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海战事典008:颠沛在命运波涛中的战舰
定价:49.80元
作者:查攸吟、董旻杰、指文号角工作室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1681304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时代的痕迹,昔日的荣耀,命运的拨弄,巨舰的故事。英国的G3战列巡洋舰、美国的火炮防空巡洋舰、法国的诺曼底、里昂和德·格拉斯,它们颠簸在命运中的挣扎和斗争史,更是那个独特时代的一个缩影。
内容提要
时代的痕迹,昔日的荣耀,命运的拨弄,巨舰的故事。英国的G3战列巡洋舰、美国的火炮防空巡洋舰、法国的诺曼底、里昂和德·格拉斯,这些战舰的坎坷命运都是富有戏剧性的,本书回顾和梳理了它们的起源、发展及*终结局。同时,它们颠簸在命运中的挣扎和斗争史,更是那个独特时代的一个缩影。
目录
华盛顿的樱桃树:1921—1922年不列颠的末代战列巡洋舰
从“亚特兰大”到“伍斯特”:美国火炮防空巡洋舰
从“诺曼底”到“里昂”:巨兽时代的法国战列舰
多舛的命运:法国海军的“德·格拉斯”级巡洋舰
作者介绍
查攸吟:上海人,擅长海军史、日俄战争史、美国建国史,撰写过多篇军史类文章,曾经出版过《*与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水面舰队的巡洋作战》《日俄战争:开战背景与海战始末》《血腥的民主:美国建国真相大揭秘》《二战德国的巡洋作战》《日俄战争前后的俄国海军》、《日俄战争全史》等书籍。
董旻杰:网名本垒打,曾任“知兵堂”执行总编,著有《装甲英豪:二战德军装甲兵上将温克和他的部队》、《闪击西欧》、《沸腾的雪》等二战战史类作品。
指文号角工作室:由诸多*深作家领衔,除近现代各国制服徽章文化领域外,号角工作室还致力于海洋军事文化领域的研究及创作,聚集了大量海洋军事历史作家,策划有《英国战列舰全史》、《英国驱逐舰全史》、《美国驱逐舰全史》等系列丛书,已经上市的指文“世界舰艇”系列出版物受到了读者一致认可。
中国海军史研究会:由陈悦等*深海军史研究者组成,研究范围涉及中国近代海军史、舰船技术史、甲午战争史等。代表作品有《近代国造舰船志》、《甲午海战》等。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侧重于纯粹技术参数的硬核资料集,但实际阅读下来,发现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工业浪漫主义”的赞歌与挽歌。它探讨的不仅仅是吨位、火力和防护的简单叠加,而是深入挖掘了是什么样的时代精神、工业能力以及民族意志,才催生出这些钢铁巨兽。书中对某些特定时期(比如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各海军强国在“军备竞赛”中的心态描摹,非常到位。那种既要追求最强性能,又必须在条约限制下进行创造性规避的挣扎,非常引人入胜。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在思考,技术的发展是如何反过来塑造乃至限制了人类的战略想象力的。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很好,时而如教科书般严谨,时而又像老兵回忆录般充满了沧桑感,这种张弛有度的风格,让长篇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反而会让人产生一种“读完这一章,我必须停下来消化一下”的冲动。
评分从排版和图文配比来看,这本书的处理相当专业和克制。很多军事爱好者都会遇到的痛点,比如图注不清、比例失真或者大量文字堆砌,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很好的规避。插图和照片的选择非常精妙,它们不仅仅是作为对文字的补充,更是历史的直接物证。我注意到,作者对于一些关键舰船的侧视图和俯视图都做了非常细致的考证和标注,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了解舰船结构细节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讨论不同国家海军战略演进时,能够做到非常客观和平衡,没有陷入非黑即白的简单化叙事。它清晰地阐明了“设计妥协”的概念——每一艘战舰都是在有限的资源、特定的技术限制和主观的战略意图下的产物,这种“不完美的美学”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这种深入骨髓的专业性,让人对作者的治学态度肃然起敬。
评分我最近涉猎了不少军事史方面的书籍,但说实话,很多读物读起来都像是在翻阅冰冷的年鉴,缺乏足够的代入感。然而,这本关于海战史的书籍却给了我一种截然不同的阅读感受。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叙事角度的独特——它似乎更关注那些“在命运波涛中颠沛”的个体生命体验。作者没有将战舰仅仅视为一堆武器装备的集合,而是赋予了它们某种“角色”,让读者能够站在更高的视角去审视技术、战略与不可抗力之间的复杂博弈。比如,书中对某些二战时期被寄予厚望,却最终未能发挥作用的“明星舰”的描写,那种笔锋下的唏嘘和无奈,让人深思。这种将宏大历史与个体命运交织的写作手法,使得原本枯燥的舰船发展史,变得鲜活而富有张力。我感觉,作者对海军历史的热爱和敬畏之心,是贯穿全文的,这使得即便是专业的术语和复杂的战术分析,也变得易于理解和消化,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乐趣和深度。
评分我对比了手边几本同类题材的书籍,发现这本在处理“战舰的生命周期”这个问题上,有着非常独特的视角。它不满足于描述战舰的诞生和服役,而是非常细致地描绘了它们如何被时代淘汰,如何走向最终的命运——无论是作为靶舰被击沉,还是被拆解回收,抑或是光荣退役后成为博物馆的一部分。这种对“终结”的关注,赋予了整本书一种独特的哲学意味,即没有任何技术是永恒的,再强大的力量也会被新的浪潮所淹没。作者用一种近乎怀旧的笔调,回顾了那些辉煌一时的型号,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无情和进步的必然。这种对事物完整生命周期的梳理,使得整本书的结构更加完整和圆融,读完后留给读者的,除了知识的增加,更多的是对历史进程中“人与技术”关系的深刻体悟,非常值得细细品味和收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得相当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封面那种略带复古的油画风格,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内页的纸张质量也很好,印刷清晰,即便是那些复杂的舰船剖面图和历史照片,细节也保留得非常到位,阅读体验很棒。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每艘战舰时,不仅仅是罗列数据和参数,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背后的故事——比如某次关键海战中的表现,或者某艘船舰长和水手们的命运沉浮。作者在文字的选取上功力深厚,那种描述宏大战争场面的笔触,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文学性的张力,读起来让人仿佛能听到炮火的轰鸣和钢铁撕裂的哀鸣。尤其是关于早期铁甲舰与后来的无畏舰时代过渡时期的论述,那段历史的变迁被勾勒得淋漓尽致,充满了对技术革新和战略思想碰撞的深刻洞察。总的来说,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部浓缩的海上史诗,让人在了解冰冷的历史事实之余,也能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挣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