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国饮,诗为文宗,叙事谈经,以求在谈笑问感受宁静淡泊,于喧嚣凡尘中悟出和睦清心。普洱茶得天地之精、日月之华,是为赏心悦目之品饮佳茗。云南普洱茶自然油润、条索肥壮、陈香显著;熟普汤色红亮如融化的玛瑙,生普汤色橙黄透亮,久泡其色不变;汤品醇和回甘、气定如山。普洱以陈为贵,慢慢品尝沉淀其中的日月风华,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茶马古道 普洱传奇——茶曲、茶史、茶艺、茶饮、茶具、茶事巧煮三江好水,细品千年文化。
《茶道:普洱(修订版)》讲述了千年的历史承载,注定了普洱的神奇。是什么原因让普洱茶的历史如此迷蒙?陆羽在《茶经》中为什么会遗漏掉云南普洱的浓重一笔。普洱荼为什么能够越陈越香?普洱茶为什么具有诸多神奇功效?普洱茶为什么在今天再起热潮?普洱茶应怎样品饮才色香味俱佳?普洱茶的养生功效卓越,就曾记载:一茶微苦微甘而凉.清心神醒睡,除烦,凉肝胆,涤热消痰,肃肺胃,明目解渴。普洱产者,味重力竣,善吐风痰,消肉食,凡暑秽痧气腹痛,霍乱痢等症初起,饮之辄愈。一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好的茶具,才能让普洱茶气韵尽显、暗香浮动、色泽澄澈、轻盈隽雅!普洱茶的品饮是一门艺术,通过正确的冲泡,可充分展现普洱茶的茶性、茶美、茶风,使品饮者达到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养生延年的目的。普洱茶的储藏是境界,真正懂得品饮普洱茶的人,他总是能够多买新茶,藏少量旧茶,延续自己对普洱茶的喜好和追求。和绿茶、红茶的挑选来比,普洱茶的选购因涉及到更多方面.比如生普还是熟普、干仓普还是湿仓普、新普还是陈普等,所以其选购更具挑战性……
前言 喝普洱茶就是在品味历史
第一章 悠您古道传奇茶
跨越千年的茶马互市
故事行走千百年五条茶马路
那一路的风情古道西风下的马帮
第二章 功德无量的美丽错误
普洱茶的萌芽
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争
普洱茶名遍天下
第三章 神茶唯诞彩云南侣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牡
高山多雾出名茶云南是我国的最适茶区一
云南是普洱茶的唯一产地
适制普洱茶的主要茶树品种及特性
第四章 独一无二工艺奇
第一章 悠您古道传奇茶
跨越千年的茶马互市
已经无从考证是藏民的第一支马帮把“滇茶”带进藏区,还是云南的白族、纳西族、彝族,或是布朗族、基诺族、傣族的祖先卖给藏客第一饼“滇茶”;也无从考证这是1000年前,还是2000年前的事。至少在唐朝时,“普茶”已经被卖到西藏。当时的情况是,南诏一会儿是唐的属国,一会儿是吐蕃的“兄弟之国”,三国之间,分分合合,时和时战,而物资的互通有无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更不排除大规模的官方采购。
古时,中原一带的茶叶市场被江苏、安徽等地的茶商占据,而沿海一带有福建茶,四川和云南当时虽乃边陲之地,却也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所出产的茶叶除满足自身需求外,还承载着与西藏互市的重任。西藏出产的良驹以及各种名贵的药材是川、滇的商人们非常中意的物品,于是,川、滇的茶叶便与西藏的马匹和药材交换易货。那个时候,云南到西藏的路途异常艰险,时有时无的战争使这条主角为茶和马的道路充满了变故。商人们只有组织起来才能直付恶劣的环境,他们将所有的货物都用马匹运载,并组成了马帮。人来马往,茶马古道就这样被人们走出来了。如果茶马古道没有那么遥远艰险,可能滇产晒青紧压茶还来不及显现陈香,就已经被喝掉了,可能也就没有人发现滇产晒青紧压茶越陈越香的奥秘。所以说,茶马古道无意中催生了一个新的茶种。
到了宋代,宋太祖在准备用兵契丹之时,深感战马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于是继续沿用唐朝的以茶易马政策,专设“提举茶马司”监管茶马互市。宋太宗继位后为充实军备,继续沿用了宋太祖的以茶易马政策。宋代的茶马交易在规模上大有发展,政策和措施上亦进一步完善,茶马古道也得以巩固、延伸和拓展。到了元代,茶马贸易却没有继续兴盛,这是因为蒙古本身产马,加上当时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均属元朝版图,马源充足,并且元朝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管理,较之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密,用茶马互市疏通民族关系已显得不太重要。
……
初次接触这类主题时,我总是担心自己无法理解那些深奥的专业术语和繁复的流程,但这本书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它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自然,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耳边耐心指导一样。作者似乎深知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每一个困惑点,并提前准备好了通俗易懂的解释和恰当的比喻。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感官体验描述,比如“茶气”的感受,书中用了非常生动的文字去描摹,极大地帮助我将理论与实际体验联系起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信心,让我觉得原来掌握这门学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
评分这本书在实用性方面的表现绝对是超乎预期的。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介绍层面,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大量可操作的指导和建议。无论是关于器具的选择、水质的把控,还是不同季节、不同场景下的冲泡调整,书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被详尽地记录下来,提供了清晰的指引。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方法进行操作,反馈效果立竿见影,比我自己摸索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这说明作者是将自己多年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倾囊相授,而不是空泛地整理资料。对于希望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极其实用的操作手册,能显著提升我的实践水平。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雅致的配色,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让人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摸起来厚实光滑,油墨印刷清晰,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人感到眼睛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设计上的用心,文字和图片的排布疏密有致,不会显得过于拥挤,留白的处理恰到好处,给予了阅读足够的呼吸空间。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无疑提升了整体的阅读体验。光是翻阅这本书的物理感受,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能感受到出版方在制作这本书时所投入的精力和诚意。对于一个喜欢书籍实体感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品质是加分项。
评分从整体的文化厚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也远超出了预期的范畴。它不仅仅聚焦于技艺本身,更深入地探讨了其背后的文化意境和哲学思考。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对于这门传统艺术所怀有的敬畏之心和深刻理解。书中对历史沿革的梳理,对人文精神的阐释,都为我们理解“道”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它引导读者去思考茶在生活中的角色定位,如何通过品饮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这种高屋建瓴的视角,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从单纯的技能学习,升华到了一种对生活美学的重新审视与追求,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编排逻辑性极强,条理清晰得令人赞叹。它不像有些专业书籍那样堆砌术语,而是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拆解得非常细致。从基础的知识点开始铺陈,逐步深入到更精微的鉴赏和冲泡技巧,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非常稳固。我发现即便是之前对某些方面有些模糊的认识,在读完相关的章节后,都能立刻豁然开朗,感觉所有的知识点都串联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网络。作者的叙述风格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兼顾了普通读者的接受度,这种平衡掌握得非常到位。读起来完全没有枯燥感,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让人忍不住一页接着一页读下去,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的提示。
评分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评分很好,很不错。。。。。。。
评分对一种文化要从思想、行为、表象三个层面切入,抓住真、善、美三个主题内容,使用选择排序、表现方式、区别特征三个关键要素来进行认识。
评分多样性
评分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评分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评分叶圣陶有过一段精彩的议论:
评分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评分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