫们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情景,听到他们对丰收的期盼,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豳风·七月》便是描绘一年农事活动的经典篇章,从仲秋的农事活动一直写到季冬的家居生活,细致入微,充满生活气息。 爱情是《诗经》中反复吟咏的主题。《周南·关雎》以雎鸠和鸣起兴,描绘了一位男子对心仪女子的热烈追求,以及由思念引发的辗转反侧,展现了爱情萌芽的羞涩与美好。《邶风·击鼓》则描绘了征夫与爱妻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战场的残酷与对家人的思念,将爱情的坚贞与战争的痛苦并置,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郑风·子衿》则抒发了女子对远方恋人的深切思念,那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情感,千古传唱。 《诗经》也毫不避讳地揭露社会的阴暗面。许多诗篇对统治者的奢靡无度、政治的腐败黑暗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和批评。《卫风·硕鼠》将剥削者比作硕大的老鼠,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压迫者的厌恶和反抗。《魏风·伐檀》更是以反问的句式,揭露了统治者“彼不我恩,何德不惕?”的无耻嘴脸。这种敢于直面现实,揭露矛盾的现实主义精神,使得《诗经》具有了超越时代的价值。 赋、比、兴:三大表现手法,奠定诗歌艺术基石 《诗经》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开创了“赋、比、兴”三大艺术手法,这三大手法不仅贯穿于《诗经》之中,更深刻地影响了后世中国诗歌的创作,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重要基石。 “赋”是指直接铺陈叙述,直抒胸臆。例如,《小雅·鹿鸣》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便是直接描写宴饮的情景,抒发了宴请嘉宾的欢乐心情。赋的手法,使得诗歌内容清晰,情感直接。 “比”是指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即比喻。例如,《卫风·硕鼠》中将剥削者比作“硕鼠”,生动地形象地揭示了剥削者的危害性。《邶风·柏舟》中将自己的节操比作“柏舟”,表达了自己正直不屈的品格。比的运用,使得诗歌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兴”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即起兴。兴的运用,往往能营造出一种意境,含蓄地传达情感。《周南·关雎》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好的景象,引出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郑风·野有蔓草》以“野有蔓草,零露漙兮”起兴,描绘了清晨草地晶莹剔透的美景,引出了对美好的邂逅的期盼。兴的手法,使得诗歌意蕴丰富,余味无穷。 这三大艺术手法,相互配合,巧妙运用,使得《诗经》的艺术表现力得以极大的增强,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启示。 语言风格:质朴自然,音韵和谐 《诗经》的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充满了生活气息。它没有雕琢的痕迹,却蕴含着深厚的韵味。大量的口语词汇、生活化的表达,使得这些诗歌读起来亲切可感,仿佛就是昨天刚刚发生的故事,或是今天我们内心的真实写照。 同时,《诗经》在音韵上,也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其押韵严谨,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美。许多篇章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反复咏唱,加强了情感的表达和节奏的韵律感。例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开篇,色彩鲜艳,充满生机,反复咏唱,烘托出新嫁娘的美丽与喜悦。《邶风·绿衣》则通过反复咏唱,表达了对已故妻子的深切怀念。 文化意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石,传承千年的价值 《诗经》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它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忠君思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挚情感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怀,都深深地烙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 《诗经》作为儒家“六经”之一,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可见其在古代思想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历代文人墨客,无不从中汲取养分,从中获得灵感。从楚辞的浪漫瑰丽,到汉赋的铺陈夸张,再到唐诗的雄浑飘逸,宋词的婉约细腻,元曲的通俗生动,《诗经》的基因始终贯穿其中。 时至今日,《诗经》的价值依然熠熠生辉。它以其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思想,继续触动着我们的心灵。阅读《诗经》,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两千多年前的古人进行心灵的对话,感受他们喜怒哀乐,理解他们的生活智慧。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的过去,也更加清晰地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 《诗经》是一部永恒的经典,它以其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艺术、深厚的内涵,永远闪耀在中国文学的星空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最初买这本书是有点功利性的,因为工作需要了解一些传统文化元素。没想到,这本《诗经全编全赏》的阅读体验远超我的预期。它不是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学术巨著,更像是一位博学的朋友在耐心为你讲述那些古老的故事。作者的笔触非常温和,叙事流畅自然,即便是涉及到一些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习俗的解释,也处理得恰到好处,不会让人产生阅读疲劳。我尤其欣赏其中对那些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句的赏析,那些关于风、雨、露、霜的描写,在作者的笔下重新获得了生命力。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风吹过芦苇的沙沙声。这本书让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找到了一个可以安放心灵、沉淀思绪的角落。

评分

我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尤其钟爱先秦时期的文化。市面上关于《诗经》的解读版本不少,但很多都过于注重考据或学术性,读起来枯燥乏味。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全赏”二字。它不仅仅是“解”,更是“赏”,它教会我如何去欣赏诗歌的艺术美。比如,对于那些结构重复的篇章,作者是如何分析其韵律和节奏的,如何通过简单的词语组合营造出宏大的意境。我特别喜欢它对“赋、比、兴”手法的细致阐述,用现代的语言和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这些古典修辞,非常直观。读完后,我再去看那些著名的诗句,感觉就像是换了一个全新的滤镜,原有的晦涩感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豁然开朗的愉悦感。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源头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本极佳的入门和进阶读物。

评分

这本书真是个宝藏!我一直对古代的诗歌文学很有兴趣,但总觉得《诗经》这种经典有些高深莫测,难以真正领会其精髓。然而,这本《诗经全编全赏》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收录了诗篇,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每一首诗后面都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那种赏析的角度非常新颖,把我从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拉到了一个参与者的位置上。读完之后,我仿佛能感受到周朝先民们在田间劳作时的喜悦,也能体会到他们在离别时的那种深沉的思念。尤其是那些关于爱情和劳作的诗篇,描绘得细腻入微,让人感同身受。它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古代社会,而不是教科书上那些刻板的描述。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精美,拿在手里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评分

我是一个文学专业的学生,平时阅读了大量的古代诗歌赏析资料。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成功地架设了一座连接古代与现代读者的桥梁。它没有一味地去“现代化”或“通俗化”诗经,而是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用极具洞察力的眼光去挖掘诗歌背后蕴含的人类共通情感。比如,对于那些表达战争徭役的诗篇,书中的解读不仅揭示了政治层面的意义,更深入到个体生命体验的层面,那种被强征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恋,被描述得淋漓尽致。这种兼具深度和广度的分析,让我对《诗经》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是简单地告诉我“这首诗写了什么”,而是告诉我“这首诗为什么能流传千年,触动人心”。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简直是赏心悦目,这对于一本涉及传统经典的图书来说至关重要。我个人比较注重书籍的触感和视觉体验,这本全赏本做得非常用心。纸张的选择厚实适中,油墨清晰,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更重要的是,编排的逻辑性极强,每一部分的过渡都十分自然。从原文到注释,再到深入的赏析,层次分明,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阅读深度。我尤其欣赏它在关键文化名词的解释上所下的功夫,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其实是理解整首诗背景的关键。这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连贯而愉快的探索之旅,而不是被零碎信息打断的体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