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23堂人生幸福课,自在自信生活之源;佛教大宗师打通关,开示人间大智慧
祛除贪嗔痴三大病,修持善缘,承载万物,成就万事
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故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深入人心。各位知道吗?我们的心原本也与佛陀一般能够包容一切。我们的心原本是何等宝贵、何等宽大啊!我们的心好像太阳、月亮,可以照破黑暗;我们一的心好像田地,可以滋长善根,种植功德;我们的心好像明镜,可以洞察万象,映现一切;我们的心又如大海一般,蕴藏着无限的能源宝藏。
内容简介
出世则有正见,入世则有正行。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万千的人和事,即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勘破纷扰表象,指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一如清躁甘霖,入世洞明,让人身心善美。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1927年出生于江苏江都,12岁剃度出家,21岁时出任南京华藏寺住持,授记为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49年赴台湾,1967年创建佛光山,广设道场和佛教学院,培育佛教人才,主张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著有《包容的智慧》《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讲演集》《佛光教科书》《往事百语》《佛光祈愿文》《迷悟之间》《当代人心思潮》等。
内页插图
目录
事业篇
你会成功吗
成就大器
打不倒的人
跌倒的收获
机会在哪里
哪些人不能成功
你会成功吗
如何突破困境
危机处理
以何为力
执著
职业生涯的锦囊
从奉献中获得快乐
地位
调气
工作是填充时间的好方式
惊人的潜能
求职
人应具备怎样的应变能力
态度决定成效
无惧讥谤
治世管理之学
管理者的素养
经济的繁荣需要企业大小共存
老二哲学
领导人的层次
忙是人生的滋养剂
与属下相处
钱,用了才是自己的
不义之财
发财的方法
贫富贵贱
钱,用了才是自己的
怎样用钱
这些也是财富
最究竟的财富
生活篇
爱情红绿灯
把感情放在哪里
爱情红绿灯
幸福之门
爱,就是惜
维系爱情的妙诀
浇灌婚姻之花
夫妻之道有三等
婚姻长久的秘诀
婆媳与母女
幸福夫妻的秘诀
择偶的条件
女人的武器
东西方女人
妈妈的味道
女人的武器
女人的一生
女性之德
女性之美
现代的女性
成长的足迹
不能代替孩子做的事
成年礼
儿女教育的原则
父母应该教给孩子的事
何谓大学
教育的条件
青年人的毛病
有前途的人
给生活加一点糖
慢的生活艺术
食存五观
一碗菜根香
月亮的启示
粥中有道
最好的享受
生活琐事中的慧思
化妆
旅游
品味
上街
生病
阅读
抱怨
人生篇
不得不知的人生经验
一念之间
放下心中的“怕”
如何控制自己的命运
认识时间
如何改变命运
人际交往的明灯
保密是一种涵养
化解的力量
利己与利人
良师与益友
没用的好人
群我之间
说话是一种艺术
四种田
退票
战胜郁闷的方法
佛陀也会被人毁谤
快乐的来源
如何不自卑
如何排除烦恼
远离是非烦恼
微笑
佛眼看世界
如何做功德
人人做警察
我是佛
真假
发心
看破生死的智慧
人,有没有来生
生命的解脱
寿命
死前交代
自杀的结果
精神篇
入不二法门
须弥山与小芥子
空非空,有非有
是是非非
净秽不二
善恶一心
大我的人生
人生的大病——贪
人生的大病——嗔
人生的大病——痴
回头的世界
扩大人生的境界
以出世思想做世间事
三世因果
涅槃之乐
我找到了
精神修持的好处
涅槃的境界
生活中如何自我提升
修身与修心
道德的光辉
心生万法
万般烦恼皆因心动
心动,还是幡动
心内的般若
心的主人
怨亲平等
精彩书摘
第1节:成就大器(1)
事业篇
你会成功吗
欲成佛门龙象,
先做众生马牛。
成就大器
记得过去有一部日本影片,内容描述孙悟空修行的过程。影片里唐三藏对孙悟空说︰"你若要随我学道,必须天天站在同一个地方一百天;站过之后,跪在那里一百天;跪过以后,举起双手一百天;然后浸到水里一百天,身边烤火一百天……要经过这许许多多的考验,我才教你佛法。"孙悟空听了,就依照唐三藏所讲的话,一百天站着不动,一百天跪地不起,一百天高举双手,一百天浸在水里……经过了一个一百天、两个一百天、十个一百天……终于,孙悟空熬过了所有的一百天,这时,他也成道了。
现在的年轻人,正因为没有经历孙悟空所历练这么多的一百天,才会禁不起、耐不住,被太多的理由、太重的我执迷失了自己。如上述那许多的一百天,会训练我们的力量,加强我们的意志,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耐得住呢?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成功,学业、事业、养儿育女皆能有成。而常言道"大器晚成",许多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是一棵树也得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方能长大。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经不起时间的磨炼,经不起挫折,要有所成就很难。所以,成就大器要有四个条件:
一、要经得起烦嚣。人要经得起各种烦恼才能有成就。好比作为一个学生,光是考试就烦不胜烦,你必须接受事实,才会努力不懈;身为老师,指导不同的学生相同的问题,一再重复,必须能耐得住性子,才能成就学生的学业;商人做生意失败了,得卷土重来;艺术家作品做坏了,也得再来一次。人世间所谓"人多事多",经不起别人的吵闹,经不起外境的干扰,经不起各种烦琐,深陷在烦恼里,则无法跳脱困境。
二、要受得了气愤。世间上没有人处处得意、天天欢喜,有时不如意的事情会接踵而来,觉得自己受尽了委屈。但是,生气能解决问题吗?生气不但不能成就好事,反而还会坏事。所以,生气的时候要先忍之于口,不要轻易骂人;再忍之于面,不要展现愤怒的样子;再忍之于心,心不气了,最后就没有事了。《菩萨戒经》载,佛陀在过去世修行的时候曾经被五百个"健骂丈夫"追逐恶骂,佛陀走到哪里他们就跟着骂到哪里,而佛陀的态度是"未曾于彼起微恨心,常兴慈救而用观察"。这种修持最后使佛陀证得无上菩提。所以,我们要把一切外来的横逆与侮辱都看作事业中的增上缘。有勇气有能力的人应该经得起狂风暴雨的吹打,应该抵得住一切魔障的攻击破坏。荣辱毁誉来时要忍得住、耐得下,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第2节:成就大器(2)
三、要忍得下挫折。遭受打击、批评、陷害时该怎么办?跟人家打架,和人家起口角吗?这都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景行录》里说:"片刻不能忍,烦恼日月增。"能忍得下挫折,表示你有力量,能担当;不能忍讥耐谤,则烦恼不断,则难成大器。现在的年轻人往往逞一时匹夫之勇,为一件小事而拔刀相向,为一句闲话放在心里久久不能消除。没有忍辱的功夫,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达到目标。一句闲话就要计较,一点小小折磨就受不了,这种没有力量应付环境的青年是不能担当任务、创造事业的。佛陀说:"学道的人,如果不能忍受毁骂,对恶毒攻击不能如饮甘露,即不能算是学道的人。"我们看"忍"这个字是心上一把刀,从这个字的构造也可以看出忍耐的意义。一个人在平时生活里若不培养忍耐的力量,没有很好的修养,不要说一把刀插在心上受不了,脚皮割破一点就受不了而哇哇叫了。
四、要耐得住时间。有些时候,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可以忍耐一年,两年就不能了;可以忍耐两年,三年就不行了……这样的忍耐功夫还是不够深厚,世上有的事情往往是要忍一年、两年、十年,甚至是一忍再忍的。你能耐得住时间,物换星移,人就成长了,如同见到花开,也就是离果子成熟的时间不远了。
做人处世,一切都要能承受得起。心胸豁达开朗的人,凡事看得高远,不会被眼前的得失所蒙蔽;心中狭隘的人,则处处与人比较、计较,徒增烦恼,往往不能成事,成不了大器。
佛光菜根谭
人格的可贵,是在功名富贵之外;
物质的可爱,是在赠者情义深长。
人格,建立在"不自私"三字;
成功,奠基于"不苟且"一语。
第3节:打不倒的人
打不倒的人
有一只小蜗牛,总是嫌自己背上的壳既笨重又不好看。它羡慕天上的飞鸟,有天空守护;它羡慕地下的蚯蚓,有大地为依。但是蜗牛妈妈告诉它:"你不靠天,也不靠地,你要靠自己身上的壳。"身上的壳虽不美丽,虽很笨重,却是你自己的安全保障;嫌弃自己,羡慕别人,哪里会成功呢?
人的一切操之于自我,别人给予我们的福乐不可靠,必须自我肯定、自我进取、自求多福;唯有自己先倒下,才会被人打倒,要相信命运操之在己。人从出生之后,慢慢感受到人间的许多问题,像生老病死的问题、人我是非的问题、贫富贵贱的问题、烦恼得失的问题,此外还有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感情、人事等诸多问题,有些人很容易就被这些问题打倒了,有些人则不然。那么,必须具备何种特质才能成为"打不倒"的人呢?
一、做一个骨气硬的人。有的人"人穷志不穷",做人很有骨气,不向环境、困难屈服。有骨气的人,为人尊敬,为人信赖,为人看重;有骨气的人,不会被人打倒。
二、做一个耐力强的人。人要有力量才不会被人打倒,其中最重要的是忍耐的力量。耐力强的人,不因一时一人一言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当然也就不会轻易被人打倒。参加马拉松赛跑的选手要靠耐力才能到达终点,任何竞赛,除了靠智能、武器来致胜,耐力才是别人打不倒你的主要力量。
三、做一个勇气足的人。懦弱的人很容易被人打倒,甚至有的人不等别人打,自己就先倒下来了。其实人是不应该被打倒的,只要你有勇气,什么样的难关不能通过,什么样的苦难不能担当呢?松竹梅都要经过寒霜雨雪的考验,人有勇气和困境奋斗才能生存。
四、做一个眼光远的人。有的人之所以不会被打倒,因为他有胆识,有远见。他看得远,看得高,不计较一时的得失,能够掌握先机,把握机会,而且能进能退,能前能后,能有能无。即使遭遇挫折和打击,他心中坚信雨雪总会停止,春风一定会到来,如此,怎么会被打倒呢?
五、做一个脚步稳的人。做人必须自己站稳立场,才不会被人打倒。武术行家能够蹲稳马步,就不会被对方击倒;搞政治的不贪污、不做亏心事,就能"夜半敲门心不惊"。所以,要不被人打倒,先要自己不做易被人打倒的事。
六、做一个信心坚的人。信心坚固的人,不容易被人打倒。人要对自己的言行有信心,对自己的作为有信心,对自己的事业有信心。如果对自己缺乏信心,不需要别人打倒,就自动倒下来了。信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财富,我们不但对自己要有信心,对家人、朋友都要有信心,不可以用疑心待人处世。当然,古人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有的人太过自信,太过相信别人,也会吃亏。但是,宁可吃亏,也不能先用疑心。只要对自己的志节、道德、人格、信用防守严谨,就不容易被人打倒。
事实上,立身处世要不被人打倒确实不容易,因为社会上处处充满陷阱,处处都有嫉妒我们、陷害我们、生发障碍的黑手。想要逃过这些黑手,只有自己小心谨慎,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只要船头坐得稳,不怕四面浪来颠,社会的风浪愈大,能干的人愈是坚强,自然也就不会被人打倒了。
佛光菜根谭
污泥可以长出莲花,寒门可以培养孝子,洪炉可以锻炼钢铁;
困境可以成就伟人,苦涩可以酝酿甘甜,烦恼可以转为菩提。
生活如波浪,有波谷,也有波峰。
在高峰的时候,且慢高歌;
在波谷的时候,不必落泪;
一浪翻一浪,一波过一波,便是彼岸。
第4节:跌倒的收获(1)
跌倒的收获
有个"渔王"非常苦恼,就因为三个儿子的捕鱼技术都很一般。他常向人诉苦:"我从儿子们刚懂事起就传授技术,怎么他们都比不上平常人的孩子?"
一位路人听后,问:"你一直是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啊,我很仔细、很耐心地教他们。"
"他们是一直跟着你干活吗?""是啊。为了让他们少走些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干。"路人说:"看起来这是你的错。你只传授给了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没有教训就不能成大器!"
人生不能没有教训,正如跌倒是每个婴儿学习走路必经的。不小心跌倒了,最好能不受伤害,更不要因为一时的失意而一蹶不振。奇美集团董事长许文龙说:"跌倒了不必急着站起来,四周找找看有什么可以捡的,再站起来!"此言确实不错。人生的顺境、逆境,对于一个有智慧的人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都可能从中累积成功的资本。所以,人生即使偶尔跌倒了,只要自己不因此倒地不起,有时反而能有意外的收获。
一、跌倒可以累积经验。跌倒不一定是坏事,孩子跌倒了,父母常常说:"不要紧,不要紧,跌得多,长得快。"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如学习骑脚踏车,总要跌倒好多次才能学会。所以人生跌倒了可以累积经验。有些老年人还会自豪地说自己很会跌倒,因为他懂得跌倒时要双手紧抱,先以臀部着地,再往安全的地方斜靠。累积了很多的跌倒经验,就不怕跌倒;纵有跌倒,也会安全无恙。
二、跌倒可以锻炼意志。事业有成的人必定有很多跌倒的经验。世间许多事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经过多少挫折、多少次跌倒后重新站起来,所谓"打落牙齿和血吞",再次往前冲,才能成功的。多少成名的科学家都是历经许多次研究失败才有所成,多少政治家革命也是经过许多次失败才成功,多少企业家创业也是累积了许多失败的经验才峰回路转。失败为成功之母,成功属于意志坚强、能坚持到底的人。跌倒可以锻炼意志,未尝不是未来成功之肇因。
……
前言/序言
在线试读
《宽心》事业篇
现在的年轻人,正因为没有经历孙悟空所历练这么多的一百天,才会禁不起、耐不住,被太多的理由、太重的我执迷失了自己。如上述那许多的一百天,会训练我们的力量,加强我们的意志,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耐得住呢?
宽心: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 内容简介 《宽心: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并非一本简单的说教手册,而是一部引导读者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觅内心平静、安顿身心、体悟幸福真谛的智慧之书。星云大师以其悲悯之心和豁达的人生观,将佛教的深刻哲理与现代人的生活困境巧妙地结合,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真正幸福的大门。本书的核心在于“宽心”,它并非鼓励逃避现实、麻木不仁,而是教会我们在喧嚣中保持一份清醒,在得失中学会放下,在烦恼中找到出口,最终抵达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一、 认识“心”的真相:放下执念,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欲望和执念所困扰。对名利的追逐,对爱情的患得患失,对他人评价的过度在意,以及对过去的耿耿于怀,都像一层层枷锁,束缚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无法呼吸,难以感到真正的快乐。星云大师深刻地指出,许多痛苦的根源并非来自外部环境,而是源于我们内心的分别心、得失心和占有欲。 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探讨“心”的运作机制。我们会了解到,许多负面情绪,如焦虑、愤怒、嫉妒,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我们对事物产生的主观判断和错误认知所导致。例如,当我们渴望某样东西而不得时,痛苦油然而生;当我们拥有某样东西却害怕失去时,忧虑便如影随形。大师教导我们,要学会观察自己的念头,识别那些不健康的、带来痛苦的执着。 “放下”是书中反复强调的重要概念。但这并非意味着放弃责任或消极怠工,而是要学会不被事物所牵绊,不因物的增减而影响内心的安定。大师用许多生动的故事和贴切的比喻,阐释了“放下”的艺术。比如,将沉重的包袱丢弃,才能轻装前行;将手中的沙子松开,它便能自由流淌,而不是勒死自己的双手。学会放下不属于自己的、不属于当下的,甚至是不健康的念头,才能让心灵获得真正的空间,才能接纳更广阔的世界,也才能看到幸福的可能性。 二、 洞悉“得失”的本质:顺其自然,享受过程中的馈赠 人生如潮起潮落,有高峰也有低谷,有收获也有失去,这是再自然不过的规律。然而,我们常常因为过度执着于“得”而对“失”耿耿于怀,甚至因此陷入无尽的痛苦和失落。《宽心: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将引导我们重新审视“得失”的本质。 大师告诉我们,人生中的许多“得到”或许并非真正的财富,而许多看似的“失去”却可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获得。例如,一次失败的经历,虽然带来暂时的沮丧,却能让我们学到宝贵的教训,变得更加成熟和坚韧;一段关系的结束,虽然令人心痛,却可能为我们腾出空间,遇见更适合的人。 本书将传递一种“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它鼓励我们尽力而为,但也要懂得接受无法改变的结果。与其为无法掌控的事情过度焦虑,不如将精力集中在当下可以做的事情上。当我们不再患得患失,而是专注于过程中的成长和体验,我们就能从每一次经历中汲取养分,无论结果如何,都能从中找到价值和意义。 大师还强调,“知足”是远离痛苦的良药。真正的幸福并非建立在拥有多少物质财富之上,而是源于内心的满足感。当我们懂得感恩所拥有的一切,即使是微小的幸福,也能让我们感到充实和快乐。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方法,帮助读者培养感恩之心,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从而提升幸福感。 三、 培养“宽容”的胸怀:化解矛盾,拥抱和谐 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误解,是生活中难以避免的。当遇到不理解、不认同甚至伤害我们的人时,我们常常会心生怨恨,难以释怀。这种负面情绪不仅折磨自己,也会破坏人际关系。《宽心: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将深刻阐述“宽容”的力量,以及如何用宽容化解矛盾,拥抱和谐。 大师教导我们,宽容并非纵容,而是理解和接纳。理解他人行为背后的动机,即使这些动机并非我们所能认同;接纳他人与我们不同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即使我们不完全赞同。当我们以宽容之心去看待他人时,我们会发现,许多冲突都源于误会和沟通不畅。 本书将提供具体的指导,帮助读者学习如何有效地沟通,如何化解人际间的紧张关系。大师鼓励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学会倾听,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要用爱和善意去化解怨恨。当我们能够宽容他人的过错,当我们能够放下对他人的评判,我们内心的负担就会减轻,人际关系也会变得更加融洽。 更进一步,大师还将引导我们认识到,宽容不仅是对他人的,更是对自己内心的宽容。当我们犯错时,不要过度自责;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不要过于苛责自己。学会宽恕自己,才能真正原谅他人,才能从过去中走出来,重新出发。 四、 实践“慈悲”的智慧:善待自己,关怀他人,提升生命的品质 “慈悲”是佛教的核心精神,也是通往真正幸福的必由之路。在《宽心: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中,慈悲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意义,它意味着对自己和他人都要怀有善意和关怀,并将其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书将引导读者如何培养慈悲心。这并非要求我们成为圣人,而是从日常的点滴做起。比如,善待自己的身体,注意健康;善待自己的心灵,不被负面情绪所淹没;善待身边的人,用真诚的微笑和友善的话语去温暖他们。 大师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是内在的,它来自于我们内心的善意和对他人的关怀。当我们愿意伸出援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时,我们自身的生命品质也会得到提升。书中将包含大量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现了慈悲的力量如何改变个体生命,如何影响整个社会。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明白,慈悲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化解仇恨,疗愈创伤,带来祥和。当我们用慈悲的眼光看待世界,我们会发现,原来生命可以如此美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如此温暖。 五、 寻找“宁静”的港湾:回归当下,活出生命的本真 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感到心神不宁,难以找到内心的平静。《宽心: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将指引我们如何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港湾,如何回归当下,活出生命的本真。 大师将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静心方法,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练习觉察和专注。比如,通过呼吸的调整,感受当下的气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体会生活中的细微美好;通过对身体的感知,与内在的自己进行连接。 “活在当下”是书中反复强调的理念。它并非让我们忽略未来或遗忘过去,而是提醒我们,生命的真正发生地永远是“现在”。当我们能够全然地投入到当下的每一刻,我们的注意力就不会被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担忧所分散,从而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更有效地处理事情,也更能体会到此时此刻的幸福。 本书将帮助读者认识到,宁静并非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能力,一种可以通过练习获得的智慧。当我们能够随时随地找到内心的宁静,我们就拥有了应对人生挑战的强大力量,就能在生命的旅途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安定的心灵。 结语 《宽心: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体悟的智慧之书。它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复杂的仪式,而是以最朴实、最真诚的语言,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向心灵的解脱和真正的幸福。通过学习本书,我们不仅能学会如何“宽心”,更能学会如何“安心”,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一份清净自在,活出生命的精彩与光芒。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的体验,更是一次生命转化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