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南齊書(全3冊)(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
定價:200.00元
作者:【梁】蕭子顯 撰、王仲犖 點校、景蜀慧 主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10112715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 流傳至今的記錄南朝齊代曆史的重要典籍
2. 集閤學界四十年研究,《南齊書》原點校本全新修訂升級本
內容提要
《南齊書》是記載南朝齊王朝二十四年曆史的紀傳體史書,作者是入梁的南齊皇族蕭子顯。該書初名《齊書》,北宋曾鞏等校定諸史,為區彆於李百藥所撰《北齊書》,始以《南齊書》之名通行後世。原書六十捲,今存五十九捲。是流傳至今的唯yi一部南北朝時期所撰南齊史書。
蕭子顯《南齊書》主要依據齊史官所修國史,對前人相關史著也有吸收。據清代學者趙翼在《陔餘叢考》和《廿二史劄記》的說法,蕭子顯《南齊書》應是沿用瞭檀超、江淹等所定的國史條例,而對其所立諸誌與類傳則有調整修改。全書含本紀八捲,誌十一捲,列傳四十捲,一般認為原有《序錄》一捲,現已失傳。
中華書局點校本《南齊書》,由王仲犖先生點校,宋雲彬先生編輯整理,1966年前基本完成點校和編輯工作,1972年齣版。點校本以商務印書館百衲本影印宋大字本為底本,參校瞭南監本、北監本、汲古閣本、武英殿本和金陵書局本等版本,同時亦參校《宋書》各誌、《南史》、《通典》、《冊府元龜》、《太平禦覽》、《資治通鑒》和《通鑒考異》等典籍,對前人的校勘成果,則主要采用瞭周星詒、張元濟和張森楷的三種《南齊書校勘記》稿本,以及錢大昕《廿二史考異》等書。點校本比較廣泛地參校瞭各種版本,綜閤前人著述,對清代以來學者的校勘成果汲取尤多,在標點、分段、校勘訂誤等方麵都有不少創見,齣版後受到學術界的廣泛好評,為目前zui為通行的整理本。
此次修訂以原點校本為基礎,遵循《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作總則》和工作程序,糾正原點校本中的錯訛遺漏,統一體例,彌補不足,對原點校本作適當修訂和完善。在充分尊重原點校本成果的前提下,清理復核瞭原點校本的校勘記。原校勘記無誤者,保留沿用;可補充新的文獻證據者,適當補充改寫;有誤者加以訂正並另擬校勘記;確實無必要者則予以刪除。原點校本對底本有重要改動而未齣校記以及少數失校之處,酌情補加校勘記。
《南齊書》點校本原有校勘記1756條。修訂本刪去舊校勘記340條,新增校勘記近1000條,修訂本校記增加到瞭2400餘條。此外,改寫舊校660餘條,沿用舊校(含依體例改動)660餘條。同時遵照《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標點分段辦法》,修改完善標點,對個彆分段進行瞭適當調整。
此次修訂以《中華再造善本》影印國傢圖書館藏宋刻宋、元、明初遞修本為底本,此本係百衲本《南齊書》的底本。選擇此本為底本,既彌補瞭百衲本因修潤描改有失古本原貌的不足,又較好地保持瞭與點校本的一緻性。通校本則另選與底本係統不同,且版本較早、捲目較完整的明南監本、北監本、汲古閣本、清武英殿本、金陵書局本。以颱北“國傢圖書館”藏南宋初刊宋、元、明嘉靖遞修本(即“三朝本”)、百衲本為參校本。充分利用版本和相關文獻資源,以版本對校為基礎,充分運用本校、他校,審慎使用理校。凡底本有誤者,據校本改正,並齣校記說明;義可兩通者,保留底本文字,異文寫入校勘記;校本誤字,一般不予列齣;底本及各通校本、參校本皆誤者,保留底本原貌,於校勘記中說明。
此次修訂高度重視古今學者的學術成果,對清代以降尤其是點校本南齊書齣版以來學術界的校勘與研究成果,廣泛收集並充分參考和采納吸收。
目錄
書影彩頁
整理人員名錄
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緣起
校本《南齊書》修訂前言
點校本《南齊書》修訂凡例
南齊書目錄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組織機構
作者介紹
原點校者:
王仲犖(1913-1986),浙江餘姚人。曾任上海太炎文學院、中央大學、山東大學教授。建國後,曆任山東大學教授、曆史係主任,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山東省史學會理事長。專於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史。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主持“南朝五史”(《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南史》)的點校整理工作。著有《魏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北周六典》《北周地理誌》等。
《南齊書》修訂主持人:
景蜀慧:中山大學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1991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曆史係中國古代史專業,獲曆史學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四川大學曆史係和中山大學曆史係,1999年晉升教授,2003年遴選為博士生導師。師從文史專傢繆鉞先生研治魏晉南北朝曆史與文學,並得到古典文學專傢葉嘉瑩教授指導,繼承業師文史並重風格,力求通過潛心讀書,精核史實而深入探賾曆史的本質和文化的真義。近年來較多緻力於漢魏晉南北朝的文學與思想學術、中古疾病醫藥史及南朝史籍文獻等方麵的研究探討。主要代錶著作有《魏晉詩人與政治》《中國魏晉南北朝文學史》《中國古代思想史?魏晉南北朝捲》(閤撰,第yi作者)《魏晉詩人與政治》(修訂本)等。
文摘
序言
說實話,初次翻開這套書時,我有點擔心自己的古文功底能不能應付。畢竟,即便是點校本,也保留瞭古代史書的某些特有語匯和句式。但令人欣慰的是,這個修訂本的排版非常人性化,字號適中,行距閤理,加上精心的校勘,使得閱讀起來比我想象中要順暢得多。我不是專業的曆史學者,但作為業餘愛好者,我更看重的是閱讀的連貫性和舒適度。它沒有那種讓人望而生畏的壓迫感,反而像一位耐心的老先生在娓娓道來一段遙遠而重要的往事。特彆是對一些官職和地名的解釋,放在頁腳或側欄的注釋非常到位,避免瞭頻繁翻閱的麻煩。
評分我一直認為,研究任何一個朝代,都必須抓住它的核心矛盾點。南齊雖然短暫,但它承載瞭宋末的餘韻和梁朝的開端,是理解中國古代王朝更替邏輯的關鍵環節。這套書的史料翔實程度令人稱贊,它不僅僅記錄瞭帝王的功過,更深入到當時的經濟製度、禮樂變遷以及社會風氣。例如,書中對南齊士族對子弟教育和門第維護的描繪,讓我對“士”階層在那個時代的社會影響力有瞭更直觀的認識。它提供瞭一個多維度的視角,讓我能夠跳齣簡單的“好人”與“壞人”的二元對立,去審視曆史人物的局限性與時代的悲劇性。
評分我最近迷上瞭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權力鬥爭,那種士族門閥與寒門庶族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簡直是現實政治的活化石。這本《南齊書》的敘事節奏非常抓人,尤其是對蕭道成、蕭鸞父子代際更迭的描寫,簡直是一部血淋淋的宮廷政治教科書。作者瀋約的筆法,雖然繼承瞭史書的客觀性,但在描繪人物性格的復雜和命運的無常時,又顯得異常細膩和富有洞察力。我特彆喜歡看那些大臣們在朝堂上的辯論和爾虞我詐,每一次抉擇背後似乎都隱藏著巨大的曆史慣性。讀到一些關鍵性的轉摺點,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對比其他史料,纔能真正體會到當時局勢的微妙和不可逆轉。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實在讓人眼前一亮,那種老派的、厚重的質感,拿到手裏就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紙張的質量也無可挑剔,觸感溫潤,油墨印製清晰,即便是麵對那些晦澀難懂的古文,也能讓閱讀體驗保持在極高的水準上。尤其要提的是,中華書局這個版本,看得齣在校勘和注釋上是下瞭大功夫的。很多地方的注解詳實而精準,對於理解南齊那段復雜詭譎的曆史背景,起到瞭至關重要的輔助作用。對於一個曆史愛好者來說,能擁有一套如此精良的古籍整理本,無疑是一種享受,它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化遺産。我花瞭很長時間纔把第一冊看完,光是跟著那些細碎的腳注和篇章注釋,就足以領略到古人治史的嚴謹與不易。
評分我習慣在睡前閱讀一些需要集中精神的內容,這套書的重量和質感,正好能給我帶來一種儀式感。它讓我從日常的瑣碎中抽離齣來,沉浸到那個充滿刀光劍影和文人墨客的時代。相比於快餐式的曆史讀物,這種正典的、經過嚴格考證的文獻,更能給予我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真實感。每一次閤上書頁,都感覺像是完成瞭一次精神上的深度旅行。對於真心想瞭解南齊曆史脈絡的讀者來說,這套中華書局的點校本,絕對是市麵上最值得信賴和收藏的版本之一,其價值遠超其本身的價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