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Excel 财务与会计应用 从新手到高手
原价:59.80元
作者:杨光霞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302315025
字数:728000
页码:39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由资深Excel财会专家倾力打造,总结了作者多年培训经验,积累了上百个实际范例,设计了全新的体例。本书有如下八大特色:
1.章首绘制了每章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启动你的心智发动机,让学习和记忆插上翅膀!
2.精心提炼全书知识点和技巧,系统全面,超值实用;二级标题单页安排,查阅方便灵活
3.全书提供了30多个案例,步骤详细,提示精准,操作要点一个不漏!
4.每章穿插大量提示、扩展知识等栏目,构筑了面向实际的知识体系。
5.采用了紧凑版式,篇幅有效缩减了30%,技巧实例增加了50%。
6.采用全程图解方式,图像大量PS裁切拼合,信息丰富,阅读轻松,快速上手
7.“知识链接”,超值附赠42篇高级扩展阅读(内容见光盘),提升你的职场高手素养。
8.“高手答疑”,汇总了网友最常见的疑难问题,重点难点深度剖析。
内容提要
Excel是微软公司最新推出的优秀数据处理软件,使用Excel可以快速、有效地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可以发现数据的模式与趋势。《Excel财务与会计应用从新手到高手》通过上百个范例,以全新的角度全面地介绍了财务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技巧,每个范例都具有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全书共分为17章,内容涵盖了设置会计账户、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处理会计账簿、财务预算、流动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分析财务报表、成本分析、利润分析、筹资决策分析、投资决策分析、构建电子账务等内容。本书光盘提供了本书实例完整素材文件和全程配音教学视频文件。
《Excel财务与会计应用从新手到高手》结构编排合理,图文并茂,实例丰富,可操作性强,可有效地帮助用户提升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水平。《Excel财务与会计应用从新手到高手》适合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使用,也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计算机办公应用用户深入学习Excel的培训和参考资料。
目录
第1章 Excel操作基础
1.1 初识Excel
1.2 创建与保存电子表格
1.3 编辑单元格
1.4 填充数据
1.5 设置对齐格式
1.6 设置边框格式
1.7 数据格式化
1.8 设置样式与套用格式
1.9 制作学生成绩表
1.10 制作股票交易表
1.11 高手答疑
第2章 管理数据
2.1 数据排序
2.2 筛选数据
2.3 分类汇总数据
2.4 数据有效性
2.5 应用条件格式
2.6 条件规则
2.7 查找和替换
2.8 使用批注
2.9 制作学生成绩统计表
2.10 日常费用统计表
2.11 制作销售明细表
2.12 高手答疑
第3章 设置会计账户
3.1 财务会计概述
3.2 会计账户设置的依据
3.3 会计账户的设置概述
3.4 会计科目设置概述
3.5 设置会计科目表
3.6 设置总账科目表
3.7 会计账户的结构
3.8 构建日记账
3.9 构建期初余额表
3.10 高手答疑
第4章 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
4.1 会计凭证的作用与分类
4.2 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与方法
4.3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与方法
4.4 制作收款凭证
4.5 制作付款凭证
4.6 制作转账凭证
4.7 制作凭证目录
4.8 打印记账凭证
4.9 审核会计凭证
4.10 汇总记账凭证
4.11 构建总账表
4.12 高手答疑
第5章 处理会计账簿
5.1 会计账簿概述
5.2 准备账簿基础数据
5.3 构建总分类账
5.4 构建明细分类账
5.5 构建科目汇总表
5.6 构建试算平衡表
5.7 构建账簿首页
5.8 结账与对账
5.9 账簿的更正及修改
5.10 求解盈亏平衡销量
5.11 分析与查询记账凭证
5.12 高手答疑
第6章 日常费用管理
6.1 日常费用概述
6.2 制作借款单
6.3 制作差旅费用报销单
6.4 构建日常费用统计表
6.5 筛选日常费用数据
6.6 汇总日常费用数据
6.7 突出显示日常费用数据
6.8 制作费用统计支出表
6.9 分析日常费用数据
6.10 高手答疑
第7章 薪酬管理
7.1 薪酬管理概述
7.2 构建员工信息表
7.3 构建考勤统计表
7.4 构建业绩统计表
7.5 构建应扣应缴统计表
7.6 构建薪酬表
7.7 批量生成工资条
7.8 筛选薪酬数据
7.9 形象地显示薪酬数据
7.10 多角度分析薪酬数据
7.11 高手答疑
第8章 进销存管理
8.1 设置商品类别编码
8.2 编制采购统计表
8.3 分析采购数据
8.4 构建销售统计表
8.5 汇总销售数据
8.6 库存管理
8.7 销售与成本分析模型
8.8 构建月末盘点表
8.9 分析销售数据
8.10 形象地显示采购数据
8.11 高手答疑
第9章 财务预算
9.1 销售与生产预算
9.2 人工与材料预算
9.3 费用与成本预算
9.4 现金预算
9.5 顸算利润表
9.6 预算资产负债表
9.7 预测单因素盈亏平衡销量
9.8 预测多因素下的盈亏平衡销量
9.9 构建单因素动态图表
9.10 构建多因素动态图表
9.11 高手答疑
第10章 流动资产管理
10.1 流动资产管理概述
10.2 现金管理——成本分析模式
1013现金管理——存货模式
10.4 分析应收账款
10.5 分析应收账款账龄
10.6 应收账款信用决策模型
10.7 存货管理
10.8 构建银行日记账
10.9 构建应收账款统计图表
10.10 高手答疑
第11章 固定资产管理
11.1 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11.2 编制固定资产管理表
11.3 固定资产的增减管理
11.4 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
11.5 查询固定资产信息
11.6 制作固定资产查询系统
11.7 图表分析折旧数据
11.8 分析固定资产数据
11.9 高手答疑
第12章 分析财务报表
12.1 财务报表概述
12.2 编制资产负债表
12.3 比较法分析资产负债表
12.4 结构法分析资产数据
12.5 编制利润表
……
第13章 成本分析
第14章 利润分析
第15章 筹资决策分析
第16章 投资决策分析
第17章 构建电子账务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让我来谈谈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那种扑面而来的,关于“界限”模糊的描写。不是指物理上的国界,而是存在于我们认知、情感乃至现实与虚构之间的那层薄膜。作者似乎对“什么是真实”这个问题有着近乎偏执的探索欲。故事中的人物,他们似乎永远徘徊在清醒与梦境的边缘地带,你无法断定他们此刻的经历是发生在大脑深处的幻觉,还是一场货真价实的冒险。更令人着迷的是,作者处理这种模糊性时所采用的笔法。他不会用大段的哲学思辨去解释这种模糊性,而是通过一系列精确到令人发指的感官细节来营造氛围。比如,某段描写中对光线穿过窗帘时那种特定角度的灰尘颗粒的刻画,或者对某种特定气味——比如潮湿泥土和陈旧书籍混合的味道——的反复强调。这些细节,在我阅读时,仿佛真的在我周围形成了某种微弱的、令人不安的场域,让我开始怀疑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否也拥有着与书中人物相同的、易变的属性。这种沉浸式的、通过细节构建起来的感知错位,使得这部作品的“后劲”非常大,好几天后,我还会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影子而恍惚一下,以为自己还停留在书中的那个迷离世界里。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鬼斧神工,让我这个平日里自诩对文学结构有点研究的人都感到吃惊。它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起承转合”,更像是一个复杂的、多层嵌套的俄罗斯套娃。故事的主线似乎是清晰的——一个关于追寻失落记忆或者某种终极真相的旅程,但随着情节的深入,你发觉每当感觉自己快要触及核心时,作者又巧妙地用一段看似不相关的插叙、或者一个完全不同视角的小故事把你引向另一个方向。这些碎片化的叙事片段,起初让人感到困惑,仿佛在看一个破碎的万花筒,但当你耐心地收集足够多的“碎片”后,你会惊奇地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隐秘的、超越逻辑的对应关系。这种阅读体验,与其说是被动接受信息,不如说更像是在参与一场侦探游戏,只不过线索不是物证,而是情感的共振和意象的重复。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不同章节间切换语言风格的能力,有时是高度凝练的诗性散文,有时又是近乎冷峻的档案记录体,这种强烈的反差,不仅没有打乱整体的和谐,反而像音乐中的变奏,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质感。读完合上书的那一刻,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将思绪从那个复杂的结构迷宫中抽离出来,回味无穷。
评分这部小说,说实话,我拿到手的时候,光看封面和书名,还真有点摸不着头脑。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几个像是古老星图又像是某种抽象几何图案的线条,总觉得它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哲学著作,或者是一部充满了高深莫测设定的硬科幻。我做好了啃大部头、需要反复查阅背景设定的心理准备。然而,当我真正翻开第一页,故事以一种近乎耳语的方式,缓缓地渗透进来。作者的文字有一种奇特的魔力,它不是那种大刀阔斧、直抒胸臆的叙事,而是像在描绘一幅用极细的笔触完成的工笔画。你得放慢呼吸,才能捕捉到每一个词语背后潜藏的情绪暗流。主角的内心挣扎被描绘得极为细腻,他对于“存在”与“意义”的探讨,不是那种宏大的、对全人类发问的姿态,而是聚焦于他个人的、极其私密的一次次心境的崩塌与重建。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时间”的处理方式,时间在这里不是线性的河流,更像是一团缠绕的丝线,过去、现在和一种或许从未发生的未来,都在同一时刻被并置和审视。这种对叙事节奏的精准把控,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几乎忘记了外界的存在,完全沉浸在了那个由文字构建起来的、略带忧郁却又无比坚韧的内心世界里。对于那些追求纯粹娱乐性阅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可能需要一些耐心去适应它的步调,但一旦你适应了,它带来的精神上的回响是悠长而深刻的。
评分很少有作品能让我对“设定”本身产生如此强烈的敬畏感。我说的不是那种宏大的宇宙观或魔法系统,而是作者构建的那个独特的社会或环境的“运行法则”。这个世界观的巧妙之处在于,它看似遵循着我们所熟悉的物理或社会逻辑,但深处却埋藏着一个颠覆性的、近乎悖论式的核心规则。这个规则被植入得极为自然,以至于你在阅读前半段时甚至没有察觉到它的存在,它只是作为背景噪音存在着。直到某个关键的转折点,当这个核心规则被激活,或者被主角偶然间触碰时,整个世界的图景瞬间被重塑,你不得不回过头去重新审视之前所有的情节,然后会心一笑,感叹作者布局之深远。这种设计带来的阅读快感,就像是解开了一个极其精密的机械锁,每一步的咔嗒声都无比悦耳。此外,作者对“符号学”的运用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一些看似普通的物件——可能是一把钥匙,可能是一句重复出现的谚语——在故事的不同阶段承载了完全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含义,这种动态的符号学意义,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文本密度和可供解读的空间。
评分从纯粹的文学技巧层面来看,这位作者在叙事视角上的掌控力,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展示。我们通常接触到的视角无非是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限制性视角,但在这本书里,视角像一个高度灵活的无人机,时而贴近个体最私密的神经末梢,感受那最微小的疼痛和狂喜;时而又瞬间拉远,以上帝视角俯瞰整个局势的棋局。更绝妙的是,作者还插入了一些“非人视角”的段落,比如一段关于建筑本身对时间流逝的“感知”,或者一段关于某种自然元素(比如风或水流)的客观记录。这些碎片的视角转换,非但没有造成叙事上的混乱,反而像是在为故事打磨不同的切面,让我们从多维立体地去理解正在发生的一切。这种多重透镜下的观察,使得人物的动机和行动的合理性被极大地丰富和复杂化了,你很难用简单的“好人”或“坏人”来标签化任何角色。他们都是在特定视角下,对自身环境做出的最“合理”的应激反应。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观察世界的方式都被这种多角度的审视训练过了一遍,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