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进口手表年鉴2012
定价:198.00元
作者:锺泳麟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3817783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1.36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进口手表年鉴2012》封面故事为浮动式陀飞轮三问腕表:9402MC型工作坊精制机芯。荣获“日内瓦优质印记”的卡地亚9402MC塑工作坊精制机芯、搭载两项负盛名的高级复杂功能:三问报时功能和浮动式陀飞轮,只需轻按侧边按钮,三问装置便会启动表盘上的两个音锤、分别按指针显示的小时、刻钟和分钟报时,此报时功能由设于6时位置的惯性飞轮调节,该飞轮每分钟旋转近1000次。表盘上无法看到陀飞轮架桥,从而营造出“C”字形浮动式陀飞轮好似悬浮于腕表中的奇妙效果。
钛金属表壳,抛光表冠,镶嵌一颗凸圆形蓝宝石,卡地亚9402MC型工作坊精制手动上链机械机芯,搭载三问报时功能以及浮动式陀飞轮,镌刻“日内瓦优质印记”(45枚红宝石轴承,447个零件,摆轮振频:21,600次/小时,双发条盒,动力储存:约50小时),三问报时装置搭载惯性飞轮、表盘正面可欣赏到音锤和音簧,“C”字形浮动式陀飞轮框架。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买它主要还是想摸清国际市场的脉络,毕竟“进口”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对外部世界的渴望。这本书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它在各个章节中穿插了大量关于全球贸易政策对钟表业影响的分析。比如,某一年,某个关税壁垒的松动,是如何直接导致某个品牌调整了在北美和东南亚的定价策略的。这些信息,对于我们做相关领域的贸易或者收藏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战略信息。很多行业报告只会谈宏观经济,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能把宏观趋势,精确地映射到微观的产品线上。我记得有一篇分析特别有意思,它对比了精工(Seiko)和西铁城(Citizen)在千禧年初期,对于智能穿戴设备前身的那种战略布局和市场反馈,分析得入木三分,甚至连当时几个关键高管的公开言论都引用了进来。读完之后,你会发现,原来买一块表,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机芯和设计,更是一场跨国界的商业博弈。它让你对“物”的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绝非等闲之辈。
评分说实话,这本“年鉴”的排版设计,一开始让我有点犯嘀咕。它没有追求那种现代杂志的炫酷和花哨,反而更像是一本八十年代的学术期刊,那种严谨到近乎刻板的风格。但你仔细品味下来,就会发现这种“复古”恰恰是它最大的优点。你知道吗,那些高端手表品牌,它们最引以为傲的,恰恰是历史的沉淀和经典的延续,而不是转瞬即逝的潮流。这本书的版式,就完美地契合了这种精神。大量的黑白照片,清晰、锐利,完全不加多余的滤镜或修饰,让你能百分之百地聚焦于表盘上刻度的精度、指针的形态。我尤其欣赏它对历史表款的资料引用,那可不是随便在网上拼凑几张图,而是能追溯到原始的设计草图,甚至能看到不同市场(比如欧洲市场和亚洲市场)在同一款表上的细微差异。这种信息量和可靠性,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它更像是一部浓缩的、关于腕表工业文明的编年史。它让你明白了,现在你手上戴着的这块表,它的血统和地位是怎么一点点建立起来的。
评分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在材质科学方面的探讨简直是到了偏执的程度。我常常在想,编辑到底是怎么说服那些顶级制表厂,让他们愿意披露如此敏感的技术细节的?它不仅仅提到了常见的贵金属,还深入讲解了诸如陶瓷合金的烧结温度控制、蓝宝石晶体的抗刮伤等级划分,甚至连表壳抛光过程中所使用的研磨介质的颗粒度都有详细说明。对于一个对手工艺和材料技术有强烈好奇心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我甚至拿它里面的数据去对比我手上那块老表的保修记录,发现书里提到的某一代材料,其耐腐蚀性确实比我这块早两年生产的表要强得多。这种可以被量化、被验证的知识,是其他那些只会堆砌名表照片的书籍所无法比拟的。它赋予了读者一种“科学鉴赏力”,让你不再是单纯的“外观党”,而是能从分子结构层面去欣赏一件精密仪器。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在最后部分,对新兴市场和未来趋势的预测非常大胆且具有洞察力。它没有停留在对已逝辉煌的缅怀,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未来十年可能出现的颠覆性技术。我记得其中一个章节讨论了3D打印技术在复杂表壳结构制造中的潜力,以及对传统制表学徒制度可能产生的冲击。这种前瞻性,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2012年”这个时间标签。虽然是几年前的出版物,但它的分析框架至今依然适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但思维极其敏锐的行业老前辈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谈。他会告诉你哪些是昙花一现的噱头,哪些是真正能载入史册的技术突破。它提供给读者的不是简单的产品目录,而是一套分析和判断钟表行业未来走向的底层逻辑。对于想要在这个领域深耕的人来说,这套逻辑比任何一块昂贵的表都更值得拥有。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里的时候,沉甸甸的,那种厚实感就让人觉得里面装的肯定不是什么泛泛而谈的东西。我其实是抱着一种“姑且一看”的心态去翻阅的,毕竟“年鉴”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官方和枯燥的味道。结果呢,我完全被它对细节的关注度给震撼到了。举个例子吧,它对某个特定年份里,瑞士某几个小众品牌的技术革新点,居然能做得很深入的剖析,简直就像是把这些品牌的研发部门的内部报告都给扒了出来一样。我记得有一页专门讲了某个机芯的打磨工艺,用的图示特别清晰,连放大镜下的纹理都能看出来,这对于我们这些真心喜欢机械表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以前看很多资料,都是泛泛地说“使用了日内瓦波纹”或者“摆轮经过了精细调校”,但这本书里,它会告诉你,为了达到最佳的避震效果,他们在这个微小的螺丝上做了怎样的材料改良,以及这种改良带来的实际误差变化曲线。这种深度挖掘,让我对那些平日里只看到光鲜亮丽表壳的“门外汉”们,有了一种优越的掌控感。它不是在卖表,它是在做研究,研究的是时间的艺术和材料的极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