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马炮兵攻杀技巧

象棋马炮兵攻杀技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崔鸿传,王勇闯 著
图书标签:
  • 象棋
  • 象棋技巧
  • 马炮兵
  • 攻杀
  • 战术
  • 开局
  • 中局
  • 残局
  • 进阶
  • 对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成都时代出版社
ISBN:9787807059615
版次:1
商品编码:10534702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9-06-01
页数:14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马炮兵是在收尾工程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它们发挥得如何,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有如足球赛中的临门一脚。本集展示的局例,读者可通过分析,以领略其妙用,以提高战略运筹,逐渐登堂入室。此书熔实战对局、实用残局于一炉,所引局例精粹深刻,议论允当,深入浅出,更具有学术上的独创性。可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欣赏、品味、借鉴、发挥,培养创造力和分析力。

内容简介

《象棋马炮兵攻杀技巧》介绍了马炮兵如何攻杀是一门学问,但向无定式。炮直马曲兵细腻。炮乃三军之胆,马有八面威风,兵则奋不顾身。三个兵种在残局阶段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它们发挥得如何,有如足球赛中的临门一脚,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目录

第一章 奇局 共赏
第1局 奥运火炬
第2局 火箭腾空
第3局 胜和难卜
第4局 十全十美
第5局 打圆场
第6局 连环扣
第7局 问字局

第二章 “小精灵”效应
第1局 小精灵
第2局 大精灵
第3局 驰骋大草原

第三章 奇峰并峙各呈异彩
第1局 逼宫
第2局 上云梯
第3局 追王双
第4局 不归家
第5局 过山龙
第6局 不服老
第7局 三级跳
第8局 天涯路
第9局 冲天炮
第10局 摸步哨
第11局 八卦阵
第12局 原动力
第13局 一扫光
第14局 龙卷风
第15局 处变不惊
第16局 摇篮曲
第17局 九方皋
第18局 凯旋曲
第19局 镇头神
第20局 惊涛拍岸
第21局 一气呵成
第22局 后卫战
第23局 大追捕
第24局 南山马
第25局 一剑封喉
第26局 三仙炼丹
第27局 生死劫
第28局 烽火台
第29局 踏青游
第30局 滚地龙
第31局 万花筒
第32局 迎新岁
第33局 喝断当阳桥
第34局 当头棒喝
第35局 险韵诗成
第36局 天马行空
第37局 渡河焚舟
第38局 荆卿请剑
第39局 倚马可待
第40局 双峰贯耳
第41局 局高临下
第42局 四面设网
第43局 因势制宜
第44局 名姬骏马
第45局 文采风流
第46局 瞻前顾后
第47局 金人七燕
第48局 大浪淘沙
第49局 欲擒故纵
第50局 试我锋锷
第51局 立马昆仑
第52局 赏花醉月
第53局 倚马高才
第54局 鸳鸯腿
第55局 三军用命
第56局 三春燕子
第57局 冰城走马
第58局 醉八仙
第59局 三雄试剑
第60局 时不我待
第61局 三羊开泰
第62局 天狗吞日
第63局 罗汉伏虎
第64局 九龙治水
第65局 小鸟依人
第66局 奋不顾身
第67局 胜者为强
第68局 前沿阵地
第69局 以退为进
第70局 回头是岸
第71局 拨云见日
第72局 刺刀见红
第73局 两岸同心
第74局 天罗地网
第75局 壁虎游墙
第76局 一骑困魏
第77局 百战百胜
第78局 息息相关
第79局 旁敲侧击
第80局 倒挂金钩
第81局 三星在户
第82局 避君三舍
第83局 束手待毙
第84局 虎视眈眈
第85局 红线盗盒
第86局 李代桃僵
第87局 炮兵取象
第88局 炮兵争功
第89局 好马一鞭
第90局 势不可当
第91局 争强好胜
第92局 林中响箭
第93局 乘势而上
第94局 纵马觅诗
第95局 缓兵之计
第96局 先声夺人
第97局 初试啼声
第98局 九死还魂
第99局 雪花盖顶
第100局 引蛇出洞
第101局 后来居上
第102局 振翼冲霄
第103局 引人人胜
第104局 击鼓催花
第105局 英雄本色
第106局 曲径通幽
第107局 龙门倒挂
第108局 十面埋伏
第109局 花醉蝶扶
第110局 霸王硬上弓
第111局 春郊试马
第112局 天外来客
第113局 香江赛马
第114局 铁马金戈
第115局 骠骑奏捷
第116局 大江东去
第117局 八仙过海
第118局 天之骄子
第119局 彩凤来仪
第120局 民族英雄
第121局 飞觞醉月
第122局 三户亡秦
第123局 健儿快马
第124局 婆娑起舞
第125局 高屋建瓴
第126局 龙马精神
第127局 风雨天涯

第四章 周孟芳的马炮兵少子局
第1局 喜托龙门
第2局 胡服骑射
第3局 万象森罗
第4局 犊不畏虎
第5局 逍遥游
第6局 长风破浪
第7局 俊彩星驰
第8局 聚蚊成雷
第9局 马嘶春色

第五章 为汶川大地震而作
第1局 问世间,什么是大爱?
第2局 红叶题诗
第3局 蜀道难
第4局 冲进灾区
第5局 雁南飞
第6局 穿越地震带
第7局 废墟下的生命
第8局 空投
第9局 泄流槽
后记

前言/序言


战马奔腾,火炮轰鸣,精锐兵团:古战场上的智慧博弈 在浩瀚的棋盘世界里,有一套组合以其独特的威力与策略,在无数战役中书写了辉煌的篇章。它们并非是独立存在的强大个体,而是如同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最终以摧枯拉朽之势瓦解敌方防线,赢得最终的胜利。这套组合,便是象棋中最为经典且极具杀伤力的“马、炮、兵”攻杀体系。 本书并非从历史的宏大叙事出发,亦非对棋局演变进行枯燥的梳理,更不会沉溺于冗长的残局死局解析。相反,它将目光聚焦于这三类棋子身上,深入剖析它们各自的特性,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它们如何通过精妙的配合,爆发出惊人的攻杀能量。我们将一同探索,当战马腾挪跳跃,如敏捷的骑兵突袭;当火炮轰鸣,以远程的火力压制;当精锐的兵团,如步兵般步步为营,攻克城池,这三者有机结合之时,所能迸发出的战术火花,以及由此衍生的种种攻杀套路。 马:腾挪的艺术,迂回的利刃 象棋中的马,以其独特的“日”字行棋方式,赋予了它非同寻常的机动性。它不像车那样直线推进,也不似炮那样隔山打牛,而是以一种迂回、灵巧的姿态,在棋盘上穿梭。这种“跳跃”的特性,使得马在进攻时,能够避开直接的火力点,实现意想不到的突袭。它常常能够在敌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直指要害,给对方带来巨大的威胁。 本书将深入研究马的腾挪之道。我们将分析马在不同位置的价值,以及如何利用它的“蹩马腿”特性来限制对手。更重要的是,我们将着重探讨马在“马炮”、“马兵”甚至“三子合围”等攻杀组合中的作用。例如,马如何与炮配合,形成“腾挪炮”的杀法,让炮得以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开火;马如何与兵配合,利用兵的推进打开缺口,让马得以深入腹地;甚至,马如何与双方的棋子相互牵制,为己方的攻势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将细致地分析马在进攻中的各种“步法”,比如“单马”、“双马”的配合,以及如何利用马的“探子”作用,为炮的攻击铺平道路。 炮:远程的威慑,炮轰的绝杀 象棋中的炮,是棋盘上最具远程杀伤力的棋子之一。它通过“隔子”的特殊行棋方式,拥有了超强的穿透力。一旦找准了目标,炮的攻击往往是致命的。在“马炮”组合中,炮扮演着远程火力支援和压制的重要角色,它能够有效地限制对方棋子的活动,为马和兵的进攻创造空间。 本书将揭示炮的“弹道”艺术。我们将研究炮在不同棋局阶段的威力,以及如何避免被对手的棋子“飞象”或“牵制”。重点将放在炮与马、兵的配合上。例如,当马吸引了对方的注意力,为炮打开了“炮口”时,炮便可以施展威力,给予对手沉重打击。又或者,当兵步步推进,为炮创造了“无遮无挡”的射击角度时,炮便能发挥其最大威力。我们将深入分析各种经典的“炮杀”招法,以及如何通过“重炮”、“轻炮”的调动,以及“二鬼拍门”、“屏风马”等配合,来最大化炮的攻杀效率。特别地,本书将探讨炮在“马炮兵”三子联动中的角色,如何作为攻坚利器,在马的牵制和兵的掩护下,实现“一击致命”。 兵:坚韧的堡垒,攻坚的先锋 象棋中的兵,看似平凡,却承载着最坚实的攻坚使命。它们是棋盘上数量最多的棋子,也是最能体现“蚂蚁搬家”精神的棋子。兵的每一次推进,都代表着一次阵地的巩固,一次对敌方防线的蚕食。在“马炮兵”的攻杀体系中,兵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它们可以作为炮的“掩护”,为炮创造安全的射击环境;它们可以作为马的“前导”,为马的腾挪打开通路;它们甚至能够独立完成“过河杀”的任务。 本书将深入探究兵的“阵地战”艺术。我们将分析兵在过河前后的不同价值,以及如何利用兵的“进退”来调整棋局的攻防态势。我们将重点研究兵与马、炮的配合。例如,当兵在前方阻挡住对方的棋子,为马的腾挪创造了空间时;或者当兵步步推进,为炮提供了“炮架”时,整个攻杀体系的威力便能得到极大的释放。我们将详细解析各种“兵团作战”的招法,如“三兵过河”、“多兵协同”,以及如何利用兵的“底线”价值,形成致命的“底线杀”。本书还将探讨兵在“马炮兵”组合中,如何扮演“攻坚”、“牵制”、“诱饵”等多种角色,成为整个攻杀体系中最坚实的基础。 马炮兵合击:棋盘上的交响曲 这三类棋子的魅力,并非仅仅体现在它们各自的强大,更在于它们之间无穷无尽的配合与组合。当战马腾挪,打开了对方的防线;当火炮轰鸣,给予了敌人沉重的打击;当精锐的兵团,步步为营,蚕食着对方的阵地——这便是“马、炮、兵”攻杀体系所奏响的最强音。 本书的精髓,便在于将这三者融会贯通,展现它们合力攻杀的无穷威力。我们将不再将它们视为独立的个体,而是将其看作一个精密运作的整体。本书将通过大量的实战案例,生动地展示: 马炮配合的经典杀法: 如“十八罗汉”、“马后炮”等,揭示马如何为炮打开通路,炮如何利用马的牵制进行打击。 马兵配合的攻杀之道: 分析马如何利用兵的推进,深入腹地,形成“马踏底线”等杀招。 炮兵配合的阵地压制: 探讨炮如何与兵协同,形成“二鬼拍门”、“重炮压兵”等杀法,逐步瓦解对手防线。 马炮兵三子联动: 这是本书的核心所在。我们将深入剖析,当三者同时发力时,能够形成怎样的恐怖攻杀。例如,马在侧翼牵制,炮在正面轰击,兵在前方推进,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打击。我们将分析“移马看炮”、“调兵阻炮”等复杂配合,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绝杀”套路。 攻杀中的战术意识: 不仅仅是招法的堆砌,本书更注重培养读者的战术意识。如何在不同的局面下,选择最合适的“马炮兵”攻杀组合?如何通过兵的调动,为马和炮创造有利条件?如何在关键时刻,利用马的腾挪,为炮打开致命的“炮口”? 实战中的变化与应对: 棋局千变万化,对手并非只会束手就擒。本书将带领读者分析,当对手试图化解“马炮兵”的攻杀时,我们应该如何调整策略,继续施压,或者伺机反击。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死局大全”,也非一本空泛的“理论手册”。它将以一种更贴近实战、更具启发性的方式,引导读者走进“马、炮、兵”的攻杀世界。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将能够: 更深刻地理解马、炮、兵各自的价值与潜力。 熟练掌握各种经典的“马炮兵”攻杀套路。 培养出敏锐的战术嗅觉,能够在瞬息万变的棋局中,抓住稍纵即逝的攻杀机会。 将“马炮兵”的攻杀体系,融会贯通,运用到你的实战棋局中,提升你的棋力,赢得更多的胜利。 无论你是初窥门径的象棋爱好者,还是寻求突破的进阶棋手,本书都将是你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充满智慧与激情的象棋征途,让“马、炮、兵”这支精锐部队,成为你棋盘上的制胜法宝!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个人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心理博弈”部分的探讨,这部分内容在很多专注于实战技巧的书籍中往往是被忽略的角落。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在不同时间压力下,棋手心态的微妙变化以及如何利用对手的犹豫或急躁来取得优势。他不仅分析了理论上的最佳应对,还加入了大量的“人情世故”层面的观察,比如如何通过佯攻来测试对手的防守意图,或者如何在优势局面下故意制造一些看似危险的陷阱,诱使对手过度防守而失去主动权。这种对棋局背后“人心”的洞察,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技术手册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决策学和风险管理的实战教材,让人在棋盘内外都能受益匪浅,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和深度。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初拿到手时,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封面,以及内页纸张的厚实度,就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普及读物,而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对于复杂的棋局图示的处理,他们采用了极为清晰的三色印刷技术,黑、红、蓝三色分工明确,使得那些需要仔细推敲的对局变化一目了然,即便是初学者在面对眼花缭乱的走法时,也不会轻易迷失方向。很多象棋书籍在图示上往往过于简化,或者颜色区分不当,导致阅读体验大打折扣,但这本书在这方面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此外,章节之间的过渡非常平滑,每一章的开篇都会用一小段充满哲理的话语引入主题,这种文学性的点缀,让原本枯燥的技巧学习过程变得像是在品读一篇篇精妙的短篇故事。装帧的细节处理,比如坚固的书脊设计,确保了即使经常翻阅,书本也不会轻易散页,这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是许多现代出版物所欠缺的。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技巧,不如说是在进行一次深入的“思维健身”。它对我最大的影响,在于培养了一种“耐心等待机会”的成熟度。在很多象棋教程中,总强调“抓住机会,速战速决”,但本书却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论述如何在高压力的防御局面中,如何通过缓慢而坚定的“蓄力”来积累优势。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将那些看似沉闷的防守步骤比作在雪地中深埋的种子,看似没有动静,实则在积聚爆发的力量。这种对“慢”的艺术的深刻阐释,使得我在实战中不再急于求成,能够更好地控制局面,等待对手露出破绽,从而下出更稳健、更具后劲的棋。这本教材真正教会我的,是下棋不只是搏杀,更是一种对时间的精确掌控和对局势的深刻耐受。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极其严谨且富有逻辑的推进性,它似乎不是在教你“怎么走”,而是在引导你“如何思考”。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老到的棋坛导师,他很少使用那种浮夸的、鼓吹速成的语言,而是用一种近乎数学证明般的严密性来构建每一个攻防体系。你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每一个招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战术网络中的一个关键节点。例如,在阐述某一类残局的制胜点时,作者会先从最基础的物质优势和空间控制层面进行宏观分析,然后再层层递进到具体的着法选择,并详细对比了每一步选择背后的得失比。这种由宏观到微观,由一般原理到特殊应用的叙事结构,极大地提高了读者的抽象思维能力,让人在合上书本后,即使面对从未见过的局面,也能迅速找到思考问题的切入点,这比单纯记忆招法要高明得多。

评分

这本书在案例选择上的独到眼光也值得大书特书。它并没有堆砌大量那些人尽皆知的、早已被“烂熟于心”的经典残局或开局变化,相反,作者似乎挖掘了一些相对冷门但却极具启发性的实战对局。这些案例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蕴含着一种“反直觉”的胜利之道,即在表面上看起来处于劣势或均势的情况下,通过一次极其精妙的、非传统的调度,瞬间扭转乾坤。例如,书中有一例分析了如何用一枚看似被困的“卒”作为牺牲品,引开对方关键防线,最终实现核心子力的突破,这个过程的演示,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子力价值的传统认知。它不断挑战着我固有的思维定势,迫使我重新审视每一个棋子的潜在作用,这对于一个长期停滞不前的棋手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般的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