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旗”装“奕”服—满族服饰艺术
定价:66.00元
作者:满懿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2-01
ISBN:97871020591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5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旗装奕服:满族服饰艺术》作者走访了7省9市6个自治县,20座博物馆,收集1500多幅图像资料,精心绘制图例,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获取手宝贵资料并加以整理和研究,为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研究满族服饰和探寻中国民族服饰发展变迁规律,提供了宝贵的文字资料和详实的图片。
目录
自序
章 源流与迁徙对服饰的影响
第2章 萨满服饰
第3章 官服制度
第4章 男女共通与不同的服饰
第5章 服饰材料的特色
第6章 服饰的原生态结构
第7章 服饰的工艺特色
第8章 服饰色彩
第9章 服饰图案
0章 发型与头饰
1章 靴鞋文化
2章 首饰与佩饰
3章 在京剧中的华彩
4章 服饰艺术特点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书评一: 这本《旗”装“奕”服—满族服饰艺术》无疑是一次对历史与美学的深度探索,读罢掩卷,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原以为这不过是一本介绍服饰的图鉴,然而作者的笔触远超出了简单的图文展示。书中对满族服饰的演变脉络梳理得极为清晰,从早期的游牧文化影响,到清代入主中原后融入汉族服饰元素的复杂过程,每一步都伴随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变迁。特别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并未将服饰视为孤立的文化符号,而是将其置于清朝的政治制度、礼仪规范乃至审美观念的宏大叙事之中。那些看似繁复的纹样、考究的用料,不再是冰冷的装饰,而是讲述着等级、身份和信仰的无声语言。比如,关于马蹄袖的起源和它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差异,书中做了非常细致的考证,令人叹服于传统匠人的智慧。这本书的配图质量极高,无论是高清的文物照片,还是细致的手绘复原图,都为理解这些精妙的设计提供了绝佳的视觉辅助。对于任何对中国传统文化、服饰史乃至民族学感兴趣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案头参考书,它真正做到了“以物观史”,让人在欣赏华美衣裳的同时,触摸到那个时代的温度与灵魂。
评分书评五: 我曾去过不少博物馆,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玻璃看文物,总有些疏离感。然而,拜读了《旗”装“奕”服—满族服饰艺术》之后,那种隔阂感彻底消失了。这本书仿佛拥有“穿越”的力量,将历史的褶皱平铺在你眼前。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具有画面感,尤其是对于女性服饰的描写,比如那繁复的坎肩、宽大的袖口、以及头饰的层层叠叠,读起来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场盛大的庆典现场。书中对普通旗人家庭日常服饰的描述,也恰到好处地平衡了宫廷服饰的奢靡感,展现了服饰在不同社会阶层中的实用性和适应性。这种全景式的描绘,让满族服饰的体系显得更加立体和真实。书中对特定历史时期服饰“时尚”的讨论,也很有趣,揭示了即使在等级森严的时代,审美潮流依然有着自身的生命力,这大大增加了本书的趣味性和广度。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兼具学术严谨性、艺术欣赏价值和人文关怀的优秀读物,强烈推荐给所有渴望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同好们。
评分书评三: 这本关于满族服饰的专著,其扎实的研究基础和严谨的学术态度,让人由衷敬佩。它不是一本轻飘飘的“网红”读物,而是沉甸甸的学术成果的结晶。作者显然投入了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心力,对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证和比对。尤其在辨析不同旗属(如内务府包衣、旗人等)在服饰细节上的差异时,那种精细到令人咋舌的程度,彰显了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我个人非常关注的是书中对“补子”制度在清代旗人服饰中的继承与改造部分,作者没有简单地套用明代的框架,而是清晰地勾勒出了满族特色的官服体系是如何在其影响下形成一套独立且森严的等级标识的。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使得全书的论证逻辑无懈可击。虽然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某些专业词汇的解释可能需要反复查阅,但这恰恰证明了该书在学术深度上的追求。它为服饰史研究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标杆,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深度案例。
评分书评四: 读完《旗”装“奕”服》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色彩的冲击与情感的共鸣。书中对服饰色彩学和纹饰象征意义的阐述,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作者没有停留在简单地描述“红色代表喜庆”这类肤浅认知,而是深入挖掘了满族文化中对特定颜色(例如,特定色阶的蓝、黄)的宗教或萨满信仰层面的偏好,以及这些偏好是如何被皇家服饰所规范和放大的。那些描绘龙纹、云蝠纹、以及与渔猎文化相关的图案时,那种文字的描摹能力几乎能让人在脑海中重构出实物的立体感。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服饰制作工艺的现代视角解读,比如缂丝、盘扣制作的难度与价值,这让读者不仅欣赏了最终成品的美,也理解了其背后的劳动价值。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从宏观的朝代更迭,到微观的针脚细节,层层递进,使得阅读体验极其饱满且充满发现的乐趣。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创造力和对美不懈追求的赞歌。
评分书评二: 坦白说,我本来对“服饰艺术”这类主题的书籍抱持着一种谨慎的态度,总担心会充斥着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的术语,或者只是流于表面地展示华丽图片。然而,《旗”装“奕”服》彻底颠覆了我的预期。它成功地构建了一种极为流畅、富有叙事性的阅读体验。作者的文笔非常生动,仿佛一位经验老到的说书人,将清代宫廷生活的点滴细节,通过服饰这个载体娓娓道来。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其中关于旗袍的早期形态与现代演变差异的对比分析,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史料片段,还原了旗袍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承载的社会期待与女性身份的微妙变化。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见”那绸缎摩擦的沙沙声,感受到那份庄重或轻快。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多维性,它不仅讲“穿什么”,更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这么穿”——背后的哲学、气候适应性乃至统治阶层的心理投射。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它提供了进入专业领域的一扇友好的门,让你在欣赏美感的同时,也能收获扎实的知识体系,绝对是近年来民族服饰研究中的一股清流,极具可读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