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中学生歇后语谚语惯用语辞典(袖珍本 辞海版)

新课标中学生歇后语谚语惯用语辞典(袖珍本 辞海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温端政编 著
图书标签:
  • 歇后语
  • 谚语
  • 惯用语
  • 中小学
  • 语文
  • 工具书
  • 辞海
  • 袖珍本
  • 新课标
  • 学习辅导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37119
商品编码:1027848057
出版时间:2013-04-01

具体描述

作  者:温端政 编 著作 定  价:18 出 版 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04月01日 页  数:384 装  帧:精装 ISBN:9787532637119 暂无

内容简介

暂无
《风云际会: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中国近代史上几个关键的历史转折点,聚焦于 1840 年鸦片战争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的复杂历程。全书旨在通过对重大事件、关键人物及其背后深层社会、经济和思想变革的细致梳理,揭示近代中国社会如何在内忧外患的夹缝中艰难求索、凤凰涅槃的过程。 第一部分:巨龙的初次震颤——晚清的困局与冲击(1840-1895) 本部分首先从制度的僵化和思想的闭塞切入,探讨清帝国在面对西方工业化浪潮时的结构性失能。鸦片战争不仅是一场军事冲突,更是东西方文明体系的首次剧烈碰撞。我们详细考察了战争的起因、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带来的首批冲击波——《南京条约》的签订如何打破了传统的朝贡体系,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受系统性侵蚀。 随后,本书转向内部的动荡。太平天国运动被置于一个多维度的视角下考察:它既是对腐败统治的激烈反抗,也是中国传统社会在现代化压力下寻求出路的一种极端化表现。我们分析了湘军、淮军的兴起,揭示了中央权威相对衰落与地方汉族士大夫阶层崛起的复杂关系,这为后来的权力结构变动埋下了伏笔。 洋务运动作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被置于“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下进行批判性审视。本书详细梳理了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核心项目的得失,指出技术引进与体制改革之间的巨大鸿沟,是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最终未能挽救清王朝命运的关键症结。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被视为检验洋务成果的试金石,其带来的精神和物质双重打击,标志着“中学为体”思想在实践中的彻底破产,直接催生了下一阶段更激进的变法呼声。 第二部分:危局中的探索与失焦——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1895-1912) 甲午战后的“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引发了知识分子群体更深层次的反思。本书详述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从器物层面的改良转向制度层面变革的历程。戊戌变法的爆发及其迅速的流产,展现了守旧势力与改革力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改革缺乏社会基础的脆弱性。 紧接着,本书细致描绘了义和团运动的兴衰,将其视为下层民众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廷无能的一种本能的、带有迷信色彩的集体反抗。八国联军的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彻底宣告了清政府“天朝上国”地位的终结。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力量逐渐成为舞台中央的主角。本书全面回顾了兴中会、同盟会的建立,系统阐释了“三民主义”的理论内核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侧重点变化。武昌首义的爆发,被解读为长期潜流与偶然事件结合的必然结果。辛亥革命的成功与随后的袁世凯窃国,构成了一对深刻的悖论:推翻了帝制,却未能建立起稳固的共和政体,为军阀混战的时代埋下了隐患。 第三部分:军阀的阴影与新文化的觉醒(1912-1927)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催生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本部分着重分析了袁世凯称帝的政治图谋,以及围绕着“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展开的政治拉锯战,揭示了共和观念在中国社会尚未深化的现实。 然而,在政治黑暗的表象之下,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正在酝酿。本书将“新文化运动”置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全球思潮涌动的背景下进行考察。我们重点讨论了“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的倡导,解析了对传统儒家伦理的激烈批判(如“打倒孔家店”),以及白话文运动在构建现代国民共同体意识中的基础性作用。 五四运动的爆发,被定位为一场爱国主义与思想启蒙的交汇点,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成熟和知识分子群体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此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及其与中国社会矛盾的结合,为下一阶段的革命浪潮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第四部分:路线的选择与最终决断(1927-1949) 本部分聚焦于国民党领导下的统一尝试与国共两党的历史纠葛。大革命的失败(1927年)被细致剖析,重点探讨了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对工农运动的压制,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性特征。 南京国民政府的“十年建设”被置于内外双重压力的考验之下。本书客观评价了其在金融改革、交通建设和教育普及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尖锐地指出了其在土地问题、官僚资本膨胀以及未能有效整合社会力量方面的根本性缺陷。 抗日战争作为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最高峰,占据了本部分的重要篇幅。本书不仅关注正面战场的大型会战,更侧重于分析抗战如何深刻地影响了国共两党的军事、政治力量对比,以及中国社会结构的重塑。全面内战的爆发及其结局,被视为两种不同国家建构方案的最终较量。通过对战略决断、社会动员和民众支持的对比分析,本书阐述了共产党如何最终赢得民心,实现了对中国的最终整合,结束了近代以来的分裂与动荡。 结语:历史的遗产与未竟的使命 全书的最后一部分总结了近代中国在政治体制、思想文化和国际地位上所经历的彻底转型,并探讨了这一百年探索留给后世的经验教训,展望了新中国在承接这一复杂历史遗产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书力求以严谨的史料和富有洞察力的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近代中国复杂面貌的立体框架。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组织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结构清晰到令人惊叹。我通常在查找一些比较生僻或者容易混淆的表达时,会发现很多同类辞典往往将相似概念混在一起,导致查找效率低下。但这本辞典的分类方法,似乎是建立在一种深层次的语言学分析基础上的。它不仅提供了标准的解释,还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历史典故或者文化背景的简短注释,这对于理解这些表达的深层含义至关重要。举个例子,书中对某个特定成语的追溯,可以清晰地看到它是如何从古代的某个哲学思想演变而来的,这种深度挖掘远超我预期的袖珍工具书的范畴。我甚至发现,它在收录一些现代新兴的、带有网络文化色彩的表达时,也保持了相当高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显示出编纂团队对语言鲜活生命力的关注。这种兼顾历史深度与时代广度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素有热忱的读者,我尤其欣赏这本书在语言的“神韵”捕捉上的功力。很多时候,我们记住了一个词语的字面意思,却丢失了它在特定语境下所蕴含的微妙情感和文化张力。但这本辞典在解释某些惯用语时,并没有止步于冰冷的定义,而是通过选取最能体现该表达精髓的例句,将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韵味给提炼了出来。这些例句的选择极其考究,既有经典的文学出处,也有贴近日常生活的场景,使得读者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语言的力量和美感。我试着将书中介绍的几个表达应用到写作中,立刻感觉自己的文字瞬间增添了几分厚重感和灵动性,不再是干巴巴的白描。这种对语言灵魂的捕捉,是任何冷冰冰的电子词典都无法替代的,它真正地做到了“授人以渔”,教会我们如何更优雅、更有力地使用汉语。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所标示的价格。我购买它的初衷是想快速修正我在口头表达中一些不经意的错误,但使用下来,它带来的收获却是全方位的。它像一把精巧的钥匙,为我开启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语境的一扇窗。每一次查阅,都像是在和一位博学的老者进行一次私密的对话,他耐心地为你解开语言背后的历史脉络和世俗智慧。我甚至发现,身边很多看似平淡无奇的交流,在对照了书中的解释后,忽然变得立体和生动起来。它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我的语感和判断力,让我不再轻易陷入语言的误区。对于任何渴望提升中文素养、希望让自己的言谈举止更具文化底蕴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它所承载的文化密度和实用价值,是任何肤浅的阅读材料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我必须强调一下这本书在查阅便利性方面的出色表现。要知道,袖珍本的一个巨大挑战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尽可能多的信息,同时确保检索系统的友好性。这本辞典成功地找到了那个黄金平衡点。它的索引系统设计得非常直观,不仅有标准的拼音首字母检索,还非常贴心地增加了“主题词分类”和“常用场景分类”的交叉索引。比如,如果你只记得某个表达的大致意思,但又想不起确切的用词,可以直接翻到相关的主题部分进行筛选,极大地减少了无效的查找时间。我以前查阅同类书籍时,常常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入口而心生烦躁,但这本书几乎每一次都能在三步之内定位到目标内容。这种对读者使用流程的细致建模,体现了出版方在用户体验设计上下的苦功,使得知识获取变得异常顺畅和愉悦。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讨人喜欢了,那种小巧玲珑的便携性简直是为我这种经常通勤阅读的人量身定制的。我以前买过好几本类似的工具书,要么太厚重,出门带着像块砖头,要么纸质太差,翻几次就容易磨损。但这一本,拿在手里分量刚刚好,皮质封面摸起来很有质感,而且内页的印刷非常清晰,即便是袖珍的字体,排版设计也十分合理,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边缘的处理非常圆润光滑,随便塞进外套口袋里都不会刮到内衬。我喜欢在等车或者午休时拿出来随便翻阅,那种随时随地就能获取知识的满足感是其他大部头辞典给不了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个贴心的阅读伴侣,让我在碎片时间里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种对用户体验的细致考量,在如今的出版物中已经不多见了,看得出编辑团队在设计之初确实花了不少心思,绝对是出行必备的良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