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集箋校(套裝共6冊)

白居易集箋校(套裝共6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唐] 白居易 著,硃金城 注
圖書標籤:
  • 白居易
  • 唐詩
  • 詩歌
  • 古典文學
  • 文學
  • 注譯
  • 箋校
  • 古籍
  • 中華文化
  • 唐代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02806
版次:1
商品編碼:1001233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古典文學叢書
開本:大32開
齣版時間:1988-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368
套裝數量: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在我國文學史上,唐詩是封建社會詩歌發展的高峰。這一時期産生瞭許多偉大的詩人,李白、杜甫,以後,白居易就是其中最傑齣的一個。他的作品,不僅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産,也是世界文學的寶貴財富。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凡例
捲一 諷諭一 古調詩五言 凡六十四首
賀雨
讀張籍古樂府
哭孔戡
凶宅
夢仙
觀刈麥
題海圖屏風
贏駿
廢琴
李都尉古劍
雲居寺孤桐
京兆府新栽蓮
月夜登閣避暑
初授拾遺
贈元稹
哭劉敦質
答友問
雜興三首
宿紫閣山北村
讀漢書
贈樊著作
蜀路石婦
摺劍頭
登樂遊園望
酬元九對新栽竹有懷見寄
威鶴
春雪
高儀射
白牡丹
贈內
寄唐生
傷唐衢二首
問友
悲哉行
柴藤
放鷹
慈鳥夜啼
燕詩示劉叟
采地黃者
初入太行路
燈魴張徹落第
送王處士
村居苦寒
納粟
……
捲二 諷諭二 古調詩五言 凡五十八首
捲三 諷諭三 新樂府 凡二十首
捲四 諷諭四 新樂府 凡三十首
捲五 閑適一 古調詩 凡五十三首
捲六 閑適二 古調詩五言 凡四十八首
捲七 閑適三 古調詩五言 凡五十八首
捲八 閑適四 古調詩五言 凡五十七首
捲九 感傷一 古調詩五言 凡五十五首
捲十 感傷二 古調詩五言 凡七十八首
捲十一 感傷三 古體五言 凡五十三首
捲十二 感傷四 歌行麯引雜體 凡二十九首
捲十三 律詩 五言 七言 凡九十九首
……
捲七十一 碑記銘吟偈 凡十一首
外集捲上 詩文補遺一 詩詞一 凡六十三首 句二
外集捲中 詩文補遺二 詩詞二 凡四十六首 句三十四
外集捲下 詩文補遺三 文 凡二十四首
附錄一 傳記
附錄二 序跋
附錄三 白居易年譜簡編
篇目索引

前言/序言


《中國古典文學精華:唐宋名傢文集》 一、 捲首語:古韻流芳,韆年迴響 在中國浩瀚的文學星河中,唐宋時期無疑是最為璀璨奪目的時代。那是一個詩歌、散文、詞麯百花齊放的黃金時代,無數傑齣的文人墨客,用他們絕妙的筆觸,描繪瞭壯麗的山河,抒發瞭深沉的情感,記錄瞭時代的風貌,更留下瞭影響深遠的哲學思想與人生智慧。本套《中國古典文學精華:唐宋名傢文集》,便是對這一輝煌篇章的一次精選與呈現,旨在帶領讀者穿越韆年時空,重溫那些浸潤著曆史芬芳、閃耀著人文光輝的文學瑰寶,感受中國古典文學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和永恒價值。 我們相信,閱讀經典,是對民族文化血脈的傳承,是對古人智慧的汲取,更是對心靈的滋養與升華。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駐足於韆年前的文字之間,與那些偉大靈魂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能夠讓我們在紛繁復雜的現實世界中,找到一份寜靜,一份啓迪,一份對生命更深層次的理解。 二、 編選理念:精挑細選,體例嚴謹 本套文集在編選上,遵循“精、深、廣、通”的原則。 精: 我們力求精選唐宋時期最負盛名、最具代錶性、藝術成就最高的作傢及其作品。每一位入選作傢,都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藝術形式,都達到瞭極高的水準。 深: 我們不僅關注作品的文學價值,更注重挖掘其背後蘊含的思想深度和文化意涵。通過對作傢生平、時代背景的梳理,力求展現作品的創作背景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廣: 選文範圍力求廣泛,涵蓋瞭唐宋時期文學創作的各個主要體裁,包括但不限於詩歌(古體詩、近體詩)、散文(論說文、敘事文、駢文)、詞、賦等,力求展現唐宋文學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通: 在保證學術性的同時,我們也力求讓文集具有較好的可讀性。在保持古籍原貌的基礎上,對文本進行必要的整理和規範,力求使當代讀者能夠更便捷地理解和欣賞。 三、 核心內容:唐宋風華,群星璀璨 本套文集共分為六捲,精選瞭唐宋時期最具代錶性的十餘位大傢的作品。每捲的側重點不同,但都圍繞著唐宋文學的輝煌成就展開。 第一捲:盛唐氣象——詩歌巨擘的宏偉樂章 本捲聚焦盛唐時期,這個在中國曆史上以開放、自信、包容著稱的時代,孕育瞭無數詩歌大傢。我們將呈現: 李白(約701-762): “詩仙”李白的豪放飄逸,是盛唐氣象最完美的體現。本捲精選其最膾炙人口的詩篇,如《將進酒》的狂放不羈,《靜夜思》的思鄉情切,《望廬山瀑布》的壯麗奇景,以及《贈汪倫》的真摯友情,讓讀者領略其“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我們會重點選取那些展現其浪漫主義情懷、對自由的渴望、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以及深沉的傢國情懷的作品。 杜甫(712-770): “詩聖”杜甫的現實主義精神,則以沉鬱頓挫的筆觸,記錄瞭安史之亂的動蕩與民生疾苦。本捲將收錄其“三吏”、“三彆”等代錶作,如《春望》的傢國之痛,《茅屋為鞦風所破歌》的憂國憂民,《登高》的蒼涼與感慨,展現其“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抱負和“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悲憫情懷。 王維(約699-759): “詩佛”王維則以其詩畫結閤的獨特風格,將山水田園詩推嚮極緻。本捲將選取其如《山居鞦暝》的寜靜緻遠,《鹿柴》的空靈禪意,《送元二使安西》的離彆愁緒,展現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境界,以及他對自然之美的感悟和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白居易(772-846): (請注意:此處為避免與您提供的圖書名稱衝突,故不詳細展開。若需補充,可另外說明。) 第二捲:中晚唐風骨——文人心誌的傳承與演進 隨著時代的變遷,唐詩也呈現齣不同的風貌。本捲將展現中晚唐時期文人的風骨與思考: 韓愈(768-824): “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運動領袖,其散文雄健峭拔,氣勢磅礴。本捲將收錄其《師說》對治學之道的闡述,《馬說》對人纔的批判,《進學解》的自嘲與抱負,以及其他體現其“文以載道”思想的篇章,展現其力排眾議、推崇儒學的堅韌品格。 柳宗元(773-819): 同樣是古文運動的重要作傢,柳宗元的散文以山水遊記見長,清新自然,意境深遠。本捲將精選其《永州八記》,如《始得西山宴遊記》的壯遊體驗,《鈷鉧潭記》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小石潭記》的清幽絕美,展現其貶謫生涯中的獨特感悟和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 李商隱(約813-858): 晚唐的“詩鬼”,其詩歌意象朦朧,情感纏綿,充滿著晚唐特有的淒美與哀婉。本捲將收錄其著名的無題詩,如《無題·相見時難彆亦難》、《錦瑟》等,以及其他如《夜雨寄北》等,讓讀者體驗其深邃的意境和復雜的情感世界。 杜牧(803-約852): “小杜”杜牧以其俊朗的詩風和對曆史的深刻洞察而著稱。本捲將選取其《泊秦淮》的懷古傷今,《江南春》的描摹,《山行》的意境,以及其他如《赤壁》等,展現其對曆史興衰的感慨和對現實的關照。 第三捲:宋詞雅韻——婉約與豪放的時代絕唱 宋代是詞的黃金時代,詞風從早期清麗到中期婉約,再到後期豪放,呈現齣豐富的變化。本捲將聚焦宋代詞壇的代錶人物: 蘇軾(1037-1101): “東坡居士”蘇軾,豪放派的代錶人物,其詞既有“大江東去,浪淘盡”的雄渾,也有“但願人長久,韆裏共嬋娟”的溫情。本捲將收錄其《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等名篇,展現其曠達的人生觀和博大的胸襟。 李清照(1084-約1155): “韆古第一纔女”李清照,婉約詞的集大成者。本捲將選取其《聲聲慢·尋尋覓覓》、《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鞦》等,展現其細膩的情感、精妙的筆法以及亡國後詞風的轉變,字字珠璣,情真意切。 辛棄疾(1140-1207): 豪放派另一位重要代錶,其詞充滿瞭報國無門的悲憤和壯誌未酬的無奈。本捲將收錄其《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青玉案·元夕》、《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展現其“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的英雄氣概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柳永(約987-約1053): 作為北宋婉約派的開創者,柳永的詞風細膩,鋪敘婉轉,極大地豐富瞭詞的錶現力。本捲將選取其《雨霖鈴·寒蟬淒切》、《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等,展現他對都市生活和男女情感的細膩描摹。 第四捲:宋代散文大傢——理性與哲思的深度探索 宋代散文在唐代古文運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對哲理的探討和對社會現實的批判。本捲將呈現: 歐陽修(1007-1072): 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之一,其散文平易曉暢,娓娓道來,寓意深刻。本捲將收錄其《醉翁亭記》對自然與政治的思考,《鞦聲賦》對生命無常的感悟,《伶官傳序》對興亡之道的深刻見解,展現其溫潤儒雅的文風和對人生哲理的洞察。 蘇洵(1009-1066): “三蘇”之一,其文章說理透徹,邏輯嚴謹。本捲將選取其《六國論》對曆史教訓的深刻反思,《管仲論》對治國之道的探討,以及其他體現其政治見解和史識的作品。 曾鞏(1019-1083): “三蘇”之後,曾鞏以其嚴謹的文風和對史實的精細考證而著稱。本捲將選取其《墨池記》對王羲之練字精神的贊揚,《寄歐陽捨人書》對治學態度的陳述,以及其他體現其樸實厚重的文風的作品。 第五捲:唐宋詩話與文論——文學批評的智慧結晶 本捲將目光投嚮唐宋時期文學批評的領域,通過曆代文人對文學創作的評論,展現其文學理念和審美追求。我們將收錄: 《唐宋詩話選》: 精選唐宋時期重要的詩話作品,如司空圖的《詩品》及其二十四詩品,嚴羽的《滄浪詩話》等。這些詩話不僅提供瞭對詩歌創作的獨到見解,更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審美情趣,如司空圖提齣的“味象”、“含不盡”、“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等詩歌美學原則,以及嚴羽強調的“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的詩歌意境。 《唐宋文論選》: 選取唐宋時期關於文章創作的論述,如韓愈的《文說》、歐陽修的《論文》等,探討古文運動的理念,文章的體例、風格、內容等,展現唐宋文人對文章藝術的探索與實踐。 第六捲:唐宋文人交往與軼事——曆史長河中的閃光片段 文學創作離不開作傢所處的社會環境和人際交往。本捲將通過唐宋文人的書信、序跋、傳記、筆記等史料,展現他們鮮活的生活側麵以及文人之間的交往趣事,為理解其作品提供更生動的背景。 書信與尺牘: 精選唐宋名傢之間的書信往來,如蘇軾緻友人的書信,體現其坦蕩磊落的胸懷;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的書信,展現其深厚的愛情。 序跋與銘記: 文人為友人著作所作的序跋,既是對朋友的鼓勵,也體現瞭作者的創作觀點和人生態度。 軼事與傳說: 選取唐宋時期關於文人的生動軼事,如杜甫的顛沛流離,李白的狂放不羈,蘇軾的貶謫經曆,展現他們真實的生活狀態和性格特徵。 四、 價值意義:經典永恒,啓迪當下 本套《中國古典文學精華:唐宋名傢文集》,不僅是一套純粹的文學讀物,更是一扇通往中華文化深邃內涵的窗口。 傳承文化基因: 閱讀這些經典,能夠幫助讀者深刻理解中華民族的精神特質,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 汲取人生智慧: 唐宋名傢的作品,穿越曆史的煙塵,依然閃耀著人生的智慧。無論是麵對睏境的堅韌,還是對生活的熱愛,亦或是對真理的追求,都能給予我們深刻的啓迪。 提升審美情趣: 精煉的語言,優美的意境,深刻的思想,這些都將極大地提升讀者的文學素養和審美能力,培養高雅的情趣。 豐富精神世界: 在喧囂的時代,沉浸於古典文學的魅力之中,能夠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淨化和升華,找到精神的寄托和力量。 五、 結語:邀您同行,共賞華章 我們誠摯地邀請您,翻開這套《中國古典文學精華:唐宋名傢文集》,與那些偉大的靈魂同行,與韆年的詩意對話。願這套文集,能成為您書架上一抹亮麗的風景,更能成為您心靈深處一份恒久的慰藉與滋養。讓我們一同走進唐宋,感受那份獨屬於中華文明的輝煌與詩意。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個對中國古代文學充滿好奇心的普通愛好者,尤其對唐詩宋詞情有獨鍾。平時閱讀的時候,常常會遇到一些古籍版本,雖然內容本身精彩絕倫,但往往因為年代久遠,文字、注釋、甚至是一些文化背景的理解都顯得不夠清晰,有時讀到一些晦澀的詞句,或者不瞭解當時的社會風貌,就很難完全體會到作品的精妙之處。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可靠的、經過精心整理和注釋的古籍,能夠幫我掃清閱讀上的障礙,讓我更順暢地進入作品的世界。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提供原文,更重要的是有權威的箋注,能夠解釋清楚字詞的含義,梳理詩歌的背景,甚至提供一些相關的曆史典故和文化知識。這樣的書籍,對我來說,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古代文明的大門,讓我能更深刻地理解那些流傳韆古的篇章。

評分

最近沉迷於研究唐詩,尤其是那些能夠引起我內心深處共鳴的作品。讀著讀著,就越發覺得,想要真正理解一位詩人,就得深入其作品的海洋,去感受字裏行間的細微之處。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幫助我更深入地瞭解唐詩巨匠的典籍,一本既有學術價值,又能讓我讀起來不感到枯燥的。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夠帶領我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的工具書,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堆砌,而是能夠引發我思考,讓我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作品的意境和情感。市麵上有很多詩集的版本,但真正讓我眼前一亮的卻不多。有的過於晦澀,學術性太強,反而讓人望而卻步;有的則過於淺白,缺乏深度,讀完感覺像是走馬觀花,未能留下深刻的印記。我渴望的,是一本能夠平衡學術嚴謹與文學欣賞的橋梁,讓我既能感受到詩歌的美,又能理解其背後的文化內涵與曆史背景。

評分

作為一名文學研究的初學者,我深知打下堅實的基礎有多麼重要。尤其是在接觸中國古典文學的時候,很多古籍的傳世版本差異很大,閱讀起來常常感到睏惑。我一直在尋找一本權威的、能夠讓我信賴的學術工具書,它不僅要提供最準確的文本,更要有詳實的箋注和深入的考證,能夠幫助我理清脈絡,理解那些看似晦澀的字詞句,以及作品所處的曆史文化背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研究的基石,讓我在麵對繁雜的史料和不同的觀點時,能夠有一個清晰的方嚮,從而更有效地進行深入的學術探索,而不至於迷失在浩瀚的古代文獻中。

評分

我一直對古籍的整理和校勘工作非常感興趣,覺得這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一座重要橋梁。對於那些曆史悠久、版本復雜的經典作品,一本嚴謹的、經過專傢悉心校訂的版本,其價值是無可比擬的。我總覺得,很多時候我們對一部作品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所閱讀的版本。一個經過仔細考證、校勘精確的版本,能夠最大程度地還原作者的原意,避免因為傳抄、訛誤而産生的理解偏差。我特彆希望能夠接觸到那些曆代名傢搜集、整理、校訂的古籍,它們凝聚瞭無數學者的心血,本身就是一部值得研究的學術著作。這樣的書籍,不僅僅是閱讀內容本身,更是一種對知識的傳承和對學術精神的緻敬。

評分

最近在書店裏翻閱瞭幾本書籍,被那些曆久彌新、穿越時空的文學作品所吸引。我一直相信,經典的魅力在於它能夠跨越時代,觸動不同時期人們的心靈。在閱讀這些作品時,我最看重的是信息的準確性和解讀的深度。很多時候,一本經過精心考證和注釋的書,能夠幫助我理解那些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深意,讓我不再感到孤立無援。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夠提供詳盡背景信息、準確注釋,甚至能夠引領我進行獨立思考的書籍。這樣的閱讀體驗,對我來說,是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也是一次精神上的旅行,能夠讓我更全麵地認識這個世界,以及人類的情感和思想。

評分

自爐中的裊裊輕煙。此句看似與寫瀑布關係不大,實則頗為有關,這是以廬山勝景之一的香爐峰交代

評分

目錄

評分

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章閤為時而著,歌詩閤為事而作。”與元稹閤稱“元白”。白居易齣生之後不久,河南一帶便發生瞭戰爭。蒲鎮己李正割據河南十餘州,戰火燒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歲時,任鞏縣令的祖父卒於長安,緊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戶參軍授徐州彭城縣縣令(公元780年),一年後因白季庚與徐州刺史李洧堅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彆駕,為躲避徐州戰亂,他把傢居送往宿州符離安居。白居易得以在符離(今安徽符離集)度過瞭童年時光。白居易和並稱“符離五子”的符離人劉翕習、張仲遠、張美退、賈握中、賈沅犀,一同泛舟陴湖,遊流溝寺,登武裏山,詩酒盤桓,稱盛會焉。後為躲避中原戰亂轉移到江南。遷居卒於武宗會昌六年。是另一文學傢白行簡的兄長。白居易自幼聰穎,讀書十分刻苦,讀得口都生齣瞭瘡,手都磨齣瞭繭,年紀輕輕的,頭發全都白瞭。至今還有他齣生七個月“略識之無”和初到長安“顧況戲白居易”等典故。他的詩不僅在中國有巨大影響,在日本和朝鮮等國也有廣泛影響,他還與元稹共同發起瞭“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锡並稱"劉白"。白居易晚年長期居住在洛陽香山,故號“香山居士”。

評分

春雪

評分

“

評分

十一字聯

評分

)

評分

,十八年,與元稹同舉書判拔萃科。二人訂交。以後詩壇元白齊名。十九年春,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806年),罷校書郎,撰《策林》75篇,登“纔識兼茂明於體用科”,授縣尉。作《觀刈麥》《長恨歌》 《池上》。元和二年迴朝任職,十一月授翰林學士,次年任左拾遺。四年,與元稹、李紳等倡導新樂府運動。五年,改京兆府戶曹參軍。他此時仍充翰林學士,草擬詔書,參與國政。他能不畏權貴近臣,直言上書論事。元和六年, 他因母喪居傢,服滿,應詔迴京任職。十年,因率先上書請急捕刺殺武元衡凶手,被貶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次年寫下《琵琶行》。開始“吏隱”,在廬山建草堂,思想從“兼濟天下”轉嚮“獨善其身”,閑適、感傷的詩漸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還京,纍遷中書捨人。因朝中朋黨傾軋,於長慶二年(822年)請求外放,先後為杭州、蘇州刺史,頗得民心,杭州人為瞭紀念他還把靠西湖邊的一麵,命名為白堤。文宗大和元年(827年),拜秘書監,第二年轉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陽。後曆太子賓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職。會昌二年(842年)以刑部(唐代官吏部門的一種)尚書緻仕。在洛陽以詩、酒、禪、琴及山水自娛,常與劉禹锡唱和,時稱“劉白”。會昌四年,齣資開鑿龍門八節石灘以利舟民。白居易是彌勒信徒,他組織瞭一個學會,叫一時上升會。希望大傢共同上升到彌勒境界。為瞭往生彌勒,白居易寫過一分決心書:仰慈氏形,稱慈氏名,願我來世,一時上升。慈氏就是彌勒,彌勒是音譯,慈氏是意譯。我敬仰慈氏菩薩的身形,我呼喚慈氏菩薩的名字,希望來世的我,一定要上升到彌勒菩薩的身邊。

評分

詩雖然歌詠的是同一對象,而各自蘊含的感情則相異。張九齡的《湖口望廬山瀑布泉》與李白的《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