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綫裝藏書館黃帝內經
定價:299.00元
作者:尹春風,張斌注
齣版社:中國言實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80250667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1.43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黃帝內經》主要形成於戰國時期。該書注重整體和諧的觀念,既強調人體本身是一個整體,又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密切關係,並支用陰陽五行學說解釋生理、病理現象,指導診斷與治療。《黃帝內經》作為祖國傳統醫學的理論思想基礎及精髓,在中華民族近二韆年繁衍生息的漫漫曆史長河中,它的醫學主導作用及貢獻功不可沒。1.本套國學經典藏書收錄的書目是中國人不可不知、不可不讀、不可不收藏的曆代傳統國學經典,類彆涉及經、史、子、集各類中的名篇代錶,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2.本套書裝幀形式采取手工綫裝縫製而成,外包裝采用傳統的函套形式,內容竪排,樣式古樸美觀,達到瞭內容與形式的結閤。3.本套書采用專傢級創作團隊精心組織稿件,內容采用原文、注釋、譯文、賞析體例,通俗易懂;每本書都陪以大量精美插圖,讀來賞心悅目。
目錄
齣版說明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序一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序二
素問 一
素問·上古天真論篇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
素問·生氣通天論篇第三
素問·金匱真言論篇第四
素問·靈蘭秘典論篇第八
素問·五藏彆論篇第十一
素問·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
素問·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
素問·經脈彆論篇第二十一
素問·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素問·血氣形誌篇第二十四
素問·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
素問·離閤真邪論篇第二十七
素問·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
素問·陽明脈解篇第三十
素問·刺熱篇第三十二
素問·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
素問·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
素問·刺瘧篇第三十六 六三
素問·氣厥論篇第三十七
素問·咳論篇第三十八
素問·腹中論篇第四十
素問·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素問·風論篇第四十二
素問·痿論篇第四十四
素問·厥論篇第四十五
素問·病能論篇第四十六
素問·大奇論篇第四十八
素問·刺要論篇第五十
素問·刺齊論篇第五十一
素問·刺誌論篇第五十三
素問·長刺節論篇第五十五
素問·經絡論篇第五十七
素問·氣府論篇第五十九
素問·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
素問·標本病傳論篇第六十五
素問·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
素問·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
素問·著至教論篇第七十五
素問·示從容論篇第七十六
素問·陰陽類論篇第七十九
素問·方盛衰論篇第八十
靈樞 一五一
靈樞經·九針十二原
靈樞經·本輸第二
靈樞經·邪氣藏府病形第四
靈樞經·根結第五
靈樞經·官針第七
靈樞經·本神第八
靈樞經·終始第九
靈樞經·營氣第十六
靈樞經·營衛生會第十八
靈樞經·五邪第二十
靈樞經·厥病第二十四
靈樞經·病本第二十五
靈樞經·周痹第二十七
靈樞經·五亂第三十四
靈樞經·五癃彆第三十六
靈樞經·五閱五使第三十七
靈樞經·血絡論第三十九
靈樞經·陰陽清濁第四十
靈樞經·病傳第四十二
靈樞經·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第四十四
靈樞經·外揣第四十五
靈樞經·背腧第五十一
靈樞經·衛氣第五十二
靈樞經·水脹第五十七
靈樞經·衛氣失常第五十九
靈樞經·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靈樞經·行針第六十七
靈樞經·寒熱第七十
靈樞經·通天第七十二
靈樞經·論疾診尺第七十四
靈樞經·衛氣行第七十六
靈樞經·九宮八風第七十七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部《綫裝藏書館黃帝內經》給我的整體印象,是那種對傳統工藝的極緻推崇。它的“綫裝”本身,就是一種藝術錶達。不同於現在流行的各種仿古設計,這部書的裝幀處處透露齣一種“本真”——那種未經過度美化的、帶著手工痕跡的樸素美。拿在手上,能明顯感覺到書脊的厚度與韌性,這種物理上的接觸,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儀式感。我發現,當我閱讀這套書時,我的心緒會自然而然地變得平和,這種感覺非常奇妙,也許是物質載體(古樸的書籍)對內容(古代智慧)的完美襯托。它不是一本可以隨便丟在茶幾上的雜誌,它需要你用整塊的時間,用敬畏的心態去對待。這種對“物”的尊重,最終轉化成瞭對“學問”的深思,是我近期收到的一份非常珍貴且有深意的文化禮物。
評分我得承認,我買這本書更多是齣於對“藏書”的熱愛,而非純粹的醫學研究者身份。這部書的版本選擇,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收藏級配置”。從紙張的縴維感來看,其用紙的年代感和質地都非常考究,即使用手輕撫,也能感受到那種帶有歲月沉澱的微微的粗糙感,這比那些動輒用銅版紙印刷的現代“珍藏版”要實在得多。它的裝訂綫,看似隨意,實則暗含瞭某種結構學的智慧,保證瞭即使是如此古老的裝幀方式,在日常翻閱時也能保持相對的穩固性。我把它放在一個相對恒溫恒濕的角落,它就靜靜地待在那裏,散發著一種不張揚但極具存在感的古典魅力。與我書架上那些當代精裝本並列時,它就像一位沉穩的智者,不與群芳爭艷,卻自有一種曆經滄桑後的從容氣度。這種對古籍原貌的尊重和還原,纔是收藏的真正意義所在。
評分這部《綫裝藏書館黃帝內經》的版本,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給我一種穿越時空的震撼感。紙張的觸感,帶著一股說不齣的陳舊和溫潤,不像現代印刷品那樣冰冷光滑,而是帶著手工製作的粗糲與厚重。裝幀極其考究,那種傳統的綫裝方式,每一針一綫都透著匠人的心血,翻動起來小心翼翼,生怕驚擾瞭書中沉睡韆年的智慧。我特意找瞭個光綫柔和的下午,在書房裏慢慢品讀。甫一展開,那些繁復而古樸的文字便撲麵而來,它們不是印刷齣來的規範宋體,而是帶著筆鋒的起承轉閤,仿佛能看到當年抄寫者一筆一劃的艱辛。閱讀體驗是極佳的,它強迫你慢下來,去感受文字背後的氣息,而不是像現在快餐閱讀那樣囫圇吞棗。雖然內容本身需要極高的專業知識去解讀,但光是研究這裝幀、用材,以及其所承載的文化重量,就已經值迴票價瞭。這套書不僅僅是一本醫書,它更像是一件活態的文物,供奉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精神上的慰藉與提升。我甚至不忍心把它完全攤開平放,總覺得那樣對它是一種褻瀆,每次翻閱,都帶著一種朝聖般的心態。
評分初次接觸這本書時,我主要關注的是它的“可讀性”——也就是作為一本古籍的閱讀便利程度。坦白說,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閱讀體驗是相當有挑戰性的。但這部綫裝本,在關鍵點上似乎做瞭極為微妙的“人性化”處理。比如,在一些晦澀難懂的段落旁,或許並非現代的注釋,但其原有版本的排版結構,通過字體大小的微調或簡單的符號標記,為我們留下瞭古代閱讀者自己留下的痕跡和綫索。這些“痕跡”比任何現代學術注釋都來得更加生動,它們暗示瞭在那個時代,人們是如何理解和闡釋這些深奧哲理的。這種間接的、曆史性的解讀路徑,比直接灌輸現代知識要有趣得多。每次在疑惑之處停下來,摩挲著那些墨跡略微暈開的字眼,總感覺自己正在參與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而不是單方麵地接受信息灌輸。
評分說實話,我對傳統醫學的研究尚淺,但這套《綫裝藏書館》的版本,其排版的疏朗與字體選擇的古雅,簡直是書法藝術的展現。不同於當代書籍為瞭節約空間而將字擠得密密麻麻,這裏的留白恰到好處,疏密有緻,讀起來絲毫沒有視覺疲勞,反而有一種呼吸感。特彆是在那些重要穴位的描述處,有些還附帶瞭非常精細的插圖(雖然有些圖樣已經模糊,更添曆史感),這些圖示的綫條簡練卻精準,體現瞭古人對人體結構的樸素而深刻的認識。我試著對比瞭幾個現代影印本,那些版本雖然清晰,但總少瞭些許“精氣神”,仿佛是把老靈魂塞進瞭一個新的軀殼裏。而這個綫裝本,給我的感覺是,它找到瞭最契閤自己氣質的“身體”。每一次閤上書本,輕輕係好那個麻繩做的書帶時,都會有一種完成瞭一次重要儀式的滿足感。它帶來的沉靜力量,是任何當代裝幀設計都無法比擬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