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更让我感同身受的是第四讲《康德哲学和中西人格结构》,及《全球伦理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解答了我的困惑,即,既然儒家讲修身,讲个人修养,从个人出发,为什么中国对人的压抑最为严重?而且是在启蒙运动的时代,西人解放人性的同时我们最严重压抑扭曲人性?这种现象或者说历史发展的轨迹在哲学上的基础为何?
评分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在小说《母与子》中打破了这种正确意识形态所造就的幻觉。这本小说中,托宾用九个故事描述不同的母子关系,有冷漠的、疏离的、彼此怨恨的,就是没有伟大的。
评分1740年,康德进了科尼斯堡大学。人们现在无法考证他当时注册了什么专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经常听哲学课。1748年,24岁的康德大学毕业,因为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两年,他衣食无托,前途渺茫。由于大学没有他的位置,他决定到科尼斯堡附近的小城镇去做家庭教师。
评分评分
评分
后来就开始读康德,不过以我的程度,我觉得曲线救国是最好的方式,就开始读邓晓芒的相关论文和著作。
评分后来就开始读康德,不过以我的程度,我觉得曲线救国是最好的方式,就开始读邓晓芒的相关论文和著作。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