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催化剂表征》以大量的应用实例为根基详细介绍催化剂常用的表征技术。《催化剂表征》共12章,第1章概括性地从催化剂的宏观性质与性能和微观性质与性能两个方面介绍了催化剂表征中所采用的各种传统的、经典的以及近代的技术和方法,其中对于催化剂微观性质与性能的表征又分为表面性质和体相性质两方面。在此章中,对各种表征技术和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点以及缺点作了详细的总结与归纳,同时也对同类表征技术作了详细的比较。第2章至第11章对各种具体的表征技术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作了详细介绍,此部分主要以基础理论为辅、以实例为主向读者传达各种表征方法可以用来获取催化剂的何种性质。第12章介绍了目前催化剂表征技术中被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原位技术。
《催化剂表征》可供从事催化研究的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催化专业的教师阅读、参考。《催化剂表征》尤其适合催化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将其作为教材及参考书来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l章 催化剂表征
1.1 催化剂宏观结构与性能的表征
1.1.1 催化剂密度
1.1.2 催化剂颗粒尺寸
1.1.3 比表面测试
1.1.4 孔结构
1.1.5 机械强度
1.2 催化剂微观结构与性能的表征
1.2.1 表面性质表征
1.2.2 体相性质表征
参考文献
习题
第2章 低温物理吸附技术
2.1 表面积和孔结构表征
2.2 N2物理吸附法
2.2.1 N物理吸附法可以获得催化剂的信息
2.2.2 吸附等温线
2.2.3 Langmuir比表面积
2.2.4 BET比表面积
2.2.5 BJH方法
2.2.6 t-plot
2.3 介孔分子筛孔结构表征中的应用
2.4 其他表征方法
2.4.1 压汞法
2.4.2 其他方法
参考文献
习题
第3章 电镜技术
3.1 透射电子显微镜
3.1.1 成像原理
3.1.2 透射电镜构造
3.1.3 样品制备
3.1.4 TEM在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
3.2 扫描电子显微镜
3.2.1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3.2.2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特点
3.2.3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构造
3.2.4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主要性能
3.2.5 样品制备
3.2.6 扫描电子显微镜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
3.2.7 TEM/SEM发展趋势
3.3 分析电子显微镜
3.3.1 EDS基础
3.3.2 AEM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
3.4 其他电镜技术
3.4.1 扫描透射电镜(STEM)
3.4.2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
3.4.3 扫描探针显微镜(SPM)
3.4.4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3.4.5 扫描电声显微镜(SEAM)
参考文献
习题
第4章 热分析技术
4.1 热分析基础
4.1.1 热分析定义
4.1.2 热分析存在的客观物质基础
4.1.3 热分析的起源及发展
4.1.4 热分析分类
4.1.5 热分析技术的特点
4.2 热重法(TG)
4.2.1 热重法定义
4.2.2 影响热重曲线的因素
第5章 程序升温分析技术
第6章 多晶x射线衍射技术
第7章 电子能谱法
第8章 分子光谱技术
第9章 紫外漫反射光谱技术
第10章 核磁共振技术
第11章 电子顺磁共振技术
第12章 原位技术
参考文献
习题
精彩书摘
第1章 催化剂表征
催化剂的表征是指应用近代物理方法和实验技术,对催化剂的表面及体相结构进行研究,并将它们与催化剂材料的性质进行关联,探讨催化剂材料的宏观性质、微观结构与催化特性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催化剂材料的本质的了解与认识。
催化剂的表征能够使人们对催化作用的本质进一步了解,使催化化学众工艺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科学,从宏观深入到微观,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验上升为规律,从特殊性上升到普遍性。特别是催化体系原位表征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催化反应进行的过程、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更进一步的认识;对于从理论上预测催化剂性质,解决催化剂的设计问题,推测反应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催化剂表征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催化剂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更多的依据,改进原有催化剂或创制新型催化剂,并提出新的概念,发现新的规律,推动理论及应用技术的发展。
催化剂的表征在早期并没有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重视,那时催化剂的研究可以说完全处于白摸索阶段,催化剂筛选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进行,十分浪费时间而且往往得不到预期结果。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大量的科学仪器诞生,我们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与考察。目前催化剂的表要通过近代物理的方法即仪器分析来实现的,这些方法主要包括:X射线衍射技术、色谱技术、热分析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光谱技术、低电子能谱、穆斯堡尔谱等。
前言/序言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经过长期调查研究后,决定组织编写并出版一套“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相关教学用丛书,多位在各自领域学有所长并对研究生培养工作有丰富经验的学者参加编写。
对于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的决定,我非常赞同。我本人是研究生毕业,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一直在指导研究生,包括授课及指导论文,我的主要工作都与研究生培养有关。加上报刊杂志的报道中多认为我国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尚显不足,我也经常在思考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问题。对此常感到有些话想说,只是没有适当的场合去说而已。因此当出版社的编辑们要我为丛书作序时,我便欣然从命,以便借此说上几句。
1.关于教学用书(简称教材)
教材对研究生教学是重要的,好的教材显然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并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此外还可以作为学生在学完课程后的案头参考书。
也有一些非常优秀的教授在教学过程中不规定使用固定教材,他们在课堂上主要讲授思想和方法,或即使使用教材,讲课时也完全不局限于教材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自学、习题、讨论、找材料、做笔记等多种形式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一部分学习主动、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能十分有利,但也许会使另一些学生感到困难,甚至抱怨连连。关键是看这些学生是否有克服困难,通过努力争取学习主动的决心。
2.关于例题和习题例题的重要性丝毫不逊于理论知识。正确的方法应是有目的地讲解例题:一个例题解决一类问题,引导多方面的思路,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习题的作用,使学生巩固、掌握知识和运用学到的方法只是起码的要求,习题的功能应被看作是对学生潜在创造力的培养,以及在面对困难时应有的心理准备。这里说的当然不是指我们常见的这些只需稍稍复习就可以依样画瓢式的习题,而是指学生初看不知如何下手的那一类。当学生要做这类习题时他们不得不去认真复习和思考,相互讨论,查找文献,才能解答。他们会认为这些习题很“难”,但也就是这种“难”,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们不是经常在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么?显然,单靠说是不够的。创新应成为一种习惯,它只可能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养成。做“难”题确实要克服不少困难,但这正好是一种对今后工作中创新能力的磨炼,也必会形成一种能解决困难问题的心理准备。
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生教学用书:催化剂表征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为何、自己是谁、我能做什么……这些很基本的问题,我整整花了八年的时间,直到28岁才找出一点儿
评分
☆☆☆☆☆
教科书不错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越富有,这让我觉得自己越来越有趣,一点儿也不觉得累;我醒来不是又老了一天,而是又发现了一个
评分
☆☆☆☆☆
经开始走下坡的夕阳产业——除非你对这工作有极大的兴趣,你可以一路执着,随时创新,突破重围,
评分
☆☆☆☆☆
经典
评分
☆☆☆☆☆
今天刚刚拿到书,这本沈荣华写的公共行政核心课程系列教材现代行政法学很不错,行政改革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的主流行为,我国也正处于行政改革的进程中。行政改革与行政法制建设是同向的,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行政法学研究必须注入行政改革的时代精神,必须用行政改革的新思维去考察行政法的各种问题。行政改革是自觉变更行政系统的组织结构、体制结构、功能结构和行政人员的编制及行为结构,以提高行政效能和增强政府责任和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的过程。这就是说,行政改革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它的目标是提高行政效能和增强政府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修缮行政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是一个长期的行为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公共行政核心课程系列教材现代行政法学从我国实际出发,以当前的行政改革为宏观背景,以依法行政为基本价值目标,以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为根本主线,以规范制约行政权和保障行政权有效行使为思考重点,力图将公共管理的思辩逻辑与行政法的理论框架结合在一起。全书系统阐述了行政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以及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与原则,重点论述了行政组织法、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行政程序法、行政救济法以及监督法等方面的内容,使读者能够全面掌握行政法学体系、深刻了解行政法的发展历程,正确把握行政法在依法行政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公共行政核心课程系列教材现代行政法学既可作为公共管理学专业的专用教材,也可作为学位课程及法学专业的基本教材。相反,英国的宪法建立在公民权利的基础之上。①当代英国学者将法治原则概括为①政府的一切活动必须遵守法律②法治原则不仅仅局限于合法性原则,还要求法律必须符合一定标准,具备一定内容③法治原则表示法律的保护平等④法律在政府和公民之间无偏袒。②美国的法治原则包含下列因素①法治原则承认法律的最高权威,要求政府依照法律行使权力,但法律必须符合一定标准,包含一定内容,否则法律也可作为专制统治的工具②要有正当的司法程序,为保护公民权益不受政府官员不正当行为的侵犯,还必须在程序方面对政府权力的行使加以限制③法律规定的权利和程序必须执行,为此,必须有保障法律权威的机构。③德国行政法学的创始人奥托·迈耶将依法行政视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他认为依法行政的重点为①法律的规范创造力原则②法律优越原则③法律保留原则。④德国对依法行政原则的研究,近年来着重于法律保留原则的深化。印度行政法学者赛夫认为,德国的法治概念包括两种意见,实质上的法治要求实现公正的法律秩序。这一原则要求国家的权力应当服从于各种确定的、不可变更的宪法原则,服从于实质性的基本价值,形式的法治要求,国家的一切活动都应当根据宪
评分
☆☆☆☆☆
我30岁以前的人生,完成度只有70﹪,30岁以后的人生一边要补足前30年未完成的计划,一边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