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释氏疑年录》引用文献多达七百馀种,有的可能过眼匆匆,未得一一详细检讨和深究,失误和遗漏时有所见。
评分评分
释氏疑年录》中也存有某些不足之处:
评分的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
评分所谓“释氏”,自当包括出家之男女二众。《释氏疑年录》可能是囿于历代佛门传录偏重一隅的传统,仅收比丘,而不及比丘尼。如梁/宝唱的《比丘尼传》、民国/振华的《续比丘尼传》中的资料完全没有得到利用,使人产生不见全璧的遗憾。
评分评分
扎实的基础!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变得温文尔雅,具有浓厚
评分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陶冶高尚情操的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的一种途径,能让我们拉近与自己相隔时代久远、距离遥远的人与事得距离,让我们自己也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当我们真正的用心读,去理解其中的内涵,将使我们获得无限的知识,从而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开发自己无穷的潜力,书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给自己装上马达,向成功的道路前进。
评分例如,好几位僧人的生卒和世寿都是根据《莲社高贤传》(《释氏疑年录》引称《十八贤传》)确定的,足见作者对于此书的看重。可是,书中“庐山昙恒”条说:“陈舜俞《庐山记》作年七十一,今据《十八贤传》,疑即前文道恒,俟考。”(卷一,第8页)而在《莲社高贤传》中,道恒和昙恒分列二传,而且传中明言,昙恒十三岁出家,道恒二十岁出家,显然不会是同一人。又如,“湛怀钦义”条,据《列朝诗集》闰三,作“明天启末年卒”,不著年月(卷十一,第380页)。而《列朝诗集》于“末年”后另有“元日”字样,则末年似非泛指。据《明史·熹宗本纪》,天启七年(1627)七月乙卯崩,思宗八月丁巳即皇帝位,湛怀饮义之卒当为此年之元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